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借助医院信息系统切换升级,通过优化住院药房功能模块,提升药事管理的水平。方法 基于新医院信息系统设置库存/下限和库存/消耗量比,优化住院药房药品有效期和供应状态的记录、查询功能,对供应状态异常和新药规格管理/库存定义进行自动提醒,新增限用药品控制界面,并预先设定药品安全用药相关参数(常用或禁止给药途径、默认给药频次、最高单次/日剂量、最大使用天数等)。结果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住院药房每周非计划药品领用次数由(4.2±1.2)次减少到(2.5±0.6)次,药品周转天数由(8.4±0.4)d下降到(7.4±0.6)d,登记的不合理医嘱由每月(22.2±3.2)条下降到(5.3±1.1)条,有效改进了药品领用、效期和供应管理的质量,提高了药师的工作效率。结论 基于医院信息系统切换,升级优化住院药房功能模块设计,可提升药事管理的水平,为患者安全用药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产儿肺功能发育与脑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入住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早产儿,除外肺部感染、需吸氧及机械通气等影响肺功能疾病的早产儿。依据临床表现及头颅MRI结果,分为脑损伤组及非脑损伤组,矫正胎龄40周时行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比较两组早产儿肺功能的特点及差异。结果 符合入选标准共55例,其中脑损伤组22例(男性12例,女性10例),非脑损伤者33例(男性19例,女性14例)。脑损伤组早产儿呼吸频率[(51.4±6.3)次/min比(42.8±5.8) 次/min,t=5.19]、每分钟通气量[(431.0±84.4)mL/min比(344.3±64.5) mL/min,t=4.31,P<0.05]明显高于非脑损伤组,达峰时间比[(28.1±4.3)%比(35.4±7.2)%,t=-4.27]、达峰容积比[(32.8±2.3)%比(39.9±3.8)%,t=-9.42]、呼气峰流速[(58.7±11.7)mL/s比(67.7±13.7) mL/s,t=-2.54]及75%、50%、25%潮气量时呼气流速[(51.7±8.4)mL/s比(61.6±12.8) mL/s,t=-3.19;(34.4±4.9)mL/s比(47.4±7.4) mL/s,t=-7.23;(31.5±4.0)mL/s比(40.7±7.3) mL/s,t=-6.24,P均<0.05]均明显低于非脑损伤组。结论 脑损伤组早产儿肺功能发育较非脑损伤组早产儿更为不成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老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 探讨其在IT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ITP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结果 ITP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绝对值、CD3+、CD4+、CD8+、CD4+CD25+T淋巴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分别为(0.83±0.16)vs(1.74±0.36)、(71.71±1.07)% vs(72.69±1.35)%、(41.78±0.71)% vs(42.46±1.20)%、(29.67±0.97)% vs(28.56±1.75)%、(8.76±0.56)% vs(9.39±1.26)%、(1.42±0.07)vs(1.49±0.13), CD8+T淋巴细胞比例治疗后显著降低, 其余均显著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的异常改变, 破坏自身免疫, 与病情相关, 可指导临床治疗, 并作为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丁香水提物(aqueous extract of clove,AEC)对人胰腺癌细胞Panc-1和Panc-28增殖抑制和凋亡的影响,初步明确其分子机制。方法 Panc-1、Panc-28细胞经AEC作用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克隆形成检测细胞群体依赖性情况;Transwell试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情况;Western blotting分析cleaved-PARP、Bax、Bcl-2和E-cadheri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MTT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给药72 h时25 μg·mL–1 AEC就能抑制Panc-1、Panc-28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6.21±3.57)%和(22.44±4.92)%(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00 μg·mL–1 AEC作用Panc-1、Panc-28细胞24 h显著诱导细胞凋亡,早期凋亡率分别为(11.52±0.34)%和(30.88±0.73)%(P<0.01);晚期凋亡率分别为(23.59±1.04)%和(13.27±0.85)%(P<0.01)。克隆形成试验结果显示,50 μg·mL–1AEC能显著抑制Panc-1、Panc-28细胞的集落形成(P<0.01)。Transwell试验结果表明100 μg·mL–1AEC处理Panc-1、Panc-28细胞48 h后,迁移数目分别由对照组(275±7)个减少到(165±15)个,(227±25)个减少到(124±16)个(P<0.01),侵袭数目分别由对照组(179±19)个减少到(106±7)个,(132±7)个减少到(61±5)个(P<0.01)。Western blotting试验结果表明,100 μg·mL–1 AEC能显著诱导Panc-1、Panc-28细胞中cleaved-PARP(P<0.01)、E-Cadherin的蛋白表达(P<0.05),提高Bax/Bcl-2比值(P<0.01)。结论 AEC能诱导Panc-1、Panc-28细胞凋亡,并抑制其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和侵袭的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细胞内E-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及Bax/Bcl-2比值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5.
迟晴晴  张雪  穆婉  尹瑶  陈梦 《药学实践杂志》2021,39(5):409-414,464
目的 研究优化的阿托品给药方案对豚鼠近视的治疗作用。方法 从46只21 d龄豚鼠中随机选取6只作为空白对照,其余40只随机分为5个干预组:1%阿托品组、0.01%阿托品组、优化组1、优化组2及生理盐水组。随机选择干预组豚鼠单眼作为模型眼并予形觉剥夺,对侧眼为自身对照,干预时间均为4周。于实验前及每周末测量豚鼠双眼屈光度、眼轴数据,实验结束后行脉络膜和巩膜测量。结果 0.01%阿托品组模型眼屈光度迅速下降,实验前后有显著差异[(2.82±1.35)D对(-0.64±0.20)D, P<0.01]。1%阿托品组、优化组1模型眼屈光度下降,实验前后均有统计学差异[(3.50±1.14)D 对(1.38±1.15)D, P<0.05;(3.55±1.85)D 对(0.95±1.90)D, P<0.01]。优化组2模型眼屈光度下降,实验前后无统计学差异[(1.36±1.61)D 对(2.93±1.42)D, P>0.05)]。形觉剥夺后,1%阿托品组眼轴长度无显著变化(P>0.05),其余各干预组眼轴均有不同程度延长。1%阿托品组、优化组2、优化组1脉络膜和巩膜的厚度大于 0.01%阿托品组。结论 两种优化给药方案的抑制形觉剥夺豚鼠近视作用优于0.01%阿托品,与1%阿托品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中国健康受试者空腹和高脂高热量饮食情况下口服双嘧达莫片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75名健康受试者分别在空腹或高脂饮食条件下单剂量口服双嘧达莫片25 mg,分别在不同时间点采集静脉血样。采用LC-MS/MS测定人血浆中双嘧达莫的浓度,用PhoenixWinNonlin 8.0软件按非房室模型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空腹和高脂饮食后双嘧达莫片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Cmax分别为(594.69±172.14),(333.64±167.18) ng·mL-1,餐后较空腹Cmax降低了43.9%(P<0.01);t1/2分别为(9.87±4.21),(10.57±3.75) h;AUC0-t分别为(1 733.22±715.49),(1 268.61±571.07) ng·mL-1·h,AUC0-∞分别为(1 801.69±707.61),(1 353.64±602.29) ng·mL-1·h,餐后较空腹AUC0-t及AUC0-∞分别降低26.8%,24.9%(P<0.01);Tmax中位数(范围)分别为0.75[0.50,5.00] h和1.50[0.49,4.52] h,餐后服药的Tmax明显延迟(P<0.01)。结论 高脂饮食后服药较空腹条件下服药,Cmax、AUC0-t及AUC0-∞均明显降低,Tmax明显延迟,说明食物对双嘧达莫片的吸收速度、吸收程度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燕  李海英 《安徽医药》2015,36(11):1378-1380
目的 探讨地佐辛对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全麻手术患者140例,根据病历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67例)。观察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5 mg地佐辛静脉注射;对照组给予5 mL 0.9% NaCl溶液静脉滴注。对两组患者拔管前5 min、拔管时及拔管后5 min进行躁动评分和镇静评分;于拔管后10 min对两组患者舒适度进行评价;记录两组患者拔管时间、睁眼时间以及呼吸恢复时间。结果 拔管前5 min、拔管时以及拔管后5 min观察组患者躁动评分分别为(1.11±0.13)分、(1.13±0.11)分和(0.44±0.05)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镇静评分分别为(1.82±0.14)分、(2.18±0.30)分及(2.63±0.21)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拔管后10 min观察组患者Bcs舒适度得分为(2.73±0.2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睁眼时间以及呼吸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术前给予地佐辛静脉注射可以有效降低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提高患者舒适度,并且不会抑制患者的呼吸,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8.
李雁 《安徽医药》2015,36(7):871-873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室重塑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六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112例,心功能(NYHA)Ⅱ~Ⅳ级,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20 mg/d口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心功能及超声心动图心室重塑指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直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心输出量(CO)分别为(51.31±6.65)mm、(32.72±5.43)mm、(53.79±5.12)%、(5.01±1.27)L/min,对照组分别为(58.64±7.94)mm、(37.22±4.33)mm、(40.34±12.41)%、(4.50±1.32)L/min,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及心室重塑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柱前衍生-HPLC测定白消安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参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测定家兔血清中白消安浓度和家兔体内药动学特征的柱前衍生化HPLC。方法 以1,5-戊二醇二甲磺酸酯为内标,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为衍生化试剂。流动相:甲醇-水(54∶46),流速:0~20 min(1.0 mL·min-1),20~27 min(1.3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80 nm,进样量:25 μL。家兔分别以灌胃、静注的方式给予白消安,按本法测定血药浓度,DAS 3.0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白消安的血药浓度在0.1~3.4 mg·-L1 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日内、日间精密度以及样品稳定性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的规定。低、中、高浓度的萃取回收率分别为90.0%,89.0%,91.5%。不同给药途径获得的药动学参数:单剂量口服t1/2=(2.26±0.66)h,k=(0.33±0.12)·h-1,ka=(2.54±1.3)·h-1,AUC0–t=(1.95±0.18)h·mg·mL-1;单剂量静脉注射t1/2=(1.53±0.09)h,k=(0.45±0.03)·h-1,AUC0–∞=(4.38±0.26)h·mg·mL-1。多剂量口服后Css=(0.48±0.03)mg·mL-1,AUC0–τ=(3.87±0.26)h·mg·mL-1结论 建立的柱前衍生-HPLC法适用于白消安血药浓度测定及药动学研究,不同给药途径的药动学参数为临床药动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非诺贝特双层渗透泵片在犬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并评价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采用LC-MS测定比格犬体内的血药浓度,采用DAS 2.1.1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血浆中非诺贝特酸的Cmax分别为(1 100.0±771.2)、(924.3±564.0)ng/mL,tmax分别为(6.7±8.5)、(2.5±0.5)h,AUC0-t分别为(17 841.1±12 220.7)、(17 615.5±12 870.2)ng·h/mL;t1/2分别为(17.7±8.2)、(16.4±3.3)h,MRT0-t分别为(24.7±4.0)、(24.5±5.2)h,受试制剂中非诺贝特酸的平均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4.7±12.4)%。结论 受试制剂非诺贝特渗透泵片和参比制剂非诺贝特缓释胶囊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全自动单剂量摆药机在我院住院药房的实施效果.方法 对比我院住院药房全自动药品单剂量分包机和全自动针剂摆药机使用前、后10个工作日内,5个科室2种摆药模式的用时差异.结果 片剂机器摆药总用时均较人工摆药总用时由(1.12+0.57) min减少至(0.56±0.34)min,针剂机器摆药总用时均较人工摆药总用时由(2.02 +0.54) min减少至(0.72±0.23) min,片剂摆药药师由原来的8人减少至4人,针剂摆药药师由原来的5人减少至1人.结论 全自动单剂量摆药机具有具有方便、卫生、快捷、准确等优点,提高了医院药学服务水平,是医院药房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进一步提高药品自动请领模块的运行效率,降低各药房药品请领后的拒收药品品种数和药品配送过程中的催送药品品种数。方法 分析汇总原有药品自动请领模块的不足之处,改进药品请领数量的计算公式,在根据药品销量请领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根据药品警戒库存请领窗口和短缺药品优先出库窗口。结果 改进后的药品自动请领模块与之前相比,由于药品自动请领量过大而导致的拒收药品品种数门诊药房由5.70±1.89下降到1.10±0.74,住院药房由1.90±0.99下降到0.30±0.48;药品配送过程中的催送药品品种数门诊药房由1.50±1.08下降到0.20±0.42,住院药房由0.40±0.52下降到0;药房药师对药品自动请领模块的满意度在门诊药房由(85.0±3.39)分上升到(96.8±2.39)分,在住院药房由(85.2±6.38)分上升到(97.6±2.30)分。结论 药品自动请领模块改进后,有效减少了2个药房由于药品自动请模块功能不完善而导致的拒收药品品种数和催送药品品种数,提高了2个药房对药品自动请领模块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为国内医院门诊药房自动化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结合我院门诊药房自动发药机运行实践,通过数据收集与调查问卷,分析对比自动发药机使用前后的工作流程、应用效果及患者满意度。采用投资收益率法对自动发药机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结果: 自动发药机使用后工作流程得以优化,综合效益及患者满意度提高,投资收益率良好。结论:自动化药房是现代化药房建设方向,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利用合理设定库存周转率改善自动片剂摆药机内药品库存管理的方法。方法:统计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住院药品调剂室2017年5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自动片剂摆药机中每种药品的摆药量和库存数量,计算出药品库存周转天数并进行统计描述。结果:我院利用摆药机自动摆药的药品品种共247种,其中64.37%的品种库存能够在30天内周转使用完毕,35.63%的品种需要30天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周转,存在库存上限和下限设定不合理的问题。结论:通过制订以库存周转天数为量化基础的管理策略,提高了库存管理的直观性和有效性,对合理控制库存药品周转周期、提高加药效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口服外摆药智能添加系统串联自动分包核对机(ATC-MDM)调剂模式在住院药房的使用情况,探讨并完善"智慧药房"的运营模式。方法:分析现有模式的不足,创新应用口服外摆药智能添加系统,并优化储存药盒存量及存放位置,实现一台智能药车兼容两台分包机,分析使用前后的工作效率提升情况。结果:与人工外摆比较,外摆智能添加系统外摆非整粒药品的工作效率提升了27.39%~44.20%,同时有助于药品效期及库存等精细化管理。结论:ATC-MDM与口服外摆药智能添加系统相结合,可有效提升药房工作效率及质量,促进药师工作向药学技术服务型转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住院药房口服片剂盘点效率,进而提升一线药师的综合素质。方法 通过收集既往住院药房口服片剂盘点时间和账物相符率,找出住院药房口服片剂盘点时间长的主要因素。根据查找出的主要问题拟定对策加以实施,并对实施结果进行确认和评价。结果 针对致使住院药房口服药盘点效率低的原因,通过减少口服摆药台品种、整理货位、加强人员培训、改变盘点计数方法与优化盘点材料,以及重新制定药品编码等措施使得住院药房口服片剂盘点时间由6.5 h缩短至3 h,缩短盘点时间53.85%。结论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可大幅提高住院药房口服药盘点效率和药师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肖厚平 《中国药房》2014,(45):4308-4310
目的:评价CONSIS D、B系列智能机械手自动发药机在我院门诊药房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从CONSIS D、B系列智能机械手自动发药机使用前后门诊药房的工作性质改变情况、门诊药房的盘点效果、不同时间段内药师所处理的处方量及患者取药等候时间等方面进行考察。结果:使用该发药机后门诊药房的工作性质较使用前更趋合理,人员配备、工作模式、工作重心、服务性质更彰显出智力型与技术型的面对面药学服务;药品盘点方面其账物相符率显著提高,配药差错、盘点操作错误、药物遗落柜底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及月底盘点耗时均明显降低,与使用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使用该发药机第1个月,各统计时间点的日处理处方量均明显多于使用前,患者取药等候时间表现出逐渐减少趋势,与使用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该发药机在自动清洁功能与传送带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缺陷,尚需进一步改进。结论:CONSIS D、B系列智能机械手自动发药机在我院门诊药房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对我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PillPick自动化药房管理系统(PillPick)和自动摆药机(automatic dispensing machine,ADM)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8年12月住院药房PillPick和ADM的设备参数和使用数据,评价两者的工作效率、差错率以及其他系统功能。结果 平均每分钟ADM比PillPick多分包14.92包(串)。ADM的平均"差错率"比PillPick高0.09%。结论 PillPick和ADM比较,PillPick的优点是差错率较低、精细化管理水平较高;ADM的优点是成本较低、工作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肖怀玉 《中国药房》2014,(21):1952-1954
目的:利用流程改进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各项医院药学工作。方法:分析旧工作流程存在的问题,依据药库和药房(门诊、住院药房)的工作特点设计、实施新流程并进行评估。结果:通过取消部分工作环节实施新流程后,各项工作程序得到简化、效率提高,药品库存大幅下降,存销比由96.03%降至28.51%,住院药房药师被动等待医嘱时间及护士停留药房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门诊药房工作环境改善,患者取药等候时间由32.5 min缩短为12.5 min,调剂出门差错率由0.04%降低为0.01%。结论:流程改进能明显提高医院的药学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20.
陈丽娟  朱月梅  梁茂本 《安徽医药》2017,21(9):1720-1722
目的 探讨现行自动化调剂模式对门诊药房调剂质量控制的影响.方法 分析门诊药房2014年6-8月传统手工调剂模式与2015年同期自动化调剂模式的调配内差、患者或家属取药等候时间以及患者或家属对门诊药房的满意度,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 在传统手工调剂模式及现行自动化调剂模式下,门诊药房的调配内差率分别为0.54‰、0.3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7,P<0.05);患者或家属在两种模式下的平均取药等候时间分别为(1.29±0.19)、(1.05±0.07) min,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P<0.05);患者或家属在两种模式下的满意率分别为81.82%、90.9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5,P<0.05).结论 现行自动化调剂模式能够明显减少药品调配内差率,缩短患者或家属取药等候时间,提高患者或家属的满意度,提高了医院门诊药房的调剂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