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是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HZ)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最新数据表明,我国HZ的患病率约为7.7%,而29.8%HZ病人将进展为PHN [1]。目前PHN治疗是采用以药物治疗为基础,联合微创介入治疗的综合治疗模式[2]。神经电刺激治疗是国内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一种重要的微创神经调控技术,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神经电刺激方法包括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外周神经电刺激(peripheral nerve stimulation,PNS)和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TENS)等[3]。  相似文献   

2.
<正>颈肩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给病人带来困扰,也被认为是全世界第4大致残原因[1]。研究发现,慢性颈肩痛病人的生活质量显著下降[2],近50%的急性颈肩痛病人在1年后仍会有疼痛或复发[3]。面对巨大的临床需求,长期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不尽如人意,需要发展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髋关节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有研究对成年人出现髋关节疼痛的原因进行分类,FAI位居首位[1];在美国,因髋关节疼痛就诊患者中,有60.5%的患者影像学表现符合FAI的表现[2];在国内,由于临床医师对于FAI的认识不够深刻,常有髋关节痛的患者被误诊、漏诊[3-5]。  相似文献   

4.
<正>“癌痛”即癌症相关性疼痛,指肿瘤本身、抗癌治疗、肿瘤转移所致的疼痛,是肿瘤病人最常见、最痛苦、持续时间最长的临床表现之一[1]。有研究表明,新发癌症和中晚期癌症病人均可出现持续性疼痛[2],且在规范应用镇痛药物的基础上仍会有33%~95%的癌症病人出现爆发痛,常为短暂性烧灼样或电击样突发性剧痛,严重影响病人身体、心理健康[3,4]。抑郁症是一种以自我价值低、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或快感消失为主要表现的精神性疾病,通常伴有躯体任意部位疼痛[5]。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医疗技术和手术方式的改进,微创介入手术在心脏外科中的应用比例逐渐上升[1],但是正中胸骨切开术(median sternotomy,MS)仍是最常用心脏外科手术方式[2]。接受MS后发生胸骨相关并发症的概率在0.4%—8%[3],通常会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以及生活质量降低[4]。为了预防MS术后的相关并发症,需要在临床中采取基于循证的个体化的胸骨保护(sternal precaution,SP)策略。  相似文献   

6.
<正>脑卒中是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要病因[1],约70%—80%的卒中患者因残疾而不能独立生活[2],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循证医学指出,脑卒中康复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途径[3],而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精准评定、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是脑卒中康复发展的必然趋势[4]。  相似文献   

7.
<正>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指三叉神经一支或多支分布区域的发作性、短暂性、剧烈疼痛,通常单侧发生,针刺样或电击样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1]。射频热凝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常用方法之一[2,3]。卵圆孔及周围组织解剖变异[4]或不正确的穿刺方法导致穿刺后面部血肿[5],尽管临床应用CT或C形臂引导射频穿刺,但并发症仍不可完全避免,多数病人仅需局部按压冷敷,短期内便可自行缓解恢复,并不影响手术的进行及术后康复[6]。本文回顾1例典型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于我科就诊经过,病人因行射频治疗穿刺过程中误刺周围血管导致面部快速出血肿胀进而停止手术,病情稳定后却出现三叉神经疼痛症状消失的良好疗效,于此分享讨论,旨在总结其经验教训,分析原因,以供同行参考警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腰交感神经驱动性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包括雷诺病、多汗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微创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如化学性腰交感神经调制术和腰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1~4]。化学性腰交感神经调制术通过注射无水乙醇或苯酚实现神经毁损[5],但因可控性差,其扩散后产生的并发症多且严重限制了其广泛应用[6];腰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是利用射频针裸端产生超过90℃的高温实现靶神经毁损的微创技术,局部热凝范围小而精确,可控性强,手术相关并发症少,且CT引导是实现精准定位的重要辅助手段。Ding等[2]已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证明了腰交感射频热凝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左右两侧穿刺的难度和成功率似乎并不一致,右侧腰交感射频时可能需要更长的  相似文献   

9.
<正>代偿性多汗症(compensatory hyperhidrosis,CH)是指经过手术切断或物理、化学毁损交感神经后,原发部位以外出现汗液增多的现象[1]。各类文献中报道的胸腔镜下交感神经切除术后CH的发生率从15%~90%不等[2,3],其中超过一半病人经历中重度CH,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国内外学者已尝试局部微波疗法[4]、肋间神经重建[5]等方式减轻CH的不良影响,并通过改良手术方式预防CH[6],取得了一定效果。近期我科收治了1例胸腔镜下交感神经切除术后复发合并代偿性多汗的病人,本例病人在尝试口服药物等治疗后难以承受其不良反应,因此寻求行射频治疗。入院后给予双侧胸交感神经联合双侧腰交感神经射频毁损治疗,有效缓解其右手掌多汗复发及左下肢代偿性多汗。  相似文献   

10.
<正>腰椎术后疼痛综合征(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 FBSS)是指在一次或多次腰、骶椎手术后出现的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慢性疼痛[1]。有研究表明10%~40%的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病人会发生FBSS [2],持续的腰骶部、下肢疼痛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FBSS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较公认的原因包括神经根牵拉损伤、间盘再突出、硬膜外瘢痕粘连及炎症刺激等[3]。  相似文献   

11.
<正>乳腺脓肿是哺乳期妇女常见的疾病之一,属于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通常发生于产后3~4周,由乳头皲裂、导管畸形、乳汁淤积等导致的炎性反应所致[1]。一旦发生乳腺脓肿,不仅会引起乳房疼痛,还会造成哺乳困难[2]。目前,临床通常以手术引流的方式治疗乳腺脓肿,但开放性切开引流术对乳房造成的创伤较大,且术后换药频繁,愈合周期较长,不仅会遗留明显的手术瘢痕,影响乳房外形美观,还会对母乳喂养造成一定的影响[3,4]。现阶段,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术已成为治疗乳腺脓肿的一种新兴技术,  相似文献   

12.
<正>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滑囊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1—2]。肩周炎的患病率约为2%—5%,女性的患病率略高于男性[3—4]。肩周炎患者患肩多出现明显活动受限,可伴随局部疼痛并在夜间疼痛加剧[5]。该病的病情进展具有一定自限性,平均病程一般在2年左右[6],因此,若未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来解决关节粘连、疼痛的问题,患者可能会承受长期的肩关节功能障碍及急、慢性疼痛。目前,国内外对于肩周炎的治疗已取得一定效果,体外冲击波能借助空化效应实现细胞通透性的增大,进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肌肉粘连,缓解临床症状[7—8]。然而,该疗法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单纯的体外冲击波无法处理肩周炎患者关节囊内的病变,  相似文献   

13.
<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老年疾病[1],主要是关节软骨退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2-3],90%以上发生在内侧间室,表现为膝内翻。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4],导致老年疾病的发生率加速增长,60岁以上人群中约35%~50%患有膝骨关节炎[5],因此人们对KOA的治疗越来越重视。目前针对KOA的治疗主要是减轻疼痛,提高关节活动度和功能[6],包括物理治疗、传统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物理因子治疗可以减轻疼痛但无法纠正异常的下肢力线,效果有限。传统药物治疗包括口服或外用非甾体类消炎药,镇痛效果小且副作用大[7-8]。手术治疗以膝关节置换为主,是目前治疗重度KOA的最有效手术之一,但调查研究表明术后患者满意度仅有81%~89%[9-10]。矫形器作为一种保守治疗方式,花费低无创伤并能有效减轻疼痛,纠正异常力线,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本文从生物力学角度出发,综述了与K...  相似文献   

14.
<正>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盆底支持组织薄弱,造成盆腔器官下降移位引发器官位置及功能异常的疾病。POP是中老年女性的常见病,患者可有阴道异物感、疼痛、性交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1]。POP女性患病率在3%~50%,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70~79岁为发病高峰[2]。据报道[3],我国症状性POP占成年女性的9.6%,且大部分需要手术治疗。目前,生活质量被认为是评价POP治疗效果的关键指标之一[4]。虽然,POP可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或其他仪器设备来诊断或判断治疗效果,但这些方法无法评估POP症状严重程度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忽视了患者的主观感受,而评估工具则弥补了这一不足[5]。现有评估工具众多,但每种工具的适用性、新颖性、评估侧重点不同。本研究对近年来POP患者生活质量评估工具的相关研究作综述,以期为临床医护人员选择合适的评估工具、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老年人骨质疏松易发生下肢骨折[1],又易受机体功能衰退、术后持续疼痛等影响肢体功能恢复。疼痛护理干预以控制患者疼痛为目标[2],在手术全周期进行疼痛控制以促进恢复。研究显示术后早期训练有助于骨折患者身体机能恢复[3]。术后疼痛呈阶段性发展,笼统的康复训练缺乏针对性,不符合疼痛护理理念,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护理中应用疼痛护理与常规康复训练存在局限性。循序渐进式康复训练是根据患者的恢复与疼痛情况进行循序渐进的针对性护理,既便于实现疼痛控制,又有助于患者的康复[4]。鉴于此,  相似文献   

16.
<正>脑卒中、脊髓损伤拥有高致残率、致死率[1—2],是康复医疗环境中主要的病种。其造成的步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交往,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3]。因此在康复治疗过程中,需要患者积极参与锻炼、增加肌肉力量、改善平衡能力,从而提高其步行能力,增加其对生活的自信心,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4—5]。  相似文献   

17.
<正>肺癌是我国发病率、死亡率居首位的恶性肿瘤[1]。早发现、早治疗是提升肺癌患者预后的关键。肺部小结节(small pulmonary nodules,SPN)较为常见,恶变概率高达48%[2],目前临床对于SPN的处理意见是长期随访。近些年来,随着胸部低剂量螺旋CT、高分辨率CT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SPN被检出,提高了肺癌的早发现率[3]。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是治疗SPN、早期肺癌较成熟的胸部微创手术[4],在临床已开展多年。  相似文献   

18.
<正>步行功能的恢复是脑卒中后康复治疗最重要的目标之一[1]。既往的研究表明,约38%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6个月仍不能行走[2],而那些出院时可以步行的患者,回归家庭后的步行能力也大幅下降[3]。因此,恢复步行功能对脑卒中患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正>齿状突加冠综合征(crowned dens syndrome,CDS)是指钙盐沉积在齿状突周围软组织,颈椎CT上表现为齿状突上方和周围出现大小不一、不规则的高密度钙化影,犹如齿状突戴上了一顶“皇冠”而得名[1]。CDS发病率低[2],导致人们对该病认识不足,根据其发病特点,常易被误诊为包括颅内感染、肿瘤在内的一系列疾病,使病人接受诸多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在增加病人经济负担的同时,更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目前CDS在国内外多为个案报道,对该病的描述多限于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药物治疗及疗效等方面[2~4],对其综合治疗方法及相关预后并未涉及。CDS多见于老年病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该病将越来越不罕见,如何早期地诊断该病,并对其进行规范化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正>肘关节是人体结构较为复杂的关节,肘关节骨折是临床常见损伤[1]。手术治疗可以快速纠正关节畸形,复位关节[2]。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能有效改善肘关节功能,从而促进肢体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3]。肘关节骨折术后需抬高患肢促进肿胀消退,且在保持肘关节稳定性的同时,需要进行早期功能活动,以恢复肘关节屈伸功能及前臂的旋转功能[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