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2.
目的:研究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在门诊药品管理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HFMEA为理论框架,对该院门诊药房药品管理流程进行危害分析及决策树分析,找到需要立刻修正的失效模式,制订相应的改善方案。以2021年7—12月为干预前,2022年7—12月为干预后(HFMEA团队实施改善方案后),比较干预前后的风险优先数(RPN)及药品管理项目(药品周转天数、领药时间、盘点时间、效期核查不良事件数、药品验收差错数)的改善情况,分析改善效果。结果:经过6个月的干预,RPN由干预前的234降至96,降幅达59%,门诊药品周转天数、领药时间、盘点时间均显著缩短,效期核查不良事件数以及药品验收差错数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HFMEA有效筛查出药品管理流程中的失效模式,建立信息化药品管理体系,可有效提升医院药品管理水平,减少用药差错,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和评价医疗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health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在医院国家集中采购药品(简称集采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推进国家集采药品高质量、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1月—3月苏州市立医院(本部)推进度不佳的9种集采药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成立HFMEA小组,分析集采药品的潜在失效模式和失效原因及其潜在影响,从而针对性制定相关管理措施。结果:开展HFMEA后,此前9种推进度较差的集采药品的月平均用量均明显增加,增长率最低的克拉霉素片的增长率为99.47%,而增长率最高的注射用帕瑞昔布钠的增长率为5 400.00%;对筛选出的27项失效原因进行危害评分,结果显示,开展HFMEA后24项失效原因的危害评分均较前大幅下降(P<0.5),平均下降幅度为60.90%;调查显示,HFMEA开展后医生对集采药品及其政策的知晓度较前明显上升(78.72%vs 39.56%),而患者对集采药品的知晓度和接受度较前亦明显上升(70.54%vs 39.51%)。结论:开展HFEMA促使集采药品的签约、采购、使...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风险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并讨论应用FMEA进行ICU医院感染风险管理的意义。方法 选取内蒙古林业总医院2015年1月和2016年12月在职的院感管理人员和ICU医院感染监控小组成员,利用FMEA进行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并针对得出的高风险因素提出改进措施,同时比较控制措施实施前后的医院感染改善情况。结果 风险评估控制措施实施后FMEA得分较实施前各风险因素得分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率(CAUTI)0.65%较实施前2.46%有较大降低(χ2=4.898,P=0.027),医院感染率8.46%较实施前13.65%有较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30,P=0.013);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流感染率(CLABSI)以及手术部位相关感染率(SSI)较实施前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MEA方法的使用可以指导院感科找出关键风险事件,有效地反映出院感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降低ICU医院感染的发生,体现了持续改进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ealth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预防药物基因实验的风险事件,提高药物基因实验的操作质量。方法 药学实验室成立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ailuremodeandeffectanalysis,FMEA)活动小组,采用头脑风暴法,借助HFMEA模式,识别及分析药物基因实验过程前、中、后可能存在的操作、仪器及环境对药物基因实验质控造成的风险事件,同时制定相对应的解决方案。结果 开展HFMEA活动后,预防与补救了药物基因实验前、中、后的风险事件产生,风险系数值由总分值1 375分降至62.36分,降幅为95.47%(P<0.01);活动小组成员在品管手法、解决问题能力、沟通配合、积极性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提高。结论 HFMEA活动有助于降低药物基因实验产生风险事件的频次,有效提升实验室的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7.
1988年国务院发布了《麻醉药品管理办法》.使医疗单位对麻醉药品的使用得到了一定控制,笔者在工作中发现现行的制度在执行中还存在一些漏洞,如: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联合根本原因分析法探索给药错误发生原因,为制订降低护士给药错误发生率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上报的63例给药错误不良事件报表,整理与分析汇总,依次通过根本原因法中的头脑风暴法、鱼骨图、特性要因评价、真因查验等确定真因,统计各真因的风险优先系数确定主要失效模式,分析给药错误危险因素及不良事件各项特征的分布差异。结果 给药错误主要失效模式是给药核查、身份核查和打印执行单或转抄三大环节,给药核查主要的危险因素是未核查药名(注射剂)、无单给药(口服药)和药名相似;身份核查主要的危险因素是被打扰;打印执行单或转抄主要的危险因素是漏打印。不同事件级别风险优先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科系、事件类型、当事人身份、当事人职称、当事人学历、当事人工龄、发生时段与班次、药物类型、注射剂、事件发生阶段、危险因素风险优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事件类型、药物类型和发生阶段的给药错误危险因素、给药错误事件级别的发生阶段和当事人学历分布和给药错误注射剂的科系分布,差异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降低手术体位风险,保证患者的舒适与安全,以达到杜绝或减少缺陷发生的目的。方法通过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HFMEA),找出及矫正失效因子,确定体位安置的事先风险指数,有针对性的采取规避措施,保证患者安全。结果采用HFMEA进行手术体位风险分析并制定预防措施,2010年我科与手术体位相关并发症明显降低,患者舒适度明显提高。结论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能有效降低手术体位的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在基层医院产科新生儿疫苗(乙肝疫苗首针和卡介苗)接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梳理新生儿疫苗接种过程中的管理流程,运用FMEA管理工具找出潜在失效模式,计算风险指数(risk priority number,RPN...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MEA)法在医院药事管理持续改进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师关注的药物治疗患者90例,按研究时间分为对照组(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和观察组(2017年1月至12月),各45例.对照组按常规方式进行药事管理,观察组采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住院和门诊患者麻醉药品使用情况,为麻醉药品的科学管理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取药房数据库中麻醉药品使用数据并统计汇总,对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11月至2009年11月住院和门诊患者麻醉药品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患者麻醉药品用药频度(DDDs)排前5位的是芬太尼注射液、美菲康片、盐酸吗啡注射液、盐酸瑞芬太尼冻干粉针、可待因片;门诊患者DDDs最高的是美菲康片(吗啡缓释片),其次是可待因片和盐酸吗啡注射液。结论该院麻醉药品使用以手术麻醉、镇痛为主,麻醉药品使用合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的实证性研究构建麻精药品全闭环追溯体系,优化药师及护士操作规范,提升麻精药品管理水平及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采用FMEA法识别麻精药品管理全流程的风险点,通过计算风险优先值(risk priority number,RPN)确定优先改善的风险点,制订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精药品管理过程中共找出处方不规范、无法完全实现批号追踪、空安瓿回收率低、废弃药品处置不规范等9个中高风险等级的失效模式。经优化改善后,RPN值均 ≤ 20,共下降312个RPN,下降幅度达72.6%。智能麻精药品管理系统顺利运行,处方修改率由11.56%下降至0.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事件的发生由每月(6.67±0.58)件下降至0件;人力成本显著下降;其他诸如空安瓿回收率、麻精药品批号管理准确率、废弃药品处置规范率、麻精药品专用账册规范率均显著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FMEA方法显著降低了住院药房麻精药品管理的风险。智能麻精药品管理系统的应用,不仅保证了麻精药品全程可追溯,也极大便利了医务人员的操作。 相似文献
14.
我院住院患者麻醉药品应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目的:了解我院麻醉药品的应用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2003年住院患者麻醉药品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院住院患者麻醉药品的DDDs和销售金额逐年增加,其中,吗啡控释片的DDDs和销售金额最大,杜冷丁的用量仍然较高.结论:麻醉药品的应用中存在不合理现象,亟待改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ealth 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和根本原因分析(root cause analysis,RCA)法在医院冷链药品管理中的联合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追踪方法学原理,运用HFMEA方法评估医院冷链药品日常管理,列出医院冷链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并对其中的关键失效模式利用RCA法进行分析和评估,找出影响冷链药品安全的根本原因,实施改进措施并评估实施后的效果。结果 联合应用HFMEA和RCA后,医院冷链药品管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下降;影响冷链药品安全管理的风险优先数(risk priority number,RPN)值由369分下降到45分,冷链药品断链风险点由29处下降至4处,冷链闭环管理中存在的断链时间由190 min下降至12.5 min,改进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HFMEA和RCA联合应用于医院冷链药品的风险管理,可以提高医院冷链药品管理风险意识,降低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为医院使用毒麻药智能管理系统管理麻醉和精神药品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数据收集和五点尺度法分析比较毒麻药智能管理系统用于我院门诊药房麻醉及精神药品调剂前后各90个工作日内的工作模式和绩效。结果与结论:使用该系统后,麻醉及精神药品调剂取药、核对、盘点、补药工作流程均发生相应变化;与使用前比较,日均调配和盘点耗时分别缩短9.5511.39、7.8611.39、7.8611.86 min,安全性提高了10.43%11.86 min,安全性提高了10.43%19.50%,门诊药房实现了麻醉及精神药品的智能存取和自动盘点,可对取药过程进行监控等。该系统虽可节省一定的人力成本,但需要投入设备和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和确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制剂如意金黄软膏(RYJH软膏)粒度检验不合格的根本原因,制定改进措施,促进医院制剂质量的持续改进。方法:利用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对事故进行回顾性追踪与分析;通过组建事件RCA工作小组,进行主、客观的资料收集;运用鱼骨图辨识事件发生的近端原因和根本原因。基于根本原因,工作小组从人员、设备、物料、方法4个方面提出改进措施并在相应环节实施。同时排查了体系中的同类和类似的疏漏与风险。结果:通过RCA发现,从业人员的质量意识不强,缺乏对制剂检验指标适用性核查的意识,制剂原料和制剂成品粒度项检验标准前后不衔接,是本批次制剂粒度项不合格的根本原因。结论:通过对制剂检验不合格的典型案例进行RCA分析,实现了医院制剂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