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采用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 通过特定语音任务在中国中老年人群中自动、客观、快速检测轻度认知障碍(MCI)。方法以1∶1的男女比例招募了50~80岁中老年人215例, 用特定的语音任务和简易精神状态测试-2(MMSE-2)收集受试者的语音数据和认知功能情况, 并根据其认知功能进一步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和MCI组。根据语音文件提取出说话速度、音节数、音节时间长度、停顿数、停顿时间长度、共振峰频率(F1、F2)的标准偏差、声压变化共7类, 合计162个语音特征, 依据男性和女性分组进行分析, 比较不同性别受试者的语音特征与认知功能的关联, 用多元回归分别分析男、女受试者基于语音特征的认知功能预测, 并使用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评价模型的预测功能。结果 MCI组受试者在发音速度、停顿次数、停顿长度及共振峰变化的50个语音特征量上与正常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的分组分析中, 单相关分析表明, 发音节奏与认知功能显著相关;基于多元回归构建的预测模型中, 识别MCI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男性分别为0.54、0.80和0.69, 女性分别为0、0.86和0....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吞咽任务时老年健康个体舌运动的超声影像学特征。方法:招募56例健康老年受试者(男28例,女28例),要求其完成唾液吞咽、5 ml水吞咽以及15 ml水吞咽任务。通过B+M型超声采集受试者吞咽过程中舌运动特征,提取舌上升期(IIa期)的垂直运动幅度、速率和舌运动时长参数,对不同任务间和性别间的舌运动数据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舌压抗阻反馈训练促进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舌肌力量及吞咽功能康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5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 两组患者均训练干预2 w。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舌肌力量(舌压峰值、舌压平均值、舌压持续时间)、舌骨喉复合体动度(舌骨前移、舌骨上移、甲状软骨前移、甲状软骨上移)、吞咽功能〔吞咽障碍程度评分(VGF)〕、误吸风险〔Rosenbek渗透/误吸量表(PAS)〕、生活质量〔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评分(SWAL-QOL)〕。结果干预2 w后, 两组患者舌压峰值、舌压平均值、舌压持续时间和舌骨前移、舌骨上移、甲状软骨前移、甲状软骨上移度以及VGF、SWAL-QOL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 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PA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 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舌压抗阻反馈训练干预可提高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舌肌力量、舌骨喉复合体动度, 促进其吞咽功能恢复, 有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张蒙蒙  孙洁  陈伟  徐新平 《中国康复》2020,35(10):529-531
目的:研究在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咽反射有无异常对洼田饮水试验(WST)诊断吞咽障碍及筛查误吸的准确性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咽反射检查结果分为咽反射正常、异常组(减弱或消失)。再分别对2组患者行WST和吞咽造影检查(VFSS)。以VFSS为金标准,分别计算WST在咽反射正常、异常组诊断吞咽障碍及筛查误吸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根据 VFSS检查,在咽反射正常组,WST诊断吞咽障碍的灵敏度为98.15%,特异度为40.00%;筛查误吸的灵敏度为60.47%,特异度为68.75%。在咽反射异常组,WST诊断吞咽障碍的灵敏度为88.24%,特异度为42.86%;筛查误吸的灵敏度为36.67%,特异度为72.73%。WST在咽反射异常组患者中筛查误吸的灵敏度低于咽反射正常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WST对2组患者诊断吞咽障碍的灵敏度、特异度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咽反射功能异常会降低WST筛查误吸的准确性,临床中可将咽反射检查作为WST的补充检查手段,为早期明确患者的误吸情况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采用舌压测定器检测舌肌肌力和耐力的可行性。 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20例(患者组)和正常受试者30例(对照组)。采用JMS舌压测定器检测2组受试者的最大舌压值、维持50%最大舌压值的时间和吞咽舌压值,1周后两组各取10例受试者进行重测信度检测。 结果 患者组最大舌压值、吞咽舌压值较小。重测信度检测发现,最大舌压值的重测信度最高[ICC=0.905,95%CI(0.616,0.976)],50%最大舌压值维持时间的重测信度较高[ICC=0.886,95%CI(0.495,0.974)],吞咽舌压值的重测信度中等[ICC=0.618,95%CI(0.537,0.905)]。 结论 JMS舌压测定器能够反映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程度,可用于检测舌肌的肌力和耐力,其中最大舌压值和维持时间两个指标的信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45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训练组24例和对照组21例.2组基础治疗相同,训练组同时配合早期吞咽康复训练,内容包括咽部冷刺激与空吞咽,舌部运动,屏气发声及摄食训练,每日2次.治疗4周后采用吞咽X线透视检查法(VFSS)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进行评分,并检查血钠、钾、白蛋白水平及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训练组治疗后VFSS评分比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提高(7.3±2.8与4.0±0.6、4.7±1.9,P<0.01);吞咽障碍恢复19例,对照组3例,训练组吞咽障碍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9.1%与19.1%,P<0.01);治疗前后血钠、钾、白蛋白含量及吸人性肺炎发生率比较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系统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表面肌电图、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功能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表面肌电图(sEMG)、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洼田饮水试验(WST)评分。结果 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两组sEMG最大波幅值均大于治疗前,吞咽时程小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最大波幅值大于对照组,吞咽时程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SSA评分、WST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SSA评分、WST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舌部肌肉运动和吞咽功能,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观察舌压和吞咽造影时吞咽器官的形态学动态变化,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舌肌及舌骨运动与咽期咽腔活动的相互影响。 方法 纳入符合入组条件的13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先对所有患者进行舌压测定(日本JMS舌压测定器),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舌压测定后即刻行吞咽造影检查,使用吞咽功能影像数字化采集与分析系统以30帧/秒的速率记录吞咽过程,截取目标图像。使用吞咽造影分析软件进行吞咽时吞咽器官活动的量化分析,并对舌压、舌骨运动位移、咽腔收缩率(PCR)、食管上括约肌(UES)持续开放时间等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舌压[(17.06±9.68)kPa]与UES持续开放时间[(1052.3±639.08)ms]存在正相关(r=0.59,P<0.05)。舌骨向上位移[(10.65±5.88)mm]与PCR[(55.38±32.20)%]存在负相关(r=-0.53,P<0.05)。 结论 舌肌及舌骨活动可影响咽期吞咽器官的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病人舌压与肌少症合并吞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于2021年3月—12月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老年医院住院的244例老年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对病人一般资料、肌少症发生情况、吞咽障碍发生情况、舌压、营养状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共病程度进行调查。结果:244例老年病人中,肌少症合并吞咽障碍病人43例(17.6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舌压、简易微型营养评估量表(MNA-SF)得分是肌少症合并吞咽障碍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男性老年病人发生肌少症合并吞咽障碍的舌压临界值为37.655 kPa(敏感度为53.1%,特异度为95.5%);女性老年病人发生肌少症合并吞咽障碍的舌压临界值为28.065 kPa(敏感度为78.4%,特异度为57.1%)。结论:年龄、舌压、MNA-SF得分是老年病人肌少症合并吞咽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可以使用舌压快速筛查肌少症合并吞咽障碍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喂养指导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诊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40例为受试者,依据目的抽样法将40例受试者分为对照组(n=20)及观察组(n=20).对照组患者接受喂养指导干预,观察组患者则进行喂养指导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比干预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情况及营养指标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  相似文献   

11.
吞咽造影同步咽腔测压评估脑干损伤后吞咽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使用吞咽造影同步咽腔测压(MFG)评估脑干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分析异常的运动学与生物力学参数以及舌骨位移与咽腔、上食管括约肌(UES)压力之间的关系。 方法对脑干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病例组)13例与健康志愿者(对照组)13例分别进行MFG检查,对比两组吞咽时的运动学与生物力学参数,分析两组运动学与生物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 结果病例组舌根与下咽部的压力峰值、压力上升速率、舌骨向前位移低于对照组,病例组UES的最大开放幅度、开放后压力峰值、开放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病例组舌根部与下咽部的收缩持续时间、UES松弛残余压高于照组。对照组舌骨向前位移与UES松弛残余压成负相关;病例组舌骨向前位移分别与舌根部压力峰值、下咽部压力峰值成正相关。 结论MFG可以同时使用吞咽造影和高分辨率咽腔测压评估吞咽功能,可作为临床一种精确、全面的定量评估吞咽功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模式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按实施社区康复模式干预先后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实施为期1个月的家庭康复训练,B组实施为期1个月的社区康复模式干预,社区康复模式内容包括培训,制定及实施康复训练方案和康复目标等。在出院患者训练前及训练1月后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法对其进行吞咽功能评估。结果经过1个月训练后,B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较A组改善明显,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康复服务模式的建立有利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背景:电视荧光放射录相术(video flurography,VFG)可以了解吞咽过程中不同时相的通过时间,有无钡剂残留和误吸,从而了解吞咽障碍的特点,对临床制定治疗计划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国外早已普遍应用。目的:探讨VFG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评估的价值。设计:非随机、标准对照、开放实验,前瞻性研究。地点和对象: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神经内科病房选择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同时向社会招募健康中老年人20例。干预:以上两组由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放射科王德文医师行VFG检查。主要观察指标:分别记录两组受试者吞咽稀钡及半胶钡(含钡面糊)过程中的口通过时间和咽通过时间,并评价口、咽功能,记录有无舌肌运动减弱,钡剂残留梨状隐窝、会厌骼,是否误吸人气管。结果:①吞咽障碍组各吞咽时间相通过时间均较健康中老年组延长。②会厌羚钡剂残留在患者中发生率最高,梨状隐窝钡剂残留发生率较高。③脑干病变组各病理征象发生率均高于大脑半球病变组。经统计学处理,脑干病变组与大脑半球病变组误吸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VFG可以对吞咽全过程特别咽时相的病理征象进行更详细的观察,是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检查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脑梗死伴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期对脑梗死伴吞咽障碍患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加强舌和咀嚼肌按摩及运动,可提高吞咽反射的灵活性,并能防止咽下肌群发生废用性萎缩。因此,对脑梗死患应及早认识、及时进行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有利于患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5.
徐淑芬  柴文娟  王元姣  杨娟   《护理与康复》2017,16(12):1300-1302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疗法在脑卒中神经性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并使用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运动想象疗法。干预6周后,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及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及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分降低,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实施运动想象疗法能提高脑卒中神经性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舌压抗阻反馈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舌压抗阻反馈训练治疗。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行吞咽造影检查,并使用MBSImp分析方法和Rosenbek渗漏/误吸量表进行量化分析,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吞咽相关指标。 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口腔期、咽期吞咽功能评分及误吸情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实验组咽期吞咽功能评分[(5.70±2.02)分]降低,误吸情况[(1.87±1.36)分]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指标比较,实验组误吸较少。 结论 舌压抗阻反馈训练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咽期吞咽情况,减少吞咽后误吸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贝克曼口腔运动治疗技术结合吞咽功能训练对重症脑炎吞咽障碍患儿恢复期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12月入住本院儿童康复科的48例重症脑炎恢复期伴吞咽障碍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联合组在给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基础上,再结合贝克曼口腔运动治疗技术进行早期床旁干预。在治疗1个月后,通过中文版经口摄食功能评估量表(FOIS)、藤岛一郎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贝克曼口腔运动评估量表评估比较2组患儿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和口部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FOIS分级评分、藤岛一郎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评分、口腔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FOIS分级评分、藤岛一郎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评分及口腔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早期给予重症脑炎恢复期吞咽障碍患儿贝克曼口腔运动治疗技术结合吞咽功能训练,能有效促进其吞咽功能提高以及口部运动功能改善,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80Hz吞咽肌群刺激联合抗阻力运动-冰刺激对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12月医院收治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352例,按照性别、年龄、文化水平及吞咽障碍分级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7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80Hz吞咽肌群刺激联合抗阻力运动—冰刺激。比较两组患者的功能恢复及误吸呛咳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功能恢复有效率为94.89%高于对照组的8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误吸、呛咳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1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0Hz吞咽肌群刺激联合抗阻力运动-冰刺激在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能促进功能恢复,降低误吸呛咳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王伟花  李宁  李广 《全科护理》2022,(27):3827-3829
目的:探究老年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病人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舌压抗阻反馈训练对吞咽功能、舌喉复合体移动度及表面肌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149例老年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4例)、观察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及舌压抗阻...  相似文献   

20.
康复训练对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后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4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同时进行面颊、唇、舌及吞咽动作的运动训练。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洼田吞咽能力分级及吞咽放射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吞咽障碍总有效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0.01)。结论:康复训练对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的恢复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