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巨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85例巨大肝癌(直径≥10c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的患者共26例作为观察组,单纯采用TACE治疗的患者共37例作为对照组1,单纯采用索拉非尼治疗的患者共22例作为对照组2。Kaplan-Meier法绘制三组患者的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比较三组的中位生存期、生存率、中位肿瘤进展时间,观察并对比三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对照组1、对照组2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6.3个月(95%CI:10.1~22.3个月)、10.4个月(95%CI:7.2~13.5个月)、6.2个月(95%CI:4.2~5.6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2年、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1、对照组2的中位肿瘤进展时间分别为6.5个月(95%CI:3.2~10.4个月)、3.2个月(95%CI:1.6~5.5个月)、2.3个月(95%CI:1.2~3.4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巨大肝癌可以延缓肿瘤进展,延长生存期,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的] 探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衍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derive 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dNLR)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195例广泛期SCLC患者,收集患者血常规数据,分析临床特征、NLR、dNLR、PLR对预后的影响。根据ROC曲线得到NLR、dNLR、PLR的最佳临界值,分析NLR、dNLR、PLR对广泛期SCLC患者PFS和OS的影响。[结果] ROC曲线得到NLR、dNLR、PLR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4、2.2和170。单因素分析显示EP/C方案化疗>4个周期、放疗、NLR≤2.4、dNLR≤2.2、PLR≤170与较长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相关(P<0.05),年龄≤60岁、女性、EP/C方案化疗>4个周期、放疗、NLR≤2.4、dNLR≤2.2、PLR≤170与较长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相关。Cox回归分析显示放疗(HR=0.29,95%CI:0.20~0.42,P<0.01)、EP/C方案化疗>4个周期(HR=0.56,95%CI:0.39~0.79,P<0.01)有利于PFS延长,NLR>2.4(HR=1.64,95%CI:1.08~2.50,P=0.02)为PFS的危险因素;放疗(HR=0.24,95%CI:0.17~0.36,P<0.01)、EP/C方案化疗>4个周期(HR=0.64,95%CI:0.45~0.91,P=0.01)有利于OS延长,年龄>60岁(HR=1.66,95%CI:1.16~2.36,P<0.01)、NLR>2.4(HR=2.60,95%CI:1.65~4.09,P<0.01)、dNLR>2.2(HR=1.651,95%CI:1.11~2.47,P=0.01)为OS的危险因素。[结论] NLR、dNLR、PLR与广泛期SCLC患者预后相关,高NLR患者PFS较短,高NLR、高dNLR患者OS较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治疗复发性、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有效方法。[方法]经传统化疗方案和干扰素等治疗后复发、再次治疗困难或无效的MM患者共45例,给予三氧化二砷(As2O3)10mg/d,静脉滴注,第1~28天;地塞米松(DXM)40mg/d,第1~4、9~12、17~20、25~28天:沙利度胺(THL)200mg/d,第1~28天。每4周1个疗程,休息4周,连用2个疗程评价疗效。[结果]95.6%(43/45)患者均有效,其中37.8%(17/45)获PR,57.8%(26/45)获有效。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PFS)和12个月PFS分别为89.3%和73.2%。大部分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水钠潴留症状,均未见明显骨髓抑制。[结论]三氧化二砷、沙利度胺和地塞米松联合方案是治疗复发性、难治性MM的有效并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氟维司群单药治疗激素受体阳性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疗的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既往接受过辅助内分泌治疗,且在复发、转移后接受过氟维司群单药治疗的患者52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氟维司群单药治疗的无进展生存期(PFS),采用log-rank法分析各临床病理因素对PFS的影响。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得到影响氟维司群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52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5.2个月(范围:10.9~19.0个月),中位PFS为8.3个月(95%CI:5.5~10.4个月)。30例早复发(辅助内分泌治疗过程中或辅助内分泌治疗结束后≤1年复发或转移)与22例晚复发(完成辅助内分泌治疗结束后>1年复发或转移)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6.3个月(95%CI:4.5~7.5个月)和13.4个月(95%CI:7.7~18.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80,P=0.002)。21例有肝转移与31例无肝转移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5.0个月(95%CI:3.9~6.1个月)和10.3个月(95%CI:6.4~13.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44,P=0.006)。25例复发或转移后接受化疗与27例未接受化疗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5.2个月(95%CI:3.7~6.3个月)和11.3个月(95%CI:8.5~13.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05,P=0.007)。45例PR阳性与7例PR阴性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9.0个月(95%CI:6.3~11.7个月)和4.2个月(95%CI:2.8~5.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69,P=0.009)。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复发时间短和复发、转移后接受化疗是影响氟维司群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HR=3.474,95%CI:1.534~7.866, P=0.003;HR =2.822, 95%CI:1.349~5.9,P=0.006)。 结论既往接受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激素受体阳性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接受氟维司群单药治疗时,复发晚、既往未接受化疗和无肝转移的患者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5.
李聪  周昌明 《肿瘤学杂志》2023,29(6):530-536
REMoDL-B研究是一项开放标签、多中心、Ⅲ期适应性试验,在英国和瑞士的107家中心开展。研究对比了硼替佐米联合R-CHOP(RB-CHOP)方案与传统R-CHOP方案一线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同时进行了分子分型与基因检测,以进一步探索高危人群的治疗获益情况。2019年5月研究首先公布了随访30个月的研究结果:R-CHOP和RB-CHOP组的PFS和OS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hazard ratio(HR)=0.86,95%CI:0.65~1.13]。研究后续对患者肿瘤组织进行了基因表达谱检测,并根据基因状态进行了再分类。共801例患者通过GEP检测被分入活化B细胞(activated B-cell,ABC)组、生发中心B细胞组(germinal center B-cell,GCB)组和分子学高级别(molecular high-grade,MHG)组。2023年,研究公布了中位随访至64个月的最新结果,在所有成功分类的患者中,RB-CHOP组在无进展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时间(overall s...  相似文献   

6.
摘 要:探索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与紫杉醇比较在PD-L1阳性晚期胃/胃食管结合部腺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两项全球多中心、随机对照、Ⅲ期研究(Keynote-061和062)均以失败告终,导致FDA撤销了Keytruda(可瑞达)在该适应证上的应用。两项研究样本量分别为592例和763例,主要终点均为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结果显示:帕博利珠单抗单药对比紫杉醇二线治疗 PD-L1联合阳性分数(combined positive score,CPS)≥1患者中两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9.1个月和8.3个月,风险比(hazard ratio,HR)为0.82(95%CI:0.66~1.03,P=0.042 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1.5个月和4.1个月,风险比为1.27(95%CI:1.03~1.57);一线治疗的患者(CPS1)帕博利珠单抗OS非劣效于化疗,HR为0.91(99.2%CI:0.69~1.18),PFS风险比为1.66(95%CI:1.37~2.01);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相比化疗疗效改善没有明显优势,OS风险比为0.85(95%CI:0.70~1.03);PFS风险比为0.84(95%CI:0.70~1.02)。但在安全性方面,帕博利珠单抗相对于化疗均表现出较好的安全性。帕博利珠单抗单药在晚期胃/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研究结果为阴性,其研究策略、方案设计、统计分析、后续布局等均值得进一步讨论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依维莫司联合依西美坦治疗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NSAIs)耐药的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绝经后晚期乳腺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14年8月10日至2016年9月20日收治的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NSAIs治疗后进展的晚期乳腺癌患者46例,随机进入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23例口服依维莫司10 mg/d及依西美坦2.5 mg/d;对照组23例口服依西美坦单药2.5 mg/d,分析两组患者的肿瘤控制率(DCR)、不良反应发生率、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中位随访时间9.5个月,研究组和对照组的DCR率分别为65.2%和3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8)。研究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口腔炎(65.2%)和乏力(47.8%)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中位PFS分别为6.5个月(95%CI=4.8~8.2)和3.5个月(95%CI=2.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依维莫司联合依西美坦治疗绝经后NSAIs耐药的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的不良反应可控,可显著提高DCR率及PFS。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方案一线治疗老年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28例接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方案一线化疗的晚期转移性胰腺癌老年患者(年龄≥60岁)的临床资料。根据NCI-CTC3.0标准每周期评价不良反应,依据实体肿瘤RECIST标准每2周期评估疗效,并随访其生存情况。结果:接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方案一线化疗的28例患者的ORR为42.9%(12/28),DCR为82.1%(23/28)。接受治疗的28例患者的中位PFS为9.4个月(95%CI:6.1~12.7个月),中位OS为12.6个月(95%CI:7.6~17.5个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白细胞减少(71.4%)、恶心呕吐(53.6%)、脱发(46.4%)、感觉神经异常(53.6%)。Ⅲ-Ⅳ度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21.4%)、脱发(3.6%)、口腔黏膜炎(3.6%)、感觉神经异常(3.6%)。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方案一线治疗老年晚期胰腺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雷替曲塞+奥沙利铂方案肝动脉灌注化疗(RALOX-HAIC)联合免疫及靶向药物三联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收治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39例行RALOX-HAIC联合靶免治疗的中晚期HCC患者,以首次HAIC治疗为起点,以患者疾病进展、死亡、不可耐受不良反应为终点,按照RECIST 1.1标准进行疗效评估,随访时间截至2022年10月。主要研究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次要研究终点为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及安全性。结果:ORR为41.0%,DCR达87.2%,m PFS为7.3个月(95%CI:5.0~9.6),mOS为14.6个月(95%CI:10.8~18.5),其中1例患者成功转化行手术治疗后完全缓解至...  相似文献   

10.
纪青  莫淼 《肿瘤学杂志》2023,29(7):626-634
摘 要:溶瘤病毒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方案一直是恶性黑色素瘤治疗的研究热点。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的随机Ⅰb/Ⅱ期临床试验(NCT01740297)对比了溶瘤病毒talimogene laherparepvec(T-VEC)联合依匹木单抗对比依匹木单抗单药在不可切除的ⅢB~ⅣM1c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该研究的Ⅱ期于2013年8月至2021年3月在美国、法国和德国的33个中心进行,筛选入组198例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接受T-VEC联合依匹木单抗或依匹木单抗单药治疗。主要研究终点是根据免疫相关应答标准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关键次要终点包括持久反应率(durable response rate,DRR)、反应持续时间(duration of response,DOR)、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安全性。与依匹木单抗单药相比,联合用药组显著性改善了患者的ORR(35.7% vs 16.0%;OR=2.9,95%CI:1.5~5.7,P=0.003)。两组的DRR分别为33.7%和13.0%(P=0.001)。在达到客观缓解的患者中,联合用药组的中位DOR为69.2个月(95%CI:38.5~NA),单药组尚未达到。联合用药组的中位PFS为13.5个月,单药组为6.4个月(HR=0.78,95%CI:0.55~1.09,P=0.14)。联合用药组的5年OS率为54.7%,单药组为48.4%。5年随访中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事件。这是首个达到主要研究终点的溶瘤病毒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随机对照研究。5年随访数据提示T-VEC联合依匹木单抗能安全有效地改善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但从长期生存角度,联合用药并未给患者带来具有统计学差异的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为主的方案治疗晚期妇科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接受阿帕替尼为主的方案治疗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13例,分别采用 RECIST 1.1版与NCI-CTC 4.0版标准评价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1例患者可评价疗效,无完全缓解(CR)病例,部分缓解(PR)3例,稳定(SD)6例和进展(PD)2例,总有效率(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27.3%和 81.8%。中位无进展生存率(PFS) 6.0个月(95%CI:2.837~9.163个月),中位总生存率(OS)12.0个月(95%CI:5.674~18.326个月)。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手足综合征、高血压、蛋白尿、出血。结论:阿帕替尼为主的方案对于多线治疗晚期妇科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的疗效,且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摘 要:[目的] 探讨淋巴结阳性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根治性放化疗后接受安罗替尼联合替吉奥维持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性放化疗的95例Ⅲ~Ⅳa期(除N0外)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安罗替尼+替吉奥维持治疗19例(双药维持组),接受替吉奥单药维持治疗17例(单药维持组),不接受维持治疗59例(对照组)。双药维持组的中位维持周期为6(2~6)个,单药维持组为7(5~15)个。主要研究终点为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率。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风险模型进行疗效评估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 [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15.5个月。全部患者2年PFS率为79.9%,双药维持组、单药维持组和对照组的2年PFS率分别为100.0%、94.7%和69.5%。与对照组相比,双药维持组具有显著的PFS获益(P=0.040)。多因素分析显示,接受维持治疗(保护因素)(HR=0.11,95%CI:0.01~0.93,P=0.042)、治疗前高血红蛋白水平(危险因素)(HR=18.21,95%CI:3.44~96.37,P=0.001)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维持治疗期间,常见的1~2级不良反应为乏力(58.4%)、手足综合征(52.8%)和胃肠道反应(41.7%),但两个维持治疗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部患者均未出现>3级急性毒性反应。[结论] 根治性放化疗后安罗替尼联合替吉奥维持治疗6个周期可改善局部晚期伴淋巴结阳性鼻咽癌患者的PFS,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以来那度胺为基础的治疗方案治疗中高危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15年6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23例中高危B-NHL患者,其中复发难治者7例,采用来那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R2)+不同挽救化疗方案(DHAP、GDP、ICE)治疗,28 d为1个疗程;老年初治者5例,采用R2方案治疗,28 d为1个疗程;维持治疗者11例,采用来那度胺单药治疗,28 d为1个疗程,或采用R2方案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临床观察主要终点为总有效,次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PFS)时间及药物安全性.结果 复发难治组及老年初治组中位随访时间为4.5个月(1~20个月),其中复发难治组中位起效时间为3个月(2~7个月),3例获完全缓解(CR),总有效3例,中位PFS时间为7个月;老年初治组中位起效时间为4个月(2~5个月),4例可评价患者中1例获CR,2例获部分缓解(PR),总有效3例,中位PFS时间未达到.维持治疗组(11例)中位随访时间为15个月(2~32个月),中位PFS时间未达到,1年PFS率为64%(95%CI 36%~92%).最常见3~4级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各占35%,大部分患者能耐受.结论 来那度胺作为免疫调节剂对老年初治、复发难治及维持治疗的中高危B-NHL患者疗效确切,并且安全可靠,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白蛋白紫杉醇+卡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nab-paclitaxel, carboplatin, antiangiogenic drug, NCA)方案用于既往治疗失败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4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在北京大学 肿瘤医院肾癌黑色素瘤科住院的黑色素瘤患者,回顾性分析NCA方案在既往治疗失败后的不可切除Ⅲ c期和Ⅳ期黑色素瘤患者 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主要终点指标为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指标为客观缓解率(ORR)、总生存期(OS)、疾病控制率(DCR)和 不良反应。根据使用的抗血管药物分为恩度治疗组(n=73)和贝伐珠单抗治疗组(n=103),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以均衡不同抗血 管生成药物组间基线变量的差异。结果:共计176例患者被纳入本项分析中。所有患者中位年龄51岁(范围为18~78岁)。Ⅳ期 患者占97%,50%的患者LDH水平高于正常值,28%的患者存在肝转移。既往治疗线数占比分别为1线57%、2线33%、3~4线 10%。所有患者的中位PFS为3.8个月(95%CI:3.0~4.6),中位OS为10.5个月(95%CI:8.9~12.1)。2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9例患 者获得部分缓解,全组的ORR为6%,DCR达70%。恩度治疗组和贝伐珠单抗治疗组的中位PFS分别为4.7个月(95%CI:3.5~5.9) 和3.4个月(95%CI:3.0~4.6),两组中位OS分别为12.2个月(95% CI:11.1~13.2)和9.1个月(95%CI:7.8~10.4)。对所有患者的年 龄、性别、既往治疗线数和LDH水平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贝伐珠单抗和恩度治疗组间PFS和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见的不 良反应包括脱发、周围神经病变、中性粒细胞减少、疲劳和恶心。26名(15%)患者由于不良反应停止了治疗。结论:白蛋白紫杉 醇+卡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对既往治疗失败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灌注治疗对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353例晚期胃癌合并腹膜转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腹腔灌注给药分为灌注治疗组和未灌注治疗组,并对患者进行生存随访。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根据病灶部位、分化程度等进行亚组分析。结果:灌注治疗组和未灌注治疗组中位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期为9.50个月(95%CI:7.39~11.61)和7.83个月(95%CI:5.74~9.92,P=0.022)。体质量指数(BMI)>25及伴有腹水的胃癌腹膜转移患者更易从腹腔灌注中获益。多因素分析显示:腹腔积液(HR=1.52,95%CI:1.18~1.94)、全身系统治疗(HR=0.43,95%CI:0.33~0.56)、手术(HR=0.52,95%CI:0.39~0.70)、腹腔灌注治疗(HR=0.65,95%CI:0.52~0.82)是影响患者生存的因素。结论:胃癌伴有腹膜转移患者可进行腹腔灌注治疗,与未灌注治疗患者相比,其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卵巢功能去势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AI)治疗绝经前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140例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接受卵巢功能去势(包括双侧卵巢切除手术和戈舍瑞林)联合AI(包括阿那曲唑、来曲唑和依西美坦)的治疗。评价疗效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全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8.0个月,临床获益率(CBR)为56.3%。接受一线内分泌治疗患者的中位PFS为9.0个月(95%CI:6.3~11.7个月),接受二线及以上内分泌治疗患者的中位PFS为6.0个月(95%CI:4.1~7.9个月),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两组患者的临床获益时间分别为13.1个月(95%CI:10.9~16.3个月)和9.3个月(95%CI:6.8~11.8个月),CBR分别为66.7%和3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患者的亚组分析显示,单个部位转移、无内脏转移、既往未接受过解救化疗者治疗后获得更长的中位PFS和更好的CBR。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转移灶数目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卵巢功能去势联合AI治疗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肯定,耐受性好,可作为一线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系统评价PD-1/PD-L1抑制剂对比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通过Web of science等国内外数据库,ASCO会议摘要及杂志筛选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7项RCT研究,4 101例患者,荟萃分析显示抑制剂联合化疗对比化疗可显著延长患者的PFS(HR=0.59, 95%CI: 0.50~0.70, P<0.00001)、OS(HR=0.65, 95%CI: 0.46~0.92, P=0.02)及ORR(RR=1.72, 95%CI: 1.13~2.62, P=0.01)。亚组分析显示,抑制剂联合化疗可显著延长PFS及OS,且PD-L1表达程度越高,疗效获益越显著。而单药抑制剂对比化疗在延长晚期NSCLC患者的PFS(HR=0.87, 95%CI: 0.57~1.31, P=0.50)、OS(HR=0.82, 95%CI: 0.65~1.03, P=0.09)及提高ORR(RR=1.12, 95%CI: 0.55~2.28, P=0.76)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化疗相比,单药抑制剂一线治疗PD-L1高表达的晚期NSCLC患者可显著延长OS,但在延长PFS方面未见明显优势。与化疗组相比,抑制剂联合化疗组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改善(HR=1.09,95%CI: 0.99~1.20, P=0.09),而单药PD-1/PD-L1抑制剂组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低(RR=0.43, 95%CI: 0.36~0.52, P<0.00001)。 结论 PD-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NSCLC患者疗效优于化疗方案;PD-L1高表达者单药PD-1/PD-L1抑制剂可作为一线治疗的优先选择,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发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CIP)的发生情况和免疫治疗疗效的关系,分析接受ICI 治疗的NSCLC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 年3月至2023 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ICI 治疗145 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CIP 组和非CIP 组,随后将发生CIP 的患者分为轻度(1、2级)CIP 和重度(3、4级)CIP 两个亚组,通过Kaplan-Meier 法比较生存曲线,分析CIP 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对于患者PFS 及OS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与PFS 和OS相关的预后因素。结果:145 例患者中有26例患者出现CIP,发生率为17.93%,重度CIP 发生率为3.45%。CIP 组患者PFS 明显长于非CIP 组患者(12.3 vs 7.6个月,P<0.05),CIP 组与非CIP 组的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2 vs 15.8个月,P>0.05)。亚组分析显示,轻度CIP 和重度CIP 相比,PFS(12.2vs 12.9 个月)及OS(16.1 vs 17.8 个月)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 回归分析显示,CIP[HR=0.55,95%CI(0.33,0.90),P=0.02]、免疫疗程>6 个[HR=0.51 ,95%CI(0.31, 0.85),P=0.01]是影响患者PFS 的有利预后因素,免疫疗程>6 个[HR=0.4,95%CI(0.18, 0.88),P=0.02]是影响OS的有利预后因素。结论:CIP 的发生率为17.93%,CIP 的发生与PFS 的延长密切相关。免疫疗程>6个是影响NSCLC患者PFS、OS的有利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卡培他滨联合多西他赛或长春瑞滨的两药方案对蒽环类或蒽环类联合紫杉醇辅助治疗耐药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女性乳腺癌患者65例,给予卡培他滨联合多西他赛(TX方案)和(或)卡培他滨联合长春瑞滨(NX方案)化疗,分析患者的疗效和生存情况.结果 35例患者接受TX方案化疗,30例患者接受NX方案化疗.全部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8个月(2~39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PFS)为6.8个月(95%CI6.1 ~7.6个月);中位总生存(OS)为25.2个月(95% CI 17.1~33.3个月).TX方案组客观有效率(RR)为37.2%(13/35),中位PFS为6.8个月,中位OS为25.2个月;NX方案组RR为33.3%(10/30),中位PFS为6.9个月,中位OS为21.0个月.两组RR、PFS及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患者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卡培他滨联合多西他赛或长春瑞滨的两药方案治疗蒽环类和紫杉醇耐药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有较好的疾病控制率和生存获益,安全性良好,可作为晚期乳腺患者的一线解救治疗方案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AX方案(白蛋白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二线治疗转移性/不可手术的晚期胆系恶性肿瘤(advanced biliary tract cancer,aBTC)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使用AX方案二线治疗的aBTC患者52例。回顾性分析其生存情况和不良反应,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研究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临床特征。结果 52例aBTC患者经AX方案二线治疗后,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9例,客观缓解率为19.2%,疾病控制率为63.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3个月(95%CI:2.2~6.4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8.8个月(95%CI:7.2~10.4个月)。发生率>10%的治疗相关3~4级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细胞减少(15.4%)和外周神经毒性(21.2%)。多因素分析表明,血清白蛋白和糖类抗原19-9水平均是aBTC患者AX方案二线治疗后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AX方案作为a BTC的二线治疗方案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血清白蛋白和糖类抗原19-9水平具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