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对比研究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C1、C2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60例老年C1、C2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组(穿针组)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钢板组),每组30例。穿针组男6例,女24例;年龄60~78岁,平均(68.53±5.08)岁;左侧11例,右侧19例;摔伤25例,交通伤5例;C1型11例,C2型19例。钢板组男10例,女20例,年龄62~78岁,平均(69.70±4.94)岁;左侧14例,右侧16例;摔伤23例,交通伤7例;C1型9例,C2型21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长,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及并发症情况;采用改良Gartland-Werley评分法和腕关节患者自行评估量表(patient-rated wrist evaluation,PRWE)评定术后3个月、6个月、1年的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穿针组手术时长、骨折愈合时间均小于钢板组(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穿针组的改良Gartland-Werley评分和PRWE评分均高于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两组患肢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针组术后出现针道感染2例,钢板组术后出现大鱼际麻木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C1、C2型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均有较好的影像学结果、功能恢复结果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但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还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时间短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Colles骨折合并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手术治疗之后腕关节功能改善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90例Colles骨折合并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患者的诊疗情况。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尺骨茎突基底部的骨折使用石膏固定治疗,观察组尺骨茎突基底部的骨折采用手术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腕关节功能的评分(Gartland-Werley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5.56%)显著高于采用石膏固定治疗的对照组(68.89%)(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Gartland-Werley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Gartland-Werley评分明显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肌腱炎、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4.44%)显著低于采用石膏固定治疗的对照组(22.22%)(P0.05)。结论内固定手术治疗具有较好Colles骨折伴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的疗效、显著改善患者腕关节的功能且具有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闭合复位穿针固定、C型臂X线机引导下闭合复位穿针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闭合性指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10—2019-10诊治的90例闭合性指骨骨折,30例采用超声引导下闭合复位穿针固定治疗(A组),30例采用C型臂X线机引导下闭合复位穿针固定治疗(B组),30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C组)。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末次随访时DASH评分。结果 9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个月。C组手术时间长于A组与B组,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C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多于A组与B组,骨折愈合时间少于A组与B组,而A组与B组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B组术中透视次数多于A组与C组,而A组与C组术中透视次数无明显差异。末次随访时3组DASH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超声引导下闭合复位穿针固定、C型臂X线机引导下闭合复位穿针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闭合性指骨骨折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超声引导下闭合复位穿针固定具有微创及减少放射性损伤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两种手术入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钮心刚  李国  严力生 《中国骨伤》2012,25(10):856-860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的有效手术入路。方法:回顾性选取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LCP)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107例,其中男48例,女59例;年龄23~79岁,平均51.27岁。采用直接掌侧入路结合LCP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55例,Henry入路结合LCP固定52例,对两组的手术特点、骨折显露时间、手术时间、正中神经并发症、旋前方肌修复率进行比较。术后1年随访时比较两组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握力、腕关节活动范围及影像学评分。结果:直接掌侧入路组、Henry入路组骨折显露时间分别为(21.18±1.69)min、(12.56±1.35)min,手术时间分别为(89.90±4.86)min、(61.58±4.37)min,术后正中神经刺激症状发生率分别为34.55%、5.77%,旋前方肌修复率分别为52.73%、1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年按照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评定手术疗效:直接掌侧入路组Gartland-Werley评分为3.25±2.29,优良率为90.91%;Henry入路组Gartland-Werley评分为2.92±2.13,优良率为92.3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腕关节活动范围、握力及影像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nry手术入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与直接掌侧入路相当,相比较具有解剖简单,操作容易,旋前方肌修复良好,术后正中神经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建议在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中优先加以选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掌侧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结合Kapandji技术治疗背侧不稳定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方法 及疗效.方法 背侧不稳定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43例,男17例,女26例;年龄42~65岁,平均57岁.按AO/ASIF分型,C1型26例,C2型16例,C3型1例.采用掌侧LCP结合Kapandji技术进行治疗.在Stewart等改良的Sarmiento评分基础上再次进行改良,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和关节面台阶方面对桡骨远端影像学进行评估;采用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47个月,平均27个月.掌倾角由术前-19.3°±11.2°改善至术后8.1°±3.2°,尺偏角由术前-13.6°±4.1°改善至术后18.0°±8.2°,桡骨短缩由术前(6.2±2.8)mm改善至术后(0.2±0.2)mm,关节面塌陷由术前(5.5±4.3)mm改善至术后(0.1±0.2)mm.在Stewart等改良的Sarmiento评分基础匕再次进行改良的评分,优34例,良9例;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优18例,良22例,可3例.结论 掌侧LCP结合Kapandji技术是治疗背侧不稳定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可有效防止复位丢失、肌腱激惹等并发症,减少结构性植骨及行早期关节活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锁骨Craig A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0例锁骨Craig A型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闭合穿针组,80例)和切开复位钢板固定(钢板组,70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4个月肩关节活动度。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4~18个月。闭合穿针组无感染、局部皮肤坏死、骨折不愈合发生。钢板组出现3例骨折不愈合合并钢板断裂,5例皮缘愈合差。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闭合穿针组均优于钢板组(P0.05)。两组术后4个月肩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锁骨Craig A型骨折创伤小、愈合时间快、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联合Kapandji技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2012年5月~2016年2月对21例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按AO分型:A3型6例,B2型3例,C2型9例,C3型3例)采用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经皮插入以阻挡骨块再移位的Kapandji技术。末次随访根据改良的Sarmiento评分进行影像学评估,根据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腕关节功能评估。结果手术时间25~45 min,平均35.3 min。术后住院时间3~14 d,平均6.5 d。21例随访8~24个月,平均15.3月,骨折均获愈合。影像学评分:优17例,良4例;腕关节功能评分:优13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为85.7%(18/21)。结论外固定支架联合Kapandji技术是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易于操作,避免伸肌腱的刺激,可有效增强固定的稳定性,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和闭合复位Herbert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新鲜不稳定舟状骨腰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就诊于本院的新鲜不稳定舟状骨腰部骨折病人7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试验组36例,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对照组36例,采用闭合复位Herbert螺钉内固定术。观察两组病人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12周愈合率、并发症率、舟状骨坏死率,术后6个月和12个月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包括腕关节活动度、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疼痛指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 VAS)。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愈合率、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病人尺偏、桡偏、背伸、掌屈等腕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腕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6个月比,试验组术后12个月的Mayo评分显著改善[(95.36±3.34)分vs.(78.52±5.62)分](P<0.05),VAS评分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
朱佳福  徐卫星  刘宏 《中国骨伤》2016,29(12):1130-1134
目的 :比较闭合复位与有限切开复位结合Inter 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冠状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23例老年股骨转子间冠状位骨折患者,根据复位方式不同分为两组。闭合复位Inter Tan髓内钉内固定组12例(闭合复位组),男7例,女5例,平均年龄(63.6±12.1)岁;有限切开复位Inter Tan髓内钉内固定组11例(切开复位组),男6例,女5例,平均年龄(60.8±12.5)岁。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年采用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并发症。闭合复位组1例患者随访期间死亡,共22例患者(闭合复位组和切开复位组各11例)术后获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3.6个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复位组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为83.9±8.9,闭合复位组为83.4±9.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闭合复位与有限切开复位结合Inter 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冠状位骨折都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前者患者及术者需要接受较多的辐射剂量,但对患者创伤小;后者术中出血量相对较多、手术时间较长,但复位质量高。  相似文献   

10.
腕关节镜技术辅助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腕关节镜技术辅助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腕关节镜技术辅助、结合内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13例.患者主观症状用疼痛标尺法测量.腕关节功能按Sarmiento改良的Gartland-Werley 计分法评价.结果 12例获得随访,时间9~2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5~8周.患者疼痛计分1.0~3.0(1.5±0.7)分;腕关节功能优6例,良5例,一般1例.结论 应用腕关节镜技术辅助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复位可较好地解决维持桡骨关节面高度和恢复关节面平整的问题,最大程度地恢复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两种不同穿针布局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0年4月至2018年4月应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140例,随访1年以上121例,其中采用传统组治疗31例,男12例,女19例,年龄45~74(65.4±8.4)岁;改良组治疗90例,男39例,女51例,年龄12~7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克氏针撑开器辅助复位倒插弹性钉技术治疗儿童难复性桡骨下1/3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6年8月至2020年12月外科治疗的儿童难复性桡骨下1/3骨折3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克氏针撑开器辅助闭合复位经皮弹性髓内钉行倒插钉技术治疗(观察组)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4~10(6.0±0.4)岁;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3~10(7.0±0.5)岁。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等指标,采用Cooney腕关节评分对患儿的腕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观察组随访时间3~12(11.40±0.48)个月,对照组随访时间4~13(11.50±0.39)个月。所有患者达到骨性愈合,两组患者切口均无感染。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愈合情况以及恢复后的腕功能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比较,克氏针撑开辅助复位经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经皮钢丝环扎加张力带与切开复位钢丝环扎加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7年7月至2010年4月收治髌骨骨折96例,其中48例采用经皮钢丝环扎加张力带固定术治疗(经皮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21~84岁,平均(53.8±4.7)岁;横行骨折27例,粉碎性骨折21例。48例采用传统切开复位、钢丝环扎及"8"字张力带固定治疗(开放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19~86岁,平均(49.1±4.2)岁;横行骨折25例,粉碎性骨折23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第1天及术后1周疼痛评分,并比较两组术后膝关节Bstman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得随访,时间6~19个月,平均13个月。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皮组与开放组比较,经皮组患者住院时间短,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第1天及术后1周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开放组患者。两组患者术后进行Bstman评分,经皮组平均28.8±4.7,开放组平均24.6±4.3,经皮组高于开放组。结论:经皮内固定术治疗髌骨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临床疗效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计算机虚拟技术联合骨盆复位架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固定治疗复杂骨盆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采用骨盆复位架经皮微创治疗的30例Tile C型骨盆骨折患者,男21例,女9例,年龄19~57(39.40±9.85)岁。将患者的骨盆CT DICOM数据导入Mimics软件重建骨折虚拟模型,在骨折模型上进行虚拟复位及置钉,然后进行模拟透视记录理想的透视方位和角度以指导术中正确透视。记录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和术中出血量。患者骨折复位质量采用Matta影像评分标准评价,术后功能采用Majeed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结果: 30例患者均实现了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固定,根据Matta评分标准骨折复位优良率为93.3%(28/30);共置入通道螺钉67枚,置钉优良率98.5%(66/67)。手术时间(173.54±79.31) min,术中透视次数(90.81±41.11)次,术中出血量(81.21±43.97) ml。所有切口Ⅰ期愈合,无断钉、无骨折再移位。所有患者随访满12个月,末次随访时Majeed功能评分73~94(85.66±5.33)分。结论: 计算机虚拟技术联合骨盆复位架可快速、准确和安全地复位和固定不稳定骨盆骨折,计算机虚拟技术有助于外科医生对骨盆骨折的认识和理解,骨盆复位架可提高外科医生闭合处理复杂不稳定骨盆损伤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3D打印经皮手术导板在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1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例。观察组行经皮手术导板辅助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行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克氏针穿刺次数,术后复查X线片记录螺钉位置分布、随访时间、骨折完全愈合时间、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操作时间(32.17±6.18) min短于对照组(53.83±7.31) min(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8.33±2.94) ml小于对照组(38.17±5.56) ml(P<0.05);观察组透视次数(7.50±1.05)次少于对照组(21.00±4.82)次(P<0.05);观察组克氏针穿刺次数(8.00±0.63)次少于对照组(32.67±3.08)次(P<0.05)。观察组随访时间(12.88±0.74)个月,对照组(12.83±0.72)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双纽扣钢板联合加强锚钉技术与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完全性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手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观察组中,男14例,女7例;年龄21~63(45.05±8.70)岁;对照组中,男16例,女5例;年龄25~68(45.00±9.44)岁。观察组行双纽扣钢板联合加强锚钉技术治疗,对照组行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1、3、6个月肩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纽扣钢板联合加强锚钉技术组手术时间(65.24±5.36)min,较锁骨钩钢板组(48.81±4.72) min长(P<0.05)。肩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测定显示,术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观察组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为(73.29±2.15)、(85.43±1.47)、(93.86±1.24)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AS评分为(2.76±0.62)、(1.71±0.64)、(0.57±0.51)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例肩部疼痛;对照组术后5例肩部疼痛,2例肩关节活动受限,1例肩峰下骨质吸收,两组均未出现复位丢失。结论: 双纽扣钢板联合加强锚钉治疗完全性肩锁关节脱位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无须取出内固定,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疼痛改善情况优于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跨腕关节外固定器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回顾分析闭合复位、单侧外固定器跨腕关节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 2000年6月~2005年3月,利用外固定器跨腕关节固定治疗45例50侧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年龄15~78岁(平均44.8岁)。骨折按AO分型:A3型5例5侧,B3型4例4侧,C1型3例3侧,C2型9例9侧,C3型24例29侧。手法或外固定器协助复位,外固定器静力性固定,骨折愈合后拆除外固定器。随访8~48个月(平均20个月)。结果 骨折愈合时间6~8周,平均7.6周。4例4侧出现针道表浅感染,经口服抗生素及局部换药后好转。最后一次随访时,影像学评估(Stewan改良的Sarmiento评分):优39例42侧,良6例8侧。腕关节功能按Garland与Werley功能评分标准:优34例37侧,良8例9侧,可3例4侧,优良率为92%。结论 闭合复位、单侧外固定器跨腕关节静力性固定桡骨远端骨折,通过选择合适的外固定针置入部位,可以避免桡神经损伤及第二掌骨医源性骨折,减少针道感染及松动等并发症的发生,并有利于术后早期行手部功能锻炼;无需辅助性植骨促进骨折愈合,是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微创经皮解剖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高迪  贾斌  郑杰 《中国骨伤》2012,25(3):194-197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微创钢板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2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87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经皮微创解剖钢板固定组(A组)35例,男25例,女10例;年龄(34.12±7.10)岁;采用闭合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固定组(B组)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29.03±4.12)岁;采用闭合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传统切口解剖钢板固定组(C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31.07±6.31)岁;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传统切口锁定钢板固定组(D组)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30.27±6.52)岁;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比较4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AOFO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结果:87例均获随访,时间16~48个月,平均(24.6±2.2)个月。4组手术时间、末次随访AOFO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B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C、D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C、D组。A、C组的住院费用少于B、D组。结论:应用微创内固定技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特别是应用经皮微创技术结合传统解剖钢板能够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9.
章筛林  纪斌  成翔宇  周强  石继祥  庞金辉 《中国骨伤》2016,29(11):1005-1010
目的:比较DVR解剖锁定钢板与外固定架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2例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1例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DVR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钢板内固定组),男11例,女20例;年龄24~65岁,平均(47.3±10.9)岁;左侧13例,右侧18例;按桡骨远端骨折AO分型,C1型12例,C2型15例,C3型4例。21例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外固定架组),男8例,女13例;年龄26~69岁,平均(48.1±12.1)岁;左侧10例,右侧11例;按桡骨远端骨折AO分型,C1型7例,C2型11例,C3型3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影像学、腕关节活动度及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术后5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钢板内固定组随访时间13~36个月,平均20.4个月;外固定架组随访时间11~33个月,平均17.1个月。钢板内固定组患者掌倾角和尺偏角均优于外固定架组(P0.05),两组患者桡骨高度和Gartland-Werle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内固定组1例出现腕关节僵硬、握力下降;外固定架组发生钉道感染2例,固定松动1例,腕关节僵硬、握力下降2例。结论:采用DVR解剖锁定钢板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疗效优于外固定架,但DVR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费用高,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分步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与有限切开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4月符合纳入标准的46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采用仰卧位分二步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24例(闭合复位组),男16例,女8例,年龄34~91(55.42±18.25)岁。采用有限切开复位髓内钉固定22例(有限切开组),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33~87(56.31±14.77)岁。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8个月随访时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系统评估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切口感染发生。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36(18.2±6.1)个月。闭合复位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分别为(157.92±51.07) ml、(82.08±13.43) min,有限切开组分别为(230.91±87.88) ml、(92.73±12.79)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各2例,经内科治疗后痊愈。术后8个月闭合复位组Harris评分(88.42±6.85)分与有限切开组(88.55±6.31)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步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及有限切开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均可获得满意效果,但分步复位髓内钉固定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