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姚慧  吴发国  范家伟  张丽  张奇 《安徽医药》2021,25(8):1540-1543
目的 探讨在老年2型糖尿病(T2DM)病人中,血清骨钙素(OC)水平与慢性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在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芜湖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的192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分为T2DM组92例,非T2DM组100例,比较两组受试者血清OC水平、一般生化指标以及慢性炎症指标的关系,并分析在T2DM组中,血清OC水平与慢性炎症指标的关系.结果 老年T2DM病人的血清OC水平较非T2DM组显著下降[(10.46±4.02)ng/mL比(15.76±5.81)ng/mL,P<0.01],而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hPG)、血清铁蛋白(S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单核细胞计数(MONO)较非T2DM组显著升高[(10.05±3.48)mmol/L比(5.18±0.70)mmol/L、(8.18±1.47)% 比(5.51±0.31)%、(7.24±0.57)mmol/L比(5.46±0.29)mmol/L、(224.09±190.01)ng/mL比(146.06±133.01)ng/mL、(2.71±0.97)mmol/L比(2.10±0.76)mmol/L、(0.42±0.16)×109/L比(0.37±0.12)×109/L,P<0.01].在老年T2DM病人中,相关性分析提示血清OC水平与SF、Hs-CRP、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呈负相关;校正血糖、BMI后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SF、Hs-CRP是影响血清OC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在老年T2DM病人中,慢性炎症指标可能与血清OC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孟令华  位庚  常湛  赵永晓  刘红利 《安徽医药》2024,28(6):1165-1169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 CD36(sCD36)、抵抗素、能量平衡相关蛋白(Adropin)联合对 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石家庄市第二医院 2018年 5月至 2021年 5月收治的 90例 T2DM合并 NAFLD病人( A组)、 90例单纯 T2DM病人( B组)同期选取 9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研究对象血清 sCD36、抵抗素、 Adropin表达水,平,对比分析三组 sCD36、抵抗素、 Adropin表达水平差异;分析 sCD36、抵抗素、 Adropin表达相关性; logistic回归分析 T2DM合并 NAFLD的影响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 ROC曲线)分析 sCD36、抵抗素、 Adropin三者联合对 T2DM合并 NAFLD的预测价值。结果 A组病人血清 sCD36(63.7±15.6)ng/L、抵抗素( 3.15±0.46)μg/L水平均高于 B组[( 43.8±14.2)ng/L、(2.72±0.68)μg/L]和对照组[( 22.9±5.7)ng/L、(2.58±0.39)μg/L](P<0.05),血清 Adropin水平(66.28±27.62)ng/L均低于 B组( 86.73±25.46)ng/L和对照组( 128.59±45.2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sCD36与抵抗素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29,P<0.05)Adropin与 sCD36表达呈负相关(r=0.57,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sCD36,抵抗素,总胆固醇( TC)是 T2DM合并 NAFLD影响因素( P<0.05)。 ROC曲线分析显示, sCD36、抵抗素、 Adropin单独及三者联合预测 T2DM合并 NAFLD的曲线下面积( AUC)分别为 0.81、0.74、0.72、0.89,三者联合对 T2DM合并 NAFLD的预测效能显著高于单指标独立预测( P<0.05)。结论 T2DM合并 NAFLD病人血清 sCD36、抵抗素水平升高, Adropin水平降低,三者联合对预测 T2DM合并 NAFLD具有较高效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网膜素-1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选取30例新诊断T2DM不伴CAS患者及30例T2DM伴CAS患者作为研究组,30名正常糖耐量(NGT)者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网膜素-1水平,并测定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等指标;CAS检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结果 1血清网膜素-1水平在T2DM伴CAS组、新诊断T2DM不伴CAS组均明显低于NGT组[(45±12)和(73±12)和(86±27)ng/L(P<0.05或P<0.01)];在CAS组较非CAS组显著降低(P<0.01)。2血清网膜素-1与体质量指数(BMI)、FPG、Hb A1c、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负相关(P<0.05或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正相关(P<0.01)。3网膜素-1是CAS的独立保护因素,HOMA-IR是CA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网膜素-1水平随着糖尿病病情发展逐渐降低,可能参与了T2DM患者CAS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内脂素(Visfatin)、趋化素(Chemerin)在2型糖尿病(T2DM)并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病人中的表达及其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T2DM,并发NAFLD病人76例作为观察组,未并发NAFLD病人6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Vaspin、Visfatin、Chemerin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因子对T2DM并发NAFLD的诊断价值,并结合肝影像学诊断结果对比不同病情程度病人血清Vaspin、Visfatin、Chemerin水平、胰岛素参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分析各血清因子与胰岛素参数关联性及T2DM并发NAFLD病情程度的影响或关联作用因素.结果 观察组血清Vaspin[(82.03±12.46)ng/L比(70.81±11.22)ng/L]、Visfatin[(39.58±6.90)μg/mL比(33.27±5.73)μg/mL]、Chemerin[(53.37±8.61)ng/L比(45.39±8.02)ng/L]水平及HOMA-IR[(2.71±0.67)比(1.36±0.54)]高于对照组(P<0.05);Chemerin诊断T2DM并发NAFLD的AUC值最大,为0.758.随T2DM并发NAFLD病情加重血清Vaspin、Visfatin、Chemerin、HOMA-IR呈升高趋势,ISI呈降低趋势(P<0.05).血清Vaspin、Visfatin、Chemerin与HOMA-IR呈正相关,与ISI呈负相关(P<0.05).BMI、WHR、血清Vaspin、Visfatin、Chemerin、HOMA-IR、ISI是T2DM并发NAFLD病情程度的独立影响或关联作用因素(P<0.05).结论 T2DM并发NAFLD病人存在血清Vaspin、Visfatin、Chemerin异常表达情况,且表达水平与IR关系密切,可能通过诱导IR间接参与T2DM并发NAFLD的发病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季秀芳  马艳  木朝宇 《安徽医药》2023,27(10):2041-2045
目的探究癌胚抗原( CE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水平与妇科恶性肿瘤并发 2型糖尿病( T2DM)病人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 2017年 2月至 2021年 2月于淮北矿工总医院行手术治疗的 110例妇科恶性肿瘤并发 T2DM病人为合并 T2DM组,另纳入同期于该院行手术治疗的 55例无 T2DM妇科恶性肿瘤病人为无合并 T2DM组,比较无合并 T2DM组、合并 T2DM组病人血清 CEA,VEGF,糖类抗原( CA)125、CA199水平。对所有妇科恶性肿瘤并发 T2DM病人随访 1年,按其是否发生术后复发分为未复发组( n=72)、复发组( n=38)比较未复发组、复发组妇科恶性肿瘤并发 T2DM病人一般资料及血清 CEA、 VEGF、CA125、CA199水平;分析妇科恶性肿瘤并发,T2DM病人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血清 CEA、VEGF对妇科恶性肿瘤并发 T2DM病人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合并 T2DM组病人血清 CEA(54.52±18.17)μg/L、VEG(371.93±123.98)ng/L、 CA125(37.48±12.51)U/mL、CA199(41.56±13.85)U/mL水平均高于无合并 T2DM组病人血清 CEA(28.74±9.58)μg/L、VEGF(195.04±65.01)ng/L、CA125(20.76±6.94)U/mL、CA199(28.37±9.46)U/mL(均 P<0.05);复发组妇科恶性肿瘤并发 T2DM病人血清 CEA、VEGF、糖化血红蛋白( HbA1c)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均 P<0.05); CEA、VEGF是妇科恶性肿瘤并发 T2DM病人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均 P<0.05);血清 CEA、VEGF预测妇科恶性肿瘤并发 T2DM病人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 AUC)为 0.85、0.89,截断值为 72.79 μg/L、397.73 ng/L,灵敏度为 76.3%、78.9%,特异度为 87.5%、89.9%,且血清 CEA、VEGF联合预测妇科恶性肿瘤并发 T2DM病人术后复发的 AUC为 0.96,其灵敏度为 92.1%,特异度为 86.1%。结论 CEA、VEGF在妇科恶性肿瘤并发 T2DM病人血清中水平较高,均与病人术后复发明显相关,且两者联合更有利于预测妇科恶性肿瘤并发 T2DM病人术后复发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1型糖尿病(T1DM)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糖化间隙(GGap)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T1DM患者65例分为两组;其中,24例合并DR(DR组),41例不合并DR(非DR组).比较两组相关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GGap与血清VEGF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与非DR组比较,DR组病程更长,GGap和血清VEGF水平更高(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GGap与血清VEGF水平呈正相关(rs=0.600,P<0.01).根据GGap采用三分位法将患者分为三组,高GGap组血清VEGF水平高于低GGap组和中GGap组-202.60(162.60,260.95) ng/mL vs.80.10 (66.45,90.00) ng/mL和96.80(69.70,225.67) ng/mL](P<0.05).结论 T1DM合并DR患者GGap和血清VEGF水平较高,且GGap与血清VEGF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微小RNA-34a(miR-34a)、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水平与老年脑梗死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邯郸明仁医院收治的老年脑梗死病人170例作为脑梗死组,同期该院体检健康者150例作为对照组.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检查结果 将脑梗死组病人分为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血清miR-34a水平,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Sirt1水平,使用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脑梗死病人CAS不稳定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脑梗死组病人血清miR-34a(1.88±0.5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01±0.29)(P<0.05),血清Sirt1水平(0.92±0.26)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2.08±0.57)μg/L(P<0.05).不稳定斑块组病人年龄明显大于无斑块组(P<0.05);不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病人总胆固醇、LDL-C明显高于无斑块组(P<0.05),不稳定斑块组病人总胆固醇、LDL-C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脑梗死组病人不同CAS斑块性质血清miR-34a水平高低依次为:不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无斑块组,血清Sirt1水平高低依次为: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miR-34a为老年脑梗死病人CAS不稳定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irt1为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血清miR-34a水平升高、Sirt1水平降低可能与老年脑梗死发生及CAS不稳定斑块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在2型糖尿病(T2DM)伴干眼症病人血清和泪液中的表达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唐山市眼科医院收治的T2DM病人145例,其中单纯T2DM病人84例168眼(T2DM组),伴干眼症病人61例122眼(T2DM伴干眼症组),另选取同期该院体检健康者50例100眼作为对照组。T2DM伴干眼症病人又分为轻度组(29例)、中度组(17例)、重度组(15例)。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所有受试者血清和泪液中SFRP-5、FABP4水平;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法或Spearman法;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T2DM病人干眼症发生的因素。结果 T2DM伴干眼症组、T2DM组血清和泪液SFRP-5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06.09±8.37、135.72±9.26比158.34±9.45,28.85±5.13、58.27±6.14比45.18±5.92),T2DM伴干眼症组低于T2DM组(P<0.05);T2DM伴干眼症组、T2DM组血清和泪液FABP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人群中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6月我院内分泌代谢病科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260例。按照 CIMT 有无增厚分为 CIMT 增厚组(86例)和 CIMT 正常组(174例),采用 Pearson 简单相关分析血尿酸水平及 CIMT 与相关危险因素的简单相关性,建立多元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血尿酸水平升高与 CIMT 增厚风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伴有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比尿酸水平正常的患者 CIMT 增厚(1.12±0.15mm vs.0.90±0.13mm,P ﹤0.001)。而 CIMT 增厚患者的血尿酸水平较 CIMT 正常的明显升高(370.27±97.63μmol/ L vs.310.60±87.65μmol/ L,P ﹤0.0001)。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与血尿酸水平下四分位组 Q1组(﹤255.5μmol/ L)相比,上四分位组 Q4组(﹥368.5μmol/ L)CIMT 增厚的风险比值比(Odds Ratio,OR)为1.24(95% CI 1.10@1.42)(趋势 P ﹤0.0001)。结论在2型糖尿病人群中血尿酸水平升高与 CIMT 增厚风险显著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纤维蛋白原与颈动脉及股动脉内膜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高纤维蛋白原(FIB)血症与颈动脉内膜厚度(CAIM T)、股总动脉内膜厚度(FAIM T)及斑块累及的相关性。方法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164例2型糖尿病病人及6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CAIM T、FAIM T,同时测定凝血象、血脂等9项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CAIM T≥0.09cm组与CAIM T<0.09cm组比较内膜厚度(IM T)与FIB、CH O、TG、LDL、年龄、DM病程(P<0.01)、高血压病程(P<0.05)呈正相关,与H DL、凝血酶时间(PT)呈负相关(P<0.01);FAIM T≥0.10cm组与FAIM T<0.10cm组结果与颈动脉组相似;两组DM组较正常对照组IM T均明显增厚(P<0.01),DM高FIB组较DM正常FIB组CAIM T、FAIM T均增厚(P<0.01),且上下肢均累及的比例增加(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FIB水平大动脉内膜增厚更明显,FIB升高是2型糖尿病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35例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时颈动脉窦反应(CSR)的预防其处理。方法回顾2008~2013年35例行颈内动脉颅外段支架置入术患者CRS发生的情况及处理方案。结果35例患者中25例发生CSR(单纯低血压7例,单纯心动过缓4例,两者共存14例),所有颈动脉窦患者处理后均恢复。结论严格术前准备、术中正规操作、术后正规治疗可明显降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时CSR的发生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除术(CEA)在颈动脉狭窄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2013年,1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伴狭窄的患者,通过术前颈动脉B超、CTA检查明确诊断,探讨相关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术后处理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行CEA,5例放置颈动脉转流管,7例未放置;头晕及TIA症状明显改善者8例;5例术后出现高血压、头痛;3例术后6h发生切口渗血,1例术后朐闷不适,冠脉CTA提示左前降支病变狭窄(85%)。结论CEA在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伴狭窄中效果良好,需严格把握适应证,做好围手术期准备,合理使用转流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应用转流管和人工血管补片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并提出术中注意的细节技巧。方法 2012年8月~2014年4月18例有手术指征的脑卒中或者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对所有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术中均采用转流管维持脑部供血,缝合均采用人工血管补片扩大管腔。结果随访时间3~23个月,18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未出现死亡及脑卒中事件。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及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回顾性总结2006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128例颈动脉硬化狭窄而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大部分患者症状改善,术后用Doppler超声检查,证实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围手术期死亡0例。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预防脑梗死、改善脑供血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稳定性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于北京安贞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患者2 292例,根据斑块检出情况分为无斑块组(1 582例)和斑块组(710例),依据颈动脉超声检查斑块回声特征,斑块组分为稳定斑块亚组(301例)和不稳定斑块亚组(425例).结果 超重和/或肥胖(662例)、糖尿病(713例)、高血压(742例)、血脂紊乱(624例)的患者IMT分别为(1.36±0.35)、(1.49±0.41)、(1.43±0.38)、(1.51±0.48) mm,明显高于无超重和/或肥胖(737例)、糖尿病(686例)、高血压(657例)、血脂紊乱(775例)患者的(1.16 ±0.24)、(1.18±0.22)、(1.09 ±0.19)、(1.05 ±0.13) mm(P <0.05).超重和/或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血脂紊乱的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55.1%(365/662)、58.6% (418/713)、60.5% (449/742)、68.1%(425/624),明显高于无超重和/或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血脂紊乱患者的46.8%(345/737)、42.6%(292/686)、39.7% (261/657)、36.8%(285/775)(P<0.05).具备1、2、3个代谢综合征组分患者的IMT分别为(1.31±0.24)、(1.46±0.35)、(1.66 ±0.39) mm,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38.2%(233/610)、54.7%(223/408)、66.7%(254/381),IMT厚度及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均随着代谢综合征组分数目增加而增加(P<0.05).收缩压[比值比(OR) =3.212,95%置信区间(CI):1.542~ 5.295]、空腹血糖(OR =3.082,95% CI:1.416 ~4.98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3.087,95%CI:1.654 ~7.395)、代谢综合征(OR =4.624,95%CI:1.654 ~ 7.295)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 =0.735,95%CI:0.449 ~0.952)是颈动脉斑块形成保护因素(P<0.05).空腹血糖(OR=2.156,95% CI:1.424 ~5.249)、总胆固醇(OR=1.895,95% CI:1.169 ~3.195)、代谢综合征(OR =3.652,95% CI:1.752 ~8.985)是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 =0.758,95%CI:0.424~0.946)是颈动脉斑块稳定保护因素(P<0.05).结论 代谢综合征及代谢综合征组分可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并且与IMT增厚、斑块形成及斑块不稳定型密切相关,颈动脉超声检查有助于早期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血管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与血浆CRP水平的关系。方法 将11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人按颈动脉超声表现分为三组:颈动脉正常组、稳定型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比较三组病人颅脑CT平扫颈内动脉分布区梗死灶计数;分别比较三组病人的血浆CRP水平,结果 三组病人上述指标间的差异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结论 炎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斑块不稳定性成正相关;血浆CRP水平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斑块不稳定性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颈总动脉切除术的适应症和术前准备的一般规律。方法 对我院自1986年~2003年17年问的10例颈总动脉切除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年龄22~59岁,急诊手术4例,选择性颈动脉切除6例。结果 急诊手术中2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选择性手术组中1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除1例因脑转移癌死亡外,随访均健在。结论 行不重建血管的颈总动脉及分歧部切除术,高龄患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须无脑血管疾病史,术前须进行Matas试验,要有侧支循环建立的客观依据;对年轻患者(30岁以下)可适当放宽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8.
张建军  张振英 《中国医药》2012,7(10):1206-1208
目的 探讨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后期发生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超声检查对164例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IMT进行测量,随访10 ~ 36个月,平均(26±4)个月,对后期发生的心脑血管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血管事件总发生率19.5%(32/164),IMT≤1.11 mm组血管事件发生率6.7%(6/89);IMT>1.11 mm组血管事件发生率34.7%(26/75),为前者的5.04倍;IMT每增加0.1 mm,血管事件风险增加1.37倍.结论 IMT可以作为独立预测早期CAS患者血管风险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广州社区高血压控制满意患者颈动脉斑块的临床转归。方法 连续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在半年至1年内两次住院且均作颈动脉超声检测的广州社区患者326例,其中男166例、女160例,年龄(71.17±0.60)岁。分为非高血压(56例)、高血压控制满意(195例)和高血压控制不满意(75例)3组,比较颈动脉斑块的临床转归(△Crouse评分);再将资料分为70岁以下和70岁及以上两个层次进一步分析3组间斑块的转归;最后,将高血压患者再分为高血压两次控制满意(160例)、一次控制满意(35例)和两次控制均不满意(75例)3个亚组,分析斑块的转归情况。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ANOVA或Kruskal-Wallis法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高血压控制满意组和非高血压组间△Crou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血压控制不满意组与高血压控制满意组、非高血压组之间△Crouse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400(0.000,1.900)分比0.000(-0.200,0.700)分比0.000(-0.200,0.200)分](均P<0.05)。在70岁以下和70岁及以上患者中高血压控制满意患者与非高血压患者间△Crouse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个高血压亚组中,高血压两次控制满意组与两次控制不满意组间△Crous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所有年龄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满意后,颈动脉斑块进展情况与非高血压患者无明显差别;但血压控制不满意患者颈动脉斑块的进展明显增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优势。方法对临床疑似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156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 DSA、mRA 及 CTA 等检查。结果156例患者中阳性结果150例,其中颈动脉粥样硬化149例,多发性大动脉炎1例,正常6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清晰显示颈动脉管壁的结构,检出颈动脉硬化斑块和血栓,鉴别稳定和不稳定斑块(包块溃疡斑块),准确判断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和范围,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客观依据,是一种无创、实时、敏感、准确、可重复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