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2.
3.
本文总结了我科自1982~1988年共收治的101例慢性肝炎治疗的疗效观察,其中慢活肝53例,临床治愈86.7%,好转13.3%,无1例死亡,有效率100%;慢重肝48例,临床治愈31.2%,好转14.5%,无效26例,有效率45.8%。本组资料提示,慢活肝应用任何药物组合治疗,疗效都较好;慢重肝对各组治疗方法的疗效,与病情严重程度、有无并发症和MOSF有关。目前慢重肝病死率仍在50%以上,我们认为,在综合性治疗上加用FLC输注,可提高其存活率。此外,防治并发症与MOSF的发生也不可忽视。这常是治疗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慢性活动性肝炎出现肝性脑病少见。本科近期收治1例慢性活动性肝炎并发假性肝性脑病误诊为急性重型肝炎。现报告于后: 患者 女,24岁。因乏力、纳差、头昏10天,意识障碍2天,皮肤黄染1天于1990年12月4日11时入院。患者缘于入院前10d出现乏力,纳差,头昏,入院前2天发现意识障碍,入院前1天经过治疗意识障碍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临床和血液学特点及相应治疗对策.方法通过4例CMML病例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CMML患者起病症状多为非特异性,可分为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化疗耐受性差,给予小剂量化疗,干扰素及成分输血治疗.结论CMML多见于老年人,病程有类似慢粒之演变过程.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是一种异质性的恶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其临床与实验室多数仍然缺乏特异性诊断.笔者通过对14例CMML患者的骨髓涂片与活检病理学观察并做出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8.
以单克隆抗体-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法(ABC法)对79例各类肝病组织内浸润的单核性细胞(Mononuclear Cells,MnC)作原位分型,发现慢性活动性肝炎(CAH)中,MnC多,其中大多为T细胞,而OKT_8阳性细胞与肝细胞环死关系密切,提示慢性肝炎肝实质损害与OKT_8~+细胞有直接关系。对OKT_4~+、OKM_1~+、Leu_7~+、B_1~+等细胞在肝病中的可能作用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慢性丙型活动性肝炎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研究北京佑安医院陈祖贵,宋小平,冷强,闵福援,林秀玉,向海平自从1989年5月美国Chiron公司将丙型肝炎病毒(HCV)分子克隆成功以来,用ELISA法检测患者的抗-HCV,即研究丙型肝炎病毒在临床上的感染状...  相似文献   

10.
对105例慢性活动性肝炎的病因进行分析,能确定病因者75例(71.4%),其中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56例(53.3%);酒精性慢性活动性肝炎11倒(10.5%);自身免疫性慢性活动性肝炎7例(6.6%);药物性慢性活动性肝炎1例(1%)。病因不明的隐原性慢性活动性肝炎30例(28.5%)。对慢性活动性肝炎的病因、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作者对41例慢性乙肝作了电镜观察,结果发现慢活肝时,淋巴细胞明显浸润并损伤肝细胞,提示慢活肝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可能比慢迁肝强。此外,根据超微结构特点作者提出了肝微循环的改变以及肝细胞内滑面内质网的增生程度可作为电镜下慢活肝和慢迁肝的区别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在慢性乙型肝炎38例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和T、B淋巴细胞中检测到HBV标志物阳性29例(76.3%)。其中17例病人的PBMC中HBsAg,HBeAg和HBV-DNA阳性者分别为4,2和14例。21例病人分离出T,B淋巴细胞,其中T细胞中HBsAg,HBeAg与HBV-DNA阳性分别为2,2和1例;B细胞中分别为3,6,1例。血清HBV标志物阳性的病人其PBMC中这些标志物的检出率(13/15例)明显高于血清抗HBc和抗HBe阳性的稳定期病人(3/7例)。提示HBV可能感染和损害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淋巴细胞,这也许是乙型肝炎病人免疫功能异常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用生物学方法检测28例慢活肝患者PBMC的IL-2活性,用葡萄球菌免疫球蛋白间接花环法检测其IL-2R表达细胞(IL-2R~+,mIL-2R)的百分率,用ELISA法定sIL-2R。结果显示慢活肝患者IL-2与IL-2R~+均较正常对照值明显下降(IL-2分别为99.04±26.22与184.15±84.09,P<0.01;IL-2R~+分别为37.15±12.15与54.76±8.91,P<0.01;IL-2R~+分别为37.15±12.15与54.76±8.91,P<0.01),且两者下降呈正相关(n=28,r=0.705,P<0.01)。与此同时,慢活肝患者sIL-2R较正常对照值明显增高(sIL-2R分别为314.6±199.2与65±31.5,P<0.05),sIL-2R的增高与ALT的升高相关(ALT异常组与正常的sIL-2R分别为349.23±199.75与139.0±48.48,P<0.05)。提示慢活肝患者存在免疫调节功能异常,sIL-2R在免疫调节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慢性乙肝患者PBMC中HBV感染及其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 (HBV)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了 6 0例慢性乙肝患者PBMC中HBVDNA ,同时应用直接致敏红细胞花环法检测患者T细胞亚群。结果 :慢性乙肝患者PBMC中HBVDNA总检出率为 6 8.3% ,与PBMC中HBVDNA阴性组相比 ,HBVDNA阳性组患者CD8细胞增加 ,CD4 /CD8细胞比值显著下降。结论 :慢性乙肝患者T细胞亚群变化与HBV感染PBMC有关 ,这种变化可能是PBMC中HBV得以继续感染并长期存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53例各型肝炎及HBsAg携带者,试图观察(1) IgM型抗-HBc能否做为急性乙肝的血清早期诊断标志;(2) IgM型抗-HBc能否做为慢活肝血清诊断标志。检测结果:IgM抗-HBc是HBV近期感染并持续增殖的血清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6.
作者对41例病理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微循环超微结构病变及肝功能进行了观察,发现不同型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微循环病变,而且无论其病变程度如何,均有SGPT、ZnT或TT的不同程度升高。由此表明,一旦出现肝功能轻度损害就意味着有肝微循环障碍;A/G比值与γ-球蛋白升高的频率在肝微循环重度损害的病例中更高,这对于判断病情轻重有一定意义。作者强调,在慢乙肝的治疗中应重视早期改善肝脏的微循环。  相似文献   

17.
LAK细胞治疗慢性活动型乙型肝炎的疗效与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LAK细胞)治疗慢性活动型乙型肝炎(CAH)的疗效,探讨治疗机理。方法LAK细胞治疗40例患者,治疗前、疗程结束时,分别检测HBVM,ALT,T细胞亚群,B细胞,IL-2,mIL-2R,NK及LAK细胞活性。疗程结束1a复查HBVM。对照组40例。结果LAK治疗组疗程结束时,HBeAg和HBVDNA转阴率分别为22.5%和4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均<0.001)。疗程结束1a复查HBeAg、HBVDNA转阴率分别达40.0%和68.6%。治疗后患者CD+4细胞数及CD+4/CD+8比值,IL-2水平及mIL-2R表达,NK细胞及LAK细胞活性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1)。尤以HBeAg转阴者,IL-2升高更显著(P均<0.005)。结论LAK细胞疗法有增强免疫功能、调节免疫紊乱和清除乙肝病毒的效用,但主要不是LAK细胞的溶细胞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5例慢性迁延性肝炎的肝穿刺标本作了电镜观察,发现肝细胞之微绒毛减少、变短,狄氏间隙纤维组织增生,肝细胞内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及滑面内质网变性,因而影响了营养物质的摄取,加重了肝细胞的变性及导致慢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