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你美美地品一杯茶时,你可知道我国茶文化之“最”吗? 最先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据《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可见,神农氏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发现和利用茶的第一人。茶叶为世界  相似文献   

2.
茶馆古今谈     
饮茶源于我国,被誉为“世界茶祖”。西汉时,王褒《僮约》中有“武都买茶,杨氏担荷”和“烹茶尽具,酣已盖藏”的记载。三国时吴国孙皓倡导“以茶代酒,”,主张变奢侈酒宴为雅朴茶宴。晋代吴兴太守陆纳也常以清茶待客,时人颂他“恪守贞固,始终勿渝。”至于茶馆的  相似文献   

3.
君山名茶     
湖南岳阳的君山茶,是我国久负盛名的名茶。旧《湖南省志》记载:“巴陵君山产茶,嫩绿似莲心,岁以充贡。”巴陵即今之岳阳。 岳阳君山茶做为贡品,早在盛唐就开始了。史书记载: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出嫁西藏,在她的嫁妆中,便有君山茶。  相似文献   

4.
茶思     
赵敏 《保健医苑》2003,(1):34-34
<正> 祖国医学注重行与神的结合,中医养生之道众多,其中茶道与养生学有着内在的认同和本质的联系,修身养性就是茶道的精髓。 《神农本草》、《本草纲目》中对茶都有“药用”的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此为解毒作用。人们把茶尊为“万病之药”,历史上也记载了很多与茶相关的资料和人物。“茶圣”陆羽活了72岁,“茶僧”皎然活了81岁,“五十斤茶”和尚活了130岁,“不可一日无茶”的乾隆皇帝活了88  相似文献   

5.
“油茶奶茶甘露茶,顶不过回回的盖碗茶。”回族有待客敬茶、三餐泡茶、馈赠送茶、聘礼包茶、结婚丈茶、斋月散茶、节日宴茶、喜庆品茶等茶俗。回族嗜茶由来已久。据《明史·食货志》记载:“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因以病。”《伊斯兰青年》中也有“缘回民以牛羊常食,非佐以茶茗不易消  相似文献   

6.
茶是我国人民的传统饮料,品种多达五百多。茶叶鼻祖陆羽在公元758年撰写的《茶经》,是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可谓茶叶百科全书。茶的药用在四千多年前由我国发现,历代本草均有记载。唐·陈藏器著《本草拾遗》曰:“诸药为百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清·黄宫绣在《本草求真》中归纳茶的功用“能入  相似文献   

7.
茶的食疗作用早在古代就有认识。如成书于战国时期的《神农本草》就叙述了茶的药性和作用:“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唐代的《本草拾遗》也记载了“茶久食令人瘦,去人脂。”现今,饮茶的减肥、健美、美容作用已在国内外广为流传。茶叶中富含茶酚、磷儿茶素、维生素E、黄酮类等物质,经常喝茶有益健康,这也是我们众所周知的。  相似文献   

8.
饮茶养生     
茶发源于中国,中国人喝茶的历史可上溯到五千年以前。《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公元760年,“茶圣”陆羽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茶书专著《茶经》,并被称为“茶博士”,奉为“茶神”。茶叶的名目繁多,有红、黄、青、绿、香、浓、淡、老、嫩、粗、细之别。名茶有杭州的龙井茶,色翠香郁,味醇形美;闽北的武夷岩茶,味甘馥郁。颊齿留香;闽南的铁观音(绿叶红镶边),清香醇厚;皖的祁红茶,清新持久甜香;江苏吴县的碧螺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的饮茶历史源远流长,关于饮茶的起源众说纷纭,有的认为起于上古,有的认为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南北朝、唐代的说法也都有,说法众多的原因在于唐代以前无"茶"字,而只有"荼"字的记载,直到《茶经》的作者陆羽将"荼"减一画面写成"茶",才有了现代所知的"茶"字。陆羽在《茶经》中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传说神农在野外以釜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落锅中,煮好的水,其  相似文献   

10.
从茶叶中铜、锌、铅、镉、钴的含量看饮茶的益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饮茶的益处早已被公认。唐《本草拾遗》上说到:“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明顾元庆《茶谱》有“人饮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尿道,明目、益思、除烦,去腻”的记载。可见饮茶对健康的重要。近年来,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研究。因此,不断有茶叶中微量元素与茶的营养和药理作用关系方面的报道。  相似文献   

11.
腊肉茶树菇     
茶树菇是闻名世界的食用菌之一,又名茶薪菇、茶菇,该菇面薄柄长,柄脆清香,食味鲜美,作配料、主料均可,食后让人回味无穷。据《中国通志》记载:“茶菇味在柄,浓郁中得清气,尤胜香菇。所产不多,不堪装载。”自古以来,被称为“神菇”。  相似文献   

12.
金风送爽,玉露生凉,又是赏桂品香的时节。桂花味甘、性温,有暖胃、散寒的功效。它不仅是供人观赏的名花,而且是食药兼优的名贵花卉。 在我国,桂花入馔历史悠久。早在屈原《楚辞·九歌》中就有记载:“援北斗兮酌桂浆”,后东汉班固《汉书·礼乐志》中也有“尊桂酒,宾人乡”。明代程荣《菜谱》记载了用桂花窨(xūn)制花茶。明代李时珍《本革纲目》曾载有桂花“可作妆茗、浸酒、盐渍及作香擦发泽之类”。可见古人就知道用桂花浸酒、窨制桂花茶了。  相似文献   

13.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茶食”的说法。 据唐《茶赋》载,茶能“滋饭蔬之精素,攻肉食之膻腻”。可见。古人常有用茶水来伴饭的饮食经验。清代才子纪晓岚更是每天将茶当做蔬菜食用。这样吃着喝着。就有厨子想到要将茶叶做人菜中。相传,清末安徽的厨师就已用“雀舌”、“鹰爪”等茶叶炒河虾仁了。清代已有以西湖龙井炒虾仁的记载,并乾隆皇帝创“龙井虾仁”说。可见,清朝时期龙井就已经入了菜。  相似文献   

14.
《健康大视野》2010,(12):114-114,116
据《三国志&#183;吴志&#183;韦曜传》记载:吴国的第四代国君孙皓,嗜好饮酒,每次设宴,来客至少饮酒七升。但是他对博学多闻而酒量不大的朝臣韦曜甚为器重,常常破例。每当韦曜难以下台时,他便“密赐茶以代酒”。  相似文献   

15.
《本草纲目》等书中记载,茶无毒,副作用极少。而且茶还有解“诸中毒”的作用。但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作为茶也是一样,既有有益的一面,也有副作用的一面。比如偶然饮茶者,可出现失眠、夜尿增多的现象。茶的副作用多与饮茶过量、饮用方法不当等情况有关。另外在茶叶的加工过程中,为了提高茶叶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也是增加其副作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呼莲 《健康天地》2011,(5):22-22
<正>霍山地处大别山腹地,古属淮南道寿州盛唐县,唐代陆羽《茶经》中就有霍山产茶之记载。唐代李肇《唐国史补》卷下记载:"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寿州有霍山之黄芽。"黄芽为唐代近二十种名茶之一。明代王象晋《群芳谱》记载,寿州霍山黄芽为当时的极品名茶之一。清代霍山黄芽为贡茶,历年岁贡三百斤。可见霍山黄芽盛名数百年。然而经过历代演变,以后竟致失传,霍山黄芽仅闻其名,未见其茶。现时的霍山黄  相似文献   

17.
"茶之为饮,始于神农"(陆羽《茶经》),至今有4700多年历史,茶早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国饮了。据史料记载,饮茶兴盛于唐代,呈现出"滂时侵俗……以为比屋皆饮"之势,自然形成了清雅别致的唐代茶文化。  相似文献   

18.
饮茶防癌     
饮茶防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教授韩驰饮茶的保健作用,自古以来就有记载。早在仰韶文化时代及神农时代,古人就发现茶树的鲜叶可解毒,将之作为药材使用;东汉华陀《食论》、唐《本草拾遗》均有对茶的记载,唐朝陆羽更著有专论《茶经》。关于饮茶的功...  相似文献   

19.
周顺福 《大众医学》2012,(12):37-37
古之论健康茶道 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古代《本草纲目》已将茶入药。茶的医药、保健价值早在5000年前的“神农”时代,就已被我们的祖先所发现并证实,东汉的《神农本草经》载有“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乃解”;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中论述“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一日无茶为滞.三日无茶则殆”.足见茶之功效卓著。  相似文献   

20.
茶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指出:“茶味苦性寒,久服安心益气,轻身耐老。”可见我国医药学家早已认识到茶之减肥(即“轻身”)功效。明代顾之庆在《茶谱》一书中对茶“轻身”功效作了进一步阐述,指出“人饮其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利尿、明目……”这与肥胖的病因十分吻合。中医病因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