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清尿酸浓度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娄思豫  侯静芳  陈波 《江西医药》2007,42(4):315-316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浓度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的关系及心衰控制前后血清尿酸浓度的变化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127例各级、各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时检测血清尿酸浓度,根据患者心功能分级将其分为4组.并进行比较.结果 心功能Ⅰ级与Ⅱ级差异无显著性(P<0.05),Ⅱ级与Ⅲ级组、Ⅲ级与Ⅳ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心衰控制后(心衰分级降低1~2个等级为控制)复查血清尿酸浓度与人院时心衰控制前相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程度与血清尿酸浓度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尿酸浓度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和发展有重要影响,是反映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联合甲基泼尼松龙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药理作用。方法用胰管内注射5%牛磺胆酸钠建立大鼠SAP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非模型组(A组),SAP未处理组(B组),SAP甲基泼尼松龙治疗组(C组),SAP乌司他丁治疗组(D组),SAP甲基泼尼松龙+乌司他丁联合治疗组(E组),比较各组及各组不同时间血清淀粉酶(AMS)、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的水平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B、C、D、E组与A组比较,B、C、D、E组6h和3h比较,AMS、TNF-α、IL-6均出现明显升高(P0.05),C、D、E组与B组比较均出现明显下降(P0.05),C组与D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E组与C、D组比较均出现明显下降(P0.05)。结论应用乌司他丁联合甲基泼尼松龙能显著改善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ACEI/ARB类和CCB类降压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 127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按照脑出血前服用降压药的种类分为A组(35例,脑出血发病前已规范服用ACEI/ARB类降压药)、B组(28例,脑出血发病前已规范服用CCB类降压药)和C组(64例,脑出血发病前未规范服用任何降压药),进一步将C组患者随机分为2组,记为D组(脑出血发病后规范服用ARB类降压药)和E组(脑出血发病后规范服用CCB类降压药),各32例。于发病第3天检测所有患者血清IL-1β、IL-6、TNF-α的水平,同时复查头颅CT评估脑水肿情况。发病第1天和第30天时,按照NIHSS评分标准评估患者神经缺损状况。结果发病第3天时,A组和B组患者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及血压脑水肿体积均显著低于C组(P<0.05),但A、B组组间及D、E组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30 d各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但A组和B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C组(P=0.01,P=0.04),A、B组组间及D、E组组间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P=0.64)。结论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规范服用ACEI/ARB类或CCB类降压药可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可能与降低血清多种炎性因子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水泡去心法及机械去心法对莲子中水溶性多糖、总黄酮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新鲜广昌常规莲,将样品分为A、B、C、D、E及F组,对A、C、D、E及F组采用水泡去心法,B组则采用机械去心法.A、C、D组分别在50℃浸泡1h、2h及3h,E组及F组则分别在65℃及75℃中浸泡1h.检测并比较各组总黄酮及水溶性多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6组的总黄酮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与A组相比,B组水溶性多糖含量及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C组及D组水溶性多糖含量显著降低(P<0.05),E组及F组SOD活性显著降低,且以F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 机械去心法较水泡去心法更能保留莲子中有效成分,水泡去心法丢失有效成分可能与水泡时间及温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PD-1/PD-L1途径在肺癌中表达情况及顺铂联合吉西他滨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就诊于丽水市中心医院的8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顺铂治疗组(B组)、吉西他滨治疗组(C组)和顺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组(D)组,每组20例,收集各组患者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再以10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E组)的手术切除组织作参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组织中PD-1、PD-L1的表达.选择10例同期来医院体检的健康人员(F组)外周血为空白对照,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C、D、F组治疗前后外周血中PD-L1+ CD68+巨噬细胞的表达,ELISA法检测B、C、D、F组治疗前后血清中IL-2、IL-4、IL-10的含量.结果 E组PD-1、PD-L1未见表达,A组PD-1、PD-L1的表达较E组上调(P<0.01),B、C、D组较A组显著降低(P<0.05),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与B、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F组均可检测到PD-L1+ CD68+巨噬细胞的表达,但B、C、D组中PD-L1+ CD68+巨噬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F组(P<0.01).B组和C组均可降低PD-L1+ CD68+巨噬细胞的比例(P<0.05),而D组PD-L1+ CD68+巨噬细胞比例显著下调(P<0.01).B、C、D组治疗前外周血血清中IL-2和IL-4含量较F组低(P<0.01),IL-10含量较F组高(P<0.01),治疗后B、C、D组外周血血清中IL-2和IL-4的含量较治疗前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P<0.05),IL-10含量有一定程度的降低(P<0.05).结论 顺铂联合吉西他滨可下调肺癌组织中PD-1/PD-L1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量,降低PD-L1+ CD68+巨噬细胞阳性表达,恢复PD-L1对IL-2、IL-4,IL-10所产生的影响,较单独用药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腺嘌呤诱导的大鼠肾衰模型.方法 45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组(A组)、治疗组(B组)和对照组(C组).饲养4周后,采用干试纸法检测血清钙、磷和肌酐水平,ELISA法检测甲状旁腺激素(PTH)和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水平,Goldner's三色染色法观察骨组织的变化.结果 与A组相比,B组和C组血清肌酐、磷和PTH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1,25(OH)2D3水平显著增加(P<0.05),无明显的类骨质,成骨细胞减少;而B组和C组间各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腺嘌呤饲养SD大鼠4周能成功建立肾性骨病模型;腺嘌呤对骨组织没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7.
《江苏医药》2012,38(3)
目的 探讨不停跳冠脉搭桥术患者血浆脑钠肽( BNP)水平围术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不停跳冠脉搭桥术患者45例,检测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血浆BNP水平.45例患者分为术前心功能Ⅰ级+Ⅱ级11例(A组)、Ⅲ级20例(B组)、Ⅳ级14例(C组);术后出现并发症9例(D组),无并发症36例(E组).20例健康体检者为F组.结果 45例患者术后第1天BNP开始升高,第3天达峰并开始下降,第7天仍高于术前(P<0.05);A、B、C三组BNP呈上升趋势,且显著高于F组(P<0.05);D组BNP明显高于E组(P<0.05).结论 不停跳冠脉搭桥术患者围术期血浆BNP水平可反映术者心脏功能,对术前评估、判断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冻融胚胎移植周期患者的年龄、移植胚胎个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解冻胚胎移植周期中可供移植的1 052个周期按年龄分为≤34岁为A组、35~39岁为B组、≥40岁为C组,按移植胚胎个数分为单胚胎移植为D组、2个胚胎移植为E组、3个胚胎移植为F组,分析年龄、移植胚胎个数与冷冻胚胎解冻移植(FET)结局的关系.结果:A组、B组、C组间着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B组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C组(P<0.05).A组与B组流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妊娠率与E、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多胎率与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减胎率与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F组间宫外孕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0岁患者妊娠率显著降低.宫外孕、流产与移植胚胎个数无关.冻融周期移植2个胚胎是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重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联素(APN)、瘦素(LP)及游离脂肪酸(FFA)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本院确诊的80 例T2DM患者,其中超重T2DM患者47例(A组)、非超重T2DM患者33例(B组)、单纯性超重患者30例(C组)、健康人群30例(D组),检测各组的血清Hcy、APN、LP、FFA及相关血糖、血脂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各组间血清Hcy、FFA、HOMA-IR比较,呈A组>B组>C组>D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血清APN比较,呈A组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尿酸对胰岛β细胞生存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正常小鼠(A组)和高尿酸小鼠(B组)胰岛形态及胰岛素水平变化.采用CCK-8方法观察尿酸浓度为0 mg/dl(C组)、5 mg/dl(D组)和15 mg/dl(E组)大鼠胰岛细胞系INS-1细胞活力.采用ELISA法检测尿酸浓度为0 mg/dl(F组)、15 mg/dl(G组)小鼠分离的胰岛胰岛素分泌量及储藏量变化.结果 与A组比较,B组小鼠胰岛面积明显缩小,胰岛素水平降低(P<0.05).与C组比较,D组、E组INS-1细胞活力呈剂量依赖性显著降低(P<0.05).与F组比较,G组细胞胰岛素的分泌水平和储存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和P<0.01).结论 尿酸对胰岛β细胞有直接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