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宏  李斌  刘燕  肖然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5):784-786
了解在青海省藏区寄宿制学校中小学生中开展营养教育的效果,为加强藏区寄宿制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青海省2个藏族自治县4所寄宿制学校的2 532名中小学生营养知识和营养行为相关问题进行基线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针对学生营养知识和行为存在的问题制作宣传和培训资料,并开展相应健康教育活动.健康教育活动后,采取相同问卷对基线调查学校学生1 766名进行终末调查.结果 项目活动前后,藏区寄宿制学校中小学生的营养健康知识总体知晓率从38.20%提高到86.23%(x2 =985.58,P<0.01),健康饮食行为总体形成率从45.48%提高到71.43%(x2 =284.85,P<0.01);大部分营养知识知晓率和饮食行为形成率较基线调查分别提高40和30百分点.项目活动后初中生营养知识知晓率和健康饮食行为形成率均高于小学生.结论 营养健康教育是提高寄宿制学校中小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的有效方式.管理部门和学校应加强中小学生日常营养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中小学生关于营养的态度、营养知识的知晓情况和健康行为的形成情况,为有效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供支持。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18所中小学1747名学生进行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结果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仅为58.70%,随学段升高知晓率明显提高;学生普遍认为营养知识很重要,对营养知识很感兴趣;有16.00%的学生不是每天吃早餐,学生早餐食物主要有米饭、面包等,蔬菜、水果较少。大部分的学生存在挑食、偏食的行为,37.70%的学生不喜欢吃猪肝,52.00%的学生喜欢吃煎炸食品,吃零食的时间多为"不定时"。近两成的学生喝老火汤不吃汤渣。50.70%小学生每天吃得最多的一餐是晚餐。结论南海区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对营养知识比较感兴趣,但是营养知识掌握不够,存在不合理的进餐行为。营养健康教育有必要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以培养其健康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探究促进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教育模式,构建促进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突出问题的干预策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山西2 366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通过因子分析,将影响体质健康的相关因子中较为密切的归类,通过主成分分析结合碎石图降维得出,影响学校体质健康教育5个主要成分"体育认知"、"锻炼行为"、"营养知识"、"饮食行为"和"学习压力",可以归纳为3个方面的教育体系,分别是体育教育、营养教育和文化课程负效应。结论在学校健康教育中,体育教育仍处于主导地位,营养教育不可或缺,但是来自文化课程的压力对学生的体质健康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营养教学结合健康教育对卫校学生营养KAP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营养教学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对卫校学生营养KAP的影响. [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设置营养教学结合健康教育组、单纯营养教学组和对照组,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干预试验,研究营养教学与营养健康教育对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的影响. [结果]①学生营养知识较为欠缺,近半数学生的营养知识问题回答正确率未达50%,存在一定的不良饮食习慣.②经过营养学课程开设和营养健康教育,学生营养知识掌握情况有明显提高,牛奶,水果、鸡蛋等食物摄入频率有所增加,偏食行为有一定改善,但是零食与挑食情况没有显著变化. [结论]营养教学与营养健康教育对学生的营养知识提高和饮食态度、行为改善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尤其是教学结合健康教育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北京海淀区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状况,为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海淀区1019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中小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不高,不全面,中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稍高于小学生。电视是中小学生获得营养知识的主要途径,母亲、科普/专业书籍、报纸/杂志也是主要途径,此外,广播对小学生的营养知识有一定影响,电脑网络对中学生的营养知识有一定影响。中小学生的营养态度总体上较好,小学生的营养态度稍好于中学生。不良饮食行为在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结论]应积极对中小学生进行营养干预,加强营养知识教育,纠正错误的营养态度,培养健康的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四川省广元市农村中小学生营养饮食行为及其相关症状,为有效地开展健康教育和营养干预模式的探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方法,对15所农村中小学1 879名学生进行饮食行为及其相关症状的调查。结果:在被调查的农村中小学生中仅有77.6%的学生吃早餐,且以粥为主,摄入鸡蛋者仅有13.3%,不吃早餐、早餐不吃鸡蛋、饮水量不足、维生素、微量元素的缺乏问题较突出,学生对营养知识的掌握水平偏低,膳食营养知识尤为缺乏。结论:应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村中小学生进行营养知识教育、宣传和饮食行为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徐州市中小学生零食消费行为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徐州市中小学学生的零食消费现状,为学生零食消费的健康教育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徐州市两所初中和一所小学的学生零食消费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16.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中小学生吃零食的主要原因是饥饿或口渴(37.6%);中小学生常吃的零食顺位前3位依次为新鲜水果或全果汁、薯片方便面以及糖果糕点。中小学生选择零食的影响因素前3位分别是个人口味、卫生和新鲜度以及营养(P<0.05)。结论:中小学生零食消费行为存在一定误区,需加强营养知识的健康教育,尤其是如何合理选择和消费零食知识。  相似文献   

8.
淮北市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淮北市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以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方法采取整群抽样,采用自行设计的学生营养知识、态度与行为调查表,经预试验后对在校学生823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生营养知识主要来自于家庭(44.35%),来源于学校课堂的占(12.27%),来自于医务人员的占(4.01%);大多数学生缺乏基本的营养知识;学生对自身营养状况表示满意者不到50%;有96.48%的学生认为早餐重要,但17.74%的学生从不或偶尔吃早餐;认识到零食有害于健康的占(73.40%),但不吃零食的学生仅占6.43%.结论中小学生及家长基本营养知识缺乏,普遍重视营养但不懂得或不能坚持合理营养;加强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对于提高全市青少年的健康水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生营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长发育中的中小学生由于摄入营养素的不合理,很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因此,大力开展中小学生及相关人群营养知识教育非常必要,也是纠正学生营养摄入不均衡、纠正不良饮食习惯的必要手段和方法。根据学生营养的影响因素来分析,学生营养的好坏直接与饮食来源、家庭、社会、学校及自身的营养知识有密切关系。所以,在对学生本身进行营养教育的同时还必须进行与饮食相关人群的营养知识教育以及多途径、多方法的综合教育。1 学生营养教育与家长营养知识教育相结合:根据学生大多数吃住在家,最初的营养概念是从家庭而来,因此要调动社会、学校力量,对…  相似文献   

10.
南京市中小学生营养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索营养知识宣传教育对改变中小学生营养知识及饮食行为的作用,为在中小学生中开展营养健康知识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在南京市4所中小学分别设立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前对所有选择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干预组进行营养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第2次调查。结果通过营养宣教,中小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显著提高,饮食行为也有所改变,早餐质量有所提高,饭前洗手等行为习惯也有所改善。结论营养宣教可以使中小学生获得更多的营养知识,改正不良的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小学生健康需求及其变化,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郑州市436名小学生和407名中学生健康需求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小学生一般健康知识需求排在前3位的是合理营养、体育锻炼和个人卫生;中学生一般健康知识需求程度排在前3位的是合理营养、心理卫生和体育锻炼;中学生青春期健康知识需求排在前3位的是:心理卫生、异性交往、性知识.中小学生喜欢的健康教育形式主要是图片展览、课堂教育;获得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论]要为中小学生提供符合其需求的健康教育内容和形式,尤其是青春期性教育需要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共同努力做好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2.
了解肇庆市城区与农村中小学生的膳食营养状况,为探索中小学生的营养健康教育方法与干预手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肇庆市城区及农村的小学四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学生进行为期2a跟踪,同时开展膳食营养干预活动,并进行2轮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干预后,城乡学生健康饮食习惯均有明显改善(x2值分别为7.181,111.500,P值均<0.05),营养知识与自感健康状况方面改善不明显.城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以超重肥胖为主,农村以营养不良居多;干预后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改善明显,并有逐渐趋同的趋势.结论 采取针对性强的行为干预措施能提高中小学生的膳食营养知识知晓率,促进良好饮食行为习惯的形成和体质结构平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海南黎族地区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探讨适宜的营养健康教育模式.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0年1-6月抽取海南省五指山、白沙、陵水、乐东、昌江5个市县黎、汉族中小学生1 775名,自编问卷进行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结果 海南黎族地区中小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偏低,小学、初中组汉族学生营养知识评分比黎族学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部分学生具有渴求营养知识的良好态度;黎族地区学生常吃早餐、吃鸡蛋、喝生奶的比例分别为60.2%,6.8%和9.5%;黎族地区学生的生长发育指标和营养知识得分的线性相关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海南黎族地区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存在相当程度的不足.应在当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宣教干预.  相似文献   

14.
了解海南省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贫困地区黎族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掌握情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营养健康教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海南省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贫困地区三至九年级黎族学生1 826名,进行营养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黎族中小学生营养知识平均得分为(3.15±1.71)分,不同性别、学段、供餐模式、营养知识获取途径数、是否住校、父母是否外出打工、不同地区学生营养知识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4.676,-6.692,7.645,93.074,3.194,-3.348,6.014,P值均<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黎族学生营养知识得分的主要因素包括学段、供餐模式、性别、家庭人口数和地区(P值均<0.01).黎族学生营养知识平均知晓率为45.06%,知晓率较高的题目是“可预防贫血的食物”和“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来源”(60.4%,60.2%),知晓率最低的是“有利长个子的因素”(12.2%).学生获取营养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校园宣传或课堂教学(42.7%)、父母或家人(41.2%)、课本(38.7%).结论 海南省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贫困地区黎族学生营养知识的知晓水平较低,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学段、供餐模式、性别、家庭人口数和地区等.应采取针对性的营养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5.
宁夏吴忠地区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吴忠地区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掌握情况和饮食行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有效开展营养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表,于2007年4月对吴忠地区城乡6所中小学的2 25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营养知识,但与贫血、佝偻病有关的知识欠缺,知晓率均不足50%;维生素A的主要食物来源知晓率城市学生仅为12.7%,农村学生为28.8%.部分学生不吃早餐,中学生多于小学生,农村学生多于城市学生.学生早餐种类单调,富含优质蛋白的食品所占比例普遍较低或很低.各类食品的食用频率城乡学生有一定差别,饮料、油炸食品、熏烤食品的食用频率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结论 应对中小学生进行营养教育干预,改正不良的饮食行为,促进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合肥市中小学生零食消费现况、影响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为开展营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中小学生共385名,对零食消费频率、影响因素和学生相关健康问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61.00%的中小学生有吃零食的习惯.年龄段(x2 =14.031,P=0.003)、对零食消费的态度(x2=62.114,P<0.001)会影响学生的零食消费频率.零食消费主要原因是感觉饿了/渴了(66.00%)和好吃(60.00%),零食主要来源于学生家长(65.40%),消费地点主要为学生家里(84.90%),消费时间主要是下午(55.10%).吃零食的学生中龋齿或牙周病、就医、胃肠不适等现象的报告率高于不吃零食的学生(P<0.05).结论 合肥市中小学生吃零食现象普遍,不合理的零食消费与多种健康问题相伴随,学生零食消费行为还需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佛山市顺德区中小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膳食行为现状,为开展营养健康教育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学生营养KAP调查问卷,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顺德区11所中小学共941名学生进行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结果小学生和中学生的营养知识及格率分别为55.6%和68.3%;大部分的中小学生有良好的营养态度,期望运用营养知识来改善自身存在的不良饮食习惯;小学生和中学生的营养行为及格率分别为36.0%和28.7%,在早餐行为、饮食习惯、零食行为和运动习惯上均存在程度不一的缺陷。结论要加强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引导中小学生树立健康饮食观,养成良好的健康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18.
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健康指引》健康教育效果,为今后开展学生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8个区县16所小学一~五年级和16所初中初一~初二的部分学生,在《北京市中小学生健康指引》推广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推广前后,小学生对8道健康知识问题的知晓率分别为6.11% ~91.82%和12.71%~95.50%;初中生对11道健康知识问题的知晓率分别为2.62% ~ 98.16%和44.94%~98.79%.推广前后,小学生对11项健康行为的形成率分别为43.95% ~ 94.66%和51.02%~ 96.03%;初中生对12项健康行为的形成率分别为28.35% ~ 89.76%和41.70% ~92.91%.结论 中小学生在《北京市中小学生健康指引》推广后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和健康行为的形成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仍有不足.应加强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的宣传,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宝山区中小学生营养与食品卫生KAP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少年儿童良好的营养状况是成人后健康的基础,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都会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合理的营养不仅能促进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也是预防成人期的各种疾病,尤其是预防肿瘤和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手段。宝山区目前有中小学126所,在校中小学生93 847人。为了解学生的饮食习惯及影响饮食习惯的因素。针对中、小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营养知识教育,以改变他们不良的饮食习惯,我们于2001年9月对宝山区中小学生进行了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珠海市城区中、小学生家长对营养知识知晓现况和影响因素,为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寻找有效措施.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珠海市城区7~18岁在校学生的家长1 030人进行营养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学生家长营养知识水平普遍偏低,影响营养知识知晓的因素主要有家长的文化程度和家庭经济状况. 结论中、小学生家长的营养知识有待提高,在中、小学校内应大力加强营养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