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昼夜节律消失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梅  李南方 《中华内科杂志》2006,45(10):840-841
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可了解血压昼夜变化节律,ABPM能够较完整地反映人体血压状况。通过对患者的24h动态血压观察,了解血压昼夜变化程度,探讨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与动态血压各参数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正> 自从动态血压检测(ABPM)技术在临床广泛应用以来,血压节律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成为观察焦点之一.有报告指出,血压节律异常的高血压病人左室肥厚(LVH)加重,而LVH与室性心律失常(VA)间相关性已多有报道.本文分析一组高血压病人ABPM、超声心动图(UCG)和动态心电图(DCG)资料,以探讨血压节律、LVH与VA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150例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研究高血压(EH)者24h动态血压(ABPM)变化的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150例患者进行24h ABPM,观察血压水平、波动幅度及昼夜变化规律.结果 150例中杓型组62例,非杓型组55例,白大衣高血压组33例;前两组的24h昼夜均值、日间均值、夜间均值、夜间血压下降率均明显异常,且以非杓型组为著.结论 ABPM可较准确地帮助诊断高血压病,并对血压分型有指导意义,对临床治疗用药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也门亚丁人人体血压1周动态节律(周节律)的存在及其在临床中的作用.方法对29例健康人和高血压病患者进行1周动态血压监测(ABPM);另外对58例高血压合并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发病时间进行统计.结果健康人和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的1周波动多呈双峰双谷型,模式为周六为第1个高峰,周二或周三血压为第2个高峰,周五为最低值.高血压病患者周节律更为明显.血压1周节律性波动与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时间基本一致.结论也门亚丁人人体动态血压存在周节律,急性脑卒中患者1周发病时间规律与血压周节律密切相关,血压高峰日的发现对预防也门亚丁人的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动态血压节律变化与左室肥厚伴劳损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态血压监测(ABPM)能定量揭示血压的总体水平,波动状况和昼夜变化[1].本文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超声心动图和常规12导心电图方法观察并比较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节律对心肌肥厚和劳损的影响,旨在探讨动态血压波动节律与左心室肥厚和劳损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技术评价苯磺酸氨氯地平合用马来酸依那普利治疗中度原发性高血压(EH)的疗效.方法 52例中度EH者未服或停用其他降压药2w以上,给予氨氯地平5mg qd,依那普利10mg qd顿服6w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ABPM.结果 52例经治疗6w后ABPM明显降低,总有效率90.38%.结论 对中度EH氨氯地平合用依那普利能达到24h平稳降压.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研究高血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于北京四季青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和住院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数据,对232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按照靶器官损害数目进行分组和统计分析。结果靶器官损害数量与24 h平均收缩压、血压负荷、夜间平均舒张压增高及血压夜间异常节律密切相关,靶器官损害严重的患者,常伴有颈动脉内膜厚度异常、心肌肥厚和心脑血管事件(P0.01),血压夜间节律异常和晨峰血压发生率高(P0.01)。结论靶器官损害与24 h平均收缩压、血压负荷和夜间平均舒张压密切相关;血压夜间异常节律和晨峰血压危害更大,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发现夜间血压异常和晨峰血压,以指导临床治疗来减少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8.
该文观察不同给药时间对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及其对靶器官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124例经24 h 动态血压监测(ABPM)血压状态属非杓型的轻至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甲磺酸氨氯地平对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选择62例经24h动态血压监测血压状态属非杓型的轻至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取清晨服用甲磺酸氨氯地平,没次1片,每日1次,观察用药前后24h动态血压参数。结果甲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12周后,24h平均血压下降显著,对日间及夜间平均SBP与DBP均能等幅度的降低,总有效率为91.8%。结论甲磺酸氨氯地平不仅能24h平稳降低血压,而且能显著改变血压昼夜节律,从而达到保护靶器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也门亚丁人人体血压1周动态节律(周节律)的存在及其在临床中的作用。方法对29例健康人和高血压病患者进行1周动态血压监测(ABPM);另外对58例高血压合并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发病时间进行统计。结果健康人和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的1周波动多呈双峰双谷型,模式为周六为第1个高峰,周二或周三血压为第2个高峰,周五为最低值。高血压病患者周节律更为明显。血压1周节律性波动与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时间基本一致。结论也门亚丁人人体动态血压存在周节律,急性脑卒中患者1周发病时间规律与血压周节律密切相关,血压高峰日的发现对预防也门亚丁人的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乐卡地平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9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乐卡地平10 mg/d,对照组予氨氯地平10 mg/d.两组均治疗8周,2周洗脱期末和治疗期末所有患者都进行24 h ABPM检查,评估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2.0%和77.1%;24 hABPM结果显示服乐卡地平和氨氯地平的患者24 h血压均明显降低,且保持正常的日夜节律,两组的降压达峰时间约6 h,降低日间血压和夜间血压的疗效相当;副反应发生率约5.3%,主要表现为头痛、踝部水肿、头晕、心悸等,程度较轻.结论 乐卡地平明显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持续24 h,降压疗效与氨氯地平相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服用长效降压药物氨氯地平对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变异性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于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123例,对入选患者的启动第一次24 h血压动态监测,将其中非杓型血压患者纳入夜间服用氨氯地平组,其余患者纳入晨起服用氨氯地平组,2周后再次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并对两组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参数及血压变异性进行比较。结果与晨起服药相比,夜间服用依氨氯地平能有效改善高龄老年患者血压的非杓型血压节律(P0.05)。夜间服用氨氯地平可降低部分动态血压参数(P0.05)。与晨起服用降压药物相比,夜间服用长效降压药物降低血压的变异性(P0.05)。结论对于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夜间服用氨氯地平可有效控制全天血压水平,纠正非杓型血压节律,同时还可降低血压的变异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培哚普利对老年隐匿性高血压(MH)患者的影响.方法 诊室血压正常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异常的老年MH患者66例,分为治疗组36例,服用培哚普利2~4 mg/d,平均10.5月后复查ABPM;对照组30例同期作ABPM,比较参数.结果 对照组ABPM参数观察期前后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昼间平均收缩压(d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DBP)、昼间脉压差(dP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24 h收缩压标准差(24h-SBPSD)、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h-SBPCV)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 培哚普利可有效降低老年MH患者血压,改善昼夜节律和血管顺应性,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肾脏病(CKD)患者24 h动态血压变化及影响因素,以评价其监测老年CKD患者价值。方法134例老年患者按病因分组,将CKD 2~5期非透析治疗的患者作为CKD组(68例),其他疾病患者作为非CKD组(66例)。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及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分析CKD和其他危险因素对动态血压的影响。结果与非CKD组患者比较,CKD组患者糖尿病、左心室肥厚和心血管病发生率增加。24 h ABPM显示,与非CKD组患者比较,CKD组患者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下降,脉压增大,非杓型血压发生率增加(P<0.01)。合并糖尿病、左心室肥厚和贫血与CKD患者发生非杓型血压独立相关。结论通过24 h ABPM可动态观察老年CKD患者血压特点,对临床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对颈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应用24h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82例年龄≥80岁的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水平,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将患者分为非杓型组和杓型组。测定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非杓型组与杓型组的IMT分别为(0.17±0.08)cm、(0.14±0.04)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昼夜血压节律异常的老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硬化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评价甲磺酸氨氯地平的降压疗效,并与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比较。方法:77例高血压患者按不同的治疗药物随机分为甲磺酸氨氯地平组、苯磺酸氨氯地平组,均治疗12周,治疗前后测定动态血压、心率、诊室血压、生化指标。结果:治疗12周末,2组的诊室血压,24h、白昼及夜间平均血压、平均脉压、血压负荷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心率无显著改变。12周末甲磺酸氨氯地平组的总有效率在诊室血压为92·3%,在ABPM为71·8%;苯磺酸氨氯地平组分别为92·1%和68·4%,2组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磺酸氨氯地平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24h降压谷/峰比分别为70%和72%;苯磺酸氨氯地平组分别为66%和69%。2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甲磺酸氨氯地平与苯磺酸氨氯地平一样能平稳、有效、安全地降低血压,可作为一线降压用药。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病患者24h动态血压的昼夜节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测定高血压患血压昼夜节律。方法 选择11例高血压病(EH)患24h动态血压(ABPM)记录资料,求得日间6-22时,夜间22-6时2个时段的平均血压及每小时的血压均值,比较昼夜时段间的血压差异,描记24h ABPM曲线。结果 (1)夜间血压明显低于白天,(2)动态血压曲线呈“长柄勺”形状。结论 表明测定24h ABPM对EH的诊断和并发症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高血压病合并左室肥厚(LVH)患者动态血压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我们对70例高血压患者的24小时动态血压(ABPM)进行了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动态血压周节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人体血压一周动态节律(周节律)的存在及其在临床中的作用。方法 对33例健康人和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一周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另外对70例高血压合并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发病时间进行统计。结果 健康人和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的一周波动多呈现双峰双谷型,模式为周一为第一个高峰,周四或周五血压为第二个高峰,周日为最低值,高血压病患者周节律更为明显,血压一周节律性波动与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时间基本一致。结论 人体动态血压存在周节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一周发病时间规律与血压周节律密切相关,血压高峰日的发现对预防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动态血压监测的相关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广为应用,成为临床高血压诊断、指导和评价降压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ABPM能够提供24h期间多达数十次到上百次的血压测量数据,为了解患者全天的血压波动水平和趋势,提供了极有价值的信息。老年是高血压的高发人群,动态血压的节律变化与老年各个系统器官病变密切相关,在治疗上存在多方面的困难和矛盾,本文将对老年人ABPM变化特点及与靶器官的相关性以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