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和纤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和纤溶活性的变化并用缓释异搏定、开博通降压治疗后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法、放射免疫法检测对象为Ⅰ、Ⅱ期高血压病患者50例、正常对照者25例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物(PAI1)的活性,其中高血压病患者30例、正常对照者17例测定了活化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的含量。50例高血压病患者中21例接受缓释异搏定治疗,19例用开博通治疗,疗程12周。结果高血压病患者PAI1活性、GMP140含量较正常高,tPA活性低于正常;缓释异搏定和开博通降压治疗12周后,PAI1活性、GMP140含量下降,tPA活性增强,与治疗前比,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005,001)。结论提示Ⅰ、Ⅱ期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增强,纤溶活性降低。缓释异搏定和开博通均能在降压治疗的同时改善高血压病患者异常的血小板活化和纤溶活性  相似文献   

2.
血透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纤溶参数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血透患者纤溶状态的变化,探讨与临床止凝血的关系。 方法:测定20例血透(HD)患者透析过程中D-二聚体和t-二聚体和t-PA、PLG、PAI的动态变化,并与28例健康者对照。结果:HD组透析前D-二聚体、t-PA显著高于对照组,PLG和PA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在透析过程中D-二聚体、t-PA显著升高(P〈0.01),PAI逐渐降低(P〈0.05),而PLG无明  相似文献   

3.
肝癌患者血浆和肿瘤组织中PAI-1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与肝癌临床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用PAI-1试剂盒检测30例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浆和肿瘤组织中PAI-1变化,取正常人血浆和肝组织作对照。结果HCC患者血浆和肿瘤组织中PAI-1与对照组比明显升高,分别为12.8±2.75Au/ml比6.85±2.21Au/ml,0.81±0.12Au/mg比0.38±0.14Au/mg(P均<0.05)。侵袭性与非侵袭性HCC病例比较,血浆PAI-1为14.96±1.11Au/ml比11.42±1.59Au/ml(P<0.05)。血浆PAI-1明显升高的HCC患者预后较差。结论HCC患者血浆和肿瘤组织中PAI-1明显升高,PAI-1与HCC侵袭性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缓释维拉帕米对高血压患者交感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握力试验激发高血压患者的交感活性。分析交感活性与血压、心率及循环中内分泌激素的变化关系,及缓释异搏定对交感活性的影响。 方法:对46 例高血压患者选用握力试验方法,测量握前握中握后的血压、心率,并测定血浆中儿茶酚胺( C A)及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 R A S)的浓度,经6 周缓释异搏定240 m g/d 的治疗,重复测定上述指标, C A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方法, R A S采用放免方法操作完成。 结果:(1)治疗前最大握力试验时血压上升百分比 S B P/ D B P20.3/20.4% ,心率则增快14.5% ,治疗6 周后,最大握力时血压仅上升7.8% /7.3% , P< 0.05。心率增快为5.3% , P< 0.05;(2)缓释异搏定治疗后去甲肾上腺素( N E)、血管紧张素( A)、醛固酮( Ald)浓度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 P< 0.01,血压明显下降 P< 0.01。 结论:通过握力试验方法可以判断高血压患者的交感活性,钙拮抗剂缓释异搏定能明显降低血浆中 N E、 A、 Ald 水平及交感神经活性,使血压平稳下降。  相似文献   

5.
伊拉地平对高血症病患者血小板功能和纤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测定了12例高血压病患者经伊拉地平(Isradipine)(1.25mg~2.5mg,1日2次)治疗8周前后和1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小板聚集性(PAg)、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物(PAI)活性。结果表明,高血压组PAg、PAI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t-pA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伊拉地平治疗后,PAg、PAI活性显著降低,t-PA活性显著升高。本文提示: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血小板功能亢进和纤溶活性降低,伊拉地平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纤溶活性,在防治心脑血管并发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连续测定25例急性心肌梗塞(AMI)中层得发病初4周24小时尿儿茶胺含量及变化,AMI患者尿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含量明显升高,随病情恢复逐步下降,以发病后第一周下降幅度最大,NE含量与心率变异三项参数极低频成分,总成分和连续5分钟正常民率间期标准差均值相关(r=-0.7123,-0.615,-0.528,P〈0.05);与心肌酶相关(r=0.635,P〈0.05),  相似文献   

7.
观察25例老年及老年前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血浆β内啡肽(β-EP)、精氨酸加压素(AVP)在梗死后第1,2,3,4,5,6,7,14,21天的动态变化,并与2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显示:L在AMI时乐β-EP水平各天均低于正常人(P〈0.05),其变化可能与儿茶酚胺抑制垂体释放β-EP有关;血浆AVP在第4、5天水平高于正常人(P〈0.05),其升高可能是机体应激反应所致在AMI伴有合并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恶性肿瘤患者血液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特异性受体(UPAR)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掏抑制物-1(PAI-1)含量对肿瘤转移和预后的影响。方法用ELISA法测定50例恶性肿瘤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液中UPA、UPAR和PAI-1含量。结果 淋巴瘤UPA,肺癌UPA、PAI-1,食管癌、肠癌和乳腺癌UPA、UPAR和PAI-1均显著升高(P〈0.05~0.01);肿瘤组中,中、晚期组  相似文献   

9.
卡托普利对冠心病患者内源性纤溶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内源性纤溶功能紊乱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有关,但转换酶抑制剂能否改善这种功能紊乱尚不十分清楚,本文目的是研究此作用。方法: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标准,65%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定冠状动脉狭窄≥50%的患者34例,单盲随机分为卡托普利治疗组(18例)及安慰剂对照组(16例),4周治疗前、后检测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I、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含量与活性,两组间的参数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4周后,治疗组的血浆血管紧张素I及t-PA含量、PAI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t-PA活性及纤溶活力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卡托普利可通过降低血浆血管紧张素I水平,改善冠心病患者内源性纤溶功能紊乱。本结果对预防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清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含量变化,探讨其与睾酮(T)、胰岛素(INS)、血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B(apoB)及年龄的相关性。方法用放免法测定69例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清DHEA-S含量,并与35例年龄匹配的男性健康人对照。结果冠心病组DHEA-S含量(2.96±1.80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4.06±1.76μmol/L,P<0.01),病情重组(2.44±1.36μmol/L)又明显低于病情轻组(3.32±2.12μmol/L,P<0.05);冠心病组DHEA-S含量与年龄呈负相关(r=-0.3054,P<0.01),对照组两者也呈负相关(r=-0.3615,P<0.05);冠心病患者DHEA-S降低与空腹血清INS、TG及apoB增高均呈负相关(分别为r=-0.3297、-0.2519及-0.2413,P<0.01或0.05)。结论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清DHEA-S含量降低,并与冠心病某些危险因素如老年、高胰岛素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apoB高值相关,但其确切的发病机理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观察25例老年及老年前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血浆β内啡肽(β-EP)、精氨酸加压素(AVP)在梗死后第1,2,3,4,5,6,7,14,21天的动态变化,并与2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显示:在AMI时血浆β-EP水平各天均低于正常人(P<0.05),其变化可能与儿茶酚胺抑制垂体释放β-EP有关;血浆AVP在第4、5天水平高于正常人(P<0.05),其升高可能是机体应激反应所致。在AMI伴有合并症时血浆β-EP水平高于无合并症者(P<0.05),其升高可能参与AMI时上述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方法:根据连续2天(即48小时)动脉心电图(DCG)分析,将(EH)患者2天ST段均无SMI发作组30例60份DCG资料与2天ST段均无SMI发作组55例110份DCG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再将同一患者1天有SMI发作另1天没有SMI发作的28例SMI发作日与非SMI发作日心电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MI发作组(P〈0.01)、SDANN(P〈0.01)、SDNNi(P〈0.05)以及rMSSD(P〈0.05)均低于无SMI组。同一患者SMI发作日SDNN(P〈0.01)、SDANN(P〈0.01)、SDNNi(P〈0.01)以及rMSSD(〈0.05)均低于非SMI发作日。结论:  相似文献   

13.
测定3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例健康老年人及10例健康人的尿液血栓素B2(TxB2)尿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和血浆内皮素(ET-1)的浓度。结果表明,健康老年人较健康青年人尿中TxB2有升高(t=4.07,P<0.001),6-k-PGF1α降低(t=12.22,P<0.001),血ET-1差异无显著性(t=1.037,P>0.05);而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组较老年健康组尿液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在运动前后纤溶活性、血小板活化状态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选择冠心病患者(CHD组)37例,分为单支及多支病变组;另选健康人27例为对照组(C组)。采用次极量运动试验观察上述部分指标在运动前后的变化。结果(1)运动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1(PAI1)活性、血浆5羟色胺(5HT)水平及血小板5HT2A受体密度,CHD组均高于C组(P<0.05);血浆内皮素(ET)1浓度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2)运动后,CHD组tPA活性下降(P<0.05),PAI1活性上升(P<0.025);血浆5HT水平及血小板5HT2A受体密度增加(P<0.05);血浆ET1浓度上升,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上述各指标的增高,多支病变组较单支病变组明显(P<0.01~0.005)。(3)运动前仅PAI1活性与心肌缺血面积呈正相关(r=0.452,P<0.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纤溶活性下降,血小板激活,血管内皮受损,使冠心病患者易发生冠状动脉痉挛及血栓形成。次极量运动使之进一步加重而易诱发冠心病事件。  相似文献   

15.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连续测定25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发病初4周24小时尿儿茶酚胺含量及变化。AMI患者尿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含量明显升高,随病情恢复逐步下降,以发病后第一周下降幅度最大。NE含量与心率变异三项参数极低频成分、总成分和连续5分钟正常心率间期标准差均值相关(r=-0.7123、-0.615、-0.528,P<0.05);与心肌酶相关(r=0.635,P<0.05);与室早总数相关(r=0.515,P<0.05)。说明心率变异反映交感活性,尿NE水平可反映心肌坏死范围,儿茶酚胺增高有致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16.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134例心脏瓣膜替换术患者围术期血浆精氨酸加压素(AVP)和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动态变化。其中9例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结果表明,血浆AVP含量于体外循环停机时明显升高(P<0.05),并持续至术后8小时(P<0.05);ARF患者血浆AVP含量在术后8小时后,仍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P<0.05),术后7日才接近术前水平;血浆β-EP含量在体外循环中和术后12小时内显著升高(P<0.05),随后逐渐降至术前水平;但ARF患者血浆β-EP的含量在术后12小时后一直维持较高的水平(P<0.05),术后7日仍显著高于无ARF患者。提示AVP和β-EP参与了体外循环的病理生理过程;术后血浆AVP和β-EP的持续升高,可能是诱发和加重肾功能损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紫外线照射自血回输对肺心病患者血液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进一步探讨紫外线照射自血回输(AUVIB)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辅助治疗的机理,对48例肺心病患者AUVIB治疗前后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了检测,并以正常人作对照。结果发现:肺心病患者SOD水平虽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MDA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GSH-Px与CAT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AUVIB辅助治疗后,GSH-Px与CAT活性显著升高(P<005),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说明AUVIB能提高肺心病患者血液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8.
应用TNF-α和IFN-α依赖细胞MTT比色分析法,研究了5例自体骨髓移植(ABMT)病人血清中TNF-α、IFN-α活性,。处于完全缓解期的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ML)血清中TNF-α生显著的高于正常成人(PBs)组(P〈0.05);IFN-α活性明显低于PBs组(P〈0.01)。ABMT前血清中的TNF-α、IFN-α活性显著高于ABMT后9-10天(P〈0.05)和21天(P〈0.05);与  相似文献   

19.
川芎嗪对冠心病患者脂质过氧化作用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42例冠心病患者应用川芎嗪治疗前后的血清脂蛋白代谢、过氧化脂质、抗氧化酶活性及血液流变学进行了对照观察。结果表明:①血清TG、TC、(LDL+VLDL)-C值及TC/HDL-C比值均明显降低(P〈0.01,P〈0.05),而HDL-C则显著升高(P〈0.05);②MDA水平显著降低(P〈0.01),SOD及GAT活性明显提高(P〈0.05,P〈0.01);③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均降低  相似文献   

20.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吴苏宁  冯清燕 《山东医药》1996,36(12):21-22
用放免法测定2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浆内皮素(ET)的含量在不同时期及不同病程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SAH组1~7天,8~21天及22~28天的患者血浆ET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且第1周内ET含量最高,伴有脑血工挛者(CVS)血浆ET高于不伴有CVS者(P〈0.01)。提示SAH后CVS与血浆ET关系密切,ET参与CVS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