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血中循环内皮细胞(CEC)检测,是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指标。CEC用免疫荧光VIII因子相关抗原鉴定,并测定血中脂质过氧化物(MDA)变化。本文对42例有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与正常人、无CHF的心脏病患者及治疗前后对照。结果显示,CHF患者CEC数和MDA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及无CHF的心脏病患者,两指标呈显著正相关(r=0.75),CEC数与CH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这提示,CHF时伴有明显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还可能与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本文讨论了血管内皮损伤在CHF病理生理过程中的意义,并提出CEC检测可能作为临床判断病情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皮细胞与再灌流损伤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心胸外科魏刘华综述朱洪生审校内皮被认为是一个内分泌器官。正常情况下可分泌多种物质来调节血管张力,维持血液的流动性。主要的两种扩血管物质为内皮细胞衍生的松弛因子(EDRF)和前列环素(PGI2)。近年...  相似文献   

3.
充血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过去50年中,随着对心力衰竭(心衰,HF)病理生理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其药物治疗亦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从最初的“钠、水潴留”模式给予利尿剂治疗,以及随后的“血液动力学异常”模式给予强心和扩血管治疗,到最近几年才认识的“神经内分泌”模式给予神经内分泌阻滞剂,如血管紧张素转抗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4.
心力衰竭时内皮细胞损伤和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解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及其功能变化与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关系,我们以循环内皮细胞(CEC)作为VEC损伤的指示物,以血浆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和前列环素(PGI2)反映VEC功能改变,对54例CHF患者与30例正常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CHF病人CEC数量、ET浓度和ACE活性明显增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一致,轻度CHF者,PGI2增高,严重CHF者PGI2较正常降低,CEC数与血ET和ACE呈显著正相关,提示CHF病人VEC损伤,致其分泌的内皮源性舒张因子与收缩因子失平衡,参与了CHF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回顾和评价了近20年来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理、治疗对策及早期预防等研究进展,并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国际上有关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的大规模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6.
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7.
杨桢华  白旭  廖蕴华 《内科》2012,7(2):163-165
内皮细胞损伤是血管病变的始动环节。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疾病导致的血管病变已受到广泛关注,但目前肾脏疾病与内皮细胞损伤之间的关系仍未受到足够重视。引起肾脏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主要包括免疫因素和非免疫因素两个方面,包括免疫炎症反应、高血压、  相似文献   

8.
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充血性心衰(CHF)临床常见而危害严重。据报导美国约有2.3百万CHF,每年约40万新病人发生,主要病因为冠心病、高血压。Framingham研究强调症状性CHF预后不良,从开始症状后5年病死率约50%,CHF越重预后越坏,NYHA 2~3级心功2年病死率约30%、4级约75%。 (一)治疗原则 (1)去除病因:如手术纠治主动脉瓣狭窄所致后负荷过重、瓣膜返流或左向右分  相似文献   

9.
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指回心血量基本正常的情况下,心排血量不能维持生理需要而出现缺氧、组织灌注不足和大循环或肺循环瘀血的一组临床症状群,是不同病因所致心脏病的终末阶段。美国费明翰资料CHF的1年和5年生存率男性为74%和36%,女性为86%和57%,说明预后严重。 对心力衰竭的认识多年来侧重于心脏收缩功能减退及随之而来的血液动力学障碍。即由于心脏收缩力不足、每搏量减少,致前向的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发生缺氧(呼吸困难)及组织灌注不足,同时后向的静脉回流受阻,产生肺瘀血(左心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硬皮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从蛋白分子水平探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同硬皮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42例系统性硬皮病病人,利用密度梯度法检测循环内皮细胞记数,利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血浆内皮素、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α,riss法检测血浆一氧化氮水平,利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细胞部粘附分子-1、P选择素。结果 所有患者均存在高循环内皮细胞记数,高内皮素、血检素B2、细胞间粘附分子-1、P选择素血症,存在低一氧化氮、6-酮-前列  相似文献   

11.
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对策   总被引:210,自引:0,他引:210  
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对策本刊编辑委员会心力衰竭对策专题组(按姓氏笔划排序)方圻,王士雯,宁田海,朱文玲,张运,邵耕,林传骧,浦寿月,顾复生,徐成斌,戚文航,程显声,戴闺柱引言心力衰竭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各种病因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高,五年...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为探讨内皮细胞损伤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在冠心病发病中的意义,我们测定了36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循环内皮细胞(CEC)、TNF和内皮素(ET)含量,发现这些指标均显著高于30例对照组(P值均〈0.01),且与临床病情严重程度相平行,提示血管内皮细胞(VEC)和TNF可能参与CHD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真武汤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武汤为医圣张仲景所创,是治疗脾肾阳虚,水气内停的主要方剂。笔者用其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北京心肺血管医疗研究中心,首都医学院附属安贞医院(100029)胡旭东近年来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日新月异,诸多方法,确实挽救了不少病人的生命。但却未能降低其死亡率和提高远期生存率。本文目的在于从冠心病心力...  相似文献   

15.
美心力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美心力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经常规利尿剂及洋地黄治疗效果不理想的CHF患者,应用美心力注射液60毫克,静点,1次/日,10日,观察用药前、后心电图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显效18例(42.9%),有效17例(40.5%),无效6例(14.3%),死亡1例(2.4%),总有效率83.3%。心电图ST段平均回升0.15mV,T波平均回升0.2m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及心胸比例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美心力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17.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皮细胞是村贴于所有心血管内腔面的单层扁平细胞,在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具有重要价值。我们以循环内皮细胞(CEC)增高作为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的指标,对不同程度糖尿病肾病(DN)患者进行检测,旨在探讨VEC损伤在DN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对象和方法一、病例  相似文献   

18.
李隆贵 《心脏杂志》2003,15(3):265-268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各种程度的心力衰竭 (心衰 )患者都具有重要作用 ,剂量宜大 ,及早应用对心衰形成的干预作用更明显。重症心衰患者宜用螺旋内酯。β-阻滞剂已被列入中度心衰 (心功能 级 )患者标准的三联用药之一。  相似文献   

19.
充血性心力衰竭与电解质紊乱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充血性心衰(CHF)患者的电解质紊乱贯穿于整个病程之中。CHF的病理生理改变本身及几乎所有治疗CHF的药物均可导致电解质紊乱。电解质紊乱又可影响心衰治疗药物的疗效,增加洋地黄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它还可以加重心衰,增加恶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发生率。预防电解质紊乱的关键在于对CHF者的任一治疗都需考虑是否影响电解质的平衡及仔细监测血电解质浓度。值得强调的是,血电解质的改变并不总能反映体…  相似文献   

20.
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进展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