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深层巩膜切除联合巩膜辫可调整缝线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2月到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41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1例给予深层巩膜切除噬≥巩膜瓣可调整缝线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20例对于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眼压(13.21±2.19)mmHg,对照组术后眼压(20.21±5.87)mmHg;观察组视力提高占30%,对照组视力提高占10%;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33%;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结论:给予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深层巩膜切除联合巩膜瓣可调格缝线治疗具有璃切的临床疗效。可有效降低患者眼压,并且具有手术成功率较高,术后并发症较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青光眼是眼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在眼科领域内为一严重影响视力的常见病,目前治疗以手术为主,但常规小梁切除手术后有可能眼压失控以及一系列并发症,自2003年1月~2005年1月我们采用了可调缝线联合丝裂霉素C的小梁切除术治疗76例(85眼)青光眼取得满意效果。1资料和方法治疗组:可调缝线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共40例(46眼),男18例(21眼),女22例(25眼);有6例双眼先后手术,年龄50~85岁。对照组:常规小梁切除术36例(39眼),男16例(17眼),女20例(22眼);有3例双眼先后手术,年龄50~85岁。85眼中闭角型青光眼68眼,开角型青光眼10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近3年来小梁切除术98例,术中采用巩膜瓣下放置含丝裂霉素c棉片2~5分钟,然后迅速以平衡盐溶液冲洗,切除2ram×3mm包括小粱在内的深层角巩膜缘组织,并做虹膜根部切除,用10—0尼龙线间断缝合巩膜瓣2~4针后,再于巩膜瓣一侧或两侧作1条或2条巩膜瓣缝合,形成前房。术后2周、3月、1年及1.5年检查视力、眼压、前房、滤过泡等情况。结果:术后眼压控制良好,Ⅰ°、Ⅱ°浅前房发生率低,滤过泡形成良好,43%视力保持不变或改善,炎症反应轻,并发症少。结论:应用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有效地控制眼压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治疗原发性青光眼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治疗原发性静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4例(48只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和18例(26只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施行小梁切除联合结膜瓣下及巩膜瓣下新鲜羊膜移植术,对术后眼压,滤过泡,前房,视力和视野随进行了为期8个月至21个月(平均15.7个月)随访观察,结果:2只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2例)和1只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术后滤过泡瘢痕化,术后眼压达4.66kPa,其余71只眼(95.95%)术后眼压均控制在1.06-2.66kPa范围,74只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序提高,观察斯视神经及视野损害均未见加重,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可用于防止滤过泡瘢痕形成,具有保持滤过通畅和维持有效滤过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的手术效果.方法:对36例44眼眼压控制不良的闭角型青光眼进行了小梁切除术.结果:36例手术顺利术后无脉络膜下出血及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并随访6~24月,35例眼压控制在10~21mmhg,其中一眼眼压波动在25~28mmhg之间需局部点降眼压药物.结论: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联合玻璃体抽吸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其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小梁切除联合玻璃体抽吸术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4例14眼入院时、术前、术后眼压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探讨有效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入院时眼压(58.2±13.1)mmHg(1 mmHg=0.133 kPa),术前眼压(48.6±6.8)mmHg,出院时眼压(11.5±3.9)mmHg;14例中仅1例发生恶性青光眼,经综合性的非手术治疗后痊愈。结论小梁切除联合玻璃体抽吸术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加强术前、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及时发现和处理对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与丝裂霉素C联合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青光眼患者64例,男性36例,女性28例,年龄25~65岁,将64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观察组各32例。研究组患者在行小梁切除术时给予丝裂霉素C联合应用,观察组仅采取小梁切除术。结果:研究组采用小梁切除术与丝裂霉素C联合治疗,通过缝线的调节,使眼压得到明显的改善,能够形成较好的功能滤泡,减少浅前房的发生率,且术后1个月、6个月的眼压情况明显优于仅使用小梁切除术的观察组,P<0.05。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中,观察组出现结膜瓣渗漏、前房出血各1例,低眼压2例,研究组出现低眼压3例,无其他并发症出现。结论:青光眼患者在行小梁切除术时给予丝裂霉素C联合应用,可以有效的减少滤过道阻塞,增加手术的成功几率,同时减少了术后的并发症状,安全可靠,值得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和可调节缝线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8例(眼)患者术前充分降眼压后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0.2~0.4mg/ml丝裂霉素C及可调节缝线技术,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结果:术后一周,眼压控制在12mmHg以下18例,12~15mmHg32例,15~18mmHg8例,术后一年随访,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8~21mmHg)者56例,其中15mmHg45例.结论: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和可调节缝线,能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较好的保护了患者的视功能,但应注意能出现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36例36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高眼压状态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结果36例手术顺利,无脉络膜上腔驱逐性出血、恶性青光眼、玻璃体脱出、脉络膜脱离及并发性白内障等并发症。随诊6~12个月,31眼眼压控制在6~21mmHg,手术成功率为86.1%。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眼压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平均眼压均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安全可靠,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巩膜瓣可拆缝线治疗青光眼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采取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5例60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眼。治疗组采用巩膜可拆缝线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照组行单纯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15个月。结果①术后随访12个月,治疗组术后第1,7,14,30天滤过泡评分与对照组相似,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但术后第3,6,12个月治疗组滤过泡评分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或0.01)。②治疗组术后完全成功率和条件成功率分别为86.7%和100%,对照组为83.3%和97.0%,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③治疗组术后第1,7,14天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术后第1,3,6,12个月,2组眼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治疗组浅前房2例(6.7%),无平前房和低眼压;对照组浅前房11例(36.7%),平前房2例(6.7%),脉络膜脱离6例(20.0%)。治疗组术后浅前房和平前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⑤治疗组术后视力下降5例占16.7%,对照组术后视力下降7例占23.3%,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巩膜瓣可拆缝线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控制滤过,促进滤过泡形成,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无需特殊设备,可广泛应用于青光眼手术中。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下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分析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高眼压状态下手术治疗的结果。方法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2例52眼,经多种抗青光眼药物联合治疗眼压难以控制到正常,其中接受小梁切除术20眼,接受复合式小梁切除术32眼;术后观察前房和滤过泡形成情况,并通过评估远期眼压控制情况比较两种手术的成功率。结果随访3个月。小梁切除术组:手术成功10眼(50%),条件性手术成功2眼(10%),手术失败8眼(40%),术后7眼发生了浅前房(35%)。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手术成功24眼(75%),条件性手术成功8眼(25%),没有手术失败眼,术后4眼发生了浅前房(12.5%)。根据眼压控制的结果,小梁切除术的手术成功率低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P〈0.01)。所有患者中无1例发生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下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能够有效的控制眼压,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术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对使用大量降眼压药物2~3 d后眼压仍持续在5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上的134例(149眼)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在切除小梁组织前行前房穿刺术,慢慢放出房水,眼压下降至正常后再完成手术。结果本组病例术中及术后都没有发生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视力>0.1 135眼;术后6个月随访,视力≥0.2117眼。术后1周眼压≤21 mmHg 126眼;术后6个月随访,眼压≤21 mmHg 107眼。术后5眼出现脉络膜脱离,13眼前房形成迟缓,经治疗后逐渐恢复。结论对于药物控制不理想的高眼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前行前房穿刺,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控制眼压。  相似文献   

14.
抗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术后浅前房是常见并发症,其中切口渗漏为原因之一。我们自1990年以来对小梁切除术中巩膜瓣切口进行改良,可有效预防因切口渗漏所致术后浅前房。1资料与方法对36例(36只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改良巩膜瓣切口小梁切除术。年龄51~70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与房角分离手术联合治疗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患者42例(42眼),术前使用抗眼压药物,给予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术后随访4~12个月,记录42例患者术前、术后视力及其他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得到明显提高(P<0.01),前房深度、房角宽度和眼压等指标有显著改善(P<0.01)。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少。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可以有效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联合手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60眼)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施行联合手术,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术后视力≥0.5者46眼(76.7%),0.2—0.4者9眼(15%),≤0.2者5眼(8.3%),术前平均眼压24±2.32mmHg,术后3天平均眼压为12±2.58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平均眼压15±2.67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未见严重的并发症。结论联合手术具有刨口小,术后并发症少,术后视力恢复快等优点,一次手术解决两个问题,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安全有效和经济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可拆缝线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76例(102只眼)青光眼患者分别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常规手术组)和复合小梁切除术(复合手术组,即在常规小梁切除术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巩膜可拆缝线和丝裂霉素C)进行治疗.术后随访半年以上,对2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和滤泡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浅前房复合手术组7只眼(13.2%),常规手术组19只眼(3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合手术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内的滤过泡评分与常规手术组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术后6个月后,复合手术组患者的滤过泡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小梁切除术比较,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采用可拆缝线能使术后浅前房发生率大大减少,从而提高了手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早期小梁切除术治疗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idocorneal endothel ial syndrome,ICE综合征)继发青光眼的效果。方法:7例ICE患者继发青光眼确诊后,个别进行药物降压,均早期采用滤过性手术治疗,术中应用丝裂霉素,术后观察跟压及视野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时,7例眼压均控制在20mmHg以下;超过2年以后,眼压低于20mmHg者5例,7例病人在随访期内视野均丸变化。结论:早期小梁切除联合应用丝裂霉素能长期有效地控制ICE患者眼压及保存视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传统小梁切除术进行改良,以我院眼科2005-2011年间资料完整的难治性青光眼33例(33眼)为观察对象,行巩膜瓣层间埋藏式缝合方法的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术后情况。结果:本组病例术后眼压控制良好,浅前房发生率低,手术成功率87.9%。结论: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可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且操作安全,简单,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与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联合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庆市江津区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60例(60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统计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前房深度、眼压、视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前房深度、眼压均小于治疗前,视力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角膜内皮水肿、轻度虹膜炎性反应,经对症治疗后痊愈;3例患者出现低眼压与浅前房,经滤口加压包扎与散瞳处理后恢复。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与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联合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效果非常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视力,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