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及时开通梗死相关动脉 ,挽救濒死心肌 ,缩小梗死面积在AMI治疗中至关重要。梗死相关动脉持续闭塞的患者 ,容易发生心脏进行性扩大和心功能减退。但由于经济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及发病后就诊时间的早晚 ,临床上能在心肌梗死 2 4h内开通梗死相关动脉的患者不足心肌梗死患者的 1 /3,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EPCI)成为梗死相关动脉再通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研究择期PCI开通梗死相关动脉与保守治疗相比 ,探讨择期PCI治疗在AMI恢复中对左心功能的影响。1   对象与方法2 0 0 0年 7月~ 2 0 0 3年 1 2月 ,对在我…  相似文献   

2.
陈玉善  张燕  李靖 《中国心血管杂志》2007,12(6):424-426,433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患者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心内科住院患者8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均为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慢性冠状动脉闭塞病变,根据是否对CTO病变行PCI治疗,将患者分为PCI治疗组(n=48)和药物治疗组(n=40)。于CAG术前及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校正的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两组患者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差异。结果两组CAG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G术后1周时两组LVEDVI、LVESVI、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月时PCI组LVEDVI较术前显著降低,LVEF显著提高;与药物治疗组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时PCI组LVEDVI进一步降低,LVEF进一步提高。结论PCI能够改善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CTO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改善左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3.
目的: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与患者的临床预后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糖尿病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单中心、前瞻性入选STEMI接受急诊PCI的患者451例,其中糖尿病患者93例,非糖尿病患者358例。比较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造影和介入治疗结果、术后1周和6个月心超随访左心室重构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与非糖尿病组比较,糖尿病组患者症状至就诊时间显著延长[(399±106)min比(321±116)min,P=0.006],多支血管病变比例增高(65.6%比51.7%,P=0.02),但两组住院期左心功能相似。PCI后6个月心超随访发现,糖尿病组患者左心室重构比例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29.0%比17.3%,P=0.01)。糖尿病(RR 2.10,95%CI 1.31-4.79, P=0.02)、前壁心肌梗死(RR 2.13,95%CI 1.31-4.19,P=0.03)及多支血管病变(RR 2.85,95%CI 1.73-4.67,P=0.01)是STEMI患者发生左心室重构的独立预测因素。临床随访显示,糖尿病组患者因心力衰竭诊断而再次住院的比例增加(12.9%比8.1%,P=0.15)。左心室重构患者(23/89例)发生不良临床事件比例显著高于无左心室重构患者(25.8%比6.6%,P<0.001)。结论糖尿病是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后发生左心室重构的高危因素,因此,制定糖尿病STEMI患者的综合干预策略,可能有助于进一步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心肌梗死恢复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左心室重构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成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又有造影复查的38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2组,①心肌梗死组224例,其中前壁梗死者106例,下壁梗死者102例,其它部位梗死者16例;介入治疗时梗死相关冠状动脉闭塞者118例,非闭塞者105例,梗死相关冠状动脉无法判断者1例。②非心肌梗死组156例。结果:380例中冠状动脉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者占28%、37%和35%。①非心肌梗死组经皮冠状动脉介人治疗前、后左心室大小和收缩功能参数无显著变化,且在正常范围。②心肌梗死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及指数(LVEDVI)、收缩末容积(LVESV)及指数(LVESVI)比非心肌梗死组均已显著增大(P均<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收缩末压(LVESP)均显著降低(P均<0.00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LVESV、LVESVI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01),每搏量(SV)及其指数(SVI)、LVEF、LVESP均显著提高(P<0.05-0.001);LVESVI降低和LVEF升高的程度比非心肌梗死组更显著(P<0.05~0.001);且在前壁和下壁心肌梗死患者间均无显著差异,疗效相当。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梗死相关动脉闭塞和非闭塞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LVEF均显著提高(P均<0.001),而LVESV、LVESVI仅在梗死相关动脉闭塞者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已发生左心室重构伴收缩功能减低,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有效逆转左心室重构,提高左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左心室重构的形成原因。方法根据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1年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是否较基线值增加20%将233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非左心室重构组(n=181)和左心室重构组(n=52)。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发生左心室重构的危险因素。结果 233例患者中52例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1年内发生左心室重构,发生率为22.3%。与非左心室重构组比较,左心室重构组年龄、发病到球囊扩张时间、肌酸激酶同工酶活性增高(P<0.05或P<0.01),前壁梗死、多支血管病变、糖尿病、ST段回落不良比例增加(P<0.05或P<0.01)。左心室重构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及术后7天血浆脑钠尿肽水平高于非左心室重构组(P<0.05或P<0.01)。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脑钠尿肽水平升高、肌酸激酶同工酶活性、ST段回落不良、糖尿病与左心室重构独立相关。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脑钠尿肽水平、肌酸激酶同工酶活性、ST段回落不良、糖尿病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发生左心室重构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左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112例AMI患者,分为PCI组和药物治疗组,PCI组于发病后1~2周内行PCI治疗,所有患者于发病后1~2周时、4周和24周时行超声心动图(UCG)检查,观察左心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行PCI治疗后,血管再通率为100%,术后4周和24周的LVESVI、LVEDVI和LVEF均明显优于术前,与药物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MI后择期PCI治疗能够有效抑制左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应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58例,28例术后服用缬沙坦80mg/d;30例术后未服用缬沙坦及其他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或相关类药物。缬沙坦组和常规治疗组均于手术前3d内,手术后3个月和6个月行静息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结果2组在PCI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但6个月时缬沙坦组比常规治疗组LVEDV[(102.6±25.6)mLvs(117.2±28.5)mLP=0.045]及LVESV[(53.1±20.6)mLvs(66.4±28.7)mLP=0.049]明显减小,而LVEF明显增大[(56.1±9.6)%vs(47.4±13.2)%P=0.006]。随访13个月,缬沙坦组比常规治疗组临床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24.0%vs46.7%P=0.04)。结论应用缬沙坦,可有效的防止心室重构,减少临床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87例首次AMI患者 ,按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分为 3组 :A组 :无心绞痛史 30例 ;B组 :梗死前 4 8h内有心绞痛史 39例 ;C组 :仅在梗死前 >4 8h有心绞痛史 18例。所有患者均在发病 6h内行直接PCI术。术前术后动态监测心肌酶谱变化 ;术后 2周行99mTc心血池显像测定心功能和心室收缩同步性。比较 3组患者心功能和心室收缩同步性的差异。结果 :①B组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显著低于A组 (P <0 .0 1)。②B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峰射血率和左室峰射血时间均显著好于A组 (P <0 .0 1) ;左室舒张功能 :B组左室峰充盈率和左室峰充盈时间均好于A组 (P <0 .0 5 )。③B组左室相角程、左室半高宽和峰相位标准差均低于A组 (P <0 .0 5 )。以上各参数 ,C组和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首次AMI前 4 8h内心绞痛发作可导致心肌缺血预适应 (Ischemicpre conditioning ,IP)的产生 ,并可保护有IP的AMI患者直接PCI术后的心功能和心室收缩同步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急诊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左心室重构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8例初次发病,发病时间在12h以内或12~24h之间的AMI患者行急诊PCI术;对27例AMI患者行择期PCI术。于术后2周、3个月和6个月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梗死区室壁运动指数(RWMI),并进行对比。结果术后2周、3个月急诊PCI组LVESVI、LVEDVI、LVEF和RWMI均显著优于择期PCI组。两组3个月和6个月时LVESVI、LVEDVI、LVEF及RWMI与2周时比较均有显著改善。至6个月时,两组间LVEDVI、LVEF和RW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VESV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GWMI在各时间点统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PCI及择期PCI均可有效抑制左心室重构和改善左心室功能,急诊PCI更优于择期PCI。  相似文献   

1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够有效防止左室重构 ,改善左室功能 ,但其作用机制和实行时机尚不明确。通过对其作用机制及实行时机的研究 ,为及时、有效实行PCI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心肌梗死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心肌梗死 (MI)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对左心收缩功能和左心室重构的作用。方法 :5 2例MI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 (AMI) 30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 2 2例 ,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加支架术治疗 ,术后随访 3个月 ,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内径 (LVEd)、左心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容积 (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 (LVESV)、左室射血分数 (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 (LVFS) ,比较治疗前后各参数的变化。结果 :PCI治疗后LVEd、LAd、LVEDV、LVESV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 (均P <0 .0 1)、LVEF和LVFS明显增高 (P <0 .0 1) ,尤以AMI组明显 ,并且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时间越早 ,心功能恢复越好。结论 :MI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尽早PCI治疗可明显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 ,部分阻抑左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2.
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起病 1个月内行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12例首次AMI患者中 14 6例行延迟PCI术 (执行时间中位数 :发病后 15 .8d)与 6 6例未行延迟PCI术患者住院期死亡和起病 1年内死亡、再次AMI和死亡或 (和 )再次AMI的发生率。结果 :行延迟PCI术的患者与未行延迟PCI的患者相比 ,其住院期死亡 (2 .1%∶2 4 .0 % ,P <0 .0 1)、起病 1年内死亡 (2 .7%∶9.1% ,P <0 .0 1)、再次AMI(2 .1%∶6 .1% ,P <0 .0 5 )和死亡或 (和 )再次AMI(3.4 %∶13.6 % ,P <0 .0 1)的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多因素分析显示PCI术能独立降低AMI患者住院期死亡率 (OR 0 .0 2 8,95 %CI 0 .0 8~ 0 .112 )和 1年内死亡或 (和 )再次AMI的发生率 (OR 0 .191,95 %CI 0 .0 6~ 0 .6 0 8)。结论 :AMI后 1个月内行延迟PCI术能使AMI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和行择期PCI治疗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48例AMI患者被分为两组,急诊PCI组19例,择期PCI组229例。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用药情况及PCI后心功能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心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与择期PCI组相比,急诊PCI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52.7±6.3)%比(54.1±2.7)%],左室舒张末内径明显减小[(48.8±1.7)mm比(47.8±2.4)mm],P均〈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手段,可以防止再梗死和心肌缺血,进一步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对有无梗死前心绞痛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心肌存活性和心室收缩同步性的近期影响。方法  87例首次 AMI患者 ,按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分为 3组 :A组 :无心绞痛史 30例。 B组 :梗死前 4 8h内有心绞痛史 39例。 C组 :仅在梗死前 >4 8h有心绞痛史 18例。所有患者均在发病 6 h内行直接 PCI术。术后 1周、4周行 99m  Tc- 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SPECT)测定心肌存活性 ;术后 2周行 99m  Tc心血池显像测定心室收缩同步性参数。结果  (1) B组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峰值显著低于 A组 (P<0 .0 1)。 (2 ) B组放射性缺损面积 (MIA)小于 A组 (P<0 .0 5 ) ;AMI后 4周与 1周比较 ,B组 MIA显著缩小 (P<0 .0 1) ,病变区放射性计数显著增加 (P<0 .0 1) ;C组和 A组前后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3)心功能 :B组左心室射血分数 (L VEF)高于 A组 (P<0 .0 1) ;左心室收缩同步性 :B组左心室相角程 (L PS)低于 A组 (P<0 .0 5 ) ;以上各参数 ,C组和 A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1)首次急性心肌梗死前 4 8h内心绞痛发作可导致心肌缺血预适应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的产生 ,并可缩小心肌梗死面积 ,保护心功能。 (2 )直接 PCI可显著提高有 IP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心肌存活性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延迟冠脉介入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明确诊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在心肌梗死10~30d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造影显示前降支血管残余狭窄≥75%者,根据是否进行冠脉介入治疗分为A组和B组。所有患者在造影前及6个月随访时,分别做超声心动图检查,以心内膜运动和室壁增厚率的变化评价室壁运动。同时测量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舒张末容积(LVED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PCI组血运重建后,随访时E/A比值及左室射血分数均升高(P<0.001;P<0.01),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缩小(P<0.05),室壁运动积分指数降低(P<0.05),而药物治疗组随访时E/A比值及左室射血分数均降低(P<0.05),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增加(P<0.05),室壁运动积分指数升高(P<0.05)。结论延迟介入治疗对有闭塞性血管病变患者的左心室结构和功能恢复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接受急诊、易化、延迟介入治疗(PCI)的急诊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及心肌组织血液灌注进行评价。探讨AMI患者行PCI最佳时机和方法。方法69例AMI患者分急诊PCI(A)、易化PCI(B)、延迟PCI(C)三组。术后7d、30d行超声心动图及99 mTc-甲氧基异丁基异晴(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SPECT)评价近期心功能及心肌组织灌注,观察1年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1)三组患者扩张后即刻造影结果管腔残余狭窄率<10%,手术成功率100%。(2)超声心动图30d时A、B两组左心室收缩、舒张末容积指数(LVESVI、LVED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优于C组(。3)SPECT显像放射性缺损面积(MIA),A、B两组低于C组,A、B两组心肌组织血流灌注均优于C组。结论(1)直接PCI、易化PCI可显著提高AMI患者的近期心肌组织血流灌注,缩小心肌梗死面积,保护心功能;(2)延迟PCI宜早期进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并有直接PCI指征的AMI患者10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上行直接PCI,治疗组在上述治疗上加用稳心颗粒,观察术中、术后RA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RA发生率(36.2%)明显低于对照组(72.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稳心颗粒对RA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有较好治疗和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溶栓后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组织灌注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首次AMI患者94例,发病时间均在12 h以内。36例接受溶栓联合PCI治疗,58例接受直接PCI治疗,并于PCI后测定心肌组织灌注分级,了解二者对AMI患者心肌组织灌注的影响。结果:2组患者自发病至PCI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首次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溶栓联合PCI组PCI前梗死相关动脉TIMI 3 级血流者明显较直接PCI组增多;溶栓联合PCI组介入治疗成功率高,且术后TIMI 3级血流者、PCI后心肌组织灌注TMP 2级以上者均明显多于直接PCI组;2组比较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溶栓联合PCI治疗AMI安全有效,早期再通率高,心肌微循环灌注好,心肌梗死面积小,更有利于保护心室功能,且不增加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