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经食管心房调搏中两种刺激方法转复心房扑动的疗效。方法将83例AF患者分为连续频率递增刺激组(n=56)和猝发起搏组(n=27),前者输出电压20-30v,脉宽10ms,调搏起始频率以高于AF频率10次/min,频率以10次/min递增,直到AF中止或调搏频率达到400次/min为止;后者输出电压至30—35v,脉宽10ms,用S1S1刺激法,频率500次/min,起搏时间1s。结果两组患者有效率分别为75%和88.9%。结论采用猝发起搏可能是经食管心房调搏转复心房扑动中的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食管心房调搏( TEAP)中两种刺激方法急诊转复心房扑动的疗效。方法:将83例AF患者分为连续频率递增刺激组5 6例和猝发起搏组2 7例,前者输出电压2 0~30 v,脉宽1 0 ms,调搏起始频率以高于AF频率1 0次/min,且频率以1 0次/min递增,直到AF中止或调搏频率达到40 0次/min为止;后者输出电压至30~35 v,脉宽1 0 ms,用S1 S1刺激法,频率5 0 0次/min,起搏时间1 s。结果:两组患者有效率分别为75 %和88.9%。结论:采用猝发起搏可能是较好的经食管心房调搏急诊转复心房扑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评价应用食管心房调搏转复治疗心房扑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食管心房调搏(TEAP)治疗Ⅰ型房扑30例。结果:29例治疗成功,总成功率96.7%。所有病例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经食管心房调搏是一种简便、安全和有效的转复治疗Ⅰ型房扑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评价应用食管心房调搏转复治疗心房扑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食管心房调搏(TEAP)治疗型房扑30例。结果:29例治疗成功,总成功率96.7%。所有病例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经食管心房调搏是一种简便、安全和有效的转复治疗型房扑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陈志君  杨雪骅  曾勇华  左权  方定一  丘军   《中国医学工程》2012,(9):176+181-176,181
目的观察食管心房调搏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采用食管调搏方法终止急诊发作且经过迷走神经刺激和药物转复无效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68例。结果 67例瞬间转复为窦性心律,转复率98.5%。结论急诊食管心房调搏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快速、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心房扑动的食管心房调搏转复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靖  吕桂芬 《华夏医学》2003,16(6):792-793
目的:研究、评价临床应用食管心房调搏转复治疗心房扑动(房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食管心房调搏超速抑制转复治疗房扑21例,其中Ⅰ型房扑18例,Ⅱ型房扑3例。结果:17例成功转复窦性心律,总成功率81.0%,其中成功转复的均为Ⅰ型房扑,成功率为94.4%。所有病例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经食管超速起搏是一种简便、安全和有效的转复治疗Ⅰ型房扑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食管心房调搏是采用食管电极替代心腔内电极刺激左心房达到诊疗目的的一种检查方法。具有无创伤、简便、安全和有效的特点,适于临床推广应用。Monoto等1973年首次报告经食管心房起搏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国内近年来相继开展并充分扩展了这一检查方法的应用范围。一、食管心房调搏仪器及操作方法简介 (一)食管心房调搏器:现用国产仪器有苏州电子技术研究所生产的SHB-1型和武汉电子仪器厂生产的DXT-1型食管心房调搏器。这两种仪器中均安有三种旋钮:①调搏电压(幅度)选择,范围为0~50伏;②刺激信号刺激时间选择(脉宽),范围0.5~2毫秒之间;③每分钟刺激脉冲频率选择(频率/分),范围45~900次/分。食管电极导管,采用双极起搏导管,刺激端电极间距为1.5厘米。导管长60厘米,如调整电极之间距离在3.0~4.5厘米之内,并增加起搏脉宽可使食管起搏阈值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经食道心房调搏(TEAP)治疗PSVT10例。属于折返性心动过速8例。其中房室结内折返5例,经旁道折返3例。应用国产心房刺激器和自行设计的7F四极导管电极,起搏电压20~30伏,脉宽多为10ms。经程度控对偶、配对起搏或猝发超速起搏后,10例PSVT均迅速终止。以后服用导搏定、乙胺碘铜酮以巩固疗效。我们认为TEAP可作为PSVT的首选治疗;四极导管电极能保证迅速终止成功;宽脉冲起搏能降低阈值;猝发起速起搏对异灶性PSVT均有效。  相似文献   

9.
11例阵发性室上速采用经食管心房调搏治疗后10例成功,1例未转复为窦性心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旨在评价食管心房调搏术转复心房扑动(简称房扑)的临床疗效.方法经食管心房调搏,采用以S1S1基础程序刺激超速抑制法或短阵快速刺激法(Burst法)转复房扑.结果70例房扑患者显效43例,有效13例,无效14例,显效率61.4%,总有效率80.0%,Ⅰ型房扑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Ⅱ型房扑(P〈0.01),但性别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临床症状改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食管心房调搏术(TEAP)转复房扑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尤其Ⅰ型房扑,不失为房扑转复有效方法之一,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1.
食管心房起搏诱发极快频率室性心动过速1例郑方胜蔡尚郎范洪亮病人,男,38岁。因不明原因的晕厥2次入院。查体:BP16/12kPa,神志清,心率90次/min,心律整齐,ECG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行食管心房调搏心电生理检查,采用起搏电压20V,经食...  相似文献   

12.
1982年7月以来,对14名对照者和13例SSS患者在注射阿托品前后进行心房调搏。注药前SNRT分别为1200ms,1860ms(P<0.005);注射后分别为790 ms,1290 ms(P<0.005)。注射前出现Ⅱ°AVB阈值起搏频率分别为150次/分、123次/分(P<0.05);注射后分别为188次/分、167次/分(P<0.05)。对照组注射前后SNRT上限为1380 ms(X=1200,SD=90),950 ms(X=790,SD=08);出现Ⅱ°AVB阈值起搏频率下限为110次/分(X=150,SD=40),166次/分(X=188,SD=22)。13例SSS患者SNRT≥对照组SNRT上限。5例(SSS4、对照1)Ⅱ°AVB阈值起搏频率<对照组阈值起搏频率下限,提示有隐匿性房室连接区病变。由于注射阿托品后平均阈值起搏频率由88次/分增至137次/分,故注射该药似乎难鉴别调搏时出现Ⅱ°AVB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调搏时出现Ⅱ°AVB阈值超搏频率仅能粗略估计房室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食管心房调搏在快速型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5例快速型心律失常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实行食管心房调搏检查,测定食管导联的R-P'E、P'E-R时限,比较V1导联的R-P'时限与食管导联的R-P'E时限,并与心脏电生理检查的结果作比较。结果经心脏电生理确诊后的分型:顺向型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O-AVRT)57例,慢-快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S-F)]19例,房性心动过速1例,心房扑动1例,心房颤动2例,左心室特发性室速3例,冠状动脉窦无冠窦底起源的AT合并右房间隔部起源的心房扑动1例,左心房AT合并慢-快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1例。经食管心房调搏检查发现AVNRT(S-F)型病人食管导联中R-P'E < P'E-R,且R-P'E < 70 ms;O-AVRT型病人大多R-P'E < P'E-R,且R-P'E>70 ms;右侧旁道型病人V1导联的R-P' < 食管导联R-P'E;左侧旁道型病人V1导联的R-P'>食管导联的R-P'E。经食管心房调搏终止,85例病人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有效终止率为88%。结论食管心房调搏可以鉴别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类型,尤其是其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分型,对后续治疗方案的合理制定、心脏电生理检查以及射频消融术均提供了帮助,且对快速型心律失常有较高的终止率。  相似文献   

14.
心房调搏转复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的评价郑方胜蔡尚郎宁险峰沃金善赵青韩勃1993年1月~1996年12月,我们对210例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病人进行了食管心房调搏转复心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病人210例,男113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经食管心房调搏(TEAP)的最适条件.方法:采用TEAP技术,对433例成人患者的食管导管插入食管的深度,最佳起搏电压及最佳起搏脉冲进行分析.结果:最适刺激部位与双极或四极食管导联心电图心房波(正负双向)的最大振幅部位基本一致,电极导管从外鼻孔插入食管内的长度相当于卧位时患者胸骨上缘到脐的长度.这时电极导管在食管内的部位为最适刺激部位.最适起搏电压为15 V至20 V.最适起搏脉宽为10 ms.结论:应用上述条件进行TEAP检查,既安全、副作用少,又可得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26岁,妊娠7个月。因持续性心悸,胸闷3天来院。体检:轻度气促,心率200次/分,律齐,无明显杂音闻及,两肺听诊正常,BP14/1kPa。ECG示:1.阵发性室上速;2.心肌缺血。血钾4.9mmol/L,血钠135mmol/L,血氯108mmol/L。乃拟作食道心房调搏以复律。取平卧位经鼻孔进入4极导管一根。找到双向P′波明显处。以FD-2型程控心房调搏仪(浙江电子仪器厂产)进行调搏。电压15V。以亚速刺激法不能终止心动过速。改用分级递增心房起搏法,先后以210次/分频率的电脉冲10秒,220次/分,10秒、20秒;230次/分,10秒刺激均无效后,至用230次/分的频率刺激20秒钟,出现房颤合并室速。心电图上P′波消失,代之以f波、QRS波(第1-4及6-9个),与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15例(22例次)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一组病例,应用食管心房调搏超速抑制法治疗的结果。15例患者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10例(17例次)治疗均获成功,2例为心房扑动,1例复律成功,1例转为心房纤颤但心室率下降,治疗有效,3例心房纤颤治疗均未奏效。作者认为超速抑制治疗的最好适应证为PSVT,因PSVT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分析新生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36例新生儿PSVT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发病特点、心电图的表现、治疗方法、随访的结果和预后,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新生儿PSVT的主要临床表现是神萎、面色苍白、拒奶、发绀、心率〉210次/min,经心电图明确诊断为新生儿PSVT,10例患儿合并预激综合征。8例经兴奋迷走神经转复成功,21例经药物转复成功,7例经上述方法无效后经食管心房调搏行超速抑制后转复成功。所有患儿转复后均给予地高辛和心得安维持治疗3~6个月。随访2年,无复发。结论与年长儿不同,新生儿PSVT常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诊断主要依据心电图,部分患儿可合并预激综合征。转复方法中兴奋迷走神经和药物转复均有一定疗效,以上二种方法无效时,采取食管心房调搏进行转搏更为迅速、有效、安全、可重复且无副作用,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新生儿PSVT的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19例PSVT经食管心房调搏转复心律的体会。心房起搏在19例中均获成功,其中13例立即转为窦律,2例转为房颤伴减慢的心室率,4例无效。我们认为转复成功与否,与电极的位置,起搏电压及频率,是否有器质性心脏病存在,折返途径等因素有关。此项技术对治疗PSVT是有效的,且其方法简单,安全,无创伤,副作用少,可重复性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AF)是指快速、规则的心房电活动。在心电图上表现为大小相等、频率快而规则(心房率一般在240-340次/min)、无等电位线的心房扑动波。心房扑动的频率是介于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与心房颤动之间的中间型,三者可相互转换。心房扑动的发生常提示合并有器质性心脏病,很少见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