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鞘内注射氟美松及异烟肼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99年1月至2001年2月住院患者,符合结核性脑膜炎(结脑)诊断标准,其中重症结脑标准:有明显的浆液渗出,有明显脑膜刺激征及脑神经障碍,有意识障碍,有椎管阻塞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3.
结核性脑膜炎是儿童常见重症,早期缺乏特异性体征,中、晚期病人多遗留程度不等的后遗症。异烟肼静脉递增,大剂量药物可在短期内使血清、体液、脑脊液的药物浓度达最高水平。鞘内注射异烟肼可使脑脊液中即刻达到药物峰值浓度,短期内杀死大量结核菌,阻止了脑实质,脑膜病灶的继续破坏;鞘内注射地塞米松可使脊髓蛛网膜炎所造成的椎管梗阻迅速畅通,可防止脑脊液内高蛋白沉淀及纤维素形成所造成颅底粘连,预防了顽固性颅高压或脑积水后遗症。  相似文献   

4.
结核性脑膜炎是儿童常见重症,早期缺乏异性体征,中、晚期病人多遗留程度不等的后遗症。异烟肼静脉递增,大剂量药物可在短期内使血清、体液、脑脊液有药物浓度达最高水平。鞘内注射异烟肼可使脑脊液中即刻达到药物峰值浓度,短期内杀死大量结核菌,阻止了脑实质,脑膜病灶的继续破坏;鞘内注射地塞米松可使脊髓蛛网膜炎所造成的椎管梗阻迅速畅通,可防止脑脊液内高蛋白沉淀及纤维素形成所造成颅底粘连,预防了顽固性颅高压或脑积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异烟肼加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患者的病程,脑压,脑脊液的动态变化,并探索更多的治疗途径。方法将确诊结脑的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均常规四联治疗(HRZE)及鞘内注射不同剂量(INR+DXM),A组(INH 0.2g,DXM 10mg),B组(INH 0.1g,DXM 5mg),间隔(4±1)d进行鞘内注射,分析数据。结果A组的症状改善明显,治疗时间缩短;A组脑脊液各项指标的恢复较B组快。结论 A组较B组病程短(P0.05);A组降低高颅压效果优于B组(P0.05);A组脑脊液恢复正常的时间较B组短(P0.05)。  相似文献   

6.
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脑膜和脊髓膜的非化脓性炎性反应,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早期给以正规、积极的抗结核治疗尤为重要。本文报道在常规抗结核治疗基础上应用鞘内注射异烟肼、地塞米松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疗效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生化的影响,并探讨其疗效。方法 128例结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65)和对照组(n=63),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束后对2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在改善脑脊液生化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2%,治愈率为65.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治愈率为4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氟美松鞘内注射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效果。方法对28例鞘内注射的SLE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进行对比分析,并与57例未行鞘内注射者的情况进行对照。结果28例患者中2例死亡,其他患者病情均明显改善或完全缓解;脑脊液压力明显下降,蛋白水平降低,糖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例抗核抗体(ANA)阳性者全部转阴。结论甲氨蝶呤联合氟美松鞘内注射治疗SLE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有明显效果,尤其是有定位表现者,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副作用轻且少,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结脑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予以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抗结核治疗及地塞米松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入异烟肼,地塞米松,胞二磷胆碱等药物治疗。分别记录2组脑脊液转阴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观察周期3个月,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脑脊液转阴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可有效缓解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疗程,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联合鞘内注射治疗老年中晚期结核性脑膜炎的效果。方法老年中晚期结核性脑膜炎患者200例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脑脊液置换术联合鞘内注射治疗,观察期均为8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0.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脑脊液白细胞数及蛋白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呈明显下降趋势,治疗后治疗组的脑脊液白细胞数及蛋白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意识清醒时间、头痛缓解时间与脑脊液压力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的医源性感染、药物性蛛网膜炎、脑疝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术联合鞘内注射为治疗老年中晚期结核性脑膜炎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新途径,其作用的发挥与降低脑脊液白细胞数及蛋白质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常规抗结核治疗联合异烟肼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合并结核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结核性脑膜炎合并结核瘤患者经常规抗结核治疗联合异烟肼鞘内注射治疗后的临床表现、CSF及影像学改变。结果本组3例患者均亚急性起病,病程中或治疗过程中合并出现结核瘤,经常规抗结核治疗联合鞘内注射治疗(异烟肼0.1 g+地塞米松5 mg),临床症状缓解,CSF恢复正常,影像学示脑部病灶消失。结论对于结核性脑膜炎合并结核瘤来说,常规抗结核治疗联合异烟肼鞘内注射治疗也许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00mg或200mg异烟肼(INH)鞘内注射治疗对结核性脑膜炎(TBM)伴轻度焦虑抑郁患者的精神状态及脑脊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85例TBM伴轻度焦虑抑郁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在常规抗结核和口服帕罗西汀片治疗基础上,小剂量组(42例)给予鞘内注射100mg INH,大剂量组(43例)给予鞘内注射200mg INH,两组均每周注射1次,根据脑脊液生化指标调整注射次数,连续治疗3月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精神状态及脑脊液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1)大剂量组患者TBM治疗总有效率97.67%(42/43)高于小剂量组88.10%(37/42)(P0.05);(2)治疗后,大剂量组患者的SAS及SDS评分明显低于小剂量组(P0.05);(3)治疗后,大剂量组脑脊液生化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小剂量组(P0.05);(4)两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NH 200mg鞘内注射联合帕罗西汀片能够显著改善TBM伴焦虑抑郁患者的精神状态,改善脑脊液细胞数、氯化物水平、蛋白含量和葡萄糖水平,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难治性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将110例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随机分为静脉用药的对照组(52例)和静脉用药同时鞘内注射药物的治疗组(58例),对照分析2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外周血白细胞、脑脊液、平均住院时间和治愈率.结果 2组间一般临床资料无差异,2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和治愈率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鞘内注射用药治疗化脓性脑膜炎可缩短难治性化脑的平均住院时间和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30岁,农民,住院号0903。该患者于3个月前,因着凉后“感冒”,头痛,发烧达38.9℃,服安乃近2天后头痛加重,颈部发硬,且出现频繁呕吐。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3个月病情不见好转,持续高烧39~40℃,进食少,不能下床,但无抽搐昏迷,无尿失禁。近半月病情加重,不能进食于1990年4月3日急诊入院。  相似文献   

15.
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7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11例,对照组采用正规抗结核疗法,治疗组在其基础上加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疗法.结果 治疗组治愈23例,治愈率为88.46%, 对照组治愈8例,治愈率72.72%, 2组的临床疗效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法对结核性脑膜炎安全、有效,能明显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注药联合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价值。方法32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组后,将脑脊液置换联合注药治疗组与非联合治疗组临床疗效比较。结果脑脊液置换联合注药治疗组疗效和预后明显优于非联合治疗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非联合治疗组。结论在全身系统化疗基础上行脑脊液置换注药联合治疗可明显提高结核性脑膜炎疗效、改善其预后、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治疗费用,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对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5-01—2016-06结核性脑膜炎患者76例,将其随机分2组。常规治疗组用常规抗结核方法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采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脑脊液压力、脑脊液白细胞数、蛋白定量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有明显差异,联合治疗组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2组患者的脑脊液白细胞数、脑脊液压力、蛋白定量等基线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脑脊液压力、脑脊液白细胞数、蛋白定量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对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具有明显的临床价值,可有效改善脑脊液情况,降低蛋白定量,无明显不良反应,对患者预后和转归有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鞘内注射化疗药物成为预防和治疗中枢神经性白血病(CNS)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鞘内注射化疗药物可引起双下肢麻木及疼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发热、抽搐等不良反应,尤以双下肢麻木或疼痛最为常见,停止鞘注一般很快自行缓解,与药物刺激神经关系密切,甚至可出现严重的神经毒性反应,需及时给予强有力的脱水治疗.本组4例白血病患者鞘内注射甲氨蝶呤(MTX),发生严重化学性脑膜炎,其中3例死亡,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9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取脑脊液置换和椎管内给药的方法。结果3例死亡,5例病情无好转,余31例均痊愈或好转,临床效果较满意。结论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脊液置换和椎管内注药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结脑的治疗效果,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儿童结核性脑膜炎鞘内注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儿科住院结核性脑膜炎11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结核药物及地塞米松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地塞米松联合异烟肼鞘内注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表现转归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