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腹腔镜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18例妇女治疗前后CA125的变化。年龄20~34岁,有盆腔痛和/或不孕症史,均在治疗开始6周内腹腔镜检查证实。11例Ⅱ期,5例Ⅲ期和2例Ⅳ期(美国生殖协会分类),用丹那唑或buserelin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后白细胞介素—2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收集腹腔镜或手术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Ⅲ、Ⅳ期患者45例,随机分成三组,分别应用丹那唑、他莫西芬和丹那唑加他莫西芬联合治疗。随访临床治疗效果并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PBL)中IL-2诱生水平和T细胞亚群分析。结果表明,丹那唑联合他莫西芬治疗效果好,副作用少,优于单独应用丹那唑或他莫西芬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PB加IL-2诱生水平和CD4^+/CD8^+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丹那唑、他  相似文献   

3.
目前用腹腔镜检查对早期无症状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能做出明确诊断,而且通过腹腔镜检查发现在不孕症妇女中子宫内膜异位症占30~40%。根据腹腔镜所见,作者将子宫内膜异位症按其发病程度分为三种:轻度:病变局限在盆腔腹膜及生殖器表面。中度:病灶形成瘢痕和挛缩,且有轻度盆腔粘连。重度:卵巢肿瘤样出血性病灶,中度或严重的粘连,甚至侵犯远方器官。根据绝经可以改进或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Greenbiatt等介绍用丹那唑来诱导暂时性绝经。丹那唑是一种口服的垂体促性腺抑制剂,对抗雌、孕激素,促进蛋白合成。可抑制排卵,抑制卵巢激素,使子宫内膜萎缩。有人报导用丹那唑治疗39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人,每日800mg平均应用6个月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范围明显缩小。59%的病人已找不到病灶。  相似文献   

4.
已发现大量不孕症妇女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CA125和CA72均为大分子糖蛋白抗原,前者可能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标记物,后者是在包括子宫内膜癌的许多腺癌中发现。对不孕症妇女进行诊断性腹腔镜检查前检测血CA125和CA72,并讨论其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 35例患者在腹腔镜检查前一周抽取血标本,不抗凝,离心后取血清在-40℃下保存。同时行子宫输卵管造影、连续超声监测排卵,卵泡期E_z和LH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检测在子宫内膜异位疾病和子宫肌瘤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在我院手术并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子宫腺肌病102例(子宫腺肌病组)、子宫内膜异位症4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和子宫平滑肌瘤80例(子宫肌瘤组),以及在此期间健康体检的正常妇女72例(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术前及对照组患者体检时的血NLR、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CA125、CA199值,并比较分析,评价NLR、CA125及CA199在3种疾病的诊断敏感性.结果:3种疾病组血NLR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3种疾病组血NL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组Ⅲ、Ⅳ期患者的血CA125值及阳性率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两者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但各期间血NLR及CA199值及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LR在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肌瘤都显著升高,表明免疫抑制是这3种疾病的共性.血NLR、CA125及CA1993种血清指标联合检测对这3种疾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CA125是存在于体腔上皮表面的一种高分子量糖蛋白,近年来用其抗体诊断卵巢上皮癌。其抗原正常存在于苗勒氏组织内(即输卵管内膜、宫颈管内膜和子宫内膜)同时也存在于羊水和胎盘组织中。为了探讨在良性情况下,血清中CA125分泌情况,作者研究了中及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妇女子宫内膜CA125分泌水平,与正常对照妇女相比较。  相似文献   

7.
作者选择1985年4月到1986年3月门诊见到的34例日本籍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治疗前、后测量血清CA125水平,并且定期进行随访。患者年龄范围在21~48岁。所有患者根据既往史、双合诊、超声检查、腹腔镜检和开腹术而作出诊断。临床分期按美国生殖学会的分类法。全部患者服用丹那唑400mg/日,共16周。于治  相似文献   

8.
丹那唑有强抗促性腺激素和弱雄激素作用,而无雌、孕激素的特性。能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症状和生育功能。近几年来,亦有用丹那唑治疗性早熟、男子女性型乳房、慢性囊性乳腺炎、功能性子宫出血、先天性血管神经性水肿和男女性抗生育。丹那唑可抑制正常月经周期妇女的周期中期的促性腺素峰,但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丹那唑与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方法: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8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服用药物不同分为二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的46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丹那唑治疗的36例患者为对照组,均治疗6个月,治疗结束后随访24个月,对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二组有效率、复发率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主要不良反应主要为谷丙转氨酶升高、阴道出血、体重增加等,对照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观察组,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与丹那唑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治疗作用,且二种药物治疗效果与复发率无明显差异,但米非司酮的不良反应明显小于丹那唑,因此,在临床上治疗上应首选米非司酮作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合并子宫内膜息肉的情况,探讨血清CA125水平与痛经、内异症rAFS分期、病灶部位的相关性,为临床上更好地解读CA125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12月我院术中或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1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0.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合并子宫内膜息肉;(2)36.6%的内异症患者有中、重度痛经,痛经程度与血清CA125水平无相关性;(3)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内异症患者的平均CA125水平分别为21.5U/ml、28.4U/ml、38.6U/ml、57.1U/ml,Ⅲ~Ⅳ期内异症患者血清CA125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4)腹膜型、混合型、卵巢型内异症患者血清CA125的阳性率分别为21.4%、63.0%和67.4%,混合型、卵巢型内异症患者血清CA125阳性率显著高于腹膜型(P<0.001)。结论:血清CA125水平不能作为内异症合并子宫内膜息肉的预测指标;血清CA125水平可用于辅助鉴别内异症的分期和病灶部位,但是CA125对于内异症的早期诊断缺乏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经腹腔镜检查或剖腹探查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87例患者随机给予丹那唑200mg,日三次,甲孕酮(MPA)100mg/日或安慰剂治疗6个月,以期研究丹那唑和MPA的激素及生化效应。在治疗期间,丹那唑组及MPA组患者均出现闭经,安慰剂组患者月经规则。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随着诊断的进步有增加的倾向。幸而近来报告了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有较高疗效的丹那唑。另一方面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这意味着丹那唑对激素动态的影响研究十分重要。丹那唑对FSH、LH分泌的影响已有不少报告,但对血催乳素(PRL)和考的松(cortisol)影响的报告较少,且不一致。作者将53~75岁绝经后及两侧卵巢切除后的妇女9名作为研究对象,在无卵巢甾体激素参与的内分泌环境下,研究丹那唑对血PRL和cortisol浓度的影响。4例给丹那唑400mg/日(400mg组);5例给600mg/日(600mg组),在二周内连续给药。在给药前一天和给药终了第二天的相同时间(15:00~18:00),  相似文献   

13.
最近,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增多的趋势。患者异常增殖的子宫内膜组织受卵巢甾体激素影响,月经来潮时病灶反复出血,其中多数人不能正常来月经。这是造成育龄妇女不孕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不孕症门诊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相当重要。丹那唑治疗对象为主诉痛经,临床诊断子宫后屈,直肠子宫陷四处有硬块,腹腔镜和组织学方法确诊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40例不孕症患者(原发不孕27例、继发不孕13例)。用法:丹那唑是一种促性腺激素抑制剂。病人日服剂量为200mg,分二次服,连用4个月,每4  相似文献   

14.
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患者丹那唑治疗前、中、后泌乳素(PRL)、促甲状腺激素(TSH)及对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试验的反应进行研究。20例年龄21~37岁妇女为研究对象,其中10例腹腔镜下确诊为内异症:Ⅰ期5例,Ⅱ期1例,Ⅲ  相似文献   

15.
在各种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肺部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极罕见.文献报导仅11例.作者使用丹那唑治疗一例肺部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25岁,日本妇女.因经期剧烈咳嗽、咯血和痛经于1983年9月30日来诊.初潮13岁,月经周期30~60天不太规则,有痛经逐渐加剧.1980年6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CA125与抗子宫内膜抗体联合测定对于宫内膜异位症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4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EMT组)血清中CA125值及EMAb阳性情况,并与40例健康妇女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EMT组血清CA125值阳性率为61.4%(27/44),显著高于对照组5.0%(2/40),P〈0.05;EMT组抗子宫内膜抗体阳性率为65.9%(29/44),显著高于对照组7.5%(3/40),P〈0.05;联合测定EMT患者血清CA125值及抗子宫内膜抗体,其敏感性明显高于两者单独测定的敏感性。结论 血清CA125与抗子宫内膜抗体联合测定可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MRI在预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对激素治疗的效应,于1992年2月~1994年4月间对21例经腹腔镜证实为患卵巢子宫内膜瘤妇女,年龄24~48岁(平均36.2岁)共有49个直径在1cm以上的子宫内膜瘤作实验。6例对象接受丹那唑治疗,  相似文献   

18.
国产丹那唑的内分泌特性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院自1984年5月~1986年4月应用国产丹那唑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32例,观察其临床疗效、副作用及内分泌特性。一、服药对象及服药方法 1.服药对象:20例已行保守手术而有剩余病灶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者。11例因不孕、痛经行腹腔镜检查,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他症,1例行B超显象检查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者。年龄:最小25岁,最大40岁,平均31.6岁。婚育:1例未婚。31例已婚中有30例未孕,另1例已分娩1  相似文献   

19.
盆腔良性肿物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探讨血清CA125水平在妇科良性肿瘤、结核性肿物及其他炎症性肿物、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盆腔良性肿物中的升高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于1999年1月-2003年12月间收治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492例妇科盆腔良性肿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卵巢良性肿瘤237例,其他盆腔良性肿物如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结核及其他炎症性肿物等共255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有血清CA125的检测.另随机选取60例卵巢上皮性癌患者作为对照.结果盆腔结核、子宫腺肌病、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卵泡膜-纤维组肿瘤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中位数值均高于正常值(35 kU/L以下),分别是465.0、88.9、59.0、44.5 kU/L.本组盆腔良性肿物中, 血清CA125水平单例最高值为卵泡膜-纤维组肿瘤(1281.0 kU/L),中位数值最高者为盆腔结核(465.0 kU/L).60例卵巢上皮性癌患者血清CA125水平升高者达95.0%,其中位数值是755.5 kU/L,与良性肿物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鉴别诊断中,以血清CA125≥50 kU/L为标准,诊断子宫腺肌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相对较高,分别是72%、94%、79%和91%.结论血清CA125水平升高也可见于一些盆腔良性肿物,主要有盆腔结核、子宫腺肌病、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卵泡膜-纤维组肿瘤等,但其中位数值均明显低于卵巢上皮性癌.血清CA125水平检测有利于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hTERT在EMs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4例EMs患者及15例正常子宫内膜中hTERT的表达情况,应用显微镜及相关软件评估hTERT在EMs患者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其随着月经周期变化的表达情况。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组织中hTERT表达与CA125、月经周期、r-AFs分期及年龄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EMs异位内膜病灶处hTERT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在位内膜、正常子宫内膜(P0.05);EMs在位内膜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正常内膜和EMs在位内膜中,月经周期变化对hTERT的表达无明显影响。EMs病灶处hTERT的表达水平与血清中CA125水平呈正相关(r=0.367,P0.05),而与月经周期、r-AFs分期和年龄呈无明显相关性。结论:hTERT在EMs中异常表达,表明hTERT在EMs的发生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