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8 毫秒
1.
1.阳主气,阴主血,两者相依而不相离。气虚无以化生则血少,气寒无以温煦则血凝,气少无以统血则亡血,气滞无以推动则血瘀;血虚无以载气则气少,血少无以濡养则气化火生燥,血脱气无依附则亡阳。故气病需察血,血病宜审气,气血多同病。  相似文献   

2.
郭振球 《山西中医》1989,5(1):11-13
抗衰长寿延年却病重在调元对于老人调元却病延年的药物疗法,宜顺其五脏五行,四时生长化收藏之气而调之。调理之方,应随阴阳体质、年龄阶段不同而用药。一、调肝气以应春生之候。人年五十,肝气始衰。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主动主升,全赖肾水以涵之,血液以濡之,肺金清肃下降之会以平之,中宫敦阜之土气以培之,则肝的刚劲之质,得为柔和之体,遂其条达畅茂之性,而为无病或不致肝气早衰。由于人体元气之衰,始于肝经,调肝即是理元气生发之首。因此,调气之始,不仅可以防护本经元气之衰,而且还可延缓自肝→心→脾→  相似文献   

3.
16 补血以丽气证属气虚 ,投以甘温益气之品后 ,其效如桴鼓者固在意中 ,设或益气而气虚见证无明显改善时 ,可同时参以补血。当施用气血双补法后 ,其疗效又迅速提高。其中机理 ,当不外《张氏医通·诸知门·咯血》条所云 :“盖气与血 ,两相维系 ,气不得血 ,则散而无流 ;血不得气 ,则凝而不流”。张氏的意思是说 ,气血相互资生并完成运行的生理功能 ;如气不得血则散 ,而补血意在丽气 ,气有所归 ,则能司脏腑经络之职而精神乃治。补血以丽气的治法 ,尤其适用于失血引起的气虚疾患 ,如新产后癃闭、久痢下血后脱肛等。但补血以丽气的治法 ,是以扶气…  相似文献   

4.
1.气、血、津液是人体脏腑生命活动的动力、物质基础和产物,无论在生理还是病理方面,气、血、津液和脏腑、经络之间,始终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力军  建辉 《家庭中医药》2011,(10):22-22
1.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叶桂在总结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创立的另一种外感病的辨证方法。卫、气、营、血代表着外感热病在发展传变过程中。病邪逐渐由表入里,病位逐渐由浅入深,病情逐渐自轻而重的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二、调养饮食,平衡阴阳,防止内邪致病 顺时饮食:四季饮食,升降浮沉则顺之,寒热温凉则逆之。故春天可适当饮用薄荷茶等以顺应春升之气,夏季可食用生姜等以顺应夏浮之气.秋季可多食乌梅等以顺应秋降之气,冬季可食用萝卜等以顺应冬沉之气。春夏阳盛,宜食寒凉以抑其旺阳:秋冬阴盛,宜食温热以抑其盛阴。王冰云:“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于阴。”  相似文献   

7.
中医养生学(三)北京中医医院(100010)吉良晨古代讲究养生的人,很注重“精气神”的调护摄养,部把“精气神”称为人身之三宝。“精”是先天祖气之精微与后天水谷之精微所化生的物质;“气”是先天之祖气与水谷之精气以及所吸入的大气(天空之清气)所合并而成的...  相似文献   

8.
彭清华 《国医论坛》1990,5(4):40-43
四、腭粘膜诊腭粘膜包括软腭粘膜和硬腭粘膜二部分。腭粘膜中有丰富的血运,在疾病过程中该部位可有不同程度的小静脉曲张、小动脉扩张、出血及粘膜面的色泽改变,这些变化统称为腭粘膜征异常。北京著名儿科医师王鹏飞很重视上腭望诊法,在儿科临床诊断上积累了很多经验。他认为正常人上腭为粉红色而有光泽;上腭白,如蒙乳皮状者,多为脾胃虚弱;上腭粉红或淡白色者,为贫血、气血双亏;上腭黄,主脾胃,深  相似文献   

9.
晓倪  建辉 《家庭中医药》2004,11(11):16-16
1.消化不良,或有龋齿,或口腔不洁,会产生口臭口出酸臭气的是内有宿食;口出臭秽气的是胃热;口出腐臭气的多是内有溃腐疡疮。  相似文献   

10.
早搏是临床常见的心病。祖国医学在辨证施治上不单以心论治 ,而是充分注意心与脏腑的关系 ,故笔者以补血养心健脾益气之法治疗频发性室性早搏收到良好的效果 ,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男 ,38岁 ,农民 ,患者阵发性心悸心慌 ,头昏目眩、疲困体乏月余 ,于 1996年 9月 18日初诊。体查 :T36 .5℃HR80次 /min ,早搏 10~ 12次 /min ,BP110 / 6 0mmHg ,心电图诊断为室性频发早搏。现症 :面色白光白、口唇淡红为血虚。心主血、心血不足常导致心悸怔忡。正如《丹溪心法》所说 :“怔忡者血虚……”。说明本病之形成是由于阴血亏损 ,心失血之濡养、不能正常行使其主司血液的正常功能 ,于是早搏频发 ;血不养心 ,神不内收故心烦易惊、失眠健忘 ,血不上荣而眩晕 ;而心主血 ,血属阴 ,心阴不足、阴不制阳故盗汗 ;血虚液亏而不能下达致便秘 ,纳呆食减是脾虚之征 ,脉沉细涩而结属血虚气弱、血行迟缓之故 ,舌淡少津亦为血虚之征。由此提示 ,本例患者 ,证属阴血亏损、心脾皆虚。治宜 :滋阴养血益气健脾。处方 :当归 12g、熟地 14 g、阿胶 (烊化 ) 15 g、枸杞子 12 g、炒枣仁 12...  相似文献   

11.
晓倪 《家庭中医药》2003,10(9):18-18
1、齿为骨之余,齿良为阳明经分布之处。望齿和龋可诊察肾胃疾病。儿 2、正常人牙齿洁白润泽而坚固,是肾气充足、津液未伤的表现。牙齿千燥为胃阴已伤,牙齿光燥蟒葬谕女口二石为月..‘气凡,刁月卜‘月口公、阳明热沪吧月叫,又忆~理产气.尸.r止了盛.津液飞怀国刀、稍晰、少叼澎大气管t’ng卿。 3、牙齿稀疏相动,齿根外露属肾虚,或虚火上炎。牙齿枯黄月兑落见于久病者,属骨绝为病,。齿_厂飞乃,{‘__焦有垢丫石尸甲卜、、一石产布翻口门州.阶一漓、为胃肾)。八卜泞的/}走一卫乳.口‘乏李~/)l热盛.~~内产、叭角材拟拐月n朴}l无垢贝日八占〔、邓l…  相似文献   

12.
中医生理之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查阅大量医学文献资料同时,结合数十年临证经验,通过对中医生理之气的深入研究,将人体生理之气分为功能之气和营养之气两类。认为:元阴为母血(卵子),元阳为父精(精虫),两者结合构成新的生命,元气分布于五脏之中。卫气具有抗御外邪入侵,维持恒定体温,实质上概括了肺阳功能,宜用肺阳取代卫气,完善藏象学说理论,宗气为水谷精微与大自然清气结合而成不具有走息道行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之功能,这种功能只能通过肺的作用完成。因为宗气为营养之气而非功能之气,营气应归属宗气,在理论上首次否定了营卫之气存在,揭示了元气的本质,提出五脏皆禀于元气之多元论新观点,使中医理论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具有可行性,实用性和前瞻性,对中医临床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刘挺 《陕西中医》2014,(4):F0003-F0003
<正>中医对"脑"的认识较早,但中医古籍对脑的描述不多,而且不全面,所论之处从脑与髓,脑与五官,脑与五脏的关系多而对脑的特点、脑的病症,脑的病因病机论述少。如中医古籍记载有"脑为髓之海","诸髓者,皆属于脑"。"头者,精明之府","脑为元神之府","人之记性,皆在脑中","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故邪中其项,因逢其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入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  相似文献   

14.
中医养生学(四)北京中医医院(100010)吉良晨三、气养-阴阳行气功阴阳行气功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宝贵遗产之一,也是中医学的组成部分。它是一种通过自身行气的锻炼,从而激发气的能动作用,以达到充实脏腑,协调气血,通畅经络,抗病防老,开发人们...  相似文献   

15.
晓倪  建辉 《家庭中医药》2005,12(8):16-16
1.问耳鸣:即耳中有响声如潮水或蝉鸣。妨碍听觉。或单侧或双侧。或持续。或时发时止。耳暴鸣声大。以手按之更甚者。属实证。多由肝胆三焦之火循经上扰所致。耳鸣声小。以手按之可减轻者。属虚。多由肾虚精亏。髓海不充。耳失所养而成。  相似文献   

16.
在整个中医体系中,气和血是两个很重要的概念。在中医基础理论中,气的概念首先被重点论述于中医的哲学基础,此外,气和血又一起被论述于气血精津液中。在中医诊断学中,关于气血的辩证的理论是贯穿始终的。而中药学,以主治功效为标准进行药材分类,关于气病与血病也占了很大篇幅。  相似文献   

17.
中医“气”名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古籍中“气”涉及哲学、自然环境及人体等三个方面。哲学意义之气认为“气”具有物质性、功能性和运动性,哲学意义的气运用于中医学,为中医学理论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自然环境之气指自然界空气(含氧气--清气)、地气(地产物质)和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气候之气。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外部条件。人体之气包括人的生理病理之气,如元气、真气、正气、营气、卫气、宗气、脏腑之气、经脉之气、帅血之气、邪气、气化、气机等。这些气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并各具一定的功能,中医学用于解释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患病时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8.
晓倪  建辉 《家庭中医药》2004,11(7):16-16
1.中医认为察舌质重在辨正气的虚实。当然也包括邪气的性质:察舌苔重在辨邪气的浅深与性质,当然亦包括胃气的存亡。舌质与舌苔,需要分看。但是二者又联系密切,必须合参才能全面认识病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气为血帅"学说,略析其机理,结合有关文献与临床体会,从治风先治气,补血先补气,活血先行气,衄血先降气,脱血先益气几个方面略析之,临床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1.清代医家吴塘在叶桂卫气营血辨证的基础上,根据温病的发展传变规律,提出以三焦辨证作为温病的辨证纲领,将卫气营血的变化列入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