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再生障碍性贫血 (AA)的主要病理机制一直被认为是造血干细胞缺乏导致造血功能衰竭。最初应用体外造血细胞集落形成技术也证明 ,AA时骨髓各类造血干 /祖细胞均有明显的减少或缺如 ,患者造血功能衰竭的程度与骨髓中造血细胞数量呈相关性 ,其CD3 4 细胞数和集落形成能力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 。近年的研究发现 ,AA患者血浆及骨髓中多种与造血有关的细胞因子异常改变 ,同时还证实 ,多数AA患者骨髓残余造血组织中T淋巴细胞明显增多 ,并发现与异常免疫有关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 (CTL)的活化和增生主要局限在骨髓[2 ,3 ] 。这些自身反…  相似文献   

2.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以骨髓造血组织为靶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抑制治疗(IST)可使60%~70%的重型AA(SAA)患者获得血液学反应,无效患者被认为主要与残存造血细胞过少相关^([1])。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与造血干/祖细胞TPO受体作用,可明显增加AA患者骨髓多能造血祖细胞数量^([2]),联合标准IST可显著提高初诊SAA患者血液学反应率和完全血液学反应率,缩短造血恢复时间,已被纳入SAA一线治疗选择^([3])。  相似文献   

3.
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的免疫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A)中,免疫介导的造血抑制是最重要的机制。主要依据是(AA)病人对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率高,进一步研究发现,(AA)患者的T淋巴细胞及血中高浓度的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γ(IFN-γ),抑制正常的造血,骨髓中T淋巴细胞选择性地在造血残留区浸润、扩增,浸润的T淋巴细胞是被激活的、克隆性的。从未输血环孢菌素A依赖型(AA)病人骨髓中分离出的T淋巴细胞克隆,已经找到直接攻击CD34~+细胞的证据。对其进一步的研究,有可能揭示免疫机制的启动、分子识别、淋巴细胞增殖及效应等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比较相关供体与无关供体骨髓移植及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过程中造血、免疫重建及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探讨不同来源供体对移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01-06/2005-09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16例患者,其中71例接受相关供体造血干细胞移植,45例接受无关供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55例应用以全身放射治疗 环磷酰胺方案为基础、61例应用改良BuCY(羟基脲、马利兰、阿糖胞苷、环磷酰胺)方案为基础的预处理。流式细胞仪测定移植后1,3,6,9及12个月患者的T细胞重建。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复发、患者无病生存及造血、免疫重建情况。结果:①移植后造血重建:相关和无关供体骨髓移植后白细胞重建、血小板重建及相关和无关供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小板重建存在显著性差异犤在相关和无关供体骨髓移植后白细胞>1.0×109L-1的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3.25±2.34)和(16.28±3.01)d,在相关和无关供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分别为移植后(13.25±2.34)和(13.13±4.09)d;在相关和无关供体骨髓移植后血小板>20×109L-1的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4.58±6.42)和(20.21±7.29)d,在相关和无关供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分别为移植后(12.17±4.12)和(15.67±7.12)d,P值分别为0.004、0.025、0.017犦。②移植后免疫重建:相关和无关供体骨髓移植患者移植后1个月CD3 %和CD4 CD3 %、移植后9个月CD45RA CD4 %及移植后12个月CD45RA CD8 %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014、0.027、0.001、0.003);相关和无关供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后3个月CD45RO CD4 %有明显差异(P=0.030)。③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相关和无关供体骨髓移植患者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0),相关和无关供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差异显著(P=0.040),相关和无关供体骨髓移植、相关和无关供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广泛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29、0.007)。④移植后生存情况:相关和无关供体骨髓移植、相关和无关供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及移植物抗宿主病致死率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尽管无关供体骨髓移植患者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较高,且无关供体骨髓及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造血及免疫重建比相关供体骨髓及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慢,但相关和无关供体骨髓移植、相关和无关供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及移植物抗宿主病致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无关供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具有和相关供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一样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微小RNA-1260b(Microrna-1260b, miR-1260b)是否经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胞外信号调节的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 MAPK/ERK)途径促进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造血功能恢复。方法 选取11周龄近交系雄性C57BL/6J小鼠6只,作为供体鼠,选取8~12周龄近交系雄性CB6F1小鼠60只,作为实验鼠。取所供体鼠制备泛T淋巴细胞,实验鼠移植泛T淋巴细胞并射线照射诱导建立再生障碍性贫血。将CB6F1小鼠分为4组,即为正常组、模型组、过表达组、沉默组,将10μl miR-1260b过表达、miR-1260b沉默载体的慢病毒悬液注射于过表达组、沉默组尾部,空白组、模型组不做任何处理,7 d后观察骨髓象、骨髓有核细胞、外周血象、造血相关因子、免疫功能及MAPK/ER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在外周血象(WBC、PLT、Hb)、造血相关因子(EPO、TPO、VEGF)、骨髓有核细胞数、免疫功能(CD4+...  相似文献   

6.
Auto-PBSCT近年发展迅速,而Allo-PBSCT因存在诸多疑虑而徘徊不前。最新研究表明,经造血因子动员的供体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含量及增殖能力和骨髓相当,异体植入迅速并能支持长期造血,并不因大量淋巴细胞的输入而产生严重移植物抗宿主病。这为临床治疗恶性肿瘤及血液病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正>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造血系统的一种小淋巴细胞惰性淋巴瘤,免疫表型主要为CD5~+和CD23~+。其临床特征表现为克隆性B淋巴细胞在外周血、淋巴结、骨髓和脾脏等淋巴组织大量积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要求,CLL定义需要外周血至少存在高至5×10~9/L的单克隆B细胞群~([1]),并且3个月以上,以成熟小淋巴细胞为主,幼稚淋巴细胞小于55%。白血病细胞限制性表达κ或者λ,呈单克  相似文献   

8.
异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uto-PBSCT近年发展迅速,而Allo-PBSCT因存在诸多疑虑而徘徊不前。最新研究表明,经造血因子动员的供体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含量及增殖能力和骨髓相当,异体植入迅速并能支持长期造血,并不因大量淋巴细胞的输入而产生严重移植物抗宿主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将再生障碍性贫血(AA,再障)和骨髓液稀释的细胞形态学进行鉴别诊断,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对56例再障患者和82例骨髓液稀释患者的骨髓片进行造血细胞系、非造血细胞系和外观等进行比较。结果骨髓液稀释患者骨髓片中中性分叶核细胞显著高于再障患者、淋巴细胞显著低于再障患者,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液稀释患者骨髓片中未见网状、组织和脂肪细胞等非造血细胞。再障患者骨髓片中有骨髓小粒和油滴,而骨髓液稀释患者骨髓片颜色鲜红,有较多血凝块。结论鉴别再障和骨髓液稀释最主要依据是中性粒细胞杆状核与分叶核的比值、淋巴细胞比例及骨髓小粒和油滴的分布。  相似文献   

10.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T淋巴细胞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7,他引:22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再障患者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发生、发展与免疫机制,特别是T淋巴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异常密切相关[1,2]。我们就再障患者T淋巴细胞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再障患者T淋巴细胞数量及亚群的变化  再障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比例相对增高,他们的骨髓造血组织被脂肪组织或其它非造血细胞所代替,淋巴细胞在骨髓穿刺液中所占的比例明显增高。再障患者骨髓活检标本中CD3+淋巴细胞亦明显增多[3]。再障患者CD8+T淋巴细胞所占的比例增加,C…  相似文献   

11.
1970年 Mathè首先报道用免疫抑制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治疗,然后进行同种异体骨髓输注,使严重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恢复自身造血功能。以后各家按此法治疗均取得相当的疗效,迄今已近100例之多。在成功的病例中,那些供受体组织配型不全相符者,比用大剂量环磷酰胺及射线照射后完全合型骨髓移植的方法不但副作用少,而且能扩大供体的来源。因此,本疗法的推广应用,颇有前途。  相似文献   

12.
背景:急性白血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率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相关病死率高,混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移植后过继免疫治疗有可能取长补短,提高疗效.目的:观察自体骨髓混合H-2半相合异体骨髓移植后供体淋巴细胞输注+白细胞介素2治疗对小鼠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将Balb/c小鼠经直线加速器照射3 Gy后分为白血病模型组、白血病模型照射组、混合移植组、自体骨髓移植组,均尾静脉注射5×105 K562(GFP+/NeoR+)或K562(GFP-/NeoR-)细胞.7 d后6 Gy照射,自体骨髓移植组移植自体骨髓细胞或联合白细胞介素2治疗;混合移植组移植小鼠自体骨髓细胞混合1/10的H-2半相合异体骨髓细胞后应用白细胞介素2或联合供体淋巴细胞输注治疗.4周后行小鼠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形态检查,外周血细胞亚群、GFP及NeoR基因测定,肝、脾匀浆细胞GFP和NeoR基因测定.结果与结论:白血病模型组小鼠因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于20 d内全部死亡,白血病模型照射组小鼠因造血功能衰竭于14 d内全部死亡;自体骨髓移植组、混合移植组均有多少不等小鼠无白血病存活超过28 d,且混合骨髓移植后及自体骨髓移植后应用白细胞介素2治疗可提高白血病小鼠长期无病生存率,在此基础上联合供体淋巴细胞输注可更进一步提高白血病小鼠长期无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揭示移植后早期(4 w)供体来源的造血干/祖细胞(hematopoietic stem/progenitor cell,HSPC)以及各类分化成熟血细胞的动态变化特点。方法:利用小鼠同种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分别移植供体(B6-Ly5.1)5×10~6全骨髓单个核细胞(wBMMNC)和富集的3×10~5c-Kit~+HSPC到致死剂量照射的同品系受体小鼠(B6-Ly 5.2),然后动态监测移植后早期(4 w内)受体内供体来源细胞的造血重建和谱系分化情况。结果:wBMMNC移植后1 w(5-7 d)供体来源细胞开始出现增殖,在移植后2-3 w达到增殖高峰;c-Kit~+HSPC移植后第1-2 w供体细胞即出现增殖高峰并一直维持到移植后4 w。wBMMNC移植后1 w,骨髓中供体来源细胞主要向髓系细胞分化,伴随有少量B细胞生成,而几乎没有T细胞的生成;在移植后2-4 w,供体来源细胞几乎全部分化为髓系细胞。c-Kit~+HSPC移植后1-3w供体来源细胞几乎全部分化为髓系细胞,移植后4 w时出现B细胞的重建。移植后1-2 w,c-Kit~+细胞移植组供体来源LKS~-和LKS~+细胞的绝对数显著高于wBMMNC移植组(P0.001)。双光子显微镜观察受体小鼠颅骨发现,cKit~+细胞移植后4-5 d,10~5及10~6细胞移植组即可观察到簇状分布的供体来源细胞的增殖。结论:c-Kit~+细胞移植后供体来源HSPC(LKS~-和LKS~+)重建动力学速率显著快于wBMMNC移植组,c-Kit~+细胞移植后1-3 w主要向髓系细胞分化,4 w才开始出现部分淋系分化。c-Kit~+细胞移植后1 w之内供体来源HSPC迫于造血压力迅速增殖分化,从而维持机体对于应激造血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4.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SCT)后白血病复发是困扰Allo-SCT的主要障碍之一。复发后治疗困难,传统治疗措施疗效差、毒性大。临床研究显示采用原移植供体的淋巴细胞输注(DLI)可使Allo-SCT后白血病复发患者获再次缓解,尤以Allo-SCT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复发早期患者疗效显著。DLI治疗主要相关毒性是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骨髓造血障碍。Allo-SCT后白血病复发的DLI治疗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红提高疗效,降低相关毒性发生率及严重性方面。DLI治疗宜在复发早期进行,而细胞剂量目前意见不一。随着研究的深入,Allo-SCT后白血病复发的DLI治疗有希望成为解决Allo-SCT后复发治疗难题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5.
多数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以造血系统为靶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再障患儿造血干/祖细胞(HSC/HPC)质和量的改变及其与骨髓细胞免疫功能状态的关系尚未见报道。我们对26例特发性再障患儿的骨髓进行了HSC/HPC表型、HPC集落培养、淋巴细胞表型及骨髓干扰素γ(IFN-γ)测定,评价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在特发性再障患儿骨髓衰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原(AGT)在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组织的表达及其与血细胞相关性分析。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监测20例再障患者和20例骨髓象正常的白细胞减少症患者骨髓组织中AGT的表达的阳性率及表达部位,运用半定量分析检测AGT蛋白含量及与血细胞相关性分析。结果再障组AGT表达水平(0.86±0.32)较对照组(0.23±0.16)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8,P<0.001)。再障组AGT表达水平与患者淋巴细胞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38、0.877,P<0.05),与患者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67、-0.875、-0.860,P<0.05)。结论 AGT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组织表达显著增加,且AGT与骨髓非造血细胞呈正相关关系,与骨髓造血细胞呈负相关关系,进一步推测AGT可能通过T淋巴细胞的免疫介导影响再障患者的骨髓造血。  相似文献   

17.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骨髓出现病态性造血,外周血细胞减少,患者主要表现为贫血,常伴有感染及出血,部分患者最后发展为急性白血病.我院于2002年12月份成功治疗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变为较为罕见的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的高龄老年患者,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宗晶  邵琰 《护理研究》2014,(26):3300-3301
<正>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SAA,)是一种由于化学、物理、生物、药物及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症状[1]。该病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有研究表明,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可使疾病得到控制或逐渐治愈[2]。但由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相合的供体有限,加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  相似文献   

19.
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是一种因B淋巴细胞功能亢进,产生抗自身造血细胞抗体导致骨髓造血衰竭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2].研究发现,自身抗体主要是通过激活巨噬细胞和(或)溶解补体,吞噬和(或)溶解大量骨髓造血细胞介导骨髓衰竭[3-6].临床研究发现部分IRP患者骨髓幼红细胞上存在EPO受体(EPOR)自身抗体,其EPOR检测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和骨髓红系细胞膜自身抗体阴性的IRP患者,且这部分IRP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常规剂量的EPO疗效不佳甚至无效[7],说明自身抗体介导骨髓造血衰竭还存在其他途径.EPOR自身抗体能否直接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目前尚无文献报道.为此,我们作了以下研究.  相似文献   

20.
异基因骨髓移植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BMT,Allo-PBSCT)是当前根治造血系统恶性肿瘤、骨髓衰竭性疾病、部分遗传性疾病疗效最好的方法.但最大的问题是HLA相符供体来源困难,使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脐血因含“高质量”造血干、祖细胞,故已成为良好的干、祖细胞供源来替代骨髓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随着对脐血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Cord Blood Transplantaon.CBT)的临床应用也在不断地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