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个性化牙弓方丝理想弓成形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畸治疗后牙弓形态倾向复发到治疗前的形状 ,治疗前患者个体牙弓形是治疗目标最好的指南 ,从维护患者原牙弓形及增进正畸效果的稳定性出发 ,都有必要使用个性化弓丝。按传统方法应用方丝弓成形器制作方丝弓 ,适合方圆形及部分卵圆形牙弓 ,遇到尖圆形牙弓时则不符合要求。作者应用方丝弓成形器 ,采用两点成形法 ,所形成的方丝弓适合尖圆形牙弓 ,本文对 2种方法制作的方丝弓进行了分析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器械与材料不锈钢方丝 (美国 3M ) 3 0根 ,规格 0 .46mm× 0 .64mm(0 .0 18英寸× 0 .0 2 5英寸 )。方丝弓成形器 (杭州新…  相似文献   

2.
β函数拟合正常He牙弓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本研究应用β函数,通过比较正常He的三种牙弓形态,评价其对不同牙弓形态的拟合程度。方法选择22副个别正常He模型(男4人,女18人),平均年龄为13.6岁。分为三组:方圆形8副、卵圆形10副、尖圆形4副。将模型平行于He平面扫描到计算机。由中切牙接触点、双侧尖牙牙尖点和双侧第二恒磨牙远中颊尖点五个点确定个体弓形。计算模型上其他各点与曲线的拟合度一相关系数(r)以及各点到拟合曲线的垂直距离之和、平均距离。比较β函数对三组弓形的拟合程度。结果1β函数模拟22副模型的拟合度一相关系数(r)均大于0.96。三组曲线拟合度一相关系数(r)没有差别。2方圆组上、下颌牙弓各点到拟合曲线的垂直距离之和、平均距离均比尖圆组大,P<0.05。3三组弓形的e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4上颌磨牙宽度、深度分别比下颌大4.9mm、4.4mm,P<0.001。而上、下颌牙弓e值没有显著差异。结论β函数可以较好地拟合正常He弓形,对尖圆形牙弓比方圆形牙弓拟合更准确。β函数参数e值大小可以区分方圆、卵圆和尖圆三种牙弓形态。正常He个体上、下颌牙弓形态相似。  相似文献   

3.
目的:验证美国塔夫斯大学牙学院分类指标是否适用于南京大学青年人的上颌中切牙的临床牙冠分类,并研究各分类牙冠近中邻接区位置。方法:采用数码照相技术获得114个上颌中切牙临床牙冠样本,根据分类指标分为尖圆形、卵圆形、方圆形,使用Digimizer测量样本的邻接区高度CS,牙冠长度CL,牙冠宽度CW,龈缘角度GA。结果:3组样本的CS/CL值,CW/CL值,GA值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该指标适用于本实验样本分类;尖圆形中切牙近中邻接区位置较低,卵圆形和方圆形的较高。  相似文献   

4.
Downs分析法对不同面型正常合成人硬组织的比较分析陈贤芹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人群之间其牙、颌、颅面结构存在着差异,但各人群内部,按面形分成典圆形、尖圆形及方圆形,其间是否存在差异,未见报道。本文对三种面形的湖北地区正常矜成人牙、颌、颅面结构进行DOw...  相似文献   

5.
上颌第一磨牙根管口形态、位置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上颌第一磨牙根管口形态和位置关系,为根管治疗时寻找根管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采用目镜配置测微尺的XTL-2型体视摄影显微镜,观测42个上颌第一磨牙的根管口形态及其与髓室底截面形态和髓室底沟的位置关系。结果 ①上颌第一磨牙根管口可呈长条形、卵圆形、圆形、哑铃形和肾形;80.95%含3个根管口,其远颊根管口孔径最小。②近颊根舌侧根管口的出现率为14.29%。③骶室底截面呈长方形和圆三角形的占76.19%。结论 ①寻找根管口可综合髓室壁夹角、根管口间距及髓室底沟的走各进行;②上颌第一磨牙的第四根管口的出现率约为15%。  相似文献   

6.
螺旋CT在儿童上颌前部埋伏牙定位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ang XL  Jiang Q  Li Y  Jin YZ 《上海口腔医学》2011,20(4):438-441
目的:探讨螺旋CT在儿童上颌前部埋伏阻生牙中定位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2004年6月—2009年12月间就诊的89例埋伏阻生牙患者中,选取对常规咬合片和全颌曲面断层片不能清楚定位的30例上颌骨埋伏牙患者行螺旋CT扫描。应用螺旋CT的图像处理功能作多层面重建(MPR)和表面遮盖技术(SSD),观察片中埋伏牙的数目、大小、形态、唇腭向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冠根形成的角度。通过手术暴露窗口,评估螺旋CT定位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上颌骨内埋伏阻生牙33颗,均能准确无误地显示出埋伏牙的方向、形态、数目、唇腭侧骨质厚度。结论:螺旋CT能精准定位儿童上颌前部埋伏阻生牙并为手术提供最佳路径,在临床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β函数拟合正常(牙合)牙弓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本研究应用β函数,通过比较正常的三种牙弓形态,评价其对不同牙弓形态的拟合程度。方法 选择22副个别正常模型(男4人,女18人),平均年龄为13.6岁。分为三组:方圆形8副、卵圆形10副、尖圆形4副。将模型平行于平面扫描到计算机。由中切牙接触点、双侧尖牙牙尖点和双侧第二恒磨牙远中颊尖点五个点确定个体弓形。计算模型上其他各点与曲线的拟合度-相关系数(r)以及各点到拟合曲线的垂直距离之和、平均距离。比较β函数对三组弓形的拟合程度。结果 1β函数模拟22副模型的拟合度-相关系数(r)均大于0.96。三组曲线拟合度-相关系数(r)没有差别。2 方圆组上、下颌牙弓各点到拟合曲线的垂直距离之和、平均距离均比尖圆组大,P<0.05。3 三组弓形的 e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4 上颌磨牙宽度、深度分别比下颌大 4.9mm、4.4mm, P<0.001。而上、下颌牙弓 e值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β函数可以较好地拟合正常弓形,对尖圆形牙弓比方圆形牙弓拟合更准确。β函数参数e值大小可以区分方圆、卵圆和尖圆三种牙弓形态。正常个体上、下颌牙弓形态相似。  相似文献   

8.
使用悬臂梁片段弓矫治前牙阻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炜 《口腔正畸学》2009,16(2):61-66
目的通过临床应用悬臂梁片段弓技术辅助矫治前牙阻生,检验其疗效。方法选择6例前牙阻生患者在外科手术后使用悬臂梁片段弓配合固定矫治器进行正畸牵引,共有7颗阻生前牙需要矫治。结果5例患者矫治效果良好,阻生牙顺利排入牙列。1名患者的阻生牙出现牙根粘连,无法进行正畸牵引。多数患者阻生牙均在外科手术暴露后1~2个月被牵出。与以往方法相比缩短了阻生牙牵引的疗程,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结论悬臂梁片段弓技术是一种操作简便,疗效可靠的矫治前牙阻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无牙颌弓分类研究及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牙弓,颌弓形状类别的划分,临床上多采用目测方法,将其分成尖园型,卵园型,方园型等。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借助计算机用“聚类分析”法对牙弓、颌弓的分类问题进行研究,并各自得出相应的结论。本文以“数学模型”为定量依据,以200例无牙上下颌弓为样本,研究并提出对无牙颌弓的分类方法、判别公式及相应的结果,初步探讨其理论及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一)样本采集及模型制备,从临床就诊的无牙颌患者中抽取100例上下颌弓间关系基本正常者为样本。其中男性36例,平均年龄63.6岁。女性64例,平均年龄61.4岁。用印模膏取初印,然后刮除组织面及边缘部分制成个别托盘后再用藻酸钠印模材取终印模。将印模  相似文献   

10.
在正畸临床治疗过程中,弓丝形态的设计和应用至关重要,其不仅关系到正畸治疗效果,而且对治疗周期、治疗后的稳定性等有着重要影响。不正确的弓丝形态的应用容易造成牙弓、牙槽弓、基骨弓形态的不一致,从而可能引起口颌肌系统功能不协调,容易导致复发。很多学者对怎样确定正确的正畸弓丝形态进行了大量研究,包括寻找适合大多数患者的理想弓形以及适合于个别患者的个体弓形。本文将对标准理想牙弓形态以及个体牙弓形态的拟合理论、应用现状以及优缺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在正畸临床治疗过程中,弓丝形态的设计和应用至关重要,其不仅关系到正畸治疗效果,而且对治疗周期、治疗后的稳定性等有着重要影响。不正确的弓丝形态的应用容易造成牙弓、牙槽弓、基骨弓形态的不一致,从而可能引起口颌肌系统功能不协调,容易导致复发。很多学者对怎样确定正确的正畸弓丝形态进行了大量研究,包括寻找适合大多数患者的理想弓形以及适合于个别患者的个体胎弓形。本文将对标准理想牙弓形态以及个体胎牙弓形态的拟合理论、应用现状以及优缺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锥体束CT(CBCT)在埋伏牙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常规全颌曲面断层片和X线牙片不能准确定位的埋伏阻生牙28例,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CBCT扫描获得高分辨率影像,并使用专用软件进行准确定位。结果:28颗埋伏阻生牙均被精确定位,采用最佳手术入路后,均顺利拔除或成功牵引至正确位置。结论:CBCT是判断埋伏阻生牙准确位置的有效方法,在埋伏阻生牙诊断及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立区与齿槽嵴顶关系的深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测量10名上下无牙颌患者(双颌组)和10名上颌无牙颌患者(单颌组)的齿槽弓和中立区堤弓的宽度,以及堤平面与堤长轴的夹角,深入研究中立区与齿槽嵴顶的关系。结果发现,单颌组尖牙及前磨牙区齿槽弓明显窄于双颌组;单颌组中立区较双颌组接近齿槽嵴顶;中立区位置与齿槽嵴顶在尖牙区差异较大,在磨牙区差异较小,在前磨牙区基本一致。该结果可为双颌和单颌总义齿排牙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正> 骨化性纤维瘤为颌面骨比较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上颌骨。小孩及青年人较多见。本病例发生在下颌骨颏部,瘤体侵犯范围较大,自(?)至(?)牙槽骨及颌骨体部均被破坏,而颏尖部瘤体已侵润到软组织内,实属罕见病例。因本病例为14岁少年,为了减少病人术后面部畸形,明知在此处植骨术难度大,成活率低。但从一切为病人利益出发,我们仍然作了下颌骨大部分切除及立即自体肋骨移植术,并获得成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牙颌畸形的口呼吸患儿行上颌扩弓联合双垫矫治器(Twin-block,TB)矫治后上气道的变化。方法: 选取12例口呼吸牙颌畸形患儿行上颌扩弓和TB矫治,拍摄治疗前、后的锥形束CT(CBCT),使用Dolphin 11.8软件对上气道进行测量。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治疗前、后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患儿上气道各测量数据在联合治疗后总体呈增长趋势,上气道总体积增加3326.44 mm3P<0.05)。其中,舌咽部体积增加最多,平均增加1146.20 mm3P<0.05)。口咽部最窄横截面积及鼻咽部、腭咽部、舌咽部横截面积分别扩大33.55 mm2P>0.05)、71.68 mm2P<0.05)、46.23 mm2P<0.05)和54.60 mm2P<0.05)。鼻咽部、腭咽部、舌咽部横径(P>0.05)及矢状径(P<0.05)均增加,矢状径与横径之比亦显著增大(P<0.05)。治疗后仅口咽部最窄横截面积及鼻咽部、腭咽部、舌咽部横截面处横径的增加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上颌扩弓联合TB治疗可增加牙颌畸形口呼吸儿童的上气道体积,使上气道形态整体趋向卵圆形,改善口呼吸症状,帮助建立正常鼻呼吸。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时,牙误入翼颌间隙的原因、处理及防范方法。方法 :回顾总结了4例在外院拔除时误入翼颌间隙的下颌阻生牙病例,其转诊至我院后的进一步临床处理过程与相关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报道,对此类移位至翼颌间隙阻生牙的原因、处理、防范进行了总结。结果:本文病例均在首次拔牙术中发生牙移位后2~4 h内,急诊转至我院。在详细X线片定位后,嘱患者避免过度吞咽等动作,以免周围肌肉运动导致移位牙再向深面移动。在完善检查和良好四手操作配合下,经口内辅助小切口探查,配合术者手感触摸,寻找移位牙,最终4例移位牙均在15 min内顺利取出。术中需注意避免损伤邻近神经等重要结构。结论:阻生牙误入翼颌间隙的发生,与拔牙术前治疗方案的制订、医生技术水平密切相关。及时正确处理误入翼颌间隙的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可避免后期肿胀、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颅骨-锁骨发育不全综合征在曲面体层片上的影像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颅骨-锁骨发育不全综合征在曲面体层片上的特征性表现。方法 颅骨-锁骨发育不全综合征18例,在曲面体层片上观察牙,颌骨及颧弓等发育情况。对7例进行了随访观察。结果 (1)牙发育异常;乳牙滞留(14/18),恒牙迟萌(16/18),牙发育畸形(11/18),多生牙及阻生牙(各18/18),含牙囊肿形成(5/18)及继生多生牙(4/7);(2)颌面骨发育异常;牙槽骨致密(9/18),骨小梁粗糙(18/18),升支前后继呈平行(14/18),喙突尖小(12/18)及颧弓下弯畸形(18/18)。结论 (1)建议用骨-牙发育异常综合征命名较妥;(2)只需一张曲面体层片即可对本病作出正确诊断;(3)因本病进行正畸治疗应定期曲面体层片随访,以便早发现继生多生牙,早处理。  相似文献   

18.
徐婉莲  王慧明 《口腔医学》2014,34(7):543-546
目的 以锥束CT(CBCT)为参照,研究数字化曲面体层摄影中不同颌弓宽度和长度对下颌后牙区影像垂直失真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150例下颌颌弓正常患者的数字化曲面体层片及同期的CBCT,测量下颌后牙区相应邻牙近远中牙槽骨的高度,进行失真度的分析对比。结果 以CBCT中测量值为标准,数字化曲面体层片中磨牙区影像失真率为(3.85+2.03)%,前磨牙区影像失真率为(4.78+2.15)%,其中颌弓宽度在40.3~42.5 mm,颌弓长度在20.5~23.4 mm时,影像的垂直失真度最小,磨牙区为(1.95+0.13)%,前磨牙区为(2.88+0.25)%。结论 不同颌弓长度和宽度对数字化曲面体层片中颌骨垂直失真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目的是探讨锥形束CT数字化牙颌模型线性测量的可重复性及精确性。方法:随机选取17名治疗前的正畸患者分别拍摄CBCT及制取印模。4名测量员分别对CBCT数字化牙颌模型和石膏牙颌模型进行36个指标的测定,每位测量员对每一个指标的测量重复10次。以石膏牙颌模型为标准,应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及配对t检验评价CBCT数字化牙颌模型测量的可重复性及精确性。结果:CBCT数字化牙颌模型所有测量项目ICC均高于0.75。CBCT数字化牙颌模型与石膏牙颌模型测量项目之间,均数的差范围是-0.42~0.84mm,其中22项测量项目之间,均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BCT数字化牙颌模型测量的可重复性与石膏牙颌模型相当,但在本研究所设定的拍摄条件下,CBCT数字化牙颌模型的测量的精确性不如后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MRI影像学方法,研究成人骨性Ⅲ类错畸形(简称Ⅲ类畸形)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颞下颌关节(TMJ)的盘突关系的空间位置变化。方法:24例下颌发育过度的Ⅲ类畸形患者,采用正畸治疗及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后退术(BSSRO),分别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进行MRI检测、头颅定位侧位片以及关节症状记录,比较矫正前后关节症状、关节盘长度以及移位量的变化。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矫正前有关节弹响的患者3例6侧髁突中,矫正后弹响消失1侧;矫正前关节区有疼痛1例,手术后3个月疼痛消失,术后半年疼痛症状重新出现;治疗前未发现有关节症状者20例,矫正后也未发生。48个关节盘长度测量,矫正前关节盘长度最大12.928mm,最小3.040mm,均数为8.288mm;矫正后关节盘长度最大11.589mm,最小3.699mm,均数为8.097mm。2组均数自身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关节盘移位测量结果:矫正前关节盘位置最大前移6.090mm,均数为1.383mm;矫正后关节盘位置最大前移11.931mm,均数为2.193mm。2组均数自身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骨性Ⅲ错畸形可以被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良好地矫正,达到面形美观和最大牙尖咬合位的效果。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下颌骨BSSRO未引起关节盘明显移位和关节盘长度明显改变,但是也未发现正颌正畸联合治疗对TMJ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