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发作方式及射频消融终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最常见的类型,约占阵发性室上速的50%。而房室结双径路(DAVNP)被认为是发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基础。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房室结传导曲线(AVNFC)呈“跳跃”状态,然而,近年发现在AVNFC呈非跳跃性的患者也可发生AVNRT。可见房室结结构及其电生理特性极其复杂,本文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不同的发作方式及房室结传导曲线本质特点、射频消融治疗终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报道 1例室性早搏诱发的房室结室房传导双径路现象 ,并分析其两种快 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及原因。  相似文献   

3.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房室阻滞的心脏电生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检查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房室阻滞的电生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经食管法电生理检查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房室阻滞18例患者的资料。结果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房室阻滞主要表现为2:1房室阻滞,多在诱发开始时出现数秒至数分钟,也可呈持久性存在,2:1传导转为1:1传导时多经过一过性3:2文氏传导并伴一过性束支阻滞。结论P波极向及P波与QRS波群的关系特点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2:1房室阻滞的诊断依据。以此排除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并注意与房速相鉴别。  相似文献   

4.
完全性房室(室房)传导阻滞者合并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实属罕见。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其折返环主要在房室结和/或周围组织,心房、心室并不参与折返性心动过速,因此,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时,偶尔可发现室房2:1传导,甚至房室2:1传导,这也证明了心房、心室不参与折返性心动过速。本例患者心脏电生理检查显示:房室结折返时经His束下传到心室,形成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由于房室结-心房阻滞,所以才伴房室(室房)分离,即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鉴于该患者既有心动过缓又有心动过速,治疗上需综合考虑。在植入起搏器之前,先行房室结改良术,然后再植入双腔起搏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房室结双径路传导引起的心电图表现及形成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患者的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中出现的房室结双径路传导现象。结果观察到6种房室结双径路传导现象:①房性期前收缩或心房颤动诱发慢快型AVNRT,②AVNRT伴2:1房室传导阻滞或功能性束支传导阻滞时不影响心动过速周长,③室性期前收缩诱发慢快型及快慢型AVNRT,④房性期前收缩重整慢快型AVNRT,⑤两条房室结慢径路交替顺传引起的慢快型AVNRT,⑥房室结双径路同步不等速传导引起的1:2房室传导及折返。结论认识这些心电图现象并了解其形成机制,有助于体表心电图诊断房室结双径路传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房室结双径路传导引起的心电图表现及其形成机制.方法 对27例患者动态心电图中出现的房室结双径路现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房室结双径路传导表现为9种心电图特征:顺向房室传导呈跳跃现象,无心房回波,呈不典型文氏现象及反文氏现象;顺向房室传导呈跳跃现象,伴心房回波,呈不典型文氏现象;顺向房室传导呈跳跃现象,隐匿性逆传快径路连续发生蝉联现象,貌似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诱发慢-快型或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下部共同通道阻滞不中止折返环;窦性P波分别经快、慢径路传导致心室双反应(即房室结双径路的1∶2传导现象);经慢径路或慢快径路交替顺传、旁道逆传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结论 动态心电图上P-R间期呈跳跃现象提示存在房室结双径路.  相似文献   

7.
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多频率快、节律匀齐,但在部分患者由于折返环路不应期的改变等原因,导致激动在折返环路中传导速度发生改变;心动过速时折返环路在多个异常通道或正常通道间转换;折返环路内、外心律的影响,包括房性、交界性、室性等心律失常;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时,折返环路以下部位传导异常的影响,以及双重机制折返性心动过速,即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交替出现等原因,导致心动过速时RR间期发生改变或明显不齐,给正确诊断带来困难,甚至被误诊为心房颤动。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房室结加速传导对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影响,对27例突发突止的心悸患者作食管心房调搏检查.结果有9例患者具有房室结加速传导,S-R间期仅轻度延长.诱发出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方法与无房室结加速传导患者具有完全不同的刺激方式.认为当食管心房调搏起搏频率≥200次/min;房室仍是1:1传导,应采取连续期前收缩刺激或Burst刺激,以促发心动过速,防止遗漏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诊断.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房室结双径路传导所致的较为特殊心电图改变,对食管电生理检查中发现的双径路传导和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进行分析。发现:(1)双径路传导可以造成不同程度的假性房室传导阻滞,(2)双径路同步1:2房室传导可造成交接区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假象,(3)在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发生上部和下部共同径路传导阻滞时又可使心电图表现复杂化。上述改变对进一步认识房室结双径路传导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有重要意义,能显著提高对房室结双径路传导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经房室结双径路传导引起的心室双重反应及非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多样,结合文献及1例患者的全程动态心电图中提供的典型心电图,总结归纳为(1)类似于插入性早搏的心电图;(2)二联律性的快速心动过速且伴有R波振幅和形态的交替变化;(3)房室结传导的文氏现象;(4)伴有极少见的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1.
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常见原因有多种。房室结双径路传导现象,为一常见的电生理现象,是房室结内存在着功能性纵行分离的两条不同性能的传导径路,即快径路和慢径路。而房室结双径路1:2传导是由一次窦性激动经房室结双径路同步下传两次激动心室,这种情况连续发生就会导致两倍于心房率的心室率,表现为非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2.
预激综合征患者不论旁道位于左侧还是右侧,常可发生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心动过速的折返环路中,正常的房室传导系统为房室间的前传支,旁道为房室间的逆传支,心房和心室都是折返环的必需成分。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时的心室除极顺序正常,QRS波时限<0.11s,属于窄QRS波心动过速。心动过速时的RR间期为下述两个间期之和:①AV间期(PR间期):从P波开始到R波开始,代表房内传导时间、房室结传导时间、希浦系传导时间三者之和,称为房室前向传导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射频消融治疗的经验。方法左房室旁路消融二尖瓣室侧,右房室旁路消融三尖瓣房侧;房室结双径路通过下位能量递增消融法改良房室结慢径。结果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38例,左侧旁道30条右侧旁道9条,消融成功37条,成功率95%,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24例,房室结双径路改良全部成功,成功率100%,总成功率97%。无1例复发。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室上速安全、有效、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4.
AVNRT是否存在近端共同通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VNRT是否存在近端共同通路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单兆亮,王玉堂综述王思让审校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AVNRT)是临床上很常见的一种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其产生机理是房室结存在至少两条传导速度与不应期不一致的传导纤维,激动在其间连续折返,便成为AVNRT。...  相似文献   

15.
李成浩  路兰 《心肺血管病杂志》2007,26(4):233-233,235
维拉帕米为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通常用来控制房性心律失常,终止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及顺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而不常规用来终止室性心动过速(室速)。随着对室速电生理机制认识的逐步深入,我们发现某些用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特殊类型室速,维拉帕米对其有一定的疗效。现将用维拉帕米治疗有效的3例特发性左心室室速和1例伴极短联律间期的多形性室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希氏束内双径路与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希氏束内双径路与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周聊生,林绍芳,娄兹谟,梁江久,阮秀瑶,孙洁希氏束内传导的纵向分离表现为双径路者较少见,国内外报道较少[1~5],尚未见到与其有关的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的报道。本文报道1例希氏束内双径路同时存在房室结内双...  相似文献   

17.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简称室匕速(SVT),是急诊临床常见的一种快速而整齐的心律失常。在全部SVT病例中,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eentrant achycardia,AVNRT)与利用隐匿性房室旁路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reentrant tachycardia,AVRT)约占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房室结双径路与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经外科手术标测和经导管射频消融术选择性消融慢径路或快径路治疗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进一步证实房室结双径路不仅是功能性的,且有解剖学基础.双径路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和房室传导中的一些特殊现象正日益引起临床关注,现作简述如下.一、房室结双径路与室上性心动过速1.双径路与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9.
通过窄 QRS心动过速的心电图 RP′间期及心内电图VA间期变化 ,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trioventricula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室房传导的规律性。  资料和方法 选择对象为经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治疗证实为房室结双经路慢 -快型折返性心动过速的 46例患者 ,男性 2 0例 ,女性 2 6例 ,平均年龄 (4 4± 15 )岁。 46例患者 ,窦性心律时心电图无异常 ,心动过速时呈窄 QRS波 ,QRS时限 <0 .11s,伴 1∶ 1的室房激动关系 ,心动过速时记录体表心电图及希氏束 (HBE)及冠状静脉窦近端 (CS9~10 )心内电图来观察 RP′间…  相似文献   

20.
慢快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但房室结内形成的折返在下部共同径路存在传导障碍,而出现2∶1房室传导阻滞较为少见。我们在行食管电生理和心内电生理检查时遇见6例,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1.对象。1995年5月至2002年2月来院心内科门诊和住院患者6例,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34~65岁。均有心动过速发作史3~10年,发作时的体表心电图已确诊为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准备行射频导管消融术。在术前和/或术中的检查中发现慢快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呈2∶1房室传导阻滞。2.方法。以习用的食管电生理和心内电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