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谷云龙  孙莉 《光明中医》2013,(12):2680-2682
幽门螺杆菌(简写Hp),是许多慢性胃病发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致病因子.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密切相关.目前通用的三联及四联疗法存在较多问题,如耐药、价格昂贵、副作用高、根除率不稳当等.近年来,中医研究工作者发现中医药在根除Hp感染、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方面有独到优势,文章对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微需氧菌,可定植于人体胃黏膜,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中医研究工作者发现中医药在根除Hp感染、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方面有独到优势,文章对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的中医药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分析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病的文献,结果发现Hp相关性胃炎、溃疡病与中医的辨证分型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中药治疗,特别是中西药联合治疗在Hp转阴、症状改善和控制溃疡复发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率较高,且胃癌高发,根除Hp不仅是治疗胃炎、消化性溃疡的重要手段,也是预防胃癌的有效措施。Hp属中医湿热邪气,其引起的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病归属中医学“胃脘痛病”“胃痞病”等范畴,呈现脾胃湿热、脾虚郁滞、正虚毒盛的病证演变规律。中医药在提高Hp根除率、缓解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等方面具有优势,在长期临床应用中形成了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根除方案,以及针对老年人群、难治性人群的个体化病证结合治疗方案。参照《成人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炎中西医协作诊疗共识》《全国中西医整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病-证”共识》,结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科团队在Hp中西医结合治疗领域的研究成果共同制定本方案,以期突出中医药优势,规范Hp感染的中西医协同诊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Helieobaete:pylori,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微需氧菌,可定植于人体胃黏膜,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MALT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随着临床对胃肠病变研究的深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根除治疗逐渐受到重视,西医传统三(四)联疗法弊端的显现,推动学者们开始探索中医药疗法,我国近几年对Hp感染微观辨治及其药理研究取得了可喜进展,中医药研究成果尤为突出,其优势在于中药对机体的整体调节。实践证明,中医药不仅在清除Hp上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在改善病灶的病理及临床症状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三合汤加减方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5月十堰市房县白鹤镇卫生院门诊部诊治的61例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方法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行三联疗法治疗,治疗组在西药三联疗法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三合汤加减方进行联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55%,29/31)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运用常规西药抗幽门螺杆菌感染联合三合汤加减方进行治疗,疗效确切,能够有效修复胃黏膜,清除幽门螺杆菌在胃内的生存条件,提高对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降低复发率,经济安全且无任何不良反应,对改善预后、减轻痛苦、减少抗生素的滥用和耐药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感染(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自从1982年Warren 和Marsha从胃上皮细胞分离出幽门螺杆菌以来,17年间大量研究证明Hp与胃肠道疾病有密切联系,并研制出众多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药物.本文将介绍目前临床上抗幽门螺旋杆菌药物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微需氧菌,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中医药在根除Hp感染、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方面取得独到进展,文章对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病因病机、体质、辨证分型、及药物的治疗做一简要综述以指导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清幽胃方治疗胃络瘀血型幽门螺杆菌(Hp)相关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随机患者分为3组,清幽胃方组35例予清幽胃方治疗,法莫替丁组33例(失访2例)予法莫替丁治疗,安慰剂组29例(失访6例)予安慰剂(淀粉)胶囊治疗。结果:在临床疗效方面清幽胃方组愈显率、总有效率高于其他2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Hp疗效:清幽胃方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清幽胃方治疗胃络瘀血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慢性胃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余轶群  陈飞松 《北京中医》2007,26(4):229-231
慢性胃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引起慢性胃病的主要病因之一。慢性胃病属中医痞满证的范畴,中医研究表明Hp感染多为气机阻滞,湿热内蕴。既往的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感染慢性胃病具有较好的疗效。为了对中药配方颗粒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做出客观评价,我们在康胃方的基础上组成健脾消满方,分别用中药配方颗粒和传统饮片治疗痞满证120例。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具有较高的癌变风险,传统根除Hp感染的推荐方案,疗效具有一定局限性。中医药作为本病治疗的新路径,在单药治疗、复方治疗及其他疗法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可有效提高Hp根除率,控制及逆转胃黏膜萎缩,降低癌变风险,改善患者局部及全身症状,从而达到胃与五脏的稳态平衡,各脏腑功能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2.
李广星 《山西中医》2007,23(3):65-66
中医药在防治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上成绩突出,尤其是近几年对Hp感染微观辨治及中药药理研究取得了可喜进展,笔者通过查阅和整理相关文献,现将有关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Hp)是导致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胃肠道疾病的常见病因之一。近年来,由于Hp耐药问题愈发严重,临床研究者开始寻找除抗生素以外的新抗菌途径。中药治疗Hp感染疗效确切,并且能有效控制不良反应和复发率,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对中医药抗Hp感染进行论述,以期为临床治疗Hp感染提供更多方案。  相似文献   

14.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全球范围内感染率最高的慢性感染细菌之一,且Hp感染与各种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MALT淋巴瘤的发病有关。目前西药抗Hp治疗临床疗效肯定,但还存在许多的临床问题,如细菌耐药,药物过敏反应,加重消化不良症状,对血液系统,肝肾功能的影响等。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在Hp根除、症状改善和控制溃疡复发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医药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PU)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胃黏膜炎症的抗炎作用。方法:60例PU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予以中药汤剂及抗Hp等常规西药治疗。结果:中医药能显著减轻Hp阳性PU患者胃黏膜炎症。结论:中医药在促进溃疡愈合过程中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肠病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戴高中 《中医杂志》2005,46(5):323-325
对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病的现状和发展提出以下看法:(1)中药体外抑杀Hp实验存在局限性,应借助动物模型进行体内抗Hp的研究.(2)Hp感染临床辨证分型存在多态性,应努力寻求反映本病中医证的金标准的特异性指标.(3)应进一步提高本病疗效判定的规范性.(4)应努力发挥中医药治疗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人类最为常见的慢性感染之一。Hp感染后引起粘膜免疫应答,固有免疫反应和适应性免疫反应共同发挥免疫效应,同时胃内微生物菌群也发生改变,与粘膜免疫系统相互影响。Th1/Th2、Th17/Treg免疫失衡,异常炎症状态,胃内微环境改变与Hp感染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于Hp感染的治疗,现有西医疗法存在抗生素耐药、副作用大、复发率高等问题,而中医药参与治疗可有效提高Hp根除率,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副作用。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阐释中医药治疗Hp感染的机制,不仅为中医药赋予科学内涵,也为中医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本文基于Hp感染引起的粘膜免疫应答及其对微生物菌群的影响,探讨中医药治疗Hp感染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肠疾病的重要诱因,严重影响居民健康。随着三联、四联疗法的普遍应用,因其不良反应明显,耐药菌株增加,其治疗面临诸多瓶颈。临床研究及药理实验表明,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具备一定的优势。本文拟从中医对幽门螺杆菌的认识入手,分析其感染的病因病机;结合文献研究结果探讨中医药扶正祛邪防治幽门螺杆菌的机理机制,为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医学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以联合用药的方法为主,即抗菌、抗炎、抗酸等方法,虽然其方案治疗有效,但这些方案都存在各自的不同弱点。总的来说,药物副作用多,耐药性强,价格昂贵等,都是影响临床疗效的原因。其中耐药性可使幽门螺杆菌(Hp)的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20.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为慢性胃炎最主要致病因素,根除Hp可显著改善胃黏膜炎性反应,目前西药杀菌治疗Hp根除率85%-94%,其疗效一直受到抗生素耐药及用药不良反应的影响。大量实验可证实部分中药具有抑杀Hp作用;部分临床研究亦表明,辨证应用中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提高Hp根除率,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西药治疗副作用方面有明显优势,以期为进一步提高Hp相关性胃炎临床疗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