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一般无菌检查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两性霉素B与卵磷脂的理化特点,确立了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无菌检查方法。用无菌甲醇40ml溶解样品(含两性霉素B4mg),通过0.45μm薄膜(TYPEFHMILLIPORE),用pH7.3磷酸盐缓冲液(含0.1%吐温80,0.002%甘牛胆酸钠)和生理盐水各200ml先后冲洗,按一般无菌方法进行检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简单、易行、可靠。  相似文献   

2.
两性霉素B脂质体与未包封脂质体的两性霉素的小鼠急毒试验LD50分别为5.07mg.kg^-1和2.61mg.kg^-1。,对全身性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实验治疗,再会两者等剂量,小鼠存活率分别为55%和35%,判别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采用ABC法系统地研究了13例分泌型54种正常人体组织ABH物质的分布与定位。新发现神经元、原始生殖细胞、直肠腺上皮、鳞状上皮基底层等18种细胞也含有ABH物质。还发现ABH物质呈相嵌分布,节段性分布,存在于核下区或核上区或刷状缘等分布特点,并对H与A、B物质的关系,ABH物质的来源,唾液与体液ABH物质的来源,ABH物质与细胞分化、分布的相嵌现象及分布的不一致性进行了探讨。与前人结果相比,证明ABC法是研究ABH物质在人体组织细胞分布与定位的较灵敏方法。  相似文献   

4.
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平滑肌相对含量的图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平滑肌成分的相对含量及与国际前列腺症状 评分(IPSS)的相关性。②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结合彩色病理图文分 析系统,检测20例BPH和10例正常前列腺组织中平滑肌成分占整个前列腺组织的相对含量。③结果BPH组织中平滑肌细胞明显增生、肥大,弥漫地分布于间质中;正常前列腺组织中平滑肌细胞纤细,稀疏地分布在间质组织中。BPH组织中平滑肌成分占整个前列腺  相似文献   

5.
探索一种方便实用,可靠,准确性高的测定人体组织ABO血型方法。方法 胃文采用ABC法对5例保存了数十年的尸检蜡块进行了ABH物质分布及ABO血型测定。结果 除了组织切片中的红细胞及血管内膜外,肺泡上皮支气管上皮,心肌细胞,肝细胞,胃壁细胞,主细胞,蛛网膜等为最佳测定组织血型的部位。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与p53基因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朱明华 《医学争鸣》1998,19(3):314-317
目的:探讨与HBV感染相关的肝癌其p53基因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16例西安地区的肝癌及其旁肝组织,应用Southern杂交检测了组织中HBVDNA的状态,免疫组化确定HBV的HBsAg,HBxAg和肿瘤抑制基因P53蛋白的分布,采用PCR扩增后直接DNA序列分析,检测了p53基因第5~8外显子的基因序列。结果:16例中13例HBVDNASouthern杂交阳性,10例癌组织和13例癌旁组织HBx  相似文献   

7.
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深部真菌感染3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随着医学发展,临床上抗生素、激素和细胞毒药物更广泛使用,脏器移植、免疫缺陷疾病的发生等导致全身性深部真菌病的发病率急剧增加,且有较高的死亡率。因此为挽救病人的生命,需及时应用有效低毒的抗真菌药。迄今,两性霉素B仍是治疗深部真菌病疗效最确切的药物[1],是被国内外公认为抗真菌病的首选药[2]。但对严重真菌感染的病人或伴多脏器功能障碍病人用两性霉素B的毒副作用太大而病人无法耐受,故在使用剂量及应用范围上受到很大限制[1,3,4]。我院在1997年底至1999年3月间,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深…  相似文献   

8.
胃癌组织中EB病毒编码的RNA原位杂交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中EB病毒感染情况,初步探讨了EB病毒感染与胃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RNA原位杂交法观察58周胃腺癌,27例胃癌癌前病变及15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EB病毒感染发生率和分布情况。结果 胃癌组织EB病毒感染阳性率为10.3%。阳性标本多属低分经腺癌;胃癌癌前病变,正常胃粘膜及癌旁粘膜EB病毒检测均阴性,结论 EB病毒在胃癌发病中的作用可能是有限的,其主要致病因素有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9.
通过UCHL1、PanB、CD4、CD8等8种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和形态学定量研究,对反应性淋巴组织B细胞领域内T细胞的分布及与B细胞增殖分化的相关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反应性淋巴组织B细胞领域介在的主要是辅助性T细胞,生发中心,帽部及副皮质区、Th/i/Ts/c分别为11.64,2.56和2.04。在生发中心、T细胞90%以上分布于明区,而暗区则分布极少。与此相反,核分裂像多见于暗区,而明区则极少见。上述结果提示T细胞主要参与促进B细胞的分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HBV阳性肝病者肾组织内HBSAg和HBCAg的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尸检材料中获得30例HBV阳性的肝组织,观察其组织学,并进行HBSAg、HBCAg的免疫组化染色。根据HBAg的染色形态,将其分成两类:反映病毒活跃复制的第一类(18例);病毒可能呈整合状态的第二类(12例)。同时检测肾组织内HBSAg和HBCAg的表达情况,其HBAg阳性者12例,阳性率为40.0%。其中肾小球阳性者10例,分布主要在系膜区和沿毛细血管袢,也有核内HBCAg表达;肾小管HBAg阳性12例,其中HBSAg阳性11例,形态有膜型、弥漫型、周边型和包涵体样型,HBCAg阳性5例,形态有弥漫型、膜型或伴间质分布及核内表达。肾小管HBAg表达与肾小管和肾间质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自1994年至2002年间,13例患儿包括白念珠菌肝脓肿和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隐球菌脑膜炎和皮肤淋巴结感染、孢子丝菌病等儿童原发性深部真菌感染,探讨采用二性霉素B、伊曲康唑、氟康唑等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3例患儿均为临床和真菌学确诊,真菌镜检和真菌培养阳性并鉴定到种。隐球菌性脑膜炎患儿采用二性霉素B或静脉滴注,结合自身脑脊液稀释的二性霉素B鞘内注射。其他患儿分别给予伊曲康唑口服、10%碘化钾口服、二性霉素B脂质体静滴。治疗前后患者均检查肝肾功、血常规和尿常规。结果 13例患儿经治疗后治愈8例、显效4例、有效1例,有效率为92.3%。所有患儿治疗后均未见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的明显变化。二性霉素B和二性霉素脂质体治疗的患儿出现低热、肌肉颤抖、低血钾等。其他治疗的患儿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深部真菌感染患儿.可根据年龄和病情、深部真菌感染菌株不同,分别给予二性霉素B、二性霉素脂质体、伊曲康唑等治疗,安全性好,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白假丝酵母菌临床分离株对氟康唑(FCZ)与两性霉素B(AmB)的敏感性及两药相互作用的方式. 方法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M27-A推荐的棋盘微量稀释法,检测了22株白假丝酵母菌临床分离株对FCZ、AmB及两药联合的体外药物敏感性,同时对两药的作用方式进行了判定. 结果联合用药时,FCZ MIC值的几何均数从0.369 mg/L显著降低到0.227 mg/L,AmB MIC值的几何均数从0.223 mg/L显著降低到0.118 mg/L,22.73%受试菌表现为协同作用方式,63.14%的受试菌株表现为相加作用方式,13.64%受试菌株表现为无关作用方式,未观察到拮抗作用的出现.测定不同浓度下药物单独和联合作用的1株菌的菌落形成单位(cfu/ml),联合用药组都较单独用药组有明显减少,且对HF细胞和Hep-2细胞无毒性.结论 FCZ与AmB联合较任一药物单独使用体外抗白假丝酵母菌的活性高,且具有差异毒力.  相似文献   

13.
两性霉素B与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真菌感染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静  徐敬根 《当代医学》2011,17(9):102-103
目的观察两性霉素B与两性霉素B脂质体对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用两性霉素B与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例。A组:(两性霉素B组20例),B组(: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19例)。结果临床总有效率A组为75.0%,B组84.2%,;A组不良反应畏寒、寒战、发热,低血钾血症,消化道反应,肾功能损害,肝功损害及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55.0%、45.0%、20.0%、15.0%、10.0%、10.0%;B组分别为5.2%、26.3%、10.5%、5.2%、5.2%、5.2%。结论两性霉素B脂质体较两性霉素B疗效略高,两性霉素B副作用较两性霉素B脂质体大,但两性霉素B价格便宜,是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比较安全有效、经济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AMB)脂质体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4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早期采用AMB脂质体静脉滴注,同时间断鞘内注射治疗,后期采用氟康唑口服维持。结果:4例患者均治愈。治疗期间未发生明显毒性作用和不良反应。结论:AMB脂质体是一种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安全有效的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Increasing reports on application and safety of liposomal amphotericin B (Amphotec) in the treatment of deep fungal infections have been described recently.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that a case of liver abscess due to Candida albicans was completely cured with intra-abscess and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liposomal amphotericin B without recurrence in three-year follow-up period.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两性霉素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0月~2012年10月共51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接受两性霉素B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两性霉素B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有效率85.4%,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血钾77.1%,肾功能异常10.4%,寒颤发热18.8%,肝功能异常14.6%.结论 两性霉素B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疗效肯定、安全,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人脑脊液(CSF)中两性霉素B(AmB)和伊曲康唑(ITZ)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HPLC),并用于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样品的测定。 方法 脑脊液样品经固相萃取(SPE)后直接进样。AmB测定采用Gemini 5w C18柱,流动相为5mmol/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醋酸调pH至4.5)/乙腈(62/38,V/V),流速0.3mL/min,DAD检测器:检测波长410nm。ITZ测定采用YMC C18柱,流动相为0.2%三氟乙酸/乙腈(45/55,V/V),流速1.1mL/min,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260nm,发射波长365nm。 结果 AmB和ITZ的线性范围均为5ng/mL~100ng/mL,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最低定量限为5ng/mL,低、中、高浓度质控样品在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7.6%。 结论 该方法灵敏、快速、简便,适用于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治疗药物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两性霉素B脂质体(Ambisome)与两性霉素B(AmB)抗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差别及其相关性.方法 参照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M27-A推荐的常量稀释法,体外检测20株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和1株标准菌株对AmB和Ambisome的MIC,对两药的MIC结果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Ambisome抗念珠菌MIC与AmB相比在 1、 2个稀释度的符合率分别为52.4%(11/21)、23.8%(5/21),多数Ambisome的MIC值要高于AmB,平均增加0.82个稀释度;SPSS10.0统计软件等级相关分析显示两药MIC值有相关性(r=0.643,P<0.01).结论 Ambisome体外抗念珠菌与AmB有相关性,为进一步根据AmB折点推测和建议Ambisome的折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艾滋病(AIDS)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S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经血/骨髓培养确诊为AIDS合并PSM的患者,分别给予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疗程28d,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共52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伏立康唑治疗组20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组32例。治疗14d和28d时,伏立康唑组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40.0%、65.0%和56.3%、71.9%,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300,P=0.254;Z=0.273,P=0.601),但两组28d的治疗有效率均明显高于14d(Z=3.994,P=0.046)。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因毒副作用停药的现象,但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临床毒副反应较重且出现了血清肌酐的升高。结论伏立康唑与两性霉素B脂质体均为治疗AIDS合并PSM的有效方法,但伏立康唑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20.
两性霉素B脂质体胶联羊膜药膜的体内外缓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两性霉素B脂质体(amphotericin B liposome,AmBL)胶联羊膜药膜的体内外缓释性能。方法将两性霉素B脂质体与纤维蛋白胶混合,再与羊膜胶联,制备成两性霉素B脂质体胶联羊膜药膜,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形态学。将药膜置于生理盐水中,连续10d置换浸出液,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浓度。兔右眼眼表行药膜移植,考察房水中药物浓度变化,左眼滴入自制的两性霉素B脂质体眼液作为对照。结果药物-纤维蛋白胶与羊膜基底面贴合紧密,药物附着在胶原纤维网状孔隙内。浸出液中前3d药物浓度分别为59.9、34.1、27.9μg/ml,以后逐渐减少,第10天为0.78μg/ml。兔眼表药膜移植后,前2d房水中药物浓度较高,分别为113.1、61.2ng/ml,以后逐渐降低;对照组房水中药物浓度维持在较低水平,平均值为26.1ng/ml。结论两性霉素B脂质体胶联羊膜药膜是一种较好的药物缓释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