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敏感及特异的早期诊断肺结核病方法。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64例肺结核患者的外周血与痰标本结核杆菌-DNA。结果:外周血结核杆菌-DNA的阳性率为67.2%(43/64),痰标本的阳性率为29.6%(19/64)(P〈0.05),结论:用PCR技术诊断肺结核病,可提高临床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彭晓  杨增勇 《甘肃医药》1995,14(5):241-243
应用超声法处理外周血标本提取结核杆菌DNA检测80例肺结核,8例肾结核、5例脑膜结核、3例滑膜结核、30例胸膜结构患者,结果发现结核杆菌DNA的检出率分别为肺结核86.25%(69/80),肾结核75%(6/8),脑膜结核80%(4/5)、滑膜结核33.33%(1/3)、胸膜结核90%(27/30),中部标本检出率进行比较,除滑膜腔积液和脑液中结核杆菌DNA检出率100%高于外周血外,其它加痰,尿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3指标联合检测对肺结核患者的诊断意义,本文对痰涂片阴性肺结核患者133例及非结核患者29例(对照组)作血清抗PPDIgG、痰PCR检测结核杆菌和PPD皮试3项指标检测,综合评估它们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结果痰涂片阴性肺结核患者血清抗PPDIgG、痰PCR检测结核杆菌和PPD皮试的阳性率分别为75.9%、60.2%和54.1%,血清抗PPDIgG加痰PCR或加PPD皮试或3项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阳性检出率。认为3项指标联合检测对痰涂片阴性而X线胸片有结核可疑病灶者,可提高肺结核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对125例呼吸疾病患者进行痰液中结核杆菌DNA(TB-DNA)片段的检测。结果显示:PCR方法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敏感性为86.67%,特异性为94.92%。陈旧性肺结核2例阳性。有6例患者痰TB-DNA阳性,胸片未发现结核病灶。认为,PCR方法为肺结核诊断提供了一项灵敏特异的诊断手段,而且在呼吸系统常见病的鉴别诊断上亦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对125例呼吸疾病患者进行痰液中结核杆菌DNA(TB-DNA)片段的检测。结果显示:PCR方法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敏感性为86.67%,特异性为94.92%。陈旧性肺结核2例阳性。有6例患者痰TB-DNA阳性,胸片未发现结核病灶。认为,PCR方法为肺结核诊断提供了一项灵敏特异的诊断手段,而且在呼吸系统常见病的鉴别诊断上亦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PCR检测外周血中结核分枝杆菌DNA对肺结核诊断的价值,采用PCR检测了190例可疑肺结核病人外周血中结核分枝杆菌DNA,并用涂片镜检和培养法检测了这些病人痰中结核分枝杆菌。结果肺结核病人外周血PCR阳性率(44%)明显低于培养法(80.0%),与涂片法相当(46.8%);非肺结核病人外周血PCR阳性率为16.2%(5/3)。PCR检测外周血结核分枝杆菌DNA诊断肺结核的应用价值有限,对急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PCR技术对89例临床诊断为肺结核病患者和75例肺部感染患者的痰液标本作了检测,结果结核杆菌DNA阳性率分别为91.02%和3.33%,二组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6例患者重复试验仍为阳性;并对8例肺结核患者进行动态观察,7例经抗痨治疗1~3个月后PCR仍为阳性。认为PCR技术是快速、敏感、特异诊断结核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荧光定量PCR检测法对于分析结核杆菌在肺结核病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162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法分析患者外周血和痰液中存在结核杆菌的情况。根据患者临床诊断为参考评价标准,分析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进而判断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162例患者中PCR痰定量阳性率为48.15%,痰涂片阳性率为14.81%,PCR外周血定量阳性率为59.26%,PCR检测效果均优于痰涂片检测方式,(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法分析结核杆菌在肺结核患者中的发病率,能够有效提升临床诊断精准度,与传统涂片检测方式相比较具备更高的检测率。因此可以证实,在针对肺结核患者作出临床诊断时可以参考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进而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我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临床诊断肺结核菌DNA,同时检痰涂片及痰培养结核菌。结果PCR的阳性率为74.30%,痰涂片阳性率为2.08%,痰培养的阳性率为7.70%。经统计学处理,前者均高于二者,P均<0.001。说明PCR技术可快速高效检测肺结核病人结核菌的DNA。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抗结核抗体对肺结核诊断的作用。方法以结核杆菌特异性外膜为抗原,斑点免疫金渗滤试验(DIGFA)原理,随机检测本疾病控制中心2005年1~12月170例痰菌阳性和167例痰菌阴性肺结核病人的血清抗结核抗体,并以17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痰菌阳性肺结核病人血清抗结核抗体阳性率为80.6%,痰菌阴性肺结核病人血清抗结核抗体阳性率为66.5%,健康对照组血清抗结核抗体阳性率为5.1%,肺结核病人的血清抗结核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血清抗结核抗体测定对肺结核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依赖利福平结核分枝杆菌(简称依R菌)Rv0341抗体阳性初治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纳入42例依R菌Rv0341抗体阳性的初治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组,45例依R菌Rv0341抗体阴性的初治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症状、X线影像学表现、痰结核分枝杆菌和依R菌培养阳性率、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咳痰、咯血、气促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X线影像学表现研究组病变更多累及双肺及多个肺野(P<o.05),对照组病变更多局限于单肺和一个肺野(P<o.05),且研究组出现空洞的比率高于对照组(P<o.05);在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痰依R菌培养阳性率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治愈、好转率高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治疗无效的比例也低于研究组.结论 依R菌Rv0341抗体阳性初治肺结核患者具有临床症状重,病变范围广,易出现空洞,依R菌培养阳性率较高,治疗效果欠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从分离自肺结核患者的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突变率及耐药情况,以利抗结核治疗中药物的合理选用。方法:对痰涂片阳性的新发初治和复治肺结核患者进行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菌株采用高、低两种药物浓度,四种抗结核药物耐药性测试,同时用实时PCR法对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基因和突变进行检测。结果:127例痰培养阳性菌株总耐药率为14.2%,其中初治耐药率8.1%,复治耐药率35.7%,对四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依次为异烟肼8.7%,利福平2.4%,链霉素2.4%,乙胺丁醇0.8%。耐药基因检测结果,在初治组中rpoB和katG的突变率为12.1%(12/99)和10.1%(10/99);复治组中rpoB和katG的突变率为32.1%(9/28)和21.4%(6/28)。结论:分离自肺结核患者的结核分枝杆菌在初始治疗时已存在耐药性,而药物治疗有可能使其耐药性增加。结果表明抗结核治疗前及在治疗过程中对结核分枝杆菌进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检测对指导临床抗结核治疗很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探讨EUSA法疾抗结核抗体(ATBAB)检测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研究背景目前活动性肺结核的疾菌阳性率较低.已有用ELISA法检测血清、脑脊液、胸腹水ATBAB的报道。采用ELISA法检测活动性肺结核痰中ATBAS,国内外未见报道。方法由四川省中医研究院提供试剂盒。用EUSA法分别检测田例活动性肺结核、26例肺癌、36例细菌性肺炎患者痰ATBAB,结果采用方差分析处处理。结果活动性肺结核痰ATBAB阳性率与非结核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本检测方法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敏感性为81.4%,特异性为100%。结论该检测方法在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BF260电子支气管镜下取分泌物用培养法对不典型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自门诊和住院病人无痰或痰抗酸杆菌涂片检查屡为阴性的疑似肺结核患者,电子支气管镜下取分泌物培养结核杆菌。结果82例检出结核菌19株,培养阳性率为23.17%。同时做痰液培养生长2株,培养阳性率为3.66%。两者比较,差异明显,χ2=34.11,P<0.05;用支气管分泌物直接涂片检出抗酸杆菌5例,涂阳率6.10%,与培养比较,χ2=9.512,P<0.05。结论用支气管分泌物对无痰或痰抗酸杆菌涂片检查屡为阴性的肺结核患者行结核菌培养的方法,能明显提高结核菌的检出率,对临床不典型肺结核的明确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结核杆菌初始耐药对肺结核化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结核杆菌初始耐药对化疗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1996年1月-1999年12月4年间未用过抗结核药或用药未超过1月、有药物敏感性测定、门诊随访记录资料完整的肺结核患者分为耐药组(68例)及敏感组(93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痰菌阴转率前者为85.3%、后者为97.8%,2年细菌学复发率6.7%及1.2%。耐1药者痰菌阴转率95.2%;耐2药及3药者各为76.5%及62.5%;尤其耐INH、RFP者化疗失败率54.5%。结论 初始耐药,尤其耐多药是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耐多药肺结核与结核分枝杆菌L型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L型在耐多药肺结核形成及治疗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提高痰菌阴性肺结核的阳性诊断率。方法 :对 60例耐多药肺结核 ,40例无耐药初治肺结核病人分别于治疗前 ,治疗 1个月 ,治疗 3个月做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和结核分枝杆菌L型检测。结果 :初治无耐药肺结核分枝杆菌L型阳性率 (12 5 % )明显低于耐多药肺结核 (5 3 3 % )。随着耐药种类的增多 ,结核分枝杆菌L型阳性率增高 ;痰菌阴性的肺结核患者痰结核分枝杆菌L型仍可阳性。结论 :耐多药肺结核病人有较高的结核分枝杆菌L型感染率 ;复治 ,病情进展恶化 ,耐药病例与结核分枝杆菌L型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痰涂片两种染色方法对肺结核病人发现的作用。方法采集初诊活动期肺结核病例痰标本进行抗酸染色、荧光染色,并用酸性改良罗氏培养基法进行分离培养结核分枝杆菌,比较痰涂片阳性率。结果1344份痰标本中抗酸染色阳性率11.6%、荧光染色阳性率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3,P〈0.01);246份痰培养阳性标本中抗酸染色和荧光染色镜检结果1+时阳性率分别为20.3%、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8,P〈0.01)。结论两种痰涂片染色方法对初诊结核病人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特别是对痰标本中低密度结核分枝杆菌发现荧光染色效果更好,应加强基层技术培训,提高结核病人发现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遵义地区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并探讨其耐药特点,为耐药结核病的监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比例法对我院门诊及住院的肺结核患者痰标本中分离到的74株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和乙胺丁醇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 74例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对一线抗结核药的总耐药率为54.1%,耐多药率为12.2%。结论本地区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严重,应进一步加强耐药结核的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肺泡灌洗液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在痰涂片抗酸杆菌阴性(涂阴)肺结核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ELISPOT检测32例涂阴肺结核患者、30例非结核肺部疾病患者外周血和肺泡灌洗液中分泌结核抗原特异性干扰素的T淋巴细胞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比较两者的诊断价值。涂阴肺结核患者的肺泡灌洗液分别进行涂片抗酸染色、分枝杆菌培养、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扩增荧光检测,比较其阳性率。结果在32例涂阴肺结核患者和30例非结核肺部疾病患者中,血ELISPOT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4%、90.0%,肺泡灌洗液ELISPOT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6%、96.7%,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泡灌洗液、血ELISPOT检测ROC曲线下面积为0.936、0.872。涂阴肺结核肺泡灌洗液ELISPOT检测阳性率(90.6%)明显高于肺泡灌洗液抗酸染色(15.6%)、分枝杆菌培养(34.4%)和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扩增荧光检测(3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结论 ELISPOT检测肺泡灌洗液中分泌结核抗原特异性干扰素γ的T淋巴细胞水平,具有敏感、特异、快速等优点,可成为涂阴肺结核的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肺结核患者痰液胰酶预处理后使用含氯消毒剂消毒的效果。方法将门诊收集116份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标本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8例,以5%胰酶消化剂对涂阳患者不同性状痰液进行液化后,加入配置成含5000 mg/L有效氯的84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对照组58例,痰液直接加入含5000 mg/L有效氯的84消毒液消毒。消毒剂作用0.5 h、1 h、2 h后,分别接种于中性罗氏培养基,对痰液中结核杆菌培养阳性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84消毒液作用0.5 h、1 h、2 h后结核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100%、88%、79%;试验组经胰酶预处理后,再经84消毒液作用0.5 h、1 h、2 h后结核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62%、14%、0。结论涂阳肺结核患者痰液经胰酶液化预处理后,能促进消毒剂对痰液中结核杆菌的杀灭作用。在肺结核患者痰液的消毒中应积极推广痰液胰酶预处理消毒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