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最近我院采用分化诱导剂维甲酸(RetinoicAcid,RA)治疗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半个月进入部分缓解,1个月达完全缓解,现报告如下。患者,男,40岁,于1987年1月15日因头昏、乏力月馀,牙龈出血3天,原因不明全细胞降低入院.体检:T37.5℃,BP120/80,P84次,R18次。轻度贫血外貌,浅表淋巴结未及,四肢皮肤有少数紫斑,肝脾未触及。 相似文献
2.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系一危急疾病,联合化疗虽有一定效果,但常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出血、感染而危及生命。我院应用上海瑞金医院提供的全反式维甲酸(Retinoic acid,RA)治疗二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25例长期随访,发现采用全反式维甲酸与化疗交替持续治疗者,1年存活率94%,2年存活率76.5%,3年为70.6%,30个月后呈平坦期,最长1生存期已超过6年,单用全反式维甲酸持续治疗者,1年存活率50%,2年存活率37.5%,认为维持治疗时间为3年为宜,复发者的治疗以联合化疗为主,单用维甲酸效果不佳,同时认为重体力劳动和强烈精神刺激可能是导致复发的诱因 相似文献
4.
近日,我们对1例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使用亚砷酸(化学名:三氧化二砷As2O3)和维甲酸(ATRA)诱导治疗获得形态学完全缓解(CR),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临床已应用多年,且有独特的治疗效果。我院1993年至1997年应用ATRA治疗6例APL,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6例APL均为初治患儿,男4例,女2例,年龄3~13岁。临床表现:起病10~30天住院,6例病儿均有发热、面黄、出血,5例浅表淋巴结肿大,2例肝脾肿大,l例眼眶球结膜出血。实验室检查:红细胞1.47~2.90X10“几,白细胞1.8~49.IX10‘凡,中性0.1~046,淋巴0.02~0.6,原幼稚粒细胞0.41~0.76。骨髓像:表现粒系增生极度活跃,早幼粒细胞45%~83%,4例为… 相似文献
6.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的一个特殊类型,起病大多急骤,有发热、贫血及浸润症状,并以广泛而严重出血和病情凶险为其特点。我院血液科1973~1994年共收治的AML中按FAB分类符合APL者31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性别与年龄:31例APL中男12例,女19例,平均年龄34岁,其中21~50岁19例(61.2%),12~20岁9例(29.1%),50岁以上3例(9.6%),全部病例均经血液、骨髓细胞学检查及组织化学染色确诊。1.2临床表现:低~中等度发热24例,中~重度贫血29例,30例均以不同部位和不同程度的出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患者使用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双诱导治疗,对高白细胞患者加用单一化疗药物高三尖衫酯碱(H)或柔红霉素(DNR),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予以输注血浆/纤维蛋白原。结果29例患者中26例完全缓解,完全缓解(CR)率89.66%;3例死于颅内出血。结论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总结1992~2000年,在我院住院确诊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17例患者,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的临床经验,探讨如何提高疗效,减少药物副作用,降低治疗中的死亡率。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来源1992~2000年本院住院病例,经临床、实验室、骨髓形态学检查确诊为APL,诊断标准和疗效判定以张之南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1998年第2版为准。17例中初治16例,复治1例,男7例,女10例,年龄11-60岁,中位数年龄32岁。病程:初治16例2-3个月,复治1例5个月。1.2 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入院时临床症状和体征:头晕、乏力15例,发热10… 相似文献
9.
1989年12月~1991年6月作者应用全反式维甲酸(RA)进行诱导分化治疗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12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本组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3~14岁,其中M_(3-1)(粗颗粒)型7例,M_(3-2)(细颗粒)型5例。初治9例;复治3例(HOAP 或DOAP 或 相似文献
10.
11.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成人最常见的急性白血病,具有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的特点。阿糖胞苷(cytarabine,Ara-C)联合蒽环类药物化疗是目前治疗AML最主要的手段,诱导治疗后仍有20%~40%的患者不能达到完全缓解,多数患者会发生原发或获得性耐药。国内外学者已在AML治疗药物的药物基因组学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涉及药物代谢、转运和作用靶点基因的遗传变异与AML化疗疗效和预后,并在机制上进行了探讨。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临床研究发现
12.
近年来,国内外应用全反式维甲酸(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均获得良好疗效。我院自1988年以来应用 RA(由上海瑞金医院提供)治疗 APL 5例亦取得较满意疗效,并获得骨髓完全缓解,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院使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为主的药物治疗6例因服用乙双吗啉或乙亚胺而导致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报道如下。 1 病例和方法 1.1 病例资料:本组6例APL系我院于1991年1月~1996年11月收治的住院病人。全部病例经临床、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而确诊。包括M_(3u)4例,M_(3b)2例,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19~66岁,平均42.5岁,6例均有银屑病病史,自2~20年不等,平均7.5年。其间曾间断服用乙双吗啉或乙亚胺治疗。其中1例在2年中累积服用乙亚胺约30g,另外5例服用乙双吗啉者除1例服药总量不详外,4例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发生维甲酸综合征(RAS)的临床规律、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 对59例初发APL患者行ATRA治疗过程中,发生与不发生白细胞增高与RAS的关系、临床特征及RAS的治疗方法进行观察。结果 59例APL患者在ATRA治疗后,WBC>20.0×10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以全反式维甲酸(ATRA)、亚砷酸(As2O3)联合蒽环类(ATC)抗生素为主的方案治疗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对初治APL患者以ATRA和As2O3双诱导,白细胞(WBC)≥15.0×1098226;L-1时,加用DA方案化疗。达完全缓解(CR)后,以ATC抗生素为主的方案巩固化疗6个疗程,以后以化疗、ATRA、As2O3交替序贯维持治疗共2 a,以ATC抗生素联合阿糖胞苷(Ara-C)为主要化疗方案。观察维甲酸综合征、心脏毒性等不良反应。16例患者进行PML/RARα融合基因监测。结果 32例初治APL患者中,除3例早期死亡外,其余29例诱导治疗后均达CR,经巩固、维持治疗,此29例患者至今均为持续完全缓解(CCR)状态,其中CCR> 5 a 4例,>3 a 8例。无患者出现严重或不可逆的不良反应。初诊时接受PML/RARα融合基因检测的16例患者,治疗前均为阳性,巩固治疗结束时均转为阴性,在以后监测中无一例转阳。结论 ATRA、As2O3双诱导联合ATC抗生素为主的方案治疗初治APL,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全反式维甲酸与阿糖胞苷和高三尖杉酯碱联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36例,26例达完全缓解,7例达部分缓解,总有效率为91.6%。达缓解需要30~60天。观察6~72个月,9例在18~24个月停药后复发,其中6例换方案治疗重达缓解。用全反式维甲酸5~10天时有5例出现维甲酸综合征。与阿糖胞苷和高三尖杉酯碱联合用,避免了单用全反式维甲酸引起的综合征。 相似文献
18.
我们总结了省立医院近年来收治的 76例用全反式维甲酸 (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患者的资料 ,现报告如下。1 病例和方法1.1 病例 76例APL。均为 1990~ 1998年省立医院收治的患者。男 4 2例 ,女 34例。其中初治 6 7例 ,化疗复发 6例 ,乙双吗啉相关性APL3例。平均年龄 33.4 5(18~ 6 5)岁。所有病例均符合FAB分型标准的M3型 ,其中M3a4 7例 ,M3b2 9例。治疗前发热 4 2例 ,出血 58例 (其中DIC 14例 ) ,骨骼疼痛32例 ,肝、脾、淋巴结肿大 2 6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0 .6× 10 9/L~ 59.6× 10 9/L)…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APL28例患者用ATRA25mg·m^-2·d^-1,分2~3次服用,As2O3 0.28mg·m^-2·d^-1静脉点滴,并根据外周血白细胞数、不良反应等调整ATRA和As2O3用量直至完全缓解(CR)。结果 28例患者中,2例因发生DIC合并脑出血死亡,26例患者CR,CR率92.9%(26/28);取得CR所需治疗时间为(22.8±4.5)d(18~36)d。85.7%患者在治疗开始时白细胞升高;46.4%出现肝功异常,多在As2O3减量或停用后1周内恢复。结论 ATRA联合As2O3治疗APL疗效好,不良反应少,CR时间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