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在重症疾病的救治中日显重要。其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机制是清除体内产生的大量炎症介质,本文就不同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对炎症介质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不同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对炎症介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在重症疾病的救治中日显重要.其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机制是清除体内产生的大量炎症介质,本文就不同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对炎症介质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1991年美国胸科医生学会与危重感染急救医学会在芝加哥召开的讨论会上,指出严重感染、创伤患者出现菌血症、败血症、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时,都有一个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相似的过程,并一致建议停止使用“败血症”一词,统一使用SIRS和MODS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CBPT对重症肺炎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8月至2011年6月入住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30例重症肺炎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予不同剂量的CBPT,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清肌酐(SCr)、C反应蛋白(CRP)、淋巴细胞CD4+/CD8+比值、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及吞噬指数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患者平均动脉压与治疗前相比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HR)、血清肌酐(SCr)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CRP水平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其中大剂量组较中、小剂量组下降明显(P<0.05);治疗后淋巴细胞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患者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及吞噬指数均增加(P<0.05),且大剂量组较中、小剂量组增加明显(P<0.05),中剂量组较小剂量组增加明显(P<0.05).结论 CBPT对重症肺炎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平均动脉压影响不大,血流动力学稳定,能够有效清除肌酐等小分子物质,降低血清CRP水平,提高淋巴细胞CD4+/CD8+比值,增强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并且大剂量组效果好于中、小剂量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疗效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11月本院接治的90例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接受治疗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接受标准规范化的抗脓毒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接受CRRT.观察2...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比观察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治疗前后血清相关炎症因子、脂蛋白(a)的变化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尿毒症患者相关炎症因子及血清脂蛋白(a)的影响.方法 将75例初次透析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血液透析组及血液透析滤过组,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血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0、脂蛋白(a)浓度的变化.结果 血液透析组治疗前后血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及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血液透析滤过组治疗后血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较治疗前及血液透析治疗后明显降低(P<0.01),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与血液透析治疗后比较有所升高(P<0.05).血液透析组治疗后血清脂蛋白(a)浓度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滤过组治疗后血清脂蛋白(a)浓度较治疗前及血液透析治疗后明显下降(P<0.01).脂蛋白(a)与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0.496),与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比值呈负相关(r=-0.369).结论 血液透析滤过可以通过清除部分炎症因子减轻微炎症状态,同时下调脂蛋白(a)水平,减少尿毒症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对重度烧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7月收治的62例重度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皮下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1 ml,1次/天;观察组患者皮下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0.3 IU/kg,1次/天。两组患者均治疗20 d。记录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评估患者治疗满意度;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内毒素含量、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外周血T淋巴细胞占比及血清血浆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内毒素含量、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外周血T淋巴细胞占比及血清血浆蛋白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21 d后,观察组患者血清内毒素含量、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浆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 对3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CBP治疗,使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48 h血浆TNF -α、IL -1β、IL -6、IL -8的浓度,并与同期健康人群做比较。结果 31例患者好转出院,存活率为86.1%,血生化指标明显改善;SAP患者血浆TNF -α、IL -1β、IL -6、IL -8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CBP治疗24 h后四种细胞因子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治疗48 h后有不同程度的回升,但仍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结论 CBP可有效清除SAP患者血浆炎症介质,从而阻断全身炎症反应,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CRRT)是在间歇性血液透析(intermittent hemodialysis,IHD)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包括所有连续性清除溶质,对肾脏功能起支持作用的各种血液净化技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CRRT的应用范围不仅包括最早的重症急性肾衰竭,更包含了临床各种危重症的抢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危重症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浆中分子总量的变化。方法选取入住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并行CBP治疗的危重症患者36例,测量CBP治疗前后血浆中分子总量变化,并对患者治疗前后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结果CBP治疗前后血浆中分子总量、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分别为(499.26±26.23)mg/L、(29.28±3.47)分、(16.21±2.67)分和(223.86±18.47)mg/L、(24.12±4.89)分、(12.86±2.83)分,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P治疗能有效降低危重症患者体内中分子水平,对疾病转归有积极作用。中分子总量可作为临床CBP开机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报告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感染性休克,并探讨其疗效。方法在综合治疗的同时,辅以CBP治疗。所有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及动脉导管测中心静脉压和平均动脉压,检测动脉血乳酸。滤器为AV600,置换液配方为0.9%NaCl3000ml、5%葡萄糖170ml、注射用水820ml、10%caCl26.4ml、50%MgS041.6ml装入4L输液袋,制成4L/袋的成品(A液部分)。使用前根据患者血钾水平适量加入10%KCl与5%NaHC03250ml(B液部分),由不同的通路按(4000mlA液:250mlB液)同步输入,以免发生沉淀。5%NaHC03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匀速补充,以纠正酸中毒。置换液流量为4L/h,首次连续治疗48~72h,以后根据病情再决定CBP。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的pH值、氧合指数、动脉血乳酸浓度、平均动脉压等指标明显改善;在多巴胺停用48h内血压正常者共6例,72h内共10例,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8例,其中4例在感染休克后48h后作CBP治疗。共治愈19例,死亡7例,死亡7例中并发MODS5例。结论CBP治疗感染性休克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经CBP治疗,死亡率有明显降低,但应尽早进行。 相似文献
13.
雷公藤多甙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微炎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微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5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普通治疗组(DN组)和雷公藤多甙治疗组(TL组),共治疗3个月。Ficoll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于体外培养,观察雷公藤多甙对培养的PBMC的作用。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清和PBMC上清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IL-1)的浓度,EMSA测定PBMC核因子-κKB(NF-κB)的活性。选择20名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NO组)。结果①与NO组治疗前相比,DN组和TL组治疗前血自蛋白降低,24h尿蛋白定量升高,血TNF-α和IL-1升高(P〈0.05)。②治疗后,与DN组相比,TL组患者血白蛋白升高,24h尿蛋白定量降低,血TNF-α和IL-1降低(P〈0.05)。③与NO组治疗前相比,DN组和TL组治疗前PBMC基础分泌TNF-α和IL-1增加,PBMC NF-κB活性升高(P〈0.05)。雷公藤多甙处理后,PBMC分泌TNF-α和IL-1明显减少,NF-κB活性降低(P〈0.05)。结论雷公藤多甙通过抑制PBMC活性及循环微炎症反应发挥治疗糖尿病肾病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肾脏血流动力学和炎性细胞因子的角度观察叶氏糖肾方治疗脾肾气虚、湿浊瘀阻型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入组患者被随机分为西药对照组、中西药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每组各50例,分别使用西药、中西药和中西药加脐疗,进行为期6个月的临床治疗观察,之后随访2个月,共8个月。结果:(1)三组治疗前一般情况和有关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差异。(2)治疗6个月后西药组、中西医组、综合组中医临床症状总积分(分别为26.8±6.3,21.9±5.8和16.3±4.8),临床有效率(分别为60.0%,84.0%和88.0%),24 h尿蛋白定量和肾脏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其中,综合组最明显,其次为中西医组,最后为西药组,三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6个月后中西医组和综合组血尿素氮、肌酐和炎性细胞因子(TGF-β1、MCP-1、TNF-α)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肾小球滤过率明显升高,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西药组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4)在停用中药继续西药治疗随访2个月后,中西医组和综合组的上述各项指标虽较治疗6个月时有一定程度的恶化,但仍好于西药组。结论:叶氏糖肾方加脐疗能明显改善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蛋白尿,延缓肾功能衰竭。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改善肾脏血流动力学,下调血液相关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终末期肾病(ESRD)合并难治性高血压(R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ESRD合并RH患者经CBP治疗后血压控制情况及治疗前后血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甲状旁腺素水平。结果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血。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甲状旁腺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CBP为一较好的控制ESRD患者难治性高血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班遵浦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5,(3):261-262
<正>急性肾衰竭(ARF)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短时间内肾功能急剧下降,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体内毒性代谢产物蓄积的一种临床常见的综合征[1]。临床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肾衰竭,而肾衰竭可引起体内水潴留进而加重心力衰竭,形成恶性循环。该类患者对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不敏感,需要应用血液净化治疗。血液净化主要是通过净化装置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清除体内的致病物质,从而实现治疗疾病的目的。传统的血液透析由于对 相似文献
17.
李耀增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9,(5)
正重症脓毒血症(SS)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感染性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可导致发热、心动过速、呼吸急促等症状,常诱发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若未及时治疗,常可导致死亡(死亡率可 30%)[1]。目前,SS常用的治疗方法为对症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但仍有部分患者未能有效清除体内炎症因子及保护心肝肾等器官,导致疗效欠佳,甚至死亡[2]。而近年 相似文献
18.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尿毒症并发难治性高血压(R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尿毒症合并RH患者经CBP治疗后血压控制情况及治疗前后血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甲状旁腺素水平以及尿量、体重改变。结果:32例患者经过CBP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血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甲状旁腺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体重较前亦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尿毒症患者RH的发生与容量负荷过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过度活跃以及继发性甲旁亢等有关,CBP为一有效的控制尿毒症患者高血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38例MODS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严重创伤、严重感染、外科大手术、病理产科等原发病发生后,同时或序贯地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系统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是危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革新,CBPT成为MODS重要而有效的防治方法。我院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糜蛋白酶联合锡类散保留灌肠疗法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炎症因子和外周血辅助性 T 细胞(Th17)、调节性 T 细胞(Treg)的影响。方法:收集 158 例 UC 患者临床资料,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83 和对照组 75 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保留灌肠,同时灌肠液中加入庆大霉素、氟美松,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糜蛋白酶、锡类散保留灌肠。根据 Mayo 评分标准,两组患者分为轻、中、重度 3 个亚组。治疗两个疗程后评价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Mayo 评分、内镜评分改善情况。检测正常人群和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ESR、CRP、TNF-α、IL-6)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 Th17 细胞和 Treg 细胞的表达。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 94.0%,观察组为77.3%,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 Mayo 评分、内镜 Baron 评分为(2.25±1.39)、(1.13±0.95),对照组为(3.61±1.61)、(1.60±0.99),治疗组变化更明显(P<0.05)。TNF-α 和 IL-6 表达水平、Th17 细胞数与 UC 分级呈显著正相关,Treg 细胞数与 UC 分级呈显著负相关(P<0.01)。治疗后血清 ESR、CRP、TNF-α、IL-6 表达值下降,治疗组为(11.17±8.01)mm/h、(6.55±5.47)mg/L、(56.42±19.97)ng/L、(154.81±32.29)ng/mL,观察组为(18.07±8.62)mm/h、(16.49±8.32)mg/L、(74.08±20.07)ng/L、(177.47±30.01)ng/mL。Th17 细胞数减少:治疗组(3.18±1.02)、观察组(4.20±1.08);Treg 细胞数增加:治疗组(8.61±1.52)、观察组(7.50±1.67);治疗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明显(P<0.05)。结论:糜蛋白酶联合锡类散保留灌肠疗法治疗 UC 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减轻 UC 患者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