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和深静脉血栓栓塞的主要病理过程是血栓形成。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病理状态下,多种凝血因子增加,抗凝物质减少,纤溶活性降低。近年来研究表明,纤溶活性的下降是导致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预防血栓形成及溶解已形成的血栓是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重要手段。随着人们对血栓栓塞性疾病病理机制及体内纤维蛋白溶解机制的进一步了解,抗栓溶栓药物的研究越来越多,现将近年来新  相似文献   

2.
溶栓Ⅰ号抗血栓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体外溶栓法、纤维蛋白平板法及家兔颈动脉血栓形成法 ,观察溶栓Ⅰ号的溶栓作用 .结果表明 :溶栓Ⅰ号可以溶解体外血栓 ;对正常及加热纤维蛋白平板均有溶解作用 ;抑制血栓形成并溶解已形成的血栓  相似文献   

3.
尿激酶(Urokinase简称UK)是由新鲜人尿中分离、提纯的高纯度酶制剂,国外也有用肾脏组织培养方法生产。本品可激活纤溶酶原(Plasminogen)而转变为纤溶酶(Plas-min)从而可促进纤维蛋白溶解,因此UK是一种良好的溶血栓药物,可治疗各种血栓栓塞性疾病。国外近十余年来对酶学浴血栓疗法已积累大量资料,而UK为其中主要药物之一。目前已用于治疗急性巨大型肺栓塞,急性动静脉血栓形成,动静脉交支血栓形成、急性心肌梗塞、脑血栓形成及脑血管血栓栓塞、中央视网膜血管栓塞等疾患,此外还应用  相似文献   

4.
血栓形成及血栓栓塞性血管闭塞疾病的高度发病率和死亡率要求提供新的更有效的治疗药物。手术摘除血栓疗法仅适用于某些病例,有一定局限性。抗凝血疗法只能预防血栓进一步发展,靠体内自发溶纤维蛋白作用消除一些小的血栓,对急性的大的动静脉闭塞效果极差。近十年来发展了一些溶血栓药物,能使血栓溶解,许多场合可代替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5.
甘糖酯的抗血栓作用及其作用机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研究了硫酸甘糖酯(PGMS)对家兔实验性血栓形成及急性实验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的影响,并与等抗凝效价肝素进行了比较。结果提示,PGMS具有较好的抗血栓作用。为探讨其作用机理,还观察了PGMS对家兔凝血系统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提示,PGMS可通过抑制凝血系统和激活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而发挥其抗血栓作用。  相似文献   

6.
脉管栓塞性疾病的治疗,以前多用肝素、双香豆素等抗凝剂,这种抗凝疗法只能预防血栓形成,但一旦血栓已经形成,只能防止血栓进一步扩大,并无溶解血栓作用。因此人们努力寻找血栓溶解剂。1933年Tillet和Garner发现β溶血性链球菌能使血块溶解,后来Christensen等证实链球菌产生一种蛋白质——链激  相似文献   

7.
<正>急性肺栓塞为临床常见严重肺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病死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抗凝是临床治疗急性肺栓塞重要方法,能有效抑制血栓形成,促进血栓溶解,同时避免再次栓塞[1]。低分子肝素钙是一种抗凝药物,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纤维蛋白溶解。利伐沙班是一种新型抗凝剂,可抑制Ⅹa因子合成,从而抑制血栓形  相似文献   

8.
因血管内出现血凝块而形成血栓,随之产生“急性心肌梗塞”“肺栓塞”等一系列血管栓塞病。这些疾病有很高的死亡率,严重的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以链激酶和尿激酶为代表的,酶解血栓疗法给这些疾病带来了很大的希望,它们通过图示方式溶解血栓。如图所示,链激酶或尿激酶激活存在血栓中的胞浆素原,使转化成胞浆素。胞浆素又分解不溶性的纤维蛋白成为可溶性的纤维蛋白裂解产物。于是血栓便溶解。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VEC)除了作为血管内壁的屏障外,还可分泌一系列血管活性物质,参与多种生理功能.其最基本的功能是抗血栓形成,以保证血液流体性及循环管道通畅性.在病理状况下,VEC损伤或激活,可导致VEC功能异常,产生较多的抗血栓物质,在不同程度上减小或削弱VEC在调节血小板行为、凝血与抗凝血、纤维蛋白形成与溶解、血管张力调节等多方面功能,启动了病理性血栓形成的"连锁"过程,导致血栓栓塞性疾病.笔者综述VEC抗血栓作用及相应药物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王毅  张凯  白雪 《天津医药》2011,39(2):184-186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它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据报道[1]:90%以上的PTE血栓来源于DVT,但50%~80%的DVT并无临床症状,然而一旦栓子脱落形成PTE将会导致生命危险,可引起猝死。大于90%的死亡病例发生于未经治疗的患者,原因在于未能识别PTE[2]。因此,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是减少死亡率的关键。D-二聚体(D-Dimer)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是血栓形成及溶解的标志物,在血栓性疾病的诊治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现将VTE及D-Dimer在VTE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曹玄林 《河北医药》1990,12(5):291-292
即使攻克了动脉硬化的预防问题,冠脉内血栓形成和随之发生的急性心肌梗塞仍是一致命的合并症。成功地进行血栓形成的防治是攻克冠心病的一个重要途经。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已给人们带来希望。溶解血栓的研究网落血小板形成血凝块的纤维蛋白降解对血栓溶解,血流恢复和心肌损伤的恢复起主要作用,也是重要的治疗目标。血栓溶解剂的研究已进入第四代。第一代血栓溶解剂为链激酶和尿激酶,二者作用相同,只是尿激酶为体内的β球蛋白,无抗原性,因而不产生过敏反应,也无需用大剂量消耗体内抗  相似文献   

12.
通塞软脉片抗凝血和抗血栓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岩  陈晓光  吴岩 《中国药房》2008,19(33):2561-2562
目的:研究通塞软脉片抗凝血和抗血栓作用。方法:动物给药后检测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纤维蛋白原含量、血凝块溶解率;用体内、外血栓形成溶解实验检测抗血栓作用。结果:给予通塞软脉片0·5、1·0、2·0g·kg-1能明显延长小鼠凝血时间、大鼠凝血酶原时间,降低大鼠血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血凝块溶解率,延长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时间,缩短大鼠体外血栓长度,减轻血栓的湿重及干重。结论:通塞软脉片具有抗凝血和抗血栓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海洋双吲哚生物碱FGFC1对大鼠脑微血栓的纤溶作用。方法 静脉注射异硫氰酸荧光素-纤维蛋白诱导大鼠脑微血栓形成,低场核磁共振血栓成像和组织切片评价脑微血栓动物模型构建;颈静脉注射给药FGFC1,荧光比色法检测大鼠血浆荧光强度,ELISA方法检测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和纤溶酶原活性。结果 低场核磁共振血栓成像和HE染色组织切片显示异硫氰酸荧光素-纤维蛋白诱导大鼠脑部密度增强和脑血管管壁增厚;冷冻组织切片显示脑血管存在荧光亮斑;血浆荧光强度显示2 h时异硫氰酸荧光素-纤维蛋白诱导大鼠脑微血栓形成;当FGFC1给药剂量为5 mg/kg时,给药后2 h大鼠血浆FDP、D-D及PLG活性分别为595.24 ng/mL、5.70 ng/mL和86.98 IU/L,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 异硫氰酸荧光素-纤维蛋白诱导大鼠形成脑微血栓模型,FGFC1能够增强脑微血栓动物模型的纤溶活性,实现脑微血栓溶解;海洋纤溶化合物FGFC1具有发展为溶解脑微血栓药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王扬荃  马波  郝莉 《齐鲁药事》2003,22(2):48-50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病变引起的严重而持久的心肌缺血或部分心肌坏死。通常是由于冠状动脉硬化斑造成管腔狭窄 ,血液凝固系统在异常刺激(如斑块破损等 )下 ,导致凝血酶原被激活 ,变为凝血酶 ,从而催化可溶性纤维蛋白转变为不可溶性纤维蛋白 ,最后局部血栓形成阻塞。冠状动脉造影证实 ,85 %的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内急性血栓阻塞所致。血管内血栓的存在可激活内源性溶栓系统 ,其中关键的是纤维蛋白溶酶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溶酶 ,从而引起纤维蛋白溶解。纤维溶酶不仅溶解稳定的纤维蛋白血块 ,降解循环中的纤维蛋白原 ,促发血栓中的纤…  相似文献   

15.
为了验证注射用脉络通的药效学作用,用纤维蛋白平板法,进行了离体纤维蛋白溶解试验;用兔血浆优球蛋白溶解试验法,以溶解时间(ELT)为指标,进行了在体兔纤维蛋白溶解活性测定试验;用双缩脲法显色以吸光度为指标,进行了在体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试验;用125I标记血块注入兔静脉形成血栓法,以血中核素放射活性计数为指标,进行肺血栓溶解试验。结果表明,脉络通在离体条件下有溶解纤维蛋白和明显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的作用,并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经t-检验在统计学上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用药前各兔血液放射活性计数一般在700~900 cpm/g的范围内,静注脉络通后1 h受试物血液放射活性增加,有量效关系,在统计学上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结论:注射用脉络通有加速优球蛋白溶解和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的作用,能够改善循环障碍,防治肺栓塞,是溶解血栓及预防血栓形成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6.
重组葡激酶对犬股动脉血栓的再通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重组葡激酶对体内血栓的溶解作用。方法 采用狗股动脉富含红细胞血栓形成模型。结果 重组葡激酶明显减少狗股动脉富含红细胞血栓的长度及湿重,促进栓塞动脉再通,给药后,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再通率提高。结论 重组葡激酶具有极显著溶解犬实验性动脉血栓的作用,等剂量条件下,作用优于阳性对照药尿激酶  相似文献   

17.
1例87岁患者左下肢动脉血栓溶栓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丽  吴敏 《中国新医药》2004,3(1):123-124
动脉栓塞是栓子脱落阻塞动脉引起血流障碍的紧急疾病。特点是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如治疗不及时截肢率及病死率均较高。人体存在着生理性凝血与抗凝血,纤溶与抗纤溶两对矛盾的系统。血液中的肝素可阻止血液凝固。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则能不断的清除和溶解血管壁上的小量纤维蛋白,以保持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状态,一旦平衡状态破坏便可出现血栓、栓塞、血管  相似文献   

18.
抗凝药治疗静脉血栓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脉血栓形成是心肌梗死、中风、下肢坏疽最常见的原因。由血小板聚集形成的动脉血栓也附有少量纤维蛋白,抑制动脉血栓形成的策略虽然主要集中在抗血小板药物,但也包括用抗凝剂来预防纤维蛋白的沉积。相反,引起静脉炎综合征或导致肺动脉栓塞和死亡的静脉血栓,主要由纤维蛋白和红细胞组成,在血流缓慢条件下在小腿深静脉处形成。这些部位的凝血由血管的损伤开始,随静脉瘀  相似文献   

19.
黄劲  尹小建  黄芳 《药学研究》2019,38(3):167-171
纤维蛋白原是凝血过程、血栓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物质。高纤维蛋白原是各种血栓性疾病重要危险因素,在临床中被认为是疾病状态的标志物。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等是血栓性疾病药物研究的重要作用靶点,因此本文将综述纤维蛋白原影响血栓形成的机制及其相关药物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尿激酶(urokinase)系从健康人新鲜尿液中提取的一种冷冻干燥制剂,每kg尿液中仅可提取百万分之五克,因此价格较贵。尿激酶是纤溶酶原激活物,能激活纤溶酶原,促进纤维蛋白溶解,因而用于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临床主要用于肺栓塞、脑血管栓塞及心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