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肝门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2例肝门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的变化,评价疗效。计量资料用t检验。结果:介入治疗成功率为100%。治疗后2周血清总胆红素下降明显(P<0.05)。术后并发症7例,给予相应治疗后症状消失,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TCD术治疗肝门部恶性梗阻性黄疸可有效缓解黄疸症状,患者耐受性良好,为后续抗肿瘤治疗提供机会。  相似文献   

3.
4.
5.
6.
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肝门胆管癌的临床诊治经验和体会。方法 对1991年11月-1999年6月经手术治疗的9例肝门胆管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的9例中,有6例进行了根治性切除(肝)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1例进行了局部切除,2例单纯外引流,9例手术切口全部Ⅰ期愈合,无胆漏发生,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早期的和分化较好的肝门胆管癌有较高的切除率,满意的胆肠吻合可以不放置内支撑引流管,掌握好手术指征和围手术期的处理。对本病的手术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einoma,HC),又称Klatskin瘤,1965年由Klatskin首次详细描述,是指发生在左肝管、右肝管、左右肝管分叉部和肝总管上段的胆管黏膜上皮恶性肿瘤.由于对疾病认识加深及诊断技术的进步,肝门部胆管癌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探讨恶性梗阻黄疸介入治疗革新的可行性。分析经CT、B超、MRCP确诊为恶性梗阻黄疸病人11例,5例经皮穿刺置入塑料内涵管者均动脉置泵化疗,6例内外引流置泵或插管化疗。结果上述病例治疗后梗黄症状迅速消失,黄疸逐日消退。经2 ̄18个月随访:2 ̄4月内死亡的,单纯体外引流1例,置入内涵管1例;6 ̄12月内死亡的,外引流2例,内外引流2例,置入内涵管3例,剩余2例(外引流1例、内涵管1例)存活已超过19个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对于拟行联合半肝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患者,术前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PTBD)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12月我院112例行联合半肝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患者资料,总结分析其术前状态、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中留取胆汁培养细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4,P=0.816)。PTBD组术前总胆红素为(107.1±29.6)μmol/L,NPTBD组术前总胆红素(135.6±85.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P=0.035)。PTBD组术后胆漏发生率较NPTBD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52,P=0.026)。PTBD组切口感染、肝功不全等并发症发生率虽较NPTBD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BD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减黄手段,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前肝功能及全身营养状态,大大降低术后胆漏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术式的选择和效果.方法对1992年7月至2002年7月手术治疗43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总结,包括临床表现、手术方式、临床分型、治疗效果.结果无痛性梗阻性黄疸者占53.5%.根治性切除18例,姑息性切除6例,单纯引流减黄手术15例,肿瘤活检4例.肿瘤切除者1、3年生存率分别为82.4%、23.5%,单纯引流者1、3年生存率为58.3%、0,肿瘤切除明显优于单纯引流(P<0.05).结论手术治疗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远期生存率及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简化术前检查,力求早期手术,争取肿瘤切除.  相似文献   

12.
肝门部胆管癌52例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 ̄2004年间52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手术切除组、手术引流组、介入支架组及剖腹探查组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9.08、6.6、4.3、1.2个月。围手术期死亡2例。结论:肝门部胆管癌肿瘤切除术疗效明显优于其他治疗方式,对此病患者应积极争取行根治性切除术。对不能切除病例积极行引流术治疗,以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01~2013-12共收治37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7例患者中12例行根治性切除,余24例均行姑息性治疗。所有患者随访年限为1~3年,行根治性切除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为9~46月;姑息性切除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为5~31月;支架引流治疗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为2~14月;而未做治疗的3例患者生存时间为27 d~5月。结论 根治性切除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最有效和首选的治疗方法,联合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并结合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是本病早期发现与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文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早期诊断方法,以提高手术切除率。方法回顾分析2005~2011年收治肝门部胆管癌30例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术前确诊26/30(86.67%)。手术切除16例(53.33%),其中根治性切除(R0切除)10例(33.33%)、姑息性切除6例(20%),引流术12例(40%),单纯剖腹探查术2例(6.67%)。术后随访28例,2人失访,随访率92.86%(26/28),其中随访根治性切除10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50%、20%。随访姑息性切除6例,1、3年各1例,4例于一年内死亡。随访引流术10例全部于半年内死亡。结论肝门部胆管癌早期诊断困难,根治性切除率低,影像学检查可提高早期诊断率,对黄疸病人应尽早行影像学等相关检查,以提高根治切除率。手术是肝门部胆管癌的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分析DSA介导下经皮肝穿胆道引流(PTBD)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肝胆外井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4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A组(PTBD联合胆道支架)、B组(传统手术),对比观察术前术后血清胆红素的变化、手术成功率、疗效、生存期、病死率及并发症.结果 A、B两组组内比较,术后血清胆红素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组间术前及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中位生存期为8个月,B组为4个月(P<0.05);A组较B组有更低的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P<0.05).结论 对于恶性胆道梗阻的患者,DSA介导下PTBD联合胆道支架植入较之传统手术,是一种更安全、高效的微创减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高位胆管癌的超声表现,探讨超声在高位胆管癌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经病理、手术确诊的45例高位胆管癌超声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显示肝门区肿物34例(75.6%),其中乳头型8例(23.5%),团块型17例(50%),弥散型9例(26.5%);按Bismuth分型判断胆管受累范围,34例中29例(85%)与术中分型相符。超声对门静脉、肝动脉侵袭和肝脏转移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0%、40%、50%。结论超声对高位胆管癌进行术前评估是可行的。对指导临床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高位胆管癌的超声表现,探讨超声在高位胆管癌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经病理、手术确诊的45例高位胆管癌超声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显示肝门区肿物34例(75.6%),其中乳头型8例(23.5%),团块型17例(50%),弥散型9例(26.5%);按Bismuth分型判断胆管受累范围,34例中29例(85%)与术中分型相符。超声对门静脉、肝动脉侵袭和肝脏转移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0%、40%、50%。结论超声对高位胆管癌进行术前评估是可行的,对指导临床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肝门部胆管癌亦称为胆管近端癌、胆管上段癌、围肝门胆管癌、Klatskin瘤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理念和策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针对大多数的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手术最常采用的是肝叶或扩大肝叶切除、肝外胆道切除、区域性淋巴结清扫和Roux-en-Y胆管空肠吻合.因此,如何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彻底性、改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预后具有极大的挑战性,这同时也要求我们做好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术前准备.  相似文献   

19.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与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延平 《当代医学》2010,16(23):478-479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并进行分析。方法 3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其中原发行肝癌14例,胆管癌8例,胰头癌4例,肝门淋巴结转移8例,行金属内支架置入术及经皮肝穿胆汁引流术。结果 19例行金属内支架置入术,15例行单纯外引流或内外引流术,术后胆红素平均下降(120.55±89.86)mmol/L,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100%(34/34)、97.0%(33/34)、58.8(19/34)%。结论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方法简单,近期疗效确切,能延长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的方法及术后处理。方法 2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接受介入治疗,男21例,女5例。年龄35~80a,平均64a。其中,胰头癌11例,胆管癌9例,肝癌1例,转移癌3例,胆囊癌2例。放置支架及内外引流管21例,单纯放置外引流管2例,单纯放置内外引流管3例。结果 26例患者引流管引流通畅,21例支架扩张良好,无移位。术后1wk血清总胆红素由术前427.6±113.4μmol/L下降到178.8±65.3μmol/L,24例黄疸明显消退,1例消退不明显,1例胆道出血死亡。随访1mo胆道感染死亡1例,全身衰竭死亡2例,其余患者生存良好。结论 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创伤小,疗效确切,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