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成人腹膜后淋巴管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5年8月至20(18年3月收治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成人腹膜后淋巴管瘤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完整切除6例,行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随访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腹膜后淋巴管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难确诊,CT等影像学检查对该病的定性、定位具有一定的提示性。手术切除是该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成人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其中男性2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38.0岁。患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均为常规体检时经B超检查发现。经CT及MRI检查均考虑: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可能。结果5例均行手术治疗并完整切除,术后恢复顺利,随访3个月至16个月均无复发。结论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多无特异性临床表现,CT及MRI检查对术前协助诊断及对手术均有重要指导意义。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式,术中应尽可能完整切除病变,以防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3.
病例:女,28岁,因左侧腰背部酸痛3月余入院。病程中无放射痛,无发热、乏力、纳差等。体检无血压升高、无贫血、黄疸,腹平软,未及明显肿块,无压痛,无肾区叩击痛;各项实验室指标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肿瘤标志物均正  相似文献   

4.
腹膜后淋巴管瘤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祖朝  方哲平 《腹部外科》1997,10(5):207-208
腹膜后淋巴管瘤临床少见,加之腹膜后部位深、间隙大,临床又无特征性表现,确诊困难。当肿块增大到一定程度对周围组织或脏器产生占位压迫症状而就诊,往往诊断为腹膜后其它肿瘤行手术切除,经病理检查才得以确诊。我科20年来共收治腹膜后肿瘤55例,经手术切除病理确诊为腹膜后淋巴管瘤9例。术前无一例明确诊断为腹膜后淋巴管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腹膜后巨大海绵状淋巴管瘤手术治疗方法的认识,提高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成人腹膜后巨大海绵状淋巴管瘤的手术治疗过程,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腹膜后巨大海绵状淋巴管瘤完整切除,手术顺利,术后恢复好,未发生任何手术并发症。结论手术切除腹膜后巨大海绵状淋巴管瘤,需熟悉局部解剖关系,妥善保护周围组织,结扎离断与肿物相连的筋膜、淋巴管和血管组织,完整切除肿瘤,术后充分引流。  相似文献   

6.
腹膜后淋巴管囊肿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 ,72岁 ,因左腰区疼痛、血尿 3h收住泌尿外科。体检 :左肾区叩击痛阳性。B超 :右肾下部见 1个 10 6cm×12 1cm无回声区 ,后方回声增强。CT报告 :右肾中下部内侧前下方见 1个 11 7cm× 12 3cm× 10cm囊肿 ,增强后未见强化 ,右肾向外后移位。静脉肾盂造影 :右肾部分肾盏扩张 ,左肾见双肾盂。逆行右肾造影 :右肾盂、肾盏明显扩张 ,右输尿管上段受压移位。囊肿穿刺造影 :于胸 12~腰 3椎体右侧见一类圆形阴影 ,充盈造影剂 ,右肾、输尿管未显影。穿刺液检查 :白色、混浊 ,比重 1 0 39,李凡他试验阳性 ,总细胞 9 8×10 9…  相似文献   

7.
8.
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一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炳贤  李红浪 《腹部外科》2002,15(2):128-128
患者 :女 ,5 7岁。因体检时彩色超声检查发现胰头部囊性肿块 ,后行CT复查诊断胰头囊肿入院。既往有“糖尿病”史 ,否认任何与本病有关的症状。体检 :一般状况良好。腹部平坦 ,无胃肠形和蠕动波 ,未触及肝、脾及肿块 ,上腹正中有轻微压痛 ,无移动性浊音 ,肠鸣音正常。彩色超声 :胰头部位 (胆囊内下方 ,脊柱右侧、肾脏前方 )探及一形态欠规则 ,大小约 10 .4cm× 7.8cm的囊性肿块 ,内可见光带分隔 ,分隔上可见钙化强回声。声像图诊断 :胰头囊肿。CT :胰头部见一大小约 10 .8cm× 8.2cm低密度囊性块影 ,边缘清楚 ,下腔静脉受压变扁 …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原发性腹膜后淋巴管瘤的诊治水平。方法:报道1例原发性腹膜后淋巴管瘤患者的诊治过程,术前诊断腹膜后囊肿,行单孔腹腔镜双侧腹膜后囊肿切除术。结果:术后病理(腹膜后囊肿)检材由扩张的淋巴管组成,囊壁由内皮细胞、平滑肌及纤维组织组成,符合腹膜后淋巴管瘤。术后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原发性腹膜后淋巴瘤是一种良性病变,临床罕见,确诊需结合术后病理和影像学表现,手术切除是最佳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我科于2005年6月收治1例右肾萎缩并积水、左肾积水、腹膜后巨大囊性肿块的病人,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囊状淋巴管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成人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7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其中男2例,女5例,平均年龄51岁。患者均无特征性临床表现。超声及CT均表现为边缘光整的囊性肿块,病变大小约6cm×7cm~20cm×21cm,部分囊内有分隔,且壁与分隔可部分强化。术前诊断腹膜后囊性占位病变4例,腹腔囊肿2例,仅1例患者经CT引导下穿刺抽液确诊。结果7例均行手术治疗,完整切除肿瘤者6例,1例因肿瘤浸润肝脏及胰腺仅行大部切除。术后病理报告证实为:(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7例随访9个月~10年,完整切除者均未见复发,大部切除者于术后5个月出现局部复发。结论超声及CT对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定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手术切除是治疗首选。  相似文献   

12.
腹后淋巴管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临床少见,这是一种淋巴管畸形或发育障碍所致的疾病。作者近20年间收治6例。首发症状为腹部肿块及消化道功能障碍。术前确诊仅1例,蓁误诊为胰腺囊肿,畸胎瘤及卵巢囊肿。6例均行手术治疗,单纯囊肿切除3例,囊肿大部分切除2例,囊肿并胰尾切除1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1-19年,均未复发。作者认为,B超、CT对此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本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对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的认识,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报告2例经本院收治的腹膜后淋巴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2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39岁及45岁。患者均无特征性临床表现。超声及CT均表现为边缘光整的囊性肿块。2例患者均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腹膜后肿物切除术,并检索Pubmed和CBM数据库,对该疾病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2例均成功切除病灶并经病理诊断为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术后随访5和24个月,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临床上少见,该病多无特征性临床表现,B超及CT检查对协助术前诊断及手术均有重要指导意义。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并探讨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了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例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手术治疗.结果 术前B超、CTU、MRI均能准确发现肿瘤,肿瘤最大径12cm,最小5cm.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良性肿瘤患者6例,低度恶性1例.7例手术均获成功,联合脏器切除1例,无术中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年均未见复发.结论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应被视为潜在恶性或低度恶性的肿瘤,手术切除是主要手段,应尽可能完整切除肿瘤,联合脏器切除可提高切除率,避免肿瘤组织的残留,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5.
腹膜后化学感受器瘤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提高对腹膜后化学感受器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松花江流域4所医院收治的21例腹膜后化学感受器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BUS、CT或动脉造影等辅助检查,21例均显示为腹膜后占位性肿块,其中2例经MRI及动脉造影确诊为腹膜后化学感受器瘤;19例误诊,误诊率为90.5%(19/21).21例病理诊断为腹膜后化学感受器瘤,其中8例为低度恶性.21例均行手术治疗,16例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占76.2%(16/21);5例术中未能切除.其中4例于手术后11个月内死亡,1例术中死亡.16例切除者中有11例存活12年后失访,3例低度恶性者存活8年,有2例随访3年仍存活.结论术前诊断困难,手术切除是治疗腹膜后化学感受器瘤的惟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腹膜后神经鞘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告1例腹膜后神经鞘瘤,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诊治现状。方法通过对1例腹膜后神经鞘瘤的诊断、治疗方法及术后病理、随访的回顾,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综合分析腹膜后神经鞘瘤的诊断及治疗状况。结果本例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腹膜后神经鞘瘤,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腹膜后神经鞘瘤诊断困难,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确诊依靠病理检查,理想的治疗方法是通过外科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其预后良好,早期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小儿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药物灌注治疗的疗效。方法 2004年3月~2010年12月,腹腔镜辅助下药物灌注治疗12例小儿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先腹腔镜下探查肿瘤大小、范围、与邻近脏器关系,平阳霉素4~8 mg加适量注射用生理盐水配制成浓度为0.3~1.0 mg/ml溶液备用,剂量0.2~0.5 mg.kg-1.次-1,腰椎穿刺针经腹壁进入腹腔,行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瘤体药物灌注,隔2~3周灌注一次,共1~2次。结果 12例患儿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操作,几乎没有出血,手术时间15~45 min,平均30 min。第1次灌注术后2~3周复查B超,7例腹膜后淋巴管瘤完全消失,未见明显的腹膜后囊性葡萄样结构;5例B超示腹膜后囊性葡萄样结构,再重复注射治疗1次,术后半年B超复查腹膜后囊性葡萄样结构全部消失。12例患儿随访6~60个月,平均33个月,肿瘤无复发,无肠粘连、肺组织纤维化、骨髓抑制、血象异常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辅助下小儿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药物灌注治疗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出血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患者 ,男 ,6 2岁。发现左上腹包块 6个月 ,于1 997年 1月 6日入院。患者无恶心、呕吐 ,大便正常 ,无尿频、尿急及肉眼血尿。体检 :左上腹肋下可扪及一包块下极 ,不能推动 ,质韧 ,表面光滑。腹部无移动性浊音。双肾区未触及包块。血常规、尿常规、AFP、CEA未见异常。B超检查 :腹主动脉左前方有一 8.7cm× 5 .5cm× 8.0cm大小肿物 ,其内回声不均。CT示腹膜后占位性病变 ,边缘清楚 ,CT值1 6 .8~ 2 5 .6Hu ,左肾受挤压移位。IVU示左侧腹膜后肿物性质待定 ,左肾下极及左输尿管受压移位 ,双肾功能良好。腹主动脉造影未见肿…  相似文献   

19.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40岁,因"右上腹痛两天"来我院就诊。疼痛呈持续性,伴背部放射痛,恶心,并呕吐一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畏寒、发热,无胸痛、心悸,无腹泻。T:37℃,P:98次/min,R:18次/min,BP:107/75 mm Hg。腹部查体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8.0×109L-1,中性粒细胞15.2×109L-1。心肌损伤标志物示肌酸激酶278.0 U/L,肌酸激酶同功  相似文献   

20.
淋巴管瘤(lymphangioma)是淋巴系统的一种良性肿瘤,好发于儿童[1]。淋巴管瘤好发于颈部,腹膜后淋巴管瘤罕见,约占所有淋巴管瘤的1%[2]。该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一般无症状,也可导致出血、肠梗阻等[3-4]。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成人腹膜后巨大淋巴管瘤病人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