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呼吁医药相关专业人员重视药用动(植)物拉丁学名和中药材拉丁名,熟练掌握和正确应用生物学名和中药材拉丁名。方法:阐述药用动(植)物拉丁学名和中药材拉丁名在医药行业的重要性,介绍其在医药行业的应用现状及动(植)物拉丁学名与中药材拉丁名的命名法与示例。结果:药用动(植)物拉丁学名及中药材拉丁名与医药行业关系密切,在中医药科研、生产、对外交流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其使用错误与不规范现象广泛存在。结论:教学工作者需重视其教学并普及相关知识,让更多相关专业人员掌握和正确应用药用动(植)物拉丁学名和中药材拉丁名,以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我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AP)》的起草工作已经启动 ,其目的是通过规范中药材生产过程 ,以保证药材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但目前制定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AP)》主要针对栽培中药材和濒危野生中药材人工栽培技术的研究。这无疑对于保证栽培中药材的规范化生产及制订中药材质量标准有重大意义。作者在对优质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和制订质量标准问题进行思考时 ,感到有关野生中药材的生产和质量标准探讨和研究甚少。因此应该在《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加入有关自然药材的内容。作者在这里提出“自然药材”这一概念 ,以区…  相似文献   

3.
<正>五灵脂,别名血灵脂、草灵脂、五灵子、寒雀粪、寒号虫屎。始载于宋《开宝本草》,谓:“五灵脂出北地,寒号虫粪也。”《中药志》谓“寒雀粪”,李时珍引杨氏丹铅录谓:“寒号虫即鶡鴠”,故名寒号鸟。鶡鴠在古书里记载为一种不会鸣叫且善斗的鸟,与现代文献所载“寒号虫”应禽兽有别。因为会滑翔飞行,乍看似鸟,实属兽类。视作禽类应属误解讹传。  相似文献   

4.
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关于葛根治“消渴”的记载,《开宝木草》谓可“作粉止渴”,《本草备要》谓能“止渴生津”。临床常与玄参、丹皮、生地、白薇配伍,治疗糖尿病及轻型尿崩症,药理实验结果也证实其有降血糖作用,仅次于地骨皮、生地。历代有关用葛根复方治疗糖尿病的方剂甚多,如猪肾荠花汤(猪肾、荠芎、黑豆、石膏、人参、云苓、知母、葛根、黄芩、磁石、天花粉、甘草),白术  相似文献   

5.
中草药“忌铁”之说,很早就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以下简称《纲目》)中对此有专门的论述和具体记载,但并未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本文将《纲目》有关中草药“忌铁”的论述和记载予以整理,借助现代药学有关资料进行分析讨论,试图说明其“忌铁”论述的科学内涵,意在引起中医药界同道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刘媛 《首都医药》2007,(3):19-20
GAP是“药材生产管理规范”的简称。我国传统中药材栽培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发展到1998年,国家组织有关部门参照欧盟的“芳香及药用植物生产管理规范”翻译起草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到2002年6月作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第32号令向全国发布试行。2003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又出台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认证办法(试行)》和《中药材生产质量  相似文献   

7.
中药蜈蚣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蜈蚣俗称"天龙",又名"百足虫",属节肢动物,唇足(多足)纲,蜈蚣目大蜈蚣科,下属30~40种。最常见的为少棘金头蜈蚣。其性味辛温,有毒,归肝经,是临床上特效药用动物之一。蜈蚣含有两种类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即组胺样物质及溶血性蛋白质,尚含脂肪油、胆甾醇、醋酸及组氨酸、精氨酸、亮氨酸等多种氨基酸。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中医古代书籍虽无此病名,但对本病已早有描述和记载。《内经》一书中,已经有“心痛”、“厥心痛”、“真心痛”等的记载。《金匮要略》有“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专章论述,将胸痹、心痛、短气  相似文献   

9.
牛黄.别名丑宝,李的珍解释说,牛丑,故隐其名,并说,《金光明经》上称为“翟卢祈娜”.外文名‘Bezaar’“Pesoar”或“Paza hr”(音译婆婆)(拉丁·德),“Coro-Bezoar”(英)或(日)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药典》中药材拉丁名的修订意见林泉(浙江省药品检验所,杭州 1310004)中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宝贵遗产,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为了使中药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药,正确的中药拉丁名,对于药物的国际交流定能起到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步长胆石利通片方解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锦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1):2283-2284
硝石:苦、咸,温,有小毒。主含硝酸钾(KNO3)。硝石其名有二义:一为投入水中即消;二为本品能化诸石。功效主治:(1)攻坚破积:即能破症积,攻坚结,用治症积肿块,疮疡砂石,《本经逢源》谓能:“通六腑积聚,化七十二种石”;《衷中参西录》有谓:“与皂矾同用,善消胆中结石,膀胱中结石及内伤黄疸”之说。(2)利水除湿:具有利水泻下之功,硝石散口服有明显利尿作用,可治疗各种淋证。  相似文献   

12.
植物类中药细胞内普遍含有受遗传基因控制的蛋白质分子 ,且具有种的特异性和稳定性 ,利用这一规律 ,可鉴别亲缘关系相近的不同种类的药材。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 (PAGE) ,对 12种《中国药典》对照药材进行了分析 ,旨在为中药材鉴别提供一项新的评价指标 ,同时为建立中药材电泳鉴别图谱库提供资料。1 实验材料12种药典对照药材名称、原植物拉丁名参见表 1。表 1 中国药典 12种对照药材名称与学名编号中药名称原植物拉丁名1人参PanaxginsengC .A .Mey2西洋参PanaxquinpuefoliaL .3三七P…  相似文献   

13.
译文说明:《草药民间处方集》共收载药用植物22种,每种有墨西哥名、拉丁名(科名)、治病和用法。译校者除核对拉丁名外,多数加以中名,以便交流。1.Ahuehuete,墨羽杉[通称墨西哥落羽松(Taxodium mucronatum Ten.),杉科],可治:(a)疥疮,以叶泡制后敷在患处;(b)肾病,以树皮在水中泡煎后,每天喝一小杯;(c)调理肠胃气,以树皮在  相似文献   

14.
一、发黄的概念“发黄”一词,首见于《伤寒论》。(《内经》只有黄疸记载,查阅有关文献,发黄的概念归纳如下, (一)发黄与黄疸,名异实同。成无已《伤寒明理论》:“疸者,黄也。单阳而无阴者。伤寒至于发黄,为疾之甚。”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然疸与黄,其实一病,古今立名异耳。” (二)发黄与黄疸有区别。章太炎《章太炎论医集》:“所谓黄疸者,惟热病发黄不名黄疸,其余发黄通以黄疸目之。”  相似文献   

15.
正蜈蚣是我国常用中药材,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L.Koch的干燥体~([1])。活体蜈蚣的毒液毒性较高,可以对人和其它脊椎动物造成剧烈的疼痛和水肿,导致瘫痪甚至死亡~([2])。蜈蚣干体作为药材,记载为有毒,有服用蜈蚣粉致过敏、肝脏毒性、肾脏毒性、生殖发育毒性和神经毒性等的报道,但也有文献指出蜈蚣的毒性较低~([3-6])。蜈蚣水煎液为常规服用  相似文献   

16.
<正>冬虫夏草是我国传统的名贵滋补中药材,如清代《本草从新》中记载,冬虫夏草可“保肺益肾、止血化痰”。《中国药典》记载其主要功效是“补肺益肾、止血、化痰”,用于久咳虚喘、劳嗽咯血、阳痿遗精、腰膝酸痛。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冬虫夏草所含的虫草多糖可增强免疫力,促进机体核酸及蛋白质的代谢,有一定的降血糖、抑制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痰病的辨治     
古人对一些不明原因的疾病,常认为与痰有关。古籍有“怪病治痰”、“痰生百病”之载。考痰之出处,《景岳全书》说:“内经只有积饮之说,本无痰证之名”,《神农本草经》有“留饮痰澼”的记载。后汉张仲景开创了痰饮辨证的先河,其于《金匮要略》一书中有记载,不过其论详于饮而略于痰。《诸病源候论》将痰与饮分别立论,指出痰与饮同源而二歧,应是两证,故元、明以来大都沿用其说。清张景岳明确指出:“痰之与饮,名曰同  相似文献   

18.
黄芪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继  徐纪民  赵京春 《中国药师》1999,2(4):211-213
黄芪是一味历史悠久、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为历代中医最为常用的中药之一。《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规定黄芪来源于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和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另有一种红芪来源于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Hedysarum polybotrys Hand.Mazz.它能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等功效。黄芪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原名“黄耆”,列为上品,后代诸家本草多有记载。1 黄芪的产地 黄芪产地最早记载于南北朝《名医别录》陶弘景谓:“生白水(今四川松潘或碧口附近)者冷,补……生蜀郡(今四川梓潼、平武、成都、雅安)白水、汉中(今陕西南郑)。  相似文献   

19.
白花蛇舌草历代本草未见记载,仅在《潮州志·药物志》中有记载,谓:“茎叶榨汁服用,治盲肠炎有特效,又可治一切肠病”。华南民间多称为蛇舌癀或蛇舌草,因其花白,叶细瘦条形,状如蛇舌,故名。  相似文献   

20.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中医咽喉科的遗产,也是相当丰富的,是宝库中的一个部分。早在中国现存第一部医书《内经》里,对于咽喉的生理、病理有许多的论述和一些零星记载。在现存中国第一部药书《神农本草经》里,也记载了若干治咽喉病的药物。以后历代医学著作均记载有治疗咽喉病的方药,并论述了有关咽喉病的认识和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