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脑苷肌肽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丁苯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脑苷肌肽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血清学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和后遗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9%(37/39),高于对照组的76.9%(3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VEG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后遗症发生率为2.6%(1/39),低于对照组的20.5%(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苷肌肽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Barthel指数评分,改善血清学指标水平,降低NIHSS评分和后遗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丁苯酞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洛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丁苯酞氯化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56%比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丁苯酞氯化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西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并阿司匹林肠溶片及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及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比较两组Barthel指数及缺血区域脑血流量。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前降低,Barthel指数均较前提高,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缺血区域脑血流量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缺血区域脑血流量高于治疗前,同时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可进一步提高脑梗死疗效,有效增加缺血区域脑血流量,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的疗效对其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持续用药2周。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脑梗死体积、日常生活能力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41/43)高于对照组76.74%(3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I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梗死体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其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优于单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拜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郸城县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拜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卒中量表(NIHSS)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炎性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87%)高于对照组(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SF-36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IL-6、TNF-α、hs-CRP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拜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缓解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6例。给予患者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和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于治疗前及治疗15d后评定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和血生化指标,并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87.0%,对照组患者6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rthel指数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各自比较均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两组患者血生化指标无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丹红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明显、高效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90)与观察组(n=90),对照组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血塞通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平均血流速度(Vm)]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86/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56%(7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RI、P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Vm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降低NIHSS评分,其效果优于单纯丁苯酞治疗。  相似文献   

8.
刘继男 《当代医学》2021,27(29):64-66
目的 探讨脑苷肌肽联合法舒地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血流参数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根据盲抽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法舒地尔注射液滴注治疗,观察组采用脑苷肌肽注射液联合法舒地尔滴注治疗.比较两组血流参数[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炎性因子水平[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神经功能[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RI、PI均低于治疗前,Vm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RI、PI、Vm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DA、TNF-α、IL-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苷肌肽联合法舒地尔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部血流状态和炎性因子水平,提高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苷肌肽联合红花黄色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红花黄色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脑苷肌肽注射液,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的更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苷肌肽联合红花黄色素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肯定、确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急性脑梗死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单独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丁苯酞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并随访6月进行生活质量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d,两组NIHSS评分及SF-36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及SF-36评分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用丁苯酞可以更好的消除自由基,改善症状,提高神经功能,促进机体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丁苯酞胶囊联合银杏达莫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2012年4月~2014年1月在中山市大涌医院住院的12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丁苯酞胶囊口服加银杏达莫静滴治疗,对照组给予血塞通静滴,疗程均为15d。收集治疗前后数据,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学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5.0%)高于对照组(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都有不同程度降低(均P〈0.05),观察组D一二聚体及超敏C反应蛋白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联合应用丁苯酞胶囊和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分析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210例脑梗塞患者临床资料,按其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和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都显著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9):143-146
目的 探讨温针灸对ICU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7~12月在医院诊断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NIHSS评分,Fugl-Meyer运动评分。结果(1)治疗后,两组脑血流动力学Vs、Vm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脑血流动力学Vs、V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入组时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后Fugl-Meyer运动评分均较入组时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ugl-Meyer运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针灸能够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NIHSS评分及Fugl-Meyer运动评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辅助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44例老年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2例。对照组予以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丁苯酞注射液辅助治疗。两组均持续用药2周,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神经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辅助治疗老年ACI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脑血流动力和脑血管储备能力(CVR)的影响,阐明丁苯酞对ACI患者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00例老年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病例号的单、双号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双侧大脑中动脉(MCA)的峰流速(Vp)、平均流速(Vm)及差值(DVp、DVm)等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脉动指数(PI)以及CVR,并进行比较;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15.420,P<0.05),观察组患者疗效分布和临床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U=2.225,χ2=5.005,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p和Vm明显高于对照组(t=10.819,t=7.259,P<0.05),而DVp和DVm明显低于对照组(t=16.348,t=19.055,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VR明显高于对照组(t=6.884,P<0.05),PI明显低于对照组(t=4.979,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可有效纠正ACI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异常,提升机体稳定脑血管灌注量的能力,改善ACI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对脑梗死急性期老年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血管斑块稳定性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2月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急性期老年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给予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2周总有效率;治疗前与治疗2周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和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血流动力学、血管斑块稳定性、Hcy和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ADL评分和NIHSS评分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峰流速、平均流速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稳定斑块比例高于治疗前(P <0.05)。治疗前,两组稳定斑块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稳定斑块比例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Hcy、hs-CRP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急性期老年患者疗效良好,且可改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和血管斑块稳定性,降低血清Hcy、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小续命汤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11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静脉滴注与常规治疗(抗血小板聚集、营养支持、改善脑循环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续命汤水煎剂,每次口服200 mL,分早晚2次温服,两组均治疗15 d,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abil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ADL、NIHS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DL、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小续命汤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脑缺血的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机康复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康复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将2018年5月—2021年5月龙游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8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2组分别于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2周内和2~4周进行康复治疗,均治疗4周。比较2组NIHSS评分、FMA评分、BI评分、炎性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及康复效果。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NIHS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7.61±1.87)分vs.(8.95±2.09)分,P<0.05];2组患者FMA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73.06±6.34)分vs.(64.15±4.78)分,P<0.05];2组患者BI评分均升高(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68.35±6.83)分vs.(57.11±7.29)分,P<0.05];治疗后,2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均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4.44%)高于对照组(71.11%,P<0.05)。  结论  老年脑梗死患者于生命体征稳定后2周内进行康复治疗可改善神经功能、肢体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可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提高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观察及对患者颈动脉超声的影响。方法:选自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8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吡格列酮。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NIHSS评分、ADL评分、FPG、HbA1c、MT、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70%)高于对照组(69.77%)(P<0.05);两组NIHSS评分治疗后下降,而ADL评分增加(P<0.05);观察组NIHSS评分治疗后低于对照组,而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FPG和HbA1c治疗后下降(P<0.05);观察组FPG和HbA1c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MT和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治疗后下降(P<0.05);观察组MT和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减少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丁苯酞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凋亡因子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1—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3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以及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2组患者细胞凋亡因子Bcl-2、CytC水平,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水平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57%)明显高于对照组(73.5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4,P=0.023)。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Bcl-2水平明显升高,CytC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血清 TNF-α、IL-6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4周NIHSS、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脑细胞凋亡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