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毅教授从脾胃论治乳腺疾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毅教授是中华中医外科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十五"期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乳腺病学术带头人.其从事中医外科临床工作40余年,潜心研究乳房疾病,在中医治疗乳腺疾病的临床和理论上均有独到之处,尤其擅长从脾胃论治乳  相似文献   

2.
脾胃分治思想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源于《内经》,后经历代医家不断发展完善,至清代叶天士重视胃阴,倡导脾胃分治,使脾胃学说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脾胃分治理论重在恢复脾升胃降的功能,脾胃同处中焦,互为表里,以经络相连,生理上相辅相成,病理上互相影响。脾胃者,后天之本,化生气血;中焦枢纽,调节气机。脾胃分治的思想不仅能有效指导脾胃病的治疗,在其他疾病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为诸多疑难杂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付焕萍 《新中医》2020,(11):192-194
<正>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渐递增,治疗手段也层出不穷,而中医药在治疗肿瘤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其理论思想中,脾胃思想尤为重要。1脾胃理论基础论脾胃学说,还需追溯到《黄帝内经》。《素问·五脏别论》中:"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  相似文献   

4.
谈陈实功的脾胃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实功是明代著名外科医家,擅治各种外科疾病,辨证准确,用药精当,施治得法,活人无数,为后世医家所尊崇。他著《外科正宗》被后人誉为“列症详、论治精”成为学习外科的入门之书,实为中医外科学中的一本巨著。书中充分体现了陈氏的外科学术思想。在治疗、调护过程中,重视脾胃是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学术观点。他在《外科正宗》卷一“痈疽门”中即明确提出了“益疮全赖脾土,调理必须端详”的观点。他认为患者的脾胃气血盛衰与外科疾患的治疗、预后、转归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把重视脾胃的观点始终贯穿在他的理法方药中,具体体现在他的消…  相似文献   

5.
论神与脾胃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燕 《山东中医杂志》1999,18(12):531-533
脾胃功能正常 ,是神产生和发挥正常活动的基础 ,在病变过程中 ,二者往往相互影响 ,互为因果。神志异常可通过影响脾胃气机、损伤脾胃气血而致脾胃疾病 ,脾胃疾病亦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神志改变。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二者关系密切。因此 ,在治疗过程中 ,要将治神与调理脾胃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李东垣在其著作中有专论论内外障的治疗,对后世眼科产生了深远影响.庄曾渊老师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学习、研究和运用脾胃学说,并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发挥,本文总结了庄老师运用脾胃学说治疗眼科疾病的临床经验和验案.  相似文献   

7.
<正>脾胃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调理脾胃是脾胃学说在临床应用中的具体体现。本文通过复习脾胃学说的文献,结合笔者临证的体会,谈谈调理脾胃在儿科临床上的应用。 万密斋云:胃者主纳受,脾者主运化,脾胃壮实,四肢安宁,脾胃虚弱,百病蜂起。故调理脾胃者,医中之王道也。可见,脾胃的健全与否,不仅是消化道本身的问题,而且与其他各个脏腑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除治疗消化道本身的疾病需要调理脾胃外,在治疗其他系统的疾病,如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等,同样需要调理脾胃。这充分说明,中医调理脾胃在儿科临床上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  相似文献   

8.
脾胃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顾护脾胃在中医治疗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历代医家在临床治疗中均非常重视顾护脾胃。自《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肇始,李东垣创升补脾阳学说,叶天士创柔润胃阴学说,代有发挥。这些学派在中医治疗中均强调脾胃的调理,主张治疗疾病的核心为不论补虚泻实,皆当护脾为先。  相似文献   

9.
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阐明机体的生理机能、病理机制和临床辨证论治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1)认真钻研中医理论,探求脾胃学说的渊源。在系统的整理和发掘中医文献中,笔者对历代浩瀚的中医经典著作中有关脾胃救灾说的理论阐述和经验诊治等进行了比较全面而系统的整理归纳,共分为4点:①《内经》为脾胃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②《伤寒杂病论》奠定了脾胃学说的临床证治基础;③唐宋金元时期,脾胃学说得以全面的发展;④明清时期,脾胃学说进一步充实完善。(2)脾胃学说的理论贡献。脾胃学说的理论内涵精辟丰富,对整个中医药学理论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创立了独树一帜的学术流派。脾胃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元气之根;是人体气机升降运化之枢纽;是内伤病发生的根本内因。(3)系统整理脾胃疾病证治规律。依据脾胃学说的理论,对脾胃疾病的证治进行系统整理和归纳分析,脾胃病的辨证主要应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辨虚实,辨别邪正盛哀的偏胜;辨寒热,分析脾胃寒热之盛衰;辨气血津液;辨脏腑兼证。(4)探索证治规律,提高临床疗效。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很多疾病在病程的不同阶段可以出现脾胃证候,或为主症,或为兼症。而且只要一旦出现脾胃证候,就可以应用相应调理脾胃的方法治疗而取得明显的疗效。说明在多数疾病,特别是消化系统疾病,调理脾胃确是临床治疗的极其重要法则,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常见的证治如下:脾胃升降之证治;健脾固卫之证治;肝木克土之证治;培土生金之证治。中医对与胃肠功能障碍疾病的认识,主要是根据脾胃,大、小肠功能失常而导致疾病发生发展的一系列变化,主要包括脾胃,大、小肠和肝肾等脏器的本身功能或其相互关系的失调。其病机有:①气机阻滞;②脾虚胃弱;③湿热蕴结;④气滞血瘀。中医对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治疗主要是依据辨证论治的原则,随证型的不同,而遣方用药,本文列举了笔者常用治法与代表方剂,与读者共飨。  相似文献   

10.
国医大师邓铁涛善治各种脾胃消化疾病,并形成了其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邓老重视脾胃学说,治疗慢性胃炎等疾病善从调理后天之本入手;提倡五脏相关,治疗慢性肝病不仅治肝,更强调肝脾同治;治疗重症肌无力提倡健脾益损,兼调五脏;且用药精准,组方严谨,配伍得当,既善于化裁古方,喜用药对,又讲究三因制宜,多法齐用,独具特色。本文试从邓铁涛教授对慢性胃炎、慢性肝炎及重症肌无力等疾病的治疗中探讨其论治脾胃疾病的学术思想及用药特色。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采用调理脾胃的方法对外科胃肠道疾病进行治疗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随机抽取在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这两年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采用调理脾胃的方法对外科胃肠道疾病进行治疗的患者病例102例,在对其进行心理、饮食、用药和H{院指导等多方面的细致周到且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总结护理体会,并对其临床表现进行观察。结果通过对抽样中的102例患者从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和指导后,所有患者的治疗都已经顺利完成,治疗的有效率很高,患者恢复状况良好,基本无复发和并发症症状出现。结论对采用调理脾胃的方法对外科胃肠道疾病进行治疗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治疗的顺利完成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该病患者迅速恢复,且复发率和并发症出现几率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谭成邦  谭美邦 《陕西中医》1999,20(9):406-407
引用历代医家有关脾胃学说的观点详情论述了外科疮疡的病机及消、托、补三法与脾胃的关系。作者认为以脾胃学说指导治疗疮疡疾病可提高疗效,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3.
谭金华 《新中医》2015,47(7):302-303
<正>沈英森教授为暨南大学医学院教授,广东省名中医,善治脾胃病,但其养胃思想却不仅仅局限于脾胃疾病的诊疗中,在很多疾病的诊疗中,均体现了其养胃的思想。脾胃常相提并论,故名谓养胃,实为养脾胃。沈教授养胃的治疗思想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脾胃消化性疾病的脾胃观——重视脾(胃)土与肝木的关系肝主疏泄,调畅气机,疏利胆汁,输于肠道,促进脾胃对饮食的纳化功能,并有助于中焦脾胃气机升降协调。《医碥·  相似文献   

14.
类风湿关节炎属痹症范畴,其发病及中医证候与脾胃关系密切。并且其为慢性疾病,需长期服药,易伤及病人脾胃,影响脾胃受纳,一则使病人体质变差;二则影响药物吸收;三则病人依从性变差。因此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顾护脾胃便显得尤其重要,现将其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关靖 《新中医》2009,(10):4-5
陈宝元教授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外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常务理事。陈教授从事中医外科临床医疗和教学工作多年,擅治疮疡、肛肠、乳腺、周围血管病等。在学术上倡扶正祛邪法,精于整体辨证,按期分治。内治倡肿疡期消之,脓疡期托之,溃疡期调和气血兼清余邪。外治法则主肿疡期箍围灭之,脓疡期给邪出路,溃疡期初以祛腐为主,后以生肌为主等学术观点。除此之外在诊治全过程中还十分重视患者的脾胃状况。现就陈教授重脾胃学说治疗疡科疾病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东垣先生作为"补土派"的代表人物,《内外伤辨惑论》是其第一部著作,其理论经验在其后续的《脾胃论》和《兰室秘藏》等著作中均有所发挥和完善。东垣先生对脾胃疾病的论治,在师承张元素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发明"内伤"。以清晰和有序的态度着重介绍了内伤与外感发热的区分方法,内伤疾病从脾胃论治的缘由,以及脾胃与众多疾病的关系、用药宜忌和因时节病症不同用药加减的变化等方面,并在继承和发扬其师张元素的从脾胃论治疾病的理论、方法,创立了"甘温除热"思想及诸如补中益气汤、羌活胜湿汤、升阳散火汤等著名方剂,为后人治疗内伤热病提供了新的视野,并发展和推动了重视脾胃的思想及从脾胃论治疾病的方法。另外,其在《伤寒论》的基础上,发展了从脾胃论治内伤疾病的学说,注重脾胃元气,以甘温益气之药,升阳补中,从而治疗多种疾病,值得后世学习探讨。  相似文献   

17.
李东垣为金元时期著名医家,其学术上尊崇《内经》、《难经》和《伤寒论》,亦受其师张元素脏腑病机学说影响。李东垣总结的脾胃学说,其学术创新可以归纳为4点:第一,以气化升降浮沉原理为脾胃学说立论依据;第二,创立脾胃学说,发挥气化理论;第三,揭示脾胃气化失常为内伤病机之关键;第四,治疗主张补中升阳并随季节特点辨时用药。李氏理解、发挥和运用气化理论阐释脾胃学说,并证之临床实践,对于后世医家的影响十分深远。  相似文献   

18.
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综观《伤寒杂痛论》,其注重调护脾胃的思想贯穿于外感及杂病辨治的始终.其调理脾胃的圆机妙法对脾胃学说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笔者通过学习仲景牌胃学说受益匪浅,感悟有三:(1)辛开苦降法是治疗脾胃疾病的基本方法;(2)生姜、大枣用于治疗脾胃疾病时并非是可有可无的药物;(3)外邪内侵、脾胃受阻乃脾病致痿的又一病因。  相似文献   

19.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濡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卫气本源于下焦,滋生于中焦,宣发于上焦.卫气赖于脾胃之气化生水谷精微的不断补充,而发挥其正常的防御功能.一旦脾胃功能受损,就会引起卫气不足,防卫抗御外邪能力降低,外邪乘虚而入,而导致外感疾病的发生,姜良铎教授根据临床经验,在治疗表证上提出从脾胃辨治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
唐汉钧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班指导老师。唐师认为,人体的各个部分是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要重视调治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的平衡,这种整体观为乳腺疾病外病内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笔者有幸成为第四批继承人跟随唐师临诊学习,记录其在乳腺疾病方面的治疗精髓,感悟颇深。现将唐师从脾胃论治乳腺疾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