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78例SARS恢复期患者中医证候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SARS恢复期患者中医证候特点以指导临床辨证.方法在小汤山SARS定点医院观察总结了178例SARS恢复期患者中医证候.并进行归纳、总结出恢复期证候特点以指导临床辨证.结果 SARS恢复期患者中医辨证属肺脾气虚,夹湿夹热.舌脉体现为气虚湿阻,夹热夹瘀.恢复期患者以肺脾气虚、余邪未尽,夹湿夹热为病机特征.主症表现为乏力、咳嗽、气短、汗出、食欲不振、尿黄、口渴不欲饮,部分患者伴有低热.舌象以淡黯舌、黯红舌,白腻苔、黄腻苔多见.结论热毒、湿浊是SARS的主要发病因素.从症状舌脉观察,伤阴症状不典型,而气虚症状多见.气虚运化无力,湿热瘀滞,故舌象可见瘀点瘀斑,提示瘀也是恢复期的重要病理因素.故恢复期治疗一方面益气扶正,一方面注意余邪未尽,湿热瘀滞,治当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并防止病情反复.  相似文献   

2.
秦彩琴  张琳  朱珊 《光明中医》2009,24(2):319-320
反复呼吸道感染(RTI)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6个月-6岁的小儿,尤以3岁以下的幼儿更为常见.根据<小儿药证直诀)"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黄帝内经>"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本病发病关键.不在邪多,而在正虚",病性多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肺、脾、肾三脏虚弱,标实为肝郁、挟热、挟滞、挟痰(湿)、挟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上海地区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纳入曾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救治的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患者66例,于患者出院后24 h内完成数据收集,包括基本特征(性别、年龄、既往史、吸烟史、流行病学资料、住院期间的用药情况)、中医证候信息、舌象特征、病程,并依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进行分析辨证。结果①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小便短黄、口渴、汗出、口苦、乏力、胸闷气短;舌象特征以红舌与黯红舌为主(77.3%),腻苔多见(53.0%);气阴两虚型患者占比81.8%,肺脾气虚型患者占比18.2%。②气阴两虚型患者中夹湿热证者20例(占比37.0%),肺脾气虚型患者中夹痰湿证者10例(占比83.3%),肺脾气虚型患者夹湿证发生率高于气阴两虚型患者(P0.05)。③气阴两虚型患者病程长于肺脾气虚型(P0.05),而是否兼夹湿证与患者的病程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气阴两虚为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的主要证型且病程较长,肺脾气虚型患者更易夹湿。  相似文献   

4.
王玉玺教授治疗荨麻疹经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荨麻疹急性期多属于表证、实证,治以祛风、清热、散寒、凉血、解毒为主,易于收敛;慢性期多挟湿、挟虚、挟瘀,应结合除湿、补虚及活血化瘀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5.
103例SARS住院患者中医证候规律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证候群指标,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动态收集SARS住院患者四诊资料,构建证候四诊合参指标数据库,运用描述性统计及聚类分析方法.结果:103例SARS住院患者中医证候四诊合参指标聚类分析表明,早期病例指标聚类以表寒里热及湿热遏阻肺卫兼挟证为主;中期表现为3型,以邪阻少阳、热毒壅肺及湿邪兼挟证为主;极期以湿热毒壅肺证,湿热瘀壅滞中、上二焦证,湿热蒙闭心包证,瘀血阻络证为主,并可出现伤气伤阴;恢复期以气阴两虚及气虚挟湿挟瘀为主.结论:SARS的中医证候具有一定的发病时间规律及证候动态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6.
气虚是指心、肺、脾、肾功能活动减退,以肺、脾气虚多见。气虚主要表现为精神困倦,肢体乏力,短气懒言,食少纳呆,舌淡苔白,脉缓无力。肺气虚则主要表现为呼吸气短,语声低微,咳嗽痰稀、启汗、易感冒等症;脾气虚则主要表现为肢体倦怠,食少不化、腹泻腹胀、肛门或腰腹坠胀,内脏下垂以及出血,贫血性疾病。治疗以补气为主。  相似文献   

7.
健脾益气活血为治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气虚为主,病位在脾。脾气虚损,则运化无权,升降失司,水谷精微代谢失常则聚湿成疾,以致精微反成痰湿。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虚则推动无力,血行不畅,瘀血内阻,痰湿瘀浊滋生,如此反复恶性循环,导致肥胖。临床上肥胖症患者多具有全身疲乏无力、气短、易外感、自汗等气虚症状,并有舌质暗、舌体胖、苔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泉州地区215例奥密克戎变异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证候特征,总结证候变化规律,为临床辨证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2年3—4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住院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215例,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及病程早期、中期、恢复期的症状及舌象,分析证候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 病程早、中期最常见的症状为咳嗽、咳痰、咽痒/咽痛、口干/口苦、鼻塞,恢复期除大便不成形外,其余症状发生的例数占比均明显减少;病程早、中期舌象以红舌为主,恢复期以淡红舌为主;病程早、中期黄苔的占比高于白苔,恢复期则以白苔为主;中期黄腻苔、黄厚苔的占比较早期明显增加;病位主要是肺,脾胃次之,此外还可累及心、大肠、肝等;病程早、中期证型以风热犯肺证、湿热蕴肺证最常见,恢复期则以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常见。结论 疫毒之邪挟风热或湿热致病为泉州地区奥密克戎变异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因特点,风热犯肺证和湿热蕴肺证为主要证型,病位在肺,可波及多个脏腑。  相似文献   

9.
对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疾病归属,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进行了探讨,并列举典型病例进行分析。认为COVID-19属于"瘟疫(湿毒疫)"范畴,小儿因感受"湿毒"之邪,湿毒侵袭,肺失宣降,脾失运化,中上二焦气化不利,以肺、脾胃病变为主,大多患儿出现以发热、咳嗽、乏力、纳差、舌苔厚腻为主的证候。根据疾病证候特点,将其分为:邪犯肺卫、邪犯肺脾、气阴两虚证三个常见证型进行辨证分析,提出协定方防控1、2、3号方,重视透邪解毒、疏理气机,"透邪解毒"为第一要务。该病多属本虚标实,标实者病在肺则宣肺为主,病在脾胃则宜运脾和胃,本虚者应注意扶正;中期以清热化湿驱邪为主,早期和恢复期重在扶正,把握好早、中期的辨证和早干预是减少危重症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肾衰中医病机属于脾肾两虚为本,湿浊、瘀血、尿毒贮留为标。辨证论治当分标本缓急,即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或标本兼治。张琪教授认为慢性肾衰临床上以标实为主时应以降浊为主,降浊有化湿浊、泄热、解毒、活血诸法;以虚证为主时,必须以保元为主,保元主要以健脾补肾为主;如虚实挟杂、本虚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艾滋病患者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AART)药物致血液毒性反应病症的主要证候分布和中医四诊信息特点。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采集接受HAART药物治疗后出现血液毒性反应的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统计分析分布特点。结果:共回顾调查216例,主要证候有气血两虚和脾肾阳虚两种证型,常见症状有疲乏、健忘、脱发、腰酸、多梦、头晕、心悸、腰膝无力、不寐、气短、胸闷、腰痛、视物模糊和面色萎黄等,舌象与脉象有淡白舌、淡红舌、红舌、齿痕舌、荣润舌、痿软舌、薄苔、白苔、黄苔、厚苔、腻苔、细脉、弱脉、迟脉和数脉。不同证型中,健忘、多梦、头晕、心悸、细脉、弱脉在气血两虚组出现率较高,疲乏、脱发、不寐、齿痕舌、厚苔在脾肾阳虚组出现率较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腰酸、腰膝无力、迟脉在脾肾阳虚组出现频率明显高于气血两虚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HAART致血液毒性反应病症的中医症状主要涉及心、脾及肾三脏,主要证候有气血两虚和脾肾阳虚两种证型,本病症主要以正虚为主,可兼见痰、湿、热等标证。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学"疫病""湿疫"范畴,根据其临床表现及发病特点,结合中医传统理论,目前认为其病因是感受疫戾湿毒,病位主要在肺脾,病性以湿为主,寒热错杂,虚实夹杂,主要病机为疫戾湿毒犯肺,气机闭阻,肺脾气虚;病机特点突出表现为肺脾相关。中医治疗分为初期、中期、重症期及恢复期4期,应以解毒宣肺健脾化湿贯穿始终,初期以宣肺止咳、芳香化湿为主,中期侧重宣肺平喘、通腑解毒,重症期温阳开闭固脱,恢复期补肺健脾化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舌象变化,探讨新冠肺炎病机特点并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择78例经胸部CT及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确诊的患者,观察从早期至恢复期的舌象变化,分析各个时期、不同年龄段及不同性别之间舌象特点。结果:新冠肺炎患者早期舌象主要表现为舌红(61.5%),苔薄白/略腻(60.3%);中期主要表现为舌红(41.0%)或暗红(35.9%),苔白(厚)腻(29.5%)或黄(厚)腻(23.1%)、薄黄/略腻(23.1%);恢复期主要表现为舌暗红(53.8%),苔薄白略腻(66.7%)。不同年龄段之间,青年患者整体舌质偏红(53.6%),苔偏薄(82.1%);中老年患者舌质偏暗红(44.0%),苔偏薄(70.0%)。不同性别之间,男性舌质偏红(46.3%),苔偏腻(95.2%);女性舌质偏暗红(43.2%),苔偏腻(94.6%)。结论:从新冠肺炎患者不同时期、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舌象分析可知,新冠肺炎早期病机以寒湿犯肺、湿郁化热为特征,中期病机以疫毒闭肺、里热炽盛为特征,恢复期偏于虚、瘀,毒邪未尽;青年患者以实邪为主,中老年患者多虚实夹杂;男性患者以湿热多见,女性患者湿中多夹瘀。湿、热、瘀、毒是新冠肺炎主要致病因素,湿邪贯穿整个疾病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手足口病患者的证候学特点,阐述其病因病机,总结出符合临床实际的分期辨证模式。方法以卫生部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采集手足口病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手足口病的中医学基本病因性质是温热挟湿,以温热为主;(2)普通病例的病程的第1阶段患者表证期的中医证候主要归类为温热挟湿,郁阻肺卫证;(3)普通病例的病程的的第二阶段,处于里证期,中医证候主要归类为肺脾湿热证和湿热郁蒸;(4)重症病例中医证候主要归类为热毒动风型和肺热津伤型,手足口病病机演变中风动是病情的转折点;(5)温热挟湿、郁阻肺卫证顺传肺脾,逆传心肝;(6)温热挟湿、郁阻肺卫证组与肺脾湿热证组和湿热郁蒸证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之间有差异。结论手足口病中医证候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小儿久病病情虚实夹杂,其病因多为失治误治病邪久留或久病正虚难以驱邪外出,以致出现正虚邪恋或正虚邪实的虚实夹杂症。小儿“脾常不足”、“肺气常虚”,当病情反复、缠绵、经久不愈时,更易损伤肺脾,脾失健运,水湿内生,湿聚为痰,肺失宣肃,水津不布,聚而成痰,痰湿阻滞,气机不畅;气虚运行无力,气行停滞;气滞血瘀,痰瘀胶结,故常常虚、痰、瘀症并见。笔者在临床辨治久病患儿时,结合“久病多虚”、“久病多瘀”、“久病多痰”…等理论,从虚、痰、瘀综合论治获得比较好的效果,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辨证施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属中医“痿证”的范畴。中医认为,其发病为先天不足,后天失养。病起源于先天,病程中可涉及五脏,但以脾肾两虚为主。“治痿独取阳明”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治疗原则。本病早期表现为脾肾两虚,但以脾虚为主。晚期脾肾极虚,以肾虚为主。具体治法:健脾补肾、益气养血、活血通络、强壮腰膝等等。1.脾肾两虚证主症:四肢无力,以下肢为重,蹲下起立困难,步态不稳,或呈鸭步,易倾跌摔跤,登楼困难,腿肚增粗发硬,形体瘦弱,胃纳减退,或肌肉萎缩,或足不任地,四肢不温,肘膝关节以下为甚,甚则肢体拘挛不伸,舌淡苔白,脉象沉细无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不同分期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情况,为中医临床辨证提供可能的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初步探讨不同分期中医症状及证候要素的分布情况。结果:慢性肾脏病1、2期患者以脾肾气虚为主,兼有血瘀。3期以肝肾气阴两虚为主,可兼有不同程度的阳虚、血瘀证。4期以肝肾气阴两虚为主,兼脾肾阳虚、血瘀证及湿浊证。5期虚实夹杂,气血阴阳俱虚,阳虚证表现突出,兼挟湿浊、水气、血瘀证。结论: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特点为本虚标实,血瘀证贯穿疾病的始终;本虚证从早期的气阴两虚证,逐渐发展到晚期的阴阳俱虚,标实证以血瘀证、湿浊证为主。  相似文献   

18.
王有奎教授认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E)以脾胃亏虚、无力传肺为发病之因,传变之机在于痰饮阻滞三焦,固本培元为治病之本。王教授运用“肺胃一体”指导COPE诊疗,分期论治,有的放矢。早期以脾土亏虚不培肺金为主;中期因肺津不润,渐伤阴分,以气阴两虚为要;晚期责之久病及肾,以肺肾两虚为重。将疾病早、中、晚三期归纳为肺脾两虚证、气阴两虚证、肺肾两虚证。  相似文献   

19.
肺病治脾,包括虚实两个方面。久病咳喘,肺气虚弱,损伤及脾或脾气久虚,精微衰少,使肺气不足,此为虚。寒湿困脾,脾运失职,致痰停湿聚,脾湿袭肺或湿郁化热,湿热中阻熏蒸于肺,此为实。总之,不论虚实,凡其病位在肺,病根在脾,即凡肺脏疾病临床症状涉及到脾脏的,均可采取治脾为主的方法,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演变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与前瞻性的方法对在我院住院及门诊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证型分布及动态变化进行随访分析研究。结果:0~6个月的随访研究结果显示,慢性肾炎患者本虚证以脾肾气虚、肺肾气虚和气阴两虚型最为多见,其中肾虚为本虚证的基本表现。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本证变化不明显。在标证的分布上,湿热和瘀血最为多见。慢性肾衰患者本证以脾肾气虚型最为多见,在标证方面,瘀血较为顽固。长期观察显示,慢性肾脏病患者本虚以肺脾肾三脏气虚最多见,标证以湿热及湿浊之邪最多见,单纯辨证属瘀血者并不多见,多与其他标邪兼杂。结论:慢性肾脏病以肾虚湿瘀为主要病机特点,本虚均以肾虚兼有不同程度的肺脾虚损为主,标邪以湿(湿热、湿浊)、瘀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