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中国中医药报》2020年2月21日讯:2020年2月18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公布。牵头制订新版诊疗方案的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告诉记者,新版方案中,中医治疗的一个重大变化是参照西医分型将临床治疗期由初期、中期、重症期,调整为轻型、普  相似文献   

2.
中医中药对抗传染病有数千年的历史,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以来,中医中药在疫情防控中起到重要作用,2020年2月19日公布的第六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对中医药诊疗部分进行了较大的改动。在中医诊断方面,将第五版中的初期、中期、重症期、恢复期改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恢复期。在中医证候表现方面,修改了寒湿郁肺证与疫毒闭肺证的一些中医证候表现。在中医药治疗方面,除内闭外脱证推荐药物无改动外,其余证型所推荐药物均有改动,且新增了清肺排毒汤的使用。此外,第六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还补充了重型和危重型中药注射剂推荐用法。本研究对第六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医诊断、中医证候表现、中医药治疗等方面的改动部分进行了探讨,以期待有助于临床医师对第六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以常用国内外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和中医双语词典为参照,对比分析了由权威机构2020年发布的3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英译本.发现"中医治疗"部分9个证候术语的英译存在误译漏译、译语不准确、译语不规范等问题.研究从术语的语义内涵和词法结构两方面进行探讨,总结英译方法,提出9个证候术语的参考译本,以期为新冠肺炎中医诊疗方...  相似文献   

4.
通过解读《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试行第二版)》内容,并且与《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试行第一版)》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进行比较,表明新版"广东方案"的辨证思路、处方与用药均体现了广东地域特色,体现了中医治疗新发突发传染病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疫情发生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高级别专家编写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以下简称国家方案),并多次修订。国家方案从第三版开始纳入中医部分,参与指导疫情的中医药防控。各地区也在国家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和人群特点,发布了本地区的新冠肺炎中医诊疗、预防方案。广大中医药专家学者也为疫情的防控献言献策。现有方案表明,本次疫情病因以"湿"为主。通过收集、整理、分析新冠肺炎中医诊疗方案、思路,发现各方案之间虽表述有异,但基本都提倡分期辨治,病性可归纳为湿、毒、瘀、虚、闭脱,诊疗核心是立足湿疫,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各方案的差异恰好也体现了中医三因制宜和天人合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解读《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的不同点及其变化立意。①在上海方案中,单列出恢复期,强调了在本病临床症状改善后的中医干预重点,即瘥后防复。②上海方案调整临床治疗期的中医证型,表述为湿毒郁肺型、热毒闭肺型、内闭外脱型;基于上海地区患者的临床特点,突出了"热"和"毒"的病理因素。③上海方案的临床治疗期中湿毒郁肺型,在其处方后新增辨症加减内容,即"有呕恶者,加黄连3 g、苏叶6 g",取苏叶黄连汤之意。④上海方案的临床治疗期热毒闭肺型,在处方中增加了姜黄9 g、僵蚕9 g,取升降散之意。⑤上海方案的临床治疗期热毒闭肺型,在推荐中成药部分,新增痰热清注射液,以切合本次新冠肺炎"湿、热、毒"的核心病机。(6)基于热退后患者往往还存在疲倦、舌少津、呼吸道和粪便中携带病毒的特点,上海方案的恢复期中,新增了气阴两虚的证型,用药主取沙参麦冬汤之意,佐以竹叶石膏汤、泻白散、升降散之类方药。  相似文献   

7.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消化内科的危重症疾病之一,其死亡高峰主要分布于SAP早期和SAP晚期2个阶段。及时而有效地对SAP早期病情进行干预治疗对控制病情进展及有效降低死亡率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陈国忠教授是"广西名中医",尤擅长于消化内科疾病急、危重症疾病的中西医治疗。陈教授总结性提出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的主要病机可以"湿毒瘀"概括,并创立了"清解化攻法"中医治疗方案,对中医药干预SAP早期的治疗时机、用药途径及药物组成及用量加以明确,保证了中医治疗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陈教授对现有的西医重症急性胰腺炎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并联合应用清解化攻法治疗从而使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的中西医诊疗方案得以系统化完善。清解化攻法联合西医治疗方案在临床应用中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2019年12月以来,武汉首先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其他城市随后出现此类病例。由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疾病由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命名为COVID-19(coronavirus disease 2019)。国家卫健委以及其他省市先后对COVID-19进行辨证分型,并提供对应的中医药治疗方案。中医认为该疫病属"湿毒之邪",治疗的最佳原则为早发现早治疗,中医和西医各有优势,可以优势互补,不能互相取代。因此全面收集中医药治疗COVID-19的中医药用药方案,进行系统分析,尤其是对中医药治疗COVID-19的药理学基础进行分析,为中药处方治疗COVID-19的合理性提供参考以及为各省市更新诊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毛德文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了肝衰竭"毒邪-毒浊致病"新学说:急性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之"毒邪致病",慢加急性肝衰竭、慢性肝衰竭之"毒浊致病";总结了"毒邪致病"学说的"截断逆转法","毒浊致病"学说的"扶阳培土法";并凝练了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毒邪致病-截断逆转"的以解毒化瘀颗粒为主导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慢加急性肝衰竭、慢性肝衰竭"毒浊致病—扶阳培土"的以茵陈术附汤等为代表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肝性脑病"通腑开窍—通腑醒神、通腑保肝"的以大黄煎剂为核心的中医治疗方案等3个新方案。经临床应用证实,该学说指导的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冼绍祥教授致力于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在中医临床辨治心血系疾病方面经验丰富,逐渐形成了以五脏相关为基础的以"气-血-水"三因辨治理论为心衰病总则,善辨"毒邪致病",推崇"心脉同治",重视"心脑同治",强调"痰瘀同治",长于"身心同治",鼓励"内外同治",灵活"分期辨治",善用岭南道地药材、独特"药茶同治",坚持"调摄为要"的中医特色心脑血管疾病的诊疗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