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已成为一个热点话题,西医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有一定的局限性,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逐渐突显.文章将对近年来临床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做一阐述,从支持治疗结合中医辨证论治、支持治疗结合中成药、免疫抑制治疗结合中医辨证论治以及免疫抑制治疗结合中成药4个方面进行探讨,期待能够为临...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理类型 ,约 30 %在诊断后 10年内逐渐进入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儿童 <10 % ) ( 1) 。而对它的治疗至今仍是一个争论点 ,目前尚无统一方案。笔者自 1996~ 1999年期间采用强的松、环磷酰胺联合中药等治疗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1 诊断标准  ( 1)大量蛋白尿 (≥ 3 5g/2 4h) ;( 2 )低蛋白血症 (血浆白蛋白≤ 30 g/L) ;( 3)明显水肿 ;( 4 )高脂血症。其中 ( 1) ( 2 )为必备条件。所有病例均经肾活检诊断为膜性肾病 ,并排除了狼疮性肾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恶性肿瘤、药物等所致的…  相似文献   

3.
膜性肾病(MN)是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中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典型病理特点为肾小球基底膜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增厚。MN分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和继发性膜性肾病。目前对IMN的治疗存在很大争议,  相似文献   

4.
朱双益 《吉林中医药》2012,32(7):666-667
特发性膜性肾病采用中医辨证及西医辨病结合,运用辨证论治及中西医结合分级治疗方法可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本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尚处于初级阶段,循证医学证据级别较低,需统一疗效评估标准,完善患者相关基线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5 9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 0例 )予强的松、环磷酰胺并分阶段辨证加服中药 ;对照组 (2 9例 )予单纯西药治疗 ,观察临床缓解率、蛋白尿缓解时间、复发率和西药不良反应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86 .7% ,对照组总有效率 6 2 .1 %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0 .0 5 ) ;治疗组蛋白尿平均缓解时间为 2 .75± 0 .6 5个月 ,对照组为 3 .5 9± 0 .5 1个月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0 .0 5 ) ;治疗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 5 ) ;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 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缓解率 ,减少复发率及西药副反应率 ,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6.
简版:正文: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指病因不明的,以肾小球基底膜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性增厚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原发性肾脏疾病。约80%的患者出现典型的肾病综合征,以水肿、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归为中医水肿病范畴。  相似文献   

7.
健脾益肾活血祛风法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翔  卢冰 《新中医》2014,46(5):73-75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活血祛风法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3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2组均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治疗组加用中医健脾益肾活血祛风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尿蛋白、肾功能、血白蛋白等变化。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16例,基本缓解12例,有效3例,无效1例,缓解率87.5%。对照组完全缓解4例,基本缓解14例,有效9例,无效4例,缓解率58.1%。2组缓解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Alb)、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SCr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血Alb、BUN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血Alb、血SCr与治疗前比较改善显著(P0.05),对照组24h尿蛋白定量与治疗前比较改善显著(P0.05)。结论:健脾益肾活血祛风法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清化肾炎汤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方法将68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予雷公藤多甙片、来氟米特及小剂量泼尼松联合治疗;治疗组加服中药汤剂清化肾炎汤。16周后判断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29%;对照组为64.7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清化肾炎汤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来氟米特及小剂量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了近5年来关于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相关文献。从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2方面概述本病的中医特征,总结了名家经验及临床试验研究,同时按是否配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分类进行概括。归纳出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特色与优势,并阐释当今关于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不足之处,为进一步挖掘单纯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西医治疗方面主要是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具有花费高,副作用大,预后差等不足之处。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不断发展壮大,其在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中的作用也日益得到各家的重视。检索近年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相关文献及临床研究,对近几年中医各位医家治疗膜性肾病的临床思路及经验进行总结,收获颇丰。显示中医在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中起到了较好的减毒增效作用。而对于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案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及各学者的重视及推崇,值得进一步的临床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取得了一定进展,主要包括辨证论治、单方及中成药治疗、针灸及其他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但也应看到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未来需要更多高质量、多中心随机对照实验来证实IMN患者可以单独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建立统一的辨证标准和疗效评价体系。在基础研究方面,中医药治疗IMN的靶点机制有待阐明,以期为中成药开发提供依据。在治疗方式上,中医辨治疾病方式多样,针灸、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等作为辅助疗法治疗IMN也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NS)常见的病理类型,约占成人NS的33%[1]。膜性肾病以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和肾小球基底膜增厚为特征的,根据病因分为特发和继发两类。特发性膜性肾病(IMN)占我国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9.89%[2]。目前采用的激素及免疫抑制治疗未能取得满意疗效,且长期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可引起严重的副反应。中医药在膜性肾病治疗方面有很多优势,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IMN的进展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3.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自身免疫性肾小球疾病,本病从脾论治不仅有中医理论渊源,且“脾”与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脾虚不仅涉及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紊乱,而且属于“脾”的肠道菌群也影响宿主的免疫稳态。中国中医科学医院西苑医院肾病科主任余仁欢教授经过多年临床实践,依据李东垣的“阴火论”提出脾虚是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基本病机,脾虚不仅生湿,而且以脾胃为中心的中焦气机升降失常,会进而导致三焦气机郁滞,气滞血瘀,气郁化火,变证丛生,从而在脾虚或脾肾两虚基础上,常可兼夹风湿、湿瘀互结、或痰瘀互结。采用健脾益气、疏风散火、祛湿和络法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疗效显著,患者尿蛋白明显减少,不良反应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该文旨在详细阐述余仁欢教授从脾论治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理论依据及临证经验,并验案一则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采用健脾益肾活血祛瘀法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经肾活检确诊为膜性肾病并排除继发性膜性肾病的患者60例,给予常规治疗及健脾益肾化湿祛瘀法治疗,观察1个月、3个月,6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有效率分别为51.72%,77.50%,90.00%。结论运用常规治疗及健脾益肾化湿祛瘀法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疗效显著,能改善其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临床缓解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NS)的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由于其治疗方案繁多,故初始治疗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西医治疗方面在激素联合烷化剂等方案的基础上,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也得到了KDIGO指南的推荐,而其他非免疫抑制治疗,如利妥昔单抗、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咪唑立宾等因研究样本较小,暂未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仅在严重NS、应用标准免疫抑制治疗无效时才考虑选用。故查阅近5年国内外文献,对IMN的治疗现状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最为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在该病的治疗上已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文章从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治疗方法及单味中药方面对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中医药治疗进行一定的归纳、总结。以期为中西医工作者对该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一种以器官特异性为主的自身免疫性肾小球疾病,临床表现大多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或无症状等,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因。中医认为特发性膜性肾病归属于中医“肾风”“尿浊”“水肿”“虚劳”等范畴。关于特发性膜性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众多,涉及环境因素、细胞因子及蛋白、基因等多个方面。文章就近五年国内外关于特发性膜性肾病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行论述,以期为特发性膜性肾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膜肾方联合免疫抑制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效果。方法:64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32例。两组均用免疫抑制治疗,试验组加用膜肾方治疗。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试验组高于参照组(P<0.05)。疾病总疗效试验组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抗PLA2R-Ab指标试验组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血肌酐、尿素、血尿酸水平试验组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膜肾方联合免疫抑制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国成年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疗效,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国成年人IMN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BM、VIP、CNKI、万方等全文数据库,检索范围均从建库至2014年10月31日,筛选(1)中西医结合治疗组1(中药复方+CTX+Pred)治疗IMN的随机对照临床实验(RCT),(2)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中药复方+ACEI和/或ARB)治疗IMN的RCT,用Review Manager 5.2(Rev Man 5.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选出符合条件的12篇文献,包括698例IMN患者,其中试验组358例,对照组34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1)全部患者总体分析结果:1完全缓解率: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单纯西药组相比,(OR=2.90,95%CI 2.04~4.13),Z=5.94,P0.000 01。2总有效率:(OR=3.61,95%CI 2.47~5.30),Z=6.58,P0.000 01。3不良反应率:(OR=0.26,95%CI 0.15~0.44),Z=4.90,P0.000 01。(2)中西医结合治疗组1与CTX+Pred相比,完全缓解率(OR=2.52,95%CI 1.68~3.79),Z=4.46,P0.000 01。总有效率(OR=4.13,95%CI 2.53~6.74),Z=5.66,P0.000 01。(3)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与ACEI和/或ARB相比,完全缓解率(OR=4.33,95%CI 2.12~8.82),Z=4.03,P0.000 1。总有效率(OR=2.92,95%CI 1.58~5.39),Z=3.42,P=0.000 6。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IMN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李星醒  李月红 《天津中医药》2021,38(11):1484-1490
膜性肾病是引起成人肾病综合征常见病理类型之一,分为继发性和特发性。近年来,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发病率呈升高趋势,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瘀血、风邪、浊毒为标,虚实夹杂是导致本病缠绵难愈的主要原因。基于此病机特点,中医药治疗显示出良好优势,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而且不良反应较小,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思路,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