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苦辛开泄法是以苦味辛味药物为主,通过药物气味化合产生药势厚薄差异而达到调理气机升降、燮理阴阳等作用的中医治疗方法,其中含义可分轻苦微辛法、辛开苦降法和苦降辛通法三端。本文指出癃闭的核心病机为"三焦气化不利",基于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及气化理论,从药物气味化合的角度出发探讨苦辛开泄法治疗癃闭的作用机制,并结合临床实际分析轻苦微辛法、辛开苦降法和苦降辛通法在癃闭治疗中的具体适应症及用药,有望进一步开拓癃闭的防治思路。  相似文献   

2.
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疾病是吴鞠通的主要临床经验之一。吴氏在《温病条辨》一书中,以辛开苦降为主的方剂有78首,占全书方剂总数的23.5%,其治法有苦辛温法、苦辛寒法、苦辛淡法、苦辛甘法、苦辛通降法等37种。纵览《吴鞠通医案》,其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内科疾病达32种之多,所治疾病遍及上、中、下、三焦及五脏六腑。辛开苦降法的运用范围是如此广泛,笔者在此试作粗略的概括。一、辛开苦降法在温病临床上的运用辛开苦降法是治疗温病的一大法则,辛散可祛邪,苦降可燥湿,病在上焦者以苦辛宜发之,病在  相似文献   

3.
马晓英  王秀莲 《陕西中医》2003,24(7):660-661
苦辛法是指苦、辛药物并用 ,具有辛开苦降作用的治法。《内经》最早奠定了其理论基础。《素问 ,脏气法时论》云 :“辛散、酸收、苦坚、咸软。”《本草备药 ,药性总义》指出 :“……苦者能燥能坚……辛者能润能横行”所谓“辛散”是指辛有发散 ,宣通的作用。辛“润”是指辛的行气作用促进气化 ,所谓苦“坚”是指苦通过清热泄火而达到坚阴的目的 ;苦“燥”是指苦有燥湿泄热的作用。后世称苦辛法为苦辛通降法或辛开苦降法。1 苦辛法通达上下内外重在调气机 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体会到 ,就人体而言 ,疾病的发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气机的…  相似文献   

4.
<正>辛开苦降法又称"苦辛通降"、"寒温并用"法,是基于药物的四气五味,将辛温与苦寒药性截然相反的药物相合配伍,用以宣通降泄、调畅气机、平调寒热、燮理阴阳,常用于升降失常、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痰淤湿热交阻之证。周天寒主任中医师是全国第四批、第五批、第六批中医药师承指导老师,擅长应用辛开苦降法治疗脾胃疾病,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病势缠绵难愈,水肿反复不消,而广西地区患者受环境影响,表现多以湿热证为主。史伟教授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并根据病邪所在部位及病势灵活选用诸多苦辛药物,获得不错的临床疗效。重点介绍了史伟教授以辛开苦降法论治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水肿的经验,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6.
苦辛法浅析     
苦、辛味是中医遣方用药常相配伍的两味,辛温与苦寒药物配伍称为辛开苦降法,广义的苦辛法不仅限于辛温与苦寒配伍。苦辛法始于《黄帝内经》,经后世医家不断发扬。两者一阴一阳、一升一降,具有相反相成的作用。两者配伍的作用基础是调节气机的升降出入、开郁散结。根据不同的病邪与病位,辛温、辛凉与苦寒、苦温不同的药物配伍,可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辛温与苦寒配伍能够平调阴阳、通阳散结、清利湿热、发散郁火;辛温与苦温配伍能够化痰除湿;辛凉与苦寒配伍有清热透邪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金匮》苦辛法的组方用药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辛法是将苦味药与辛味药结合,具有辛开苦降作用,以调理气机、驱除病邪为目的的一种治法,它由仲景据《内经》的理论,首创于《伤寒杂病论》。统观《金匮》全书,运用苦辛法的方剂之多,达32方,占《金匮》实有方剂总数140个的22.86%;运用苦辛药味之多达32味,占《金匮》共用药物总数147味的21.77%;而苦辛法运用范围之广,涉及《金匮》大部分篇章。在苦辛法指导下组合的方剂,方与证紧密配合,组织严谨、用药精细、配伍有度、加减有法、疗效卓著,定有规律可循,堪称经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临床上应用范围颇广。认真探讨《金匮》苦辛法的组方用药规律,对于发展仲景学说以及正确地指  相似文献   

8.
辛开苦降法又名苦辛通降法或苦降辛通法,指将苦寒与辛温两类不同性味与功用的药物相互配合应用的一种治法,用以调和寒热,畅通气机,升清降浊,消痞除满。笔者临证体会,采用辛开苦降法治疗胃脘痛,能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内伤咳嗽以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为基本病机。“苦辛通降助肺法”即借助药物气味的升降作用以使肺气宣降复常的治法,用于治疗内伤咳嗽可通过苦辛配伍来助肺宣降、调节气机。张之文教授为全国温病学泰斗,提出以“苦辛通降助肺法”治疗内伤咳嗽,临床效果显著。本研究以张老医案为基础,通过数据挖掘来管窥“苦辛通降助肺法”治疗内伤咳嗽的应用规律,为内伤咳嗽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五味补泻"法是中医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药物的五味因其化学结构及所含成分的不同有着各自的功能,又有可随其所喜入五脏,分别对五脏起着或补或泻的功用,调节其不足或有余,以恢复脏腑正常的生理功能。谢晶日教授依据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情的演变,并根据脏腑辨证,运用"五味补泻"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有效缓解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症状,扭转其病理改变。治疗特色主要包括苦辛通降,调畅气机,甘味培中,苦燥坚阴,酸甘化阴,以滋其本,辛以通络,佐苦解毒。  相似文献   

11.
浅析辛开苦降法治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勤  刘少晶 《河南中医》2008,28(11):15-17
着重分析脾胃升降功能失司而致痞证的发生及痞证的临床分型,阐明应用辛开苦降法治疗的机制.辛开苦降法,不仅苦辛并用调和其升降,而且寒热同用和其阴阳,补泻兼施以调其虚实,苦辛之品各走其道,各奏其功,恰好针对痞证的病理机制而治,也正是本法治疗痞证的绝妙之处.  相似文献   

12.
金峰 《中医研究》1996,9(6):35-36
苦辛通降法临床运用体会江苏225235江都市丁沟镇医院金峰主题词栀子/治疗应用,附子/治疗应用苦辛通降法就是将苦寒与辛温两类不同性味与功用的药物复合配伍,以达到通降(开泄)的目的。此法主要是消化系统疾病的一个重要治法。笔者以案例为据,将临床上应用此法...  相似文献   

13.
介绍周福生教授治疗脾胃病的用药特点。周教授认为临床治疗脾胃病应抓住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重视肝、心与脾胃的联系,脾胃病补泻治疗应补以甘酸、泻以苦辛,临床用药注意不要太过苦寒、太过甘温、太过辛散,还应详辨药物功用性能,用药应动静结合。  相似文献   

14.
辛开苦降发源于《素问·至真要大论》,除热淫于内均有辛苦相配;张仲景宗《内经》意,创建辛苦并用半夏泻心汤类方,首用方剂践行辛开苦降,叶天士提出"微苦以清降,微辛以宣通"和"仿内经苦与辛合,能降能通",进一步明确机理,后世医家阐述多依据于此。辛开苦降属寒热并用,热为阳,寒为阴,寒热并用体现阴阳互根互用辨证思维;味辛能行,味苦能泄,苦辛相和,能降能通,辛开苦降并非寒热药简单叠加,乃体现阴阳交感,化生万物之象。主要作用是恢复脏器功能,调畅气机。虽以仲景半夏泻心汤类方为辛开苦降代表,然并不局限于治虚痞,很多方剂中寒热药并用都体现出辛开苦降之意。气机不畅引起疾病,可用苦辛相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苦辛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认为苦辛合化,斡旋气机,散痞泄热,运化中州是其主要涵义;善解中焦湿热郁聚之邪,开郁泻火以泄肝郁,调和升降气机是其主要作用.指出苦辛法是治疗胃肠、肝胆热郁气滞及湿热中阻的主要治法,论述了苦辛法的配伍特点和证治,提出了临床上苦辛法的13种变通,以扩大其使用范围,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简析透法的历史源流和理论内涵,发现透法具有宣展气机、透邪外解、因势利导及用药轻灵辛散等特点,甲状腺具有助肝疏泄、助肾生阳的功能。甲状腺处于清虚之地,其功能太过或不足均可致甲状腺相关疾病的发生。治疗时切勿"郁"滞,又以"顺"为宜。将结合导师临床治疗甲状腺疾病的特点进行探讨,揭示透法在甲状腺疾病防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正>辛开苦降,又称为辛苦开泄,其法是利用药物的性、味特性来调整病证的气机病变,属于中医学八法中温、清的合法,故又称为温清并用。辛味药物具有发散、行气的作用,苦味药物具有降泄、通下的功效。顾名思义,辛开苦降法是指临床上主要应用辛味药和苦味药组成方剂,用于治疗气机不畅所致疾病的一种方法。《内经》明言"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用药物气味升降来治疗疾病。正如叶天士所言"论药必首推气味",充分强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甲状腺疾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疗现状进行分析总结,指出清肝化痰法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主要方法,可用于大多数甲状腺疾病的治疗,并明确清肝化痰法治疗甲状腺疾病的适应证,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湿热胃痞,医者一般习惯应用王孟英连朴饮、雷丰辛苦甘淡法等温病学派先贤的经验。在仲景五泻心汤的启发下,笔者认为,本病核心治疗原则即是苦辛开降。苦辛是指药物之味而言,苦能降能泻,常与寒合;辛能散能行,每与温配,两者相伍,苦辛并用,寒温不悖。有利于气机的升降,从而达到调畅  相似文献   

20.
苦辛法亦称苦辛通降法或苦降辛开法。《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说明辛味药能开能通,苦味药能降能泄。苦辛法是以苦寒药与辛温药组合,利用它们一阴一阳,一升一降,一温脾而一清胃,寄开于泄,寓通于降,相反相成.互制互济的性能.藉以开结降逆、散邪泄热的一种治法。就病位而言,此法适用于脾胃病变,尤其是太阴阳明同病,寒热错杂的证候。又温能燥湿,清可去热,因而在病因方面,患湿热者当以苦辛法为首选。至于药物方面,则以苦寒的黄连、黄羊和辛温的干姜、半夏为首选。黄连味极苦,性极寒,苦能燥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