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范瑛  宋坪 《环球中医药》2012,5(9):681-683
通过临床观察实践,古今中医医家对银屑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与演变的过程.本文整理中医古代典籍及现代文献,重新梳理各代医家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论述.从古代中医学风寒湿论到火热论,再到近现代建立血热、血燥、血瘀三大证型,以及近年学者根据银屑病的发病时间、皮损表现、伴随症状等,以新的视角对银屑病病因病机进行了探索,提出的从"玄府"论治、从"毒"论治、从"虚"论治等新观点,为银屑病的临床中医辨证施治提供了丰富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高频超声在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辨证分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高频超声技术研究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厚度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探求无创、有效的评价银屑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方法:将87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血热证组、血燥证组、血瘀证组,应用高频超声检测各组患者靶皮损及周围正常皮肤的表皮及真皮厚度.结果:银屑病患者皮损区表皮和真皮均较周围正常皮肤增厚.真皮增厚尤为明显;血瘀证组的皮损区真皮厚度指数大于血热证组及血燥证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瘀证患者的皮损区皮肤增厚程度较血热证及血燥证明显.应用高频超声检测银屑病皮损厚度可能成为血瘀证银屑病患者与非血瘀证银屑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银屑病的中医病机复杂,观点杂乱繁多。"从玄府论治"和"从血论治"是两种主要观点,但二者的核心内容相互矛盾,银屑病的某些特殊现象单用其中一种观点也难以获得合理解释。文章将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与银屑病的辨证进行比较研究,统一了上述两种观点,提出了"玄府寒-血络热"的新理论,并据此探析银屑病病机和辨证论治体系。  相似文献   

4.
皮立宏  吴敏 《光明中医》2016,(6):758-760
目的探讨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内涵及外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对比、分析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六经辨证、脏腑辨证的关系,并从卫气营血概念、卫气营血辨证的传变及卫气营血辨证适用范围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卫气营血辨证与脏腑辨证相结合,存在理论基础及可行性。结论卫气营血辨证体系为中医论治外感疾病辨证方法之一,是中医辨证体系发展史上的一个阶梯,同时亦存在部分不足之处,其与脏腑辨证相结合,两者结合存在理论基础及可行性,可以更好阐释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内涵及外延。  相似文献   

5.
脏腑辨证治疗银屑病经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德瑛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1):1080-1080,1085
以脏腑辨证治疗银屑病,对于早期外感风热呈现点滴状红斑者多从肺论治;对于皮肤泛发鲜红斑片、血热明显者多从心论治;对于病程日久、皮损呈暗红斑块、浸润者多从肝论治;对于皮损久治不愈、呈淡红斑片、鳞屑干燥者多从脾论治;对于皮损反复发作、暗红干燥、年龄在 40岁以上者多从肾论治.在辨证中应重视四诊八纲,洞察病机,方能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6.
从血论治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观察分血热、血燥、血瘀三型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探讨从"血"论治银屑病的辨治规律,为建立银屑病中医辨证规范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方法 ,治疗组内服根据中医名家经验制定的规范辨证方药,对照组内服接诊医师自行处方.疗程8周.治疗前后进行PASI评分,评价疗效,同时注意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56例,对照组54例,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PASI评分、各单项症状评分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总体疗效、各证型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从血论治银屑病,分为血热、血燥、血瘀三型治疗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在银屑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医家在传统"从血论治"辨证体系上进行拓展延伸,提出从玄府、微观、毒、六淫外邪致病等多种辨证论治理论,并通过开展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采用代谢组学和集对分析等新技术对银屑病的中医证候本质、治疗机制、治疗新方法等进行深入探索.从辨证论治理论、治疗机制、临床应用和诊疗新技术4个方面对中医治疗银屑病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归纳,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8.
寻常型银屑病是皮肤科常见且难以治愈的疾病,临床表现较为复杂.目前银屑病的临床辨证思路以辨血为主,血分的病变多与脏腑生理功能活动异常有关.有些医家从脏腑辨证角度进行探索,认为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生发展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并从肝论治银屑病,取得了不错的疗效.文章通过整理文献,从肝的生理功能、经络走行、五行制化三方面,梳理并探讨...  相似文献   

9.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典型皮损为鳞屑性红斑。中医理论对其病因病机研究多从血热、血瘀、血燥论证,本文从中医对银屑病的病因病机论治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银屑病,相当于中医学的"白疕",早在隋朝即有记载。病因病机涉及风、寒、湿、热、燥、瘀、毒等。当今中医治疗银屑病,多从血分论治,辨证分血热、血燥、血虚、血瘀等,治以凉血润燥、清热解毒、养血祛瘀等法,对于湿邪与银屑病关系的阐释不足。古籍与文献中已经有对于湿邪与银屑病关系的论述,认识多为外湿合并风、寒等邪作用于人体发病;而现代医家对其认识则更为深入,不拘于外感,内湿亦可致经络、气血痹阻,宣泄不能皮肤不得濡养而发病。更有医家运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银屑病致病要素进行统计分析,将现代医学方法与中医辨证结合,证明了湿邪在银屑病病机中的广泛存在。文章总结古今医家对银屑病的证治认识,突出强调了"从湿论治"银屑病在临证过程中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银屑病证候复杂多变,病程日久,往往虚实夹杂,顽固难愈.临床将银屑病分为进展期、静止期和消退期,并根据皮损特点从血论治.结合脏腑辨证,可明确发病各时期的病位所在之处,使治疗更有针对性.银屑病进展期辨为肝肾阴虚、血热壅盛,静止期辨为脾气亏虚、余热内扰及脾肾阳虚、气滞血瘀,消退期辨为心肝血虚、风燥内蕴,分别治以清热凉血、滋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研究进展。方法对近几年有关银屑病治疗研究的文献进行总结,从银屑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针灸、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血热、血瘀、血燥的演变贯穿整个疾病的始终,临床上应以"血"为切入点进行研究。经方辨证论治,基础方加减,针灸治疗,刺血拔罐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等治疗银屑病均取得较好疗效。调畅情志,食疗,改善生活方式等中医调养对银屑病的治疗也很重要。结论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效果理想,今后应进一步研究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和不同性别的治疗差异。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4,(7):1337-1340
银屑病皮损所具有的红斑、鳞屑、瘙痒和反复发作、慢性病程,给患者的社会活动和生活带来限制,可导致不同程度的精神负担,成为银屑病加重和复发的诱发因素。患者的睡眠质量、焦虑、抑郁等精神状态评分以及相关生理指标都可表现异常,因此情绪调节是治疗银屑病的重要环节和方向。李斌教授从寻常型银屑病的三个发病时期探讨其与中医"血"的关系,并将安神法运用于"从血论治"中,提出相应的治则治法,同时试图阐释安神法治疗银屑病的现代医学机制。  相似文献   

14.
寻常型银屑病是一种难治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目前中医治疗银屑病辨证的主流思想是从血论治,其中血热型、血燥型、血瘀型为公认的辨证分型。笔者通过文献回顾和刘瓦利教授临床经验总结,将难治性寻常型银屑病分为阳气闭阻型和寒凝血瘀型,通过宣通腠理和温通经络的治法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银屑病的典型皮损为鳞屑性红斑,其特点是红斑上有松散的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有薄膜和点状出血。古代文献对银屑病的记载较多,有"干癣"、"顽癣"、"松皮癣"、"白壳疮"、"白疕"、"白疕风"等,现代中医将之统称为"白疕"。银屑病的中医辨证论治经验丰富,疗效较好,且毒副作用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温病理论作为中医理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卫气营血理论、伏邪理论、三焦辨证是温病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一个有别于单纯的瘀血痰浊或脏腑功能失调而致病的理论,从一个动态的、更加全面的角度理解探讨银屑病性关节发病机制及其辨治.银屑病性关节炎主要表现有皮损和关节症状,根据其皮损的性质可以从卫气营血辨证以了解病位指导治疗.其病机...  相似文献   

17.
银屑病俗称为"牛皮癣",属于中医"白疕"的范畴,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且反复发作的,以红斑、脱屑、斑块为主要皮损的皮肤病,其病程缠绵反复,顽固难愈,为临床常见病、难治病。古代医学将寻常型银屑病的病机总结为风、湿、热、燥、毒等范畴,临床辨证分型主要以血热、血瘀、血燥常见,治则主要有清热凉血解毒、活血化瘀、养血润燥,临床用药以凉血、养血及活血类等理血中药为主。本文主要对理血中药及临床中常用的几味理血中药在银屑病治疗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陈小朋  郝继红 《光明中医》2016,(8):1075-1077
娄多峰教授从60多年的治痹经验中,总结出"虚邪瘀"治痹理论。银屑病关节炎是一种常见风湿病,特点是存在典型的银屑病皮损并伴有关节炎。银屑病属中医学"白疕"范畴,娄多峰教授认为银屑病关节炎的病机为气血亏虚、外邪侵入、热毒痰瘀,虚邪瘀贯穿始终,中医辨证常分为风寒阻络、风热血燥、湿热蕴结、肝肾亏虚;采用中药汤剂辨证治疗,疗效突出。对于银屑病关节炎娄多峰教授主张以虚邪瘀辨证治疗为主,兼顾综合治疗的杂合以治。  相似文献   

19.
湿疹(湿疮)是一种皮损形态多样、伴有瘙痒糜烂渗出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疾患。因其病因复杂,仅靠西医治疗,效果不理想。中医治疗湿疹有其独特优势,近年来备受好评。李博鑑教授全面继承外科心得派与中医皮肤科泰斗朱康仁之学术思想,临证善于灵活融会多种辨证方法治疗皮肤病,创立了红皮病辨治五法、平衡燥湿治湿疹、银屑病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等皮科新论。李博鑑教授对湿疹有独到的体会,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寻常痤疮中医辨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痤疮是一种面部多发性疾病,中医对痤疮的研究重点在于辨证诊断与治疗方面。近10年来,疰疮的诊断与辨证分型在传统研究基础上有了长足进展,各学者从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局部辨证及其它方面阐述痤疮的形成机理,并提出了肾阴不足、相火偏旺和女性患者从肝论治的新观点。同时痤疮的中医研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其中医辨证分型与诊断庞杂错乱.缺乏一个统一的分型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