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机是明代著名新安医家之一,通过探析其《石山医案》13例血证医案以及《医学原理·血门》,总结其辨治血证的特色。汪氏认为血病之因有四:虚、滞、热、寒,治疗以补血调血为基本大法,妙用四物汤法,调营血助血运。临床治疗中,多用参芪归术之类甘温益气活血健脾,少佐引经药物,清泻脏腑经络之血热。同时汪氏还强调远色节食,养性存心。  相似文献   

2.
唐容川《血证论》认为:"一切血证总不外理肝",其辨治血证注重调肝。唐氏通过调理肝气、清泻肝火、平肝熄风、疏肝祛瘀、清肝化痰、补养肝虚六法,调理肝之气、火、风、瘀、痰、虚,使肝体用和调以治诸血证。  相似文献   

3.
妇女以血为本为用。《血证论》有关妇科血证的论述,有着独特的见解。“水即化气,气与水本属一家,治气即是治水,治水即是治气。火即化血,血与火原一家,治火即是治血。”“男子主气,女子主血。”“补血者,总以补肝为要。”调经当气血同治,经不调由血瘀者,乃血阻其气,是血之咎,宜破散其血而气自流通。治崩以培补中州脾土为正治。经闭当分寒、热、虚、实。治胎漏,亦分水与血二证,下血者清血热,下水者补其气。许多见解对妇科病的辨证论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总结全国名老中医谢晶日教授临证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方法]通过跟随门诊学习,整理并分析医案,翻阅古籍资料,从谢师对溃疡性结肠炎病机的认识,临证分析辨证及用药等方面,分析其临床治疗经验,并举医案一则加以证明。[结结果]谢师认为,溃疡性结肠炎多由饮食、起居、情志等因素导致,其病位在大肠,与脾胃,肝、肾相关。发病根本原因是脾虚,证候要素以脾虚湿盛、湿热、寒湿、阴虚、阳虚、气滞、血瘀为主,活动期以邪实为主,缓解期以正虚为主,提出以寒、热、虚、实为纲辨治,热者以湿热蕴结为实,以阴亏热稽为虚;寒者以寒湿内停为实,以脾肾阳脱为虚。拟定了清肠燥湿、养阴泄热,化湿温中、升阳固脱,健脾疏肝、扶正固本,调气和血、化瘀敛疡的治疗法则,其中健脾疏肝、调和气血的治法应用于患者的全程治疗。所举医案患者病情反复发作10余年,为痢疾之脾肾阳虚证,以温补脾肾、固涩止泻为治则,治疗后诸症好转,恢复正常。[结论]谢师以寒、热、虚、实为纲,辅以健脾疏肝、调气和血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思路清晰,疗效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医学认识,溃疡病属中虚胃痛,虚中夹实范畴,包括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在内。证系中焦,着眼在脾,辨证则初病肝胃,延及肝脾,穷必及肾。每多气滞血瘀,半虚半实之候,无定法可执,当以辨证施治为准。脾病有气、血、阴、阳之分,兼并则有寒、热、虚实不同,欲期速效,唯在辨证。爱简介于后,以供参考。一、舒肝调脾以加味六君子汤法溃疡病发生,每多与情怀不畅有关;舒肝调脾,和中理气,则溃疡病自愈。如治毛××,男,35岁,工人。一年前钡餐透视:胃溃疡。多方治疗,无明显效果。刻下胃痛喜按呕酸,得食则痛减,身寒纳差,脉象  相似文献   

6.
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以创立三焦辨证作为温病之辨证纲领而蜚声医林,观先生所著《温病条辨》、《吴鞠通医案》两书,其辨证体系不独为温病而设,对内伤杂病之辨治亦颇具指导意义,兹就两书中从三焦论治血证之心法作一探讨。1 血证分三焦治(?)不治血《温病条辨·卷四·治血论》谓:“至于治之之法,上焦之血,责之肺气,或心气;中焦之血,责之胃气,或脾气;下焦之血,责之肝气、肾气、八脉之气”,此明确指出了血证产生的病机皆是上焦、中焦、下焦所属脏腑的气机功能失调,故治血证之关键,必须按三焦不同部  相似文献   

7.
对张仲景辨治妇科病的特点主要从四方面作了初步论述。1.强调了分类辨病,以明病因,从中体现了妇人病的病理基础为“虚、积冷、结气”;2.辨病立法,重视肝脾气血并调;3.补虚泻实,灵活变通;4.治法多样,内治外治相结合。同时略论及张仲景辨治妇科病的一些基本法则对后世妇科临床的指导。旨在使张仲景辨治妇科病的学术思想及所创立的有效治病法则,方药等能不断促进指导中医妇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宣志泉先生是60年代浙江省名老中医,精于儿科,擅长小儿时病、杂症,以治“惊风”中杭城。认为治急性贵当神速,多法合治,速去其热。治慢惊审察病机,辨清气、血、阴、阳、寒、热、虚、实,正确调治,才能获效。  相似文献   

9.
月经不调的辨证,要从经量辨寒热,从色质辨虚实。提前多为气虚、血热;延期常属血虚、血瘀;无定期可有肝郁、肾虚。经量:过多可有血热、气虚;过少可有血虚、血寒;时多时少可有肝郁、肾虚。经色:鲜红深红可有血热、虚热;淡红可有血虚、气虚;紫暗可有血滞、血寒;紫黑多为血热。经质:粘稠可为血热、稀薄为虚寒、血块为瘀血之征。胀甚于痛多见气滞,痛甚于胀多见血瘀;按之痛甚多见实,按之痛减多见虚;得热痛剧多见热、得热痛减多见寒;腰酸如折多见肾虚,绞痛多见寒,空痛多见血虚,坠痛多见于气虚,刺痛多见热、实;隐隐作痛多见虚,持续作痛多为血瘀;时痛时止为气滞。治疗要注意: 经量过多、崩漏下血,应权衡缓急治疗。急则  相似文献   

10.
临床所见血证颇多,有吐血、咳血、咯血、尿血、便血、崩漏等,中医往往把中药炒炭用于止血.然血证用炭剂有相宜者,有不相宜者;有用炭剂效宏者,有用炭剂疗效不显者,故应分择而用之.出血之证,有寒热虚实之分,实证多热,虚证多寒,实热证宜下宜清,虚寒证宜补宜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