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库柏—哈柏”方法在飞行员脑力负荷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验证“库柏-哈柏”方法在脑力负荷评价中的适用性和准确性,以进一步探讨研究脑力负荷的评价方法。方法依据“库柏-哈柏”方法,设计出《飞机驾驶性能主观评价调查问卷》,对飞过歼A和歼B飞机的144名飞行员进行调查。对调查的评价等级进行2×4表和4格表卡方检验分析。结果歼A飞机的驾驶性能为五~六级趋向六级,即飞机的驾驶性能存在重度的不足,为了达到飞行大纲的要求,飞行时需要付出非常大的努力;歼B飞机的驾驶性能为五~六级趋向五级,即飞机的驾驶性能存在中等度的不足,为了达到飞行大纲的要求,飞行时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结论问卷调查结果与歼A、歼B飞机存在的问题相符,加之主观评价法使用方便和不干扰受试者工作等优点,“库柏-哈柏”方法在脑力负荷评价中是适用的和准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两种机型飞行模拟器对飞行员工作能力的影响。方法 检测60名飞行员分别在歼-6、歼-7两种飞行模拟器上完成相同飞行课目时的飞行成绩、附加任务成绩和心率,比较分析此二种模拟器对飞行员工作能力的影响。结果 飞行员在完成双重任务时,操纵歼-7飞行模拟器的成绩明显高于歼-6(P<0.01)。歼-7模拟器飞行中的信息处理速度快于歼-6模型器(p<0.05)。飞行中的心率明显快于基础心率(p<0.01)。结论歼-7型飞行模拟器对飞行员工作能力的影响小于歼-6型飞行模拟器。  相似文献   

3.
附录飞机驾驶性能主观评价调查问卷姓名年龄飞行时间:歼A小时、歼B小时本问卷调查的目的,是了解歼A和歼B飞机在驾驶性能上给飞行员所带来的脑力负荷大小。为了统一评价标准,均以双180°大航线仪表飞行课目为依据。评价等级的条件如下:一级飞机的驾驶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4.
前言 飞行员操纵飞机的可靠程度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即飞行员心理生理状态和飞行任务的工作需求。飞行员心理生理储备(PRC)是反映飞行员功能状态的可靠指标。本题的目的是探讨在飞行模拟器上用心理生理学方法评价飞行员操纵可靠性的指标。设备采用飞行员心理生理储备综合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5.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3岁,歼击机飞行员,飞行学院本科毕业,在校飞行时间240h,其中飞歼教-5整一年。分到部队后改装歼-6,歼教-65000m以下飞行12h。该员未使用氧气面罩(按规定昼间4000m以上飞行必须戴氧气面罩)时,未出现异常。199...  相似文献   

6.
目的 脑力工作超负荷可影响人的工作绩效并威胁飞行安全;大部分飞行事故发生在脑力工作负荷强度大的起飞、仪表或手动进近和着陆阶段,而且多是由人为差错引起.因此,为提高飞行作业绩效,维护飞行安全,测量和评定飞行员空中脑力工作负荷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直升机飞行员仪表飞行时的脑力负荷变化.方法 采用修改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任务负荷指数(NASA-TLX)评价量表,对15名直升机飞行员仪表飞行时不同阶段的脑力负荷进行了主观评价;对总脑力负荷评价值和飞行小时数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在起飞爬升阶段、巡航平飞阶段、下滑着陆阶段飞行员的总脑力负荷值分别为34.46±17.25、32.11±13.11和53.95±17.76.下滑着陆阶段飞行员的总脑力负荷值显著高于起飞爬升阶段和巡航平飞阶段的总脑力负荷值(F=25.767,P<0.01).3个阶段的总脑力负荷的评价值均与飞行小时数呈显著负相关.在起飞爬升阶段,总脑力负荷的评价值与飞行小时数的线性回归方程为:总脑力负荷评价值=42.20-0.012 03×飞行小时数(r=-0.810,P<0.01);在巡航平飞阶段,线性回归方程为:总脑力负荷评价值=38-51-0.006 04×飞行小时数(r=-0.535,P<0.05).在下滑着陆阶段,线性回归方程为:总脑力负荷评价值=62.57-0.008 14×飞行小时数(r=-0.532,P<0.05).结论 军用直升机飞行员仪表飞行时总脑力负荷的评价值与飞行小时数呈显著负相关,在下滑着陆阶段脑力负荷最大.  相似文献   

7.
飞机座舱视觉显示界面脑力负荷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综合脑力负荷的3种评价方法,即主任务测量法、生理测量法和主观评价法,建立飞机座舱视觉显示界面脑力负荷的评价系统.方法 确定每种评价方法的评价指标,通过实验和主观调查得出每个指标的大小,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得到每种评价方法的一个量化评价值,最后将3种方法得到的评价值加权计算,得出脑力负荷评价值.结果 在M中不同的飞行座舱视觉显示界面的设计中,根据综合评价得到的结果,结果越小的设计则脑力负荷越小,优先选择作为最终的飞机座舱视觉显示界面的设计方案.结论 这套评价系统综合目前主要的脑力负荷评价方法,利用各自的优点,并且能够把结果量化,可以在飞机座舱视觉显示界面的设计阶段进行脑力负荷的预测评价,确定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aze测验对飞行能力评价的意义以及影响该任务成绩的因素,为飞行员心理选拔研究提供技术指标。方法109名现役新飞行员和等级歼强击机、运输轰炸机飞行员,完成Maze测验和飞行技术水平多效标系统评价。结果①Maze测验平均反应时间与效标F5(地面目标判别能力)显著相关,特别是在控制3项因素条件下,其相关更显著;②歼强机与运输轰炸机飞行员在单位时间正确率(RAT)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本科学历飞行员与大专学历飞行员正确反应数(RIG)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组飞行员间正确反应数(RIG)有显著性差异。结论Maze测验是评价飞行员地面目标判别能力的有效指标;不同机种、年龄和学历飞行员在该作业上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复杂选择反应时测验在飞行员飞行能力评定上的效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复杂选择反应时测验对飞行能力评价的意义和影响该任务成绩的因素,为飞行员心理选拔研究提供技术指标。 方法 109 名现役新飞行员和等级歼(强)击机、运输(轰炸)机飞行员,完成复杂选择反应时测验和飞行技术水平多效标系统评价。 结果 ①复杂选择反应时测验平均反应时间与效标F5(空中打靶能力)有非常显著性相关,正确反应数与效标F2(快速反应能力)同样有显著性相关,两个指标与效标F7(飞行能力综合评价)均有显著性相关,特别是在控制3 项因素条件下,其相关更显著;②歼(强)击机与运输(轰炸)机飞行员在测验指标上无显著性差异;本科学历飞行员测验成绩与大专学历飞行员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组飞行员间正确反应数和单位时间正确率两指标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复杂选择反应时测验是评价飞行员实际飞行能力、飞行中空中打靶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0.
歼(强)击机飞行员血脂抽样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 为开展对空军歼、强击机飞行员与高血脂相关疾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在空军歼击机,强击机飞行员中,通过健康体检随机选出60名健康男性,年龄26 ̄35岁。从健康地面人员中随机选出60名作为对照组,年龄21 ̄38岁。以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四个项目为评价指标;采用规定方法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 歼、强击机飞行员血脂含量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当前歼击机飞行员身体状况,进一步搞好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航空卫生保障工作.方法 对55名歼击机飞行员进行全面的临床体检和离心机 Gz耐力检查,确定飞行结论,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 ①飞行合格者45人,占总人数的81.8%;飞行不合格者10人,占总人数的18.2%,其中加速度耐力不良7人,外科疾病2人,耳鼻喉科疾病1人.②心电图异常、脂肪肝及脊柱疾患的检出率较高.有21.8%的飞行员加速度耐力低下.结论 要进一步加强飞行员各级体检工作,在招飞体检中加强脊柱疾患的检查,杜绝患有活动性疾病飞行员在队飞行,重点防治心血管疾病.要制定高 Gz抗荷训练方案,以提高歼击机飞行员 Gz耐力.  相似文献   

12.
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医学选拔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医学选拔中存在的问题,为选拔合格的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 采用询问病史、全面体检和综合评价的方法,对214例低机种歼击机飞行员体检发现的问题进行评价。结果 在参选低机种歼击机飞行员中,高性能战斗机改装合格192例,改装不合格并原机种合格,19例,原机种不合格3例。结论 飞行员基本身体状况、基础飞行耐力和加速度耐力是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的选拔评价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高性能战斗机大强度飞行对飞行员的生理指标及飞行劳动负荷主观评价的影响。方法5名健康男性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在1个飞行日内共进行22架次的大强度飞行。记录飞行过程中的心电信号,分析心率及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飞行后进行飞行劳动负荷和疲劳程度主观评价。结果飞行员大强度飞行时,随着飞行负荷的降低,心率和HRV频域及时域指标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心率在夜问较日问低;夜间校正高频功率(high frequency normalized unit,HFnu)高于日间,校正低频功率(low frequency normalized unit,LFnu)及低频高频比值(LF/HF)则低于日问。飞行员飞行劳动负荷及疲劳程度主观评价分值均较低,没有明显的主观疲劳感。结论高性能战斗机大强度飞行对飞行员生理指标有一定影响,但尚未引起飞行疲劳。合理的飞行安排及有力的航卫保障有利于飞行员身体机能的恢复,预防飞行疲劳,保障飞行安全。  相似文献   

14.
飞行员个体防护装备适体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飞行保护头盔、供氧面罩、高空代偿服和抗荷服等飞行员个体防护装备适体性评价指标,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探讨利用模糊数学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飞行员个体防护装备适体性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采用德尔菲法对37名飞行员、10名防护装备专家和5名航空医学专家进行了3轮函询调查,以确定4种防护装备适体性评价指标及其权重。选用3种数学模型对76名歼击机飞行员试穿4种现役防护装备时的评价结果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分别计算出3种模型的模糊综合评价值并与实际总体综合评价值比较,选定偏离程度最小的模型作为最适宜的数学模型。结果确定了上述4种防护装备的适体性评价指标及其权重系数。3种数学模型中以加权平均模型的综合评价值与实际总体综合评价值最接近。结论初步建立了防护装备适体性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它可以对个体防护装备作出定量评定  相似文献   

15.
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选拔体检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当前歼击机飞行员身体状况,进一步搞好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航空卫生保障工作。方法 对多个部队共计246名歼击机飞行员进行全面的临床体检和离心机 Gz耐力检查,确定飞行结论,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 评定飞行合格233人,占总人数的94.7%;飞行暂不合格13人,其中内科7人,外科2人,眼科3人,耳鼻喉科1人。少数飞行员患有活动性疾病仍在队飞行。心血管、消化系统疾病及脊柱疾患的检出率较高。有十分之一飞行员加速度耐力低下。结论 为适应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航空卫生保障工作的要求,要进一步加强飞行员各级体检工作,杜绝患有活动性疾病飞行员在队飞行,重点防治心血管、消化系统疾病。在招飞体检中,加强脊柱疾患的检查。迫切需要制定高G抗荷训练方案,以提高歼击机飞行员 Gz耐力。  相似文献   

16.
飞行员腰椎椎弓根峡部裂的医学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飞行员腰椎椎弓根峡部裂的医学鉴定经验。方法对62名腰椎椎弓根峡部裂飞行员的资料进行分析,对其中14名高性能歼击机飞行员进行了1~4年的随访。结果62例中:27例改装合格,21例原机种合格,10例暂不合格,4例停飞。其中10例暂不合格中,有6例因腰椎峡部裂或伴滑脱,并有长期腰腿痛症状暂不合格,4例因其他疾病而暂不合格。停飞4例中:有2例因腰椎峡部滑脱合并长期腰腿痛症状或伴有腰椎间盘突出停飞,2例因其他疾病而停飞。结论在飞行员腰椎椎弓根峡部裂的医学鉴定时应考虑身体状况、飞行任务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量表评估强击、歼击机飞行员心理健康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空军强击、歼击机飞行员心理健康状况,为航卫保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宋华淼等编制的“飞行人员心理健康量表”(MHI),对来院疗养的342例强击、歼击机飞行员进行心理测评。结果85.38%的强击、歼击机飞行员心理健康状况处于良好状态。主要表现为自信性强、精力充沛、勇敢、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成熟、适应性良好、乐观、较少焦虑、不易敏感和不易紧张等个性心理特征。机种不同心理健康状况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强击机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于歼击机组(P<0.01),两类机组人员在过度自我关心、乐观性、敏感性因子差异非常显著(P<0.01);不同飞行时间对心理健康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学历不同的强击、歼击机飞行员在构成心理健康的敏感性因子上有差异(P<0.05);40岁以上年龄段和29岁以下年龄段心理健康状况最好,30~39岁年龄段最差,中间年龄段随年龄增长心理健康水平呈现下降趋势。结论强击、歼击机飞行员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应根据不同机种、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飞行时间的飞行员个性心理特征,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维护战斗机飞行员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8.
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脊柱损伤与退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概述关于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脊柱损伤与退变研究概况。资料来源与选择国内外近二三十年来相关文献报道。资料引用 相关文献19篇。资料综合 对脊柱生物力学及临床实验研究、脊柱X线平片研究、脊柱局部CT扫描的研究、临床症状学分析等诸方面问题都做了详细论述。结论 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工作环境具有加速脊柱(尤其是颈椎)退变的作用。但是,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脊柱提前退变的实际临床意义仍然不是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筛选出驾驶舱显示系统工效学评价指标。方法 首先,对国内外相关资料进行了广泛收集,在对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驾驶舱显示系统工效学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针对初步确定的指标体系,采用改进德尔菲法,聘请了飞过多种型号飞机的23名现役有经验飞行员作为专家咨询人员进行了两轮咨询,并对咨询结果进行了统计处理。结果 通过两轮专家咨询,筛选出了对驾驶舱显示系统工效学评价影响大的指标。结论 改进德尔菲法作为一种充分发挥专家智慧、知识和经验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Performing mission tasks in a simulator influences many neurophysiological measures. Quantitative assessments of 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 and electrocardiography (ECG) have made it possible to develop indicators of mental workload and to estimate relative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to cognitive requirements.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mental workload without actual physical risk, we studied the cortical and cardiovascular changes that occurred during simulated flight. METHODS: There were 12 pilots (8 novices and 4 experts) who simulated a flight composed of 10 sequences that induced several different mental workload levels. EEG was recorded at 12 electrode sites during rest and flight sequences; ECG activity was also recorded. Subjective tests were used to evaluate anxiety and vigilance levels. RESULTS: Theta band activity was lower during the two simulated flight rest sequences than during visual and instrument flight sequences at central, parietal, and occipital sites (p < 0.05). On the other hand, rest sequences resulted in higher beta (at the C4 site; p < 0.05) and gamma (at the central, parietal, and occipital sites; p < 0.05) power than active segments. The mean heart rate (HR)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during any simulated flight sequence, but HR was lower for expert subjects than for novices. The subjective tests revealed no significant anxiety and high values for vigilance levels before and during flight. CONCLUSIONS: The different flight sequences performed on the simulator resulted in electrophysiological changes that expressed variations in mental workload. These results corroborate those found during study of real flights, particularly during sequences requiring the heaviest mental workloa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