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疗效.方法:选取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一科2010年11月-2011年6月脑梗死住院患者中经颈动脉B超证实有AS者130例,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或瑞舒伐他汀10 mg/d,比较用药前和用药后12个月末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最大平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变化情况.结果:与用药前相比,TC下降24% (P< 0.05),TG下降19%(P<0.05),LDL-C下降36% (P< 0.05),但没有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治疗前后hs-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最大平均CIMT治疗前后相比(1.99比1.92 mm,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梗死患者中两种他汀类药物可显著降低TC、TG、LDL-C水平,其中LDL-C水平下降最显著,且有可逆转CIMT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检测颈动脉结合血清瘦素水平测定对单纯性肥胖症青少年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S)的预测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15-17岁的47名中、重度肥胖青少年与年龄、性别匹配的36名正常体重青少年进行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总动脉内径(DIA)、颈总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检测,同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酶法做血清瘦素(Leptin)、胰岛素(INS)、胆固醇(TC )、甘油三酯( TG )、低密度脂蛋白(LDL-C )、血糖(FBG)的测定及身高(H)、体重(W)、腰围(WC)、臀围 (HC)、腹部皮褶厚度(ASF)及血压测量,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胰岛素抵抗指数(IR),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肥胖组颈总动脉内膜呈现不同程度的毛糙、连续性差、局限性增厚的改变,其颈总动脉IMT及血清Leptin、INS、TC、TG、LDL-C、IR 等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01); BMI指数与颈总动脉IMT及血清Leptin、INS、TC、TG、LDL-C、IR 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1 );颈总动脉IMT与血清Leptin、INS、TC、TG、LDL-C、IR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1);Leptin与血清INS、TC、TG、LDL-C、 IR 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1 )。结论 中、重度肥胖青少年存在瘦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和早期AS改变,Leptin与颈总动脉IMT密切相关,血清Leptin水平测定结合颈总动脉IMT检测可作为筛查早期AS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抑郁症状与动脉粥样硬化存在相关,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能够增加老年人患抑郁的风险,且他汀类药物能够降低抑郁症程度或患抑郁症的风险,改善抑郁症患者的预后。本文介绍了在不同人群中抑郁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对抑郁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老年人、抑郁症患者、一般人群及脑梗死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对抑郁程度存在影响,因此在抑郁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中降脂药物的应用可能缓解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瑄  郑刚 《华夏医学》2005,18(6):1063-1064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可反映个体动脉粥样硬化(AS)负荷程度,是心脑血管疾病强有力的预测因素.对糖尿病大血管及周围血管疾病的发生也有较好预测作用,有利于早期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早期监测和逆转颈动脉IMT的变化,对预测防治心脑血管病及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 ,将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 (IMT)作为动脉壁厚度的方法用于糖尿病的研究中 ,观察糖尿病病人外周动脉变化。方法 :对 2 0例正常人 ,4 9例糖尿病病人作双侧颈总动脉、下肢动脉超声检查 ,探头频率 7.5MHz。测量颈总、股总动脉的 IMT值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厚度。观察股动脉以下动脉的形态。结果 :病例组 IMT值及斑块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组 ,下肢有皮肤病变者其上段动脉形态明显改变。结论 :糖尿病病人外周动脉有改变 ,表现为动脉壁增厚 ,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管腔狭窄、闭塞等不同形式。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高血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原发性高血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100例正常对照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同时行常规及生化检查.结果随着高血压分级的逐渐增加,CIMT逐渐增厚,斑块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各级高血压分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甘油三酯血症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为预防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95例,按空腹甘油三酯和脂肪餐试验4 h后甘油三酯水平分为餐后正常组、餐后增高组、空腹高脂组,所有患者均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血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质量指数、腰臀比、血压,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为因变量,其他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相关分析.结果:餐后增高组、空腹高脂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分别为(1.23±0.64)mm、(1.12±0.63)mm,均高于餐后正常组[(0.75±0.63)mm](P<0.05),而餐后增高组与空腹高脂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餐后4 h血甘油三酯水平、空腹血胰岛素、体质量指数、腰臀比有相关性(P<0.01).结论:2型糖尿病餐后高甘油三酯血症是导致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在诸多中风及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中,颈动脉粥样斑块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降低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H)水平,有助于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降低冠心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本组采用辛伐他汀对经颈动脉彩色超声发现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者进行调脂干预治疗,观察其临床转归。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脂肪肝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132例年龄>60岁的老年住院患者根据B超检查结果分为2组,脂肪肝组62例和非脂肪肝组70例,对2组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脂肪肝组糖尿病患病率、脉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及载脂蛋白B均高于非脂肪肝组,高密度脂蛋白低于非脂肪肝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高于非脂肪肝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脂肪肝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高于非脂肪肝患者,脂肪肝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high permeable hemodialysis,HP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60例,高通量透析组(HPD组)和普通透析组(LPD组)各30例.HPD组采用费森尤斯公司FX60高通量透析器,LPD组采用费森尤斯公司F7透析器.两组患者每周透析时间均为12 h.治疗时间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脂、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及钙磷乘积、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 medial thickness,IMT).结果 治疗6个月后,LPD组收缩压、平均动脉压、三酰甘油、钙磷乘积和PTH指标与透析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PD组相比,HPD组收缩压和平均动脉压明显降低,三酰甘油水平和IMT值低于LPD组(P<0.05),颈总动脉IMT低于LDP组(P<0.05),但两组患者钙磷乘积和PT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通量透析模式可以延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其对血压和血脂的影响可能是其中机制.  相似文献   

11.
多种早期无创动脉硬化检测指标的应用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具有很高的致死、致残率,但是在疾病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也因此而被人们忽视,一旦发病,如脑出血、脑梗死、急性心肌梗死,这些疾病或导致猝死,或遗留严重的肢体残疾,对人的生命和生活造成严重危害。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新型动脉硬化疾病检测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使以无创性手段检测动脉结构与功能异常成为可能。这些检测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对于加强动脉硬化疾病早期筛查、提高动脉硬化性疾病的防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以及COPD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分别检测COPD组患者(40例)与健康组(43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快形成情况,以及血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b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和吸烟指数,并进行组间比较。将COPD患者颈动脉IMT之相关因素作多元回归分析。比较COPD患者颈动脉狭窄组与非狭窄组的上述生化指标和临床资料。结果 COPD组患者血中hs-CRP、Fbg水平、IMT厚度、斑块检出率和吸烟指数均高于健康组,而TC、HDL-C、LDL-C则低于健康组(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指数、血中hs-CRP、TC水平与COPD患者颈动脉IMT呈显著正相关(P〈0.05)。COPD患者颈动脉狭窄组hs-CRP水平和吸烟指数均高于无狭窄组(P〈0.05),而TC、TG、LDL-C、HDL-C水平均低于无狭窄组(P〈0.05)。结论 COP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素水平均明显异常于健康人。年龄、吸烟指数、hs-CRP、TC是COPD患者颈动脉IMT厚度的危险因素。通过颈动脉血管彩超检测颈动脉IMT厚度应作为了解COPD患者是否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必要筛查项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糖代谢状态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S)诊断指标--颈股脉搏波速度(cf-PWV)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研究其影响因素. 方法141例研究对象被分为5组:正常糖耐量组(NGT)、空腹血糖异常组(IFG)、糖耐量异常组(IGT)、IFG+IGT组和初发糖尿病组(PDM),比较各组一般临床资料、各项生化指标、cf-PWV、IMT、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I). 结果IFG、IGT、IFG+IGT和PDM各组研究对象的cf-PWV和IMT较NGT组均有显著升高(Ρ<0.01),IGT组和PDM组的cf-PWV高于IFG组(Ρ<0.05),IGT、IFG+IGT和PDM 3组间的cf-PW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FG、IGT、IFG+IGT 3组的IMT值逐渐增加,但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GTT2h血糖、收缩压、总胆固醇是cf-PWV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空腹血糖、FINS、IRI是IMT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糖耐量异常人群(包括IFG、IGT、IFG+IGT、PDM)cf-PWV和IMT显著增加,表明AS在糖尿病前期就已经开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为主要研究参数,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对象分为三组:对照组:39例健康对照者;糖尿病无NAFLD组:33例单纯性新诊断2型糖尿病者;糖尿病NAFLD组:38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NAFLD者,比较三组IMT,并将IMT与HOMA-IR、血脂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新诊断T2DM患者存在颈动脉内膜增厚([1.12±0.11)mmvs(0.81±0.12)mm,P0.05)],当伴有NAFLD时其颈动脉内膜增厚更加明显及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增多([1.35±0.13)mmvs(1.12±0.11)mm,P0.05)]。在T2DM患者中,IMT与HOMA-IR呈显著正相关(r=0.485,P0.05)。结论新诊断T2DM患者存在颈动脉内膜增厚,当伴有NAFLD时,其颈动脉内膜更加增厚且颈动脉斑块形成增多。  相似文献   

15.
背景 横断面研究表明,体内胆红素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有关,但国内乃至世界的大样本纵向研究数据有限。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对健康体检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影响。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接受健康体检且基线颈动脉超声检查显示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1 mm的健康体检者11 394例为研究对象。采集研究对象人口学特征、既往史、体格检查结果,以及历次体检的实验室检查结果、颈动脉超声等信息。将研究对象按随访过程中cIMT是否增加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组和非进展组。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讨胆红素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影响,并按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特征进行亚组Cox回归分析。 结果 10年间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者1 586例,累积发生率为13.9%。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年龄、性别、BMI、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后,TBIL和IBIL水平每升高1个标准差,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风险分别下降6.6%和17.4%〔HR(95%CI)分别为0.934(0.881,0.990)、0.826(0.777,0.877)〕。亚组分析显示,TBIL和IBIL对于不同亚组人群的保护作用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TBIL和IBIL水平是健康体检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独立保护因素,胆红素水平升高可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风险,其中,IBIL对于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6.
蒋美媛  庞明  陈敏  严红  余艳  黎华 《广西医学》2013,(6):672-674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内膜斑块的作用。方法将96例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成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组、普罗布考组,每组32例,共观察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3组患者的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x-LD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IMT、颈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结果治疗6个月后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组ox-LDL、hs-CRP、TC、TG、LDL-C水平明显降低,颈动脉IMT、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明显减少,并且效果好于阿托伐他汀组及普罗布考组(P<0.01)。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不同糖耐量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等指标情况,探讨前列腺体积与动脉硬化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44例年龄≥50岁的BPH患者,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测量其基线资料、生化指标.应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价患者下尿路症状,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前列腺大小,并计算前列腺体积(PV).依据OGTT检测结果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组、糖尿病(DM)组及糖调节受损(IGR)组;另外根据PV中位数分组,分为前列腺体积较大组和前列腺体积较小组.结果:根据OGTT分组,DM组BMI、IMT水平均高于NGT组、IGR组(P<0.05),IGR组的IMT水平高于NGT组(P≤0.05).从NGT组到IGR组、DM组,患者PV呈逐渐增高的趋势,且DM组PV高于NGT组(αˊ<0.017).根据PV中位数分组,前列腺体积较大组患者餐后2h胰岛素(2hIns)水平、IMT水平明显高于前列腺体积较小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PV与年龄、BMI、2h Ins、IMT呈正相关.结论:动脉硬化危险因素(年龄、BMI、2h Ins、IMT)是前列腺增生发生及进展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8.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颈动脉内膜 中膜厚度 (IMT)增厚和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颈动脉B超技术 ,对 2 84例意识清晰的脑梗死和非脑血管病住院患者的颈动脉IMT和斑块进行检测。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大 ,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P <0 .0 0 1)。高血压、糖尿病及血纤维蛋白原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形成有密切联系 (P <0 .0 5 )。但是血糖和血脂水平与斑块的形成无明确关系。颈动脉斑块组和非斑块组的吸烟、饮酒、性别和心电图缺血改变无明显差异。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P =0 .0 15 ) ,颈总、内动脉IMT显著增厚。结论 颈动脉IMT增厚和斑块形成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它们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肱动脉内-中膜厚度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肱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方法:接受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共149名.冠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114名患者为冠心病组,冠脉造影正常除外冠心病的患者共35名为对照组.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所有患者右侧肱动脉内径、IMT并计算半径与IMT的比值(R/IMT)并进行两组患者间的比较;分析影响肱动脉IMT的危险因素.结果:肱动脉IMT(r=0.301,P=0.000)和R/IMT(r=-0.268,P=0.001)与年龄增长显著相关;冠心病组患者肱动脉IMT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P=0.066);肱动脉内径及肱动脉IMT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r分别为0.181和0.230,P=0.038和0.008);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肱动脉IMT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和空腹血糖.结论:肱动脉IMT与年龄呈正性直线相关,肱动脉IMT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