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缺氧诱导因子-1与脑膜瘤血管生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缺氧诱导因子1是细胞在缺氧条件下产生的具有转录活性的核蛋白,由α亚单位和β亚单位构成,其中α亚单位被认为是特异性氧调节亚单位,决定了HIF1的活性。大量研究发现HIF1是肿瘤血管生成信号途径的关键性上游转录调控因子,通过影响其他血管生长因子的表达,而直接参与血管生成的全程。脑膜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多呈实体性且血供丰富,在颅内呈膨胀性或侵袭性生长,其发生、发展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深入研究HIF1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其对血管生成的调控可能为脑膜瘤的治疗发现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又名血管渗透因子,主要由包括胶质瘤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分泌产生,其来源广泛,结构多样,近来研究表明,VEGF在胶质瘤新生血管形成和肿瘤周围水肿方面有着特异性的作用,各种因子对胶质瘤细胞或其他产生VECF细胞的调节,致VEGF的异常表达,是胶质瘤异常血管生成加强的主要原因,而肿瘤异常血管的形成和加强,导致血管渗透性的改变则是胶质瘤瘤周水肿的主要机制。因此,对VEGF表达的调控,可能为抗胶质瘤血管生成和瘤周水肿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脑肿瘤的血管生成和抗血管生成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生成对原发性脑肿瘤和脑转移瘤的生长、转移起关键性作用。抗血管生成治疗通过对抗肿瘤血管生成 ,切断肿瘤的血供 ,从而遏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为难以控制的恶性脑肿瘤提供了一新的治疗策略。多种脑肿瘤 ,特别是原发恶性脑肿瘤是人体血管活性表达最强的肿瘤 ,是最理想的抗血管生成治疗对象。本文对脑肿瘤血管生成及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颅内肿瘤在临床表现、生物学特性、组织学分化和对治疗反应均有所不同.最为常见的为浸润性胶质瘤,可来源于星型细胞或少突胶质细胞.间变性星型细胞瘤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 GBM)是高度恶性的星型细胞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最常见于老年人,其进展需要新生血管.血管生成过程的诱导(新生血管的形成)在颅脑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其特异性的高度血管化,GBM可作为研究肿瘤血管化生成过程和抗血管化治疗的模型.高度恶性胶质瘤发展迅速,预后差,局部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放疗)在提高生存率方面效果有限,而全身治疗(包括放疗和化疗)的效果令人失望,胶质母细胞瘤的平均生存期只有50周左右.考虑到肿瘤生长对血供的依赖性,抑制有缺氧诱导的血管生成将是恶性胶质瘤治疗的一个新靶点[1].  相似文献   

5.
胶质瘤血管生成拟态目前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胶质瘤血管生成拟态的发生与发展改变肿瘤微环境。胶质瘤血管生成拟态还参与肿瘤侵袭与患者的预后。本文章将阐释多种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钙粘素、组织因子通路途径抑制物、迁移诱导蛋白、缺氧诱导因子等对于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机制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垂体腺瘤为良性肿瘤,但部分肿瘤仍存在侵袭性生长的趋势。垂体腺瘤的微血管密度(MvD)较正常垂体组织中低,但新生血管的形成与肿瘤的发生、侵袭性生长密切相关。垂体腺瘤转化基因(PTTG)的高表达,以及雌激素、泌乳素、生长激素、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bFGF)的刺激,促使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并向周围侵袭性生长。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垂体腺瘤的基因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理论依据及其目前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7.
恶性脑肿瘤抗血管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性脑肿瘤尤其恶性胶质瘤是人体血管化程度最高的肿瘤,血管生成和增生在其生长和侵袭中起重要作用并与其恶性程度相关。针对血管生成的抗血管治疗为恶性脑肿瘤的综合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抗血管治疗可通过全身系统给药和肿瘤局部给药两种途径进行,针对血管生成的多步骤,可通过运用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物、对抗血管生成因子的作用、直接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的调亡和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和细胞外基质形成血管支架等方法在多层次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8.
胶质瘤的抗血管生成治疗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血管的生成及其生长速度对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近年的研究证实,胶质瘤组织内的血管生成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其恶性程度及预后等具有密切联系;因此,抗血管生成治疗目前已成为传统化疗方法之外的胶质瘤治疗新策略。现就脑胶质瘤的抗血管生成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细胞外基质(ECM)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调控多种肿瘤的恶性表型。在胶质瘤中,缺氧微环境可刺激细胞诱导ECM重塑,为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提供空间。此外,缺氧可调控一系列信号分子诱导血管生成拟态(VM)的形成。VM是一种缺氧驱动肿瘤细胞自身胞外基质重塑、不依赖内皮细胞的肿瘤血管形成方式,可在内皮源性肿瘤血管被抑制时依然为肿瘤供氧,故成为胶质瘤高侵袭性表型和治疗抗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靶向血管拟态中ECM重塑关键因子及环节有望为胶质瘤治疗方案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血管生成因子2在胶质瘤模型中的表达与shRNAs靶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检验血管生成因子2(angiopoietin-2,Ang-2)在胶质瘤模型中的表达,应用RNA干扰技术靶向Ang-2,观察胶质瘤治疗效果.方法 建立荷瘤小鼠颅内U87胶质瘤模型,检测Ang-2和PCNA的表达;转染shRNAs表达质粒进入U87细胞,比较受试动物生存期,MRI观察肿瘤体积;脑组织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颅内模型中Ang-2在胶质瘤边缘的表达强于肿瘤内部(P<0.05),围绕于新生血管周围;靶向Ang-2的shRNAs基因治疗可延长受试动物生存期,降低新牟血管数量,但PCNA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g-2主要表达于胶质瘤侵袭边缘,与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密切相关;靶向Ang-2的shRNAs技术可有效降低胶质瘤的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膜瘤缺氧诱导因子-lα(HIF-lα)表达与瘤中血管生成及病理级别之间的关系,探讨HIF-lα在脑膜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为治疗脑膜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脑膜瘤标本45例,正常脑组织标本10例(均为重型颅脑损伤急症行内减压术)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plus两步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lα在脑膜瘤标本和正常脑组织标本中的表达,以人原始造血细胞(CD34)标记肿瘤微血管,用微血管密度(MVD)作为血管生成指标测定肿瘤血管生成,比较缺氧诱导因子-lα表达与血管生长及病理级别关系。结果45例脑膜瘤组织切片中有23例表达HIF-1α,染色阳性率为51.1%,HIF-1α在正常脑组织及脑膜瘤Ⅰ级、Ⅱ级、Ⅲ级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0%、32.00%、66.67%和87.50%。在各个级别的脑膜瘤及正常脑组织中,HIF-1α的阳性表达率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脑组织组、I、II和III级脑膜瘤组中的MVD值分别为10.34±2.78,17.25±2.69,20.43±5.20和30.79±5.64,MVD值随着脑膜瘤级别的升高逐渐增加。HIF-lα表达程度与MVD呈正相关。结论缺氧诱导因子-lα表达强度与脑膜瘤血管生成可能有关,为治疗脑膜瘤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血管生成对肿瘤的生长、转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与化疗药物相比有明显的优点。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实体肿瘤,具有丰富的血管,是一种理想的抗血管生成治疗的对象。目前已用于治疗胶质瘤的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有20余种,按其作用机制的不同可分为五类,各自有优缺点及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胶质瘤是成人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广泛的血管化和高度的侵袭性,预后差。传统的抗血管生成药物效果不理想。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是一种不依赖机体血管内皮细胞的全新的血流灌注系统,被认为是传统抗血管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形成机制复杂,多种因素共同参与,包括肿瘤微环境、干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及多条信号通路。本综述主要阐述了血管生成拟态在胶质瘤研究中的机制进展,以及在此基础上开发的潜在抗血管生成药物。  相似文献   

14.
VEGF和NOS在新生血管形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针对肿瘤血管的抗血管生成治疗是新近开展的较有前途的一种抗肿瘤治疗。本研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65例手术切除星形细胞瘤标本,探讨VEGF、eNOS和MVD在星形细胞瘤的表达及三者间的相关性及其与脑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的关系,来进一步了解肿瘤血管形成机制,为针对胶质瘤血管形成的抗血管生成治疗或肿瘤休眠疗法寻找可能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脑膜瘤血管生成及瘤周脑水肿与VEGF/VPF及其受体KDR的关系。方法采用Northern印迹分子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7例脑膜瘤组织VEGF/VPFmRNA、VEGF/VPF和KDR蛋白表达,分析其与微血管密度(MVD)和瘤周脑水肿度DPTBE的关系。结果47例脑膜瘤均表达4.2Kb的VEGF/VPFmRNA片段,VEGF/VPF蛋白表达与其mRNA的表达一致,80.9%的肿瘤KDR蛋白表达阳性,VEGF/VPF和KDR分别定位于脑膜瘤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胞浆。VEGF/VPFmRNA表达与脑膜瘤MVD和DPTBE呈正相关r=0.67,P<0.01r=0.54,P<0.01;KDR阳性组脑膜瘤VEGF/VPFmRNA表达水平、MVD、DPTBE均显著高于KDR阴性组(P<0.01)。结论脑膜瘤细胞可产生VEGF/VPF,通过KDR介导促肿瘤血管生成和增加血管通透性,在脑膜瘤瘤周脑水肿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血管生成素2 (Angiopoietin-2,Ang2)在肿瘤血管生成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近年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这种细胞因子对受体、细胞的影响以及在血管生成过程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愈发复杂,同时,针对Ang2的抗肿瘤治疗,目前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对Ang2在肿瘤血管生成及抗血管生成治疗中的作用和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CD105(endoglin)为内皮细胞表达的糖蛋白,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受体超家族的组成成分.作为新生血管的标记物,CD105是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标志之一,同时直接参与血管生成,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腑肿瘤为常见的富血管性实体性肿瘤,其发生、发展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深入研究CD105在颅脑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脑肿瘤患者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可能成为颅脑肿瘤的诊断、预后、治疗的一条新道路.  相似文献   

18.
CD105(endoglin)为内皮细胞表达的糖蛋白,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受体超家族的组成成分。作为新生血管的标记物,CD105是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标志之一,同时直接参与血管生成,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脑肿瘤为常见的富血管性实体性肿瘤,其发生、发展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深入研究CD105在颅脑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脑肿瘤患者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可能成为颅脑肿瘤的诊断、预后、治疗的一条新道路。  相似文献   

19.
<正>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作为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最高,也是最富血管的恶性肿瘤之一,可表达多种特异性肿瘤血管调节因子,这些因子在肿瘤分级、预后或疗效监测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也是基因靶向治疗的靶标与临床研究的对象[1]。血管生成是由促血管生成因子与其相应受体结合,从而启动一个步进式的血管发生、形成的过程。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则可通过干扰促血管生成因子与其受体的结合,从源头  相似文献   

20.
脑胶质瘤浸润性和抗血管增生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胶质瘤临床治疗效果不佳,这和其高度浸润、侵袭特性相关。当临床上发现脑内实体性占位时,瘤细胞已向周围正常脑组织广泛浸润、扩散,开颅手术只能切除可见的肿瘤实体占位,不能根除全部的肿瘤细胞。脑胶质瘤细胞的侵袭、转移和脑内血管以及肿瘤新生血管关系极为密切,抗血管增生治疗有可能对抗脑胶质瘤侵袭、转移,使其变成真正的局部占位病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全切肿瘤实体占位后实际的临床效果,改善脑胶质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