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经脉穴位与脏腑间存在相对特异性联系的理论为出发点,查阅2000年~2011年CNKI数据库文献和近10年PubMed数据库,系统分析基于正常或疾病动物的经穴与脏腑器官相关性的研究情况,发现此时期研究有许多突破性进展:1)在神经介导效应方面,神经传入通路拓展到低位脑干-延脑孤束核,实验技术开始采用单个神经元放电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2)针刺对脏腑功能的调节效应方面,突显出穴位特异性效应和效应机制的研究,并且发现经穴对相关脏腑功能的调节与脏腑组织形态学变化有关,与效应物质的活性、含量、基因和蛋白表达变化有关,与效应物质的荧光强度变化有关;实验已开始应用分子生物学、透射电子显微镜、荧光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成像等技术。此时期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对未来经穴-脏腑相关的研究和临床诊治疾病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经脉穴位与脏腑间存在相对特异性联系的理论为出发点,查阅1980年~1989年CNKI数据库文献和Pubmed数据库,系统分析基于正常或疾病动物的经穴与脏腑器官相关性的研究情况。发现此时期基于动物的经穴脏腑相关的研究,已借助现代实验技术和方法,主要从针刺信号的传导途径(包括周围神经、脊髓水平、下丘脑和大脑皮层等)、针刺效应靶器官(包括组织形态学、电生理和靶器官的运动功能)、血流动力学等方面开展,证明了经穴-脏腑相关的特异效应,此效应与外周神经基础和中枢神经基础等有关,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后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切断筋膜组织前后,电针家兔"下巨虚"穴对小肠蠕动功能的影响,探讨经穴脏腑效应与经脉相关物质的关系.方法:分别记录针刺前,针刺后及切断筋膜组织后小肠蠕动幅度,并分析经脉所附着的组织.结果:电针后与针刺前相比小肠蠕动幅度明显增加(P<0.01),而切断筋膜组织后小肠蠕动幅度与针刺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电针"下巨虚"穴可以引起脏腑效应,切断筋膜组织后,"下巨虚"穴脏腑效应减弱.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探讨经穴与脏腑相关性及其经脉物质基础,笔者观察了切断经脉线处,筋膜组织前后电针家兔"委中"穴对膀胱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记录针刺前,电针15min后及切断筋膜后电针15min膀胱排尿滴数,并分析经脉所附着的组织.结果:电针后于针刺前相比膀胱排尿滴数明显增加(P<0.01),而切断筋膜组织后膀胱排尿滴数与针刺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电针"委中"穴可以引起脏腑效应,切断筋膜组织后,"委中"穴脏腑效应减弱提示经脉所附着组织与筋膜相关.  相似文献   

5.
切断筋膜前后针刺"三阴交"穴对家兔子宫蠕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切断筋膜组织前后电针家兔"三阴交"穴对子宫蠕动功能的影响,探讨经穴脏腑效应与经脉相关物质的关系.方法:分别记录针刺前,针刺后及切断筋膜组织后子宫蠕动幅度,并分析经脉所附着的组织.结果:电针后与针刺前相比子宫蠕动幅度及频率均明显增加(P<0.01),而切断筋膜组织后子宫蠕动幅度及频率与针刺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电针三阴交穴可以引起脏腑效应,切断筋膜组织后,三阴交穴脏腑效应减弱.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探讨经穴与脏腑相关性及其物质基础,观察了电针家兔"曲池"穴对大肠蠕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记录针刺前、电针15min后及切断筋膜后电针15min大肠蠕动幅度及频率,并分析经脉所附着的组织.结果:电针后与针刺前相比大肠蠕动幅度及频率均明显增加(P<0.01),而切断筋膜组织后大肠蠕动幅度及频率与针刺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电针"曲池"穴可以引起脏腑效应,切断筋膜组织后,"曲池"穴脏腑效应减弱.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正常人的经穴-脏腑相关研究情况.方法:本文查阅CNKI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对近50年来关于正常人的经穴脏腑相关研究情况进行了系统回顾.结果:发现健康人的经穴-脏腑间确实存在相关性,并且同一穴位在不同时辰对相应的脏腑的调节效应不同.同时对该研究的意义、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思路做了初步分析.结论:健康人的经穴-脏腑相关研究值得考虑,可结合针刺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行观测.  相似文献   

8.
陈婷  余小夏  刘旭光 《中医药学刊》2010,(10):2054-2057
目的:观察针刺不同经穴对健康人胃电面积的影响,探讨经脉穴位与脏腑的相关性。方法:针刺健康人胃经、脾经、胆经的不同穴位及非经非穴,观察针刺前后胃电面积的变化,比较分析针刺不同经脉穴位对胃功能影响的差异。结果:(1)不同经穴与非经穴比较,针刺对健康人胃电面积变化率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0.05);(2)不同经脉(穴位)与非经穴比较,针刺对健康人胃电面积变化率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0.05);(3)胃经不同穴位之间比较,针刺对健康人胃电面积变化率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对健康人胃功能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经脉穴位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系统分析关于机体处于正常生理态、疾病损伤病理态和低频针刺干预态时,同一条经脉不同穴位的反应的研究概况;同时整理分析了针刺同一条经脉不同穴位对相关脏腑功能调节效应差异的研究情况。研究发现,机体无论处于正常生理态,还是疾病损伤态,亦或是针刺干预状态,同一经脉不同穴位反应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差异,并且针刺同一条经脉不同穴位对相关脏腑功能的调节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十二经脉经穴对健康成人体表胃、小肠电图的影响,探讨经脉、穴位与脏腑之间的相对特异性关系。方法:应用多导生理记录仪记录30例健康成人针刺不同穴位前后的体表胃、小肠电图,比较胃、小肠电图频率、振幅变化的差异。结果:针刺足三里、养老、曲池穴能使胃、小肠电振幅上升。针刺足三里、养老、通里、内关等穴位能分别调节胃、肠运动的节律;针刺足三里、养老、阴陵泉等穴能同时调节胃、肠运动的节律,促进二者协调运动。表现出与健康人胃相关的有曲池、太冲、外关、足三里、阴陵泉、养老;表现出与健康人小肠相关的有通里、阳陵泉、阴陵泉、养老。其中阴陵泉、养老与胃、肠两脏都有关系。结论:从体表经穴观察相应脏腑的功能变化发现经脉(穴)与脏腑之间确实存在着相关性关系,其效应规律可概括为"多经司控一脏"与"一经调节多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