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987年以来我们采用聚乙二醇(PEG)沉淀法,测定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及健康者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CLC)共400例,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一、对象:健康组100例,均为我院健康体检者,肝功正常HBsAg(-),无其他慢性疾病,年龄均在18~50岁间,男女各半。30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均为肝病专科门诊及病院患者。其中慢性迁延性肝炎(CPH)组150例,TTT在9~10u,SGPT40~60u,γ—球蛋白在20%左右,症状反复,病变较轻而迁延。慢性活动性肝炎(CAH)组150例,TTT12~20u,TFT+++,SGPT40~150u、γ—球蛋白在24%以上。两组患者均按1984年(南宁)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的诊断标准确诊, 相似文献
2.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含量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 (CIC)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PEG比浊法 ,对 10 0例不同病期的SLE患者血清CIC含量的检测 ,并将测定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SLE患者血清CIC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且活动期高于缓解期 ,肾损害者血清CIC升高尤为明显。结论 SLE患者血清CIC含量及动态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变的严重程度 ,可作为SLE诊断及活动状态判断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患者血清中血液循环系统免疫复合物(CIC)、抗核抗体(ANA)含量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关系,为疾病SLE的综合临床判断诊疗以及对病情活动性和预后治疗效果的综合分析提供更多可靠性的指标。方法 采用ELISA法对健康对照人员和不同发病期的SLE患者血清中CIC、ANA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将检测后得出的数据综合进行相关的统计学数据分析。结果 SLE患者血清中CIC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疾病活动期患者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CIC与ANA同时进行检测还可以有效提高检出早期患者的阳性率。结论 血清中CIC含量及其动态变化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SLE患者疾病的发展程度,可以将其作为SLE诊疗及疾病活动状态判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5.
6.
7.
8.
通过对肺心病患者红细胞C3b受体花环试验(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试验(RBCICR)以及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检测,发现肺心病人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相似文献
9.
脑囊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疾病 ,近年来对其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 ,但多为单独CAg或CAb研究。其实机体在某一抗原持续存在时 ,除游离Ag和Ab外 ,尚有Ag Ab复合物形成 ,而免疫复合物必将影响CAg和CAb检出率。本文应用ELISA法测定囊虫病患者不同时期CAg、CIC的含量 ,旨在探讨CIC在囊虫病中的临床价值。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1994年 7月~ 1998年 7月 ,来自本院及本市其他医院住院及门诊患者 10 1例 ,脑囊虫病诊断符合马云祥[1] 1989年标准。其中男 57例 ,5~ 67岁 ,平均 38.4岁 ;女 53例 ,6~ 52岁 ,平…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145例各型病毒性肝炎非特异性细胞免疫情况及非特异性血清免疫球蛋白临床测定结果,分析讨论如下。一、病例选择本文病例为本院1979年5月~1980年6月经确诊的门诊及住院肝炎患者(按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计145例。其中急性肝炎69例,重症黄疸型肝炎8例,慢性活动性肝炎24例,乙型肝炎31例,HBSAg健康阳性携带者13例。本组病例男95例,女50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62岁。二、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13.
1985~1998年,我们对偏头痛和面神经炎患者进行了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和某些补体等免疫学指标的检测,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并加以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4.
作者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病毒性肝炎(其中51%HBAg阳性)176例(一组)的血AFP值,并与健康人(二组)130例、与肝脏无关的慢性病(三组)350例作对照,此外,还测定了75例肝细胞癌患者的AFP作鉴别。结果:在(二)组的,血AFP全部<30毫微克/毫升;(三)组均<40毫微克/毫升。因此,以血 相似文献
15.
16.
作者采用 180 80型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铜、铁、镁、锌等微量元素的含量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为 1993年住院患者 12 7例 ,全部符合 1990年上海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其中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 (甲肝 ) 4 5例 ,慢性乙型活动型肝炎(乙肝 ) 5 0例 ,肝炎后肝硬化 (肝硬化 ) 32例。男 82例 ,女 4 5例。最小年龄 18岁 ,最大年龄 5 8岁 ,平均年龄 38岁。对照组为献血员及本院义务献血职工 30人 ,其中男 2 2例 ,女 8例 ,最小年龄 18岁 ,最大年龄 4 0岁 ,平均年龄 32岁。1… 相似文献
17.
抗原物质在机体内的持续存在,可引起特异抗体的产生,并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即循环免疫复合物(CIC)。一般认为,这是清除抗原和终止免疫反应的生理过程,只是在一些特殊条件下,CIC沉着于组织(关节、血管壁、肾小球基底膜等)时,才引起免疫病理损伤。检测CIC,在临床主要应用于三个方面:(1)辅助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不同阶段的血清进行细胞介素一6(IL-6)含量的测定,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资料:收集1995年8月至1995年11月我院住院病人105例,男80例,女25例,平均年龄43.4士13,3岁。按照1995年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会议所制订的标准诊断,其中急性肝炎33例,慢性肝炎18例,肝炎后肝硬化23例,重型肝炎22例,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原发性肝癌9例。病原学检查乙型肝炎90例,丙型肝炎4例,已丙型重叠3例,甲型肝炎1例,甲乙型重叠1例,病原学检测全阴性6例。二、标本:每例均予入院时采集血清标本,为急性期或活动期标本;… 相似文献
19.
重型病毒性肝炎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定量测定值与重型病毒性肝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13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AFP测定结果及不同水平的分布.结果 AFP异常率68.1%,急性重型肝炎AFP异常率明显低于亚急性重型肝炎及慢性重型肝炎(P<0.01).AFP<20 μg/L患者的病死率86.8%,AFP 20~400 μg/L患者病死率58.8%,AFP>400 μg/L患者病死率20.9%.213例重型肝炎存活85例,AFP(248.0±72.5)μg/L;死亡128例,AFP(97.6±50.4)μg/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随着AFP水平的升高.重型病毒性肝炎病死率下降,生存率逐渐升高,提示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AFP水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