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滤道成形术--M形支架的初步临床尝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作者提出的穿透性小梁切除和滤道成形术的疗效,作者设计了一种新的M形人工小梁支架。本文是在动物实验已经取得了成功的基础上,进行初步临床尝试。方法:用该支架对3例难治性青光眼志愿者实施了上述手术,并作了20-22月的随访观察。结果:术前全身及眼局部用药状态下的眼压平均值为38mmHg,术后20月时不用药眼夺全部正常,平均值为18mmHg,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及排斥反应。结论:用作者设计的M形人工小梁支架行穿透性小梁切除和滤道成形术,安全可靠,临床疗效比借用T形人工晶状体袢做支架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临床评估作者设计的穿透性小梁切除和滤道成形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在穿透性小梁切除术中,于巩膜办下植入一个T形“人工小梁支架”,借助巩膜静脉丛制成一个永存的可吸收房水的间隙。本文选用PMMA制成的人工晶状体的T形袢作支架,为8例志愿者9只绝对期或近绝对期青光眼做了这一手术。观察期5~22个月,平均15.7个月。结果 平均眼压从术前的45.6mmHg降至24.22mmHg。9眼中8眼保持了功能性或部分功能性滤遇泡;2眼视力从持续20多天无光感分别恢复到有光感和0.05。结论 本文提出的穿透性小梁切除和用PMMA制成的T形人工晶体袢作为“人工小梁支架”进行的滤道成形术安全有效,无论对开角和闭角型青光眼,降眼压效果均显著而持久,适应症比传统的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更广泛,应用前景光明。  相似文献   

3.
目的:临床评估作设计的穿透性小梁切除和滤道成形术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在穿透性小梁切除术中,于巩膜瓣下植入一个T形“人工小梁支架”,借助巩膜静脉业制成一个永存的可收房水的间,一选用PMMA制成的人工晶状体的T形袢作支架,为8例志愿9只绝对期或近绝对期青光眼做了这一手术,观察期5-22个月,平均15.7个月。结果:平均眼压从术前的45.6mmHg降至24.22mmHg。9眼中8眼保持了功能性或部分功能性滤过泡;2眼视力从持续20多天无光感分别恢复到有光感和0.05。结论:本提出的穿透性小梁切除和用PMMA制成的T形人工晶体袢作为“人工小梁支架”进行的滤道成形术安全有效,无论对开角和闭角型青光眼,降眼压效果均显而持久,适应症从传统的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更广泛,应用前景光明。  相似文献   

4.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生物胶植入术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术后临床效果。方法 手术 3 8例 ,随访 1年 ,术后通过裂隙灯观察眼内变化、复查眼压、房角镜 ,视力及视野。结果 眼压 :术后第 1天平均眼压低于 10mmHg ;术后第 1周 8~ 11mmHg;术后 1月平均眼压 (14 .2± 2 .8)mmHg ;术后 3月平均眼压 (14 .6± 1.4)mmHg ;术后 1年平均眼压 (15 0± 1.1)mmHg(1mmHg =0 .13 3kPa)。视力 :术后 1年视力较术前无变化或略有提高。视野 :术后 1月较术前无变化或略有提高。术后房角镜下可见小梁网后有一减压房存在。术后并发症少。结论 本手术是一种对开角青光眼理想 ,安全 ,有效的手术术式。  相似文献   

5.
小梁切除术后滤道阻滞及滤口重建手术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后高眼压患者滤道阻滞状况及滤口重建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 2 2例 ( 2 2只眼 )小梁切除术后深前房、高眼压、滤过泡扁平的青光眼患者 ,利用裂隙灯显微镜、前房角镜检查周边虹膜切除孔、小梁切除口及结膜滤过泡 ,判断房水滤道阻滞状况。将滤道阻滞分为三类 :1、内部阻滞型—房角入口虹膜粘连阻塞。 2、中部阻滞型—角巩膜小梁切除口闭塞。 3、外部阻滞型—单纯的球结膜下纤维增殖性改变。结果 :2 2只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升高眼 ,均显示有滤道阻滞性改变 ,其中内部阻滞型 7只眼 ( 3 1 80 % ) ,中部阻滞型 9只眼( 4 0 90 % ) ,外部阻滞型 6只眼 ( 2 7 3 0 % )。 2 2只眼分别施行滤口重建与再手术治疗 ,再手术后随访 6~ 18个月 ,平均眼压( 18 5 0± 2 2 8)mmHg明显低于术前 ( 3 3 0 0± 6 72 )mmHg ,差异非常显著 (t =9 5 84,P <0 0 0 1)。结论 :小梁切除术后深前房、眼压升高主要与手术滤过通道阻滞有关 ,分别显示有内部、中部和外部滤道阻滞性改变。采取相应的滤口重建手术治疗 ,对小梁切除术后滤道阻滞者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急性充血性青光眼行小梁切除的同时对麻痹性散大的瞳孔行缩小成形术的经验。方法急性充血性青光眼造成瞳孔麻痹性散大共21例(21只眼),先行瞳孔缩小成形术,再行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瞳孔直径由原来的6~7mm缩小至3~3.6mm共19只眼,4~5mm共2只眼。闭塞的房角重新开放达2/3以上共15只眼,近1/2共6只眼。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术后一周视力90.48%达术前小孔视力。术后6个月以上视力达0.5~0.8共12只眼,0.1~0.4共9只眼。结论瞳孔缩小成形术是提高伴有瞳孔麻痹性散大的青光眼患者的术后视力,促使房角重新开放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常羊眼小梁切除联合滤道成形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Zhang XX  He ZJ  Yan YM  Lin JY  Xu S  Gao JM  Xu YH  Yan H 《中华眼科杂志》2007,43(2):129-133
目的探讨用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材料制成的巩膜瓣支架植入巩膜瓣下的滤道成形术效果。方法选择正常小尾寒羊3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或对照组。实验组行巩膜瓣下支架植入术,对照组行单纯小梁切除术。术前和术后连续1年观察其眼压和眼前节变化、超声活体显微镜(UBM)、光镜、电镜检测情况。结果实验组眼压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术后4周对照组眼压基本恢复至原水平,实验组至少延期至术后3个月回复至原眼压水平。UBM检测滤过泡形态:术后1周、1个月,实验组可见植入支架的强回声和大“液间腔”;术后3个月,滤过泡仍较膨松;术后4周,对照组滤过泡低平,滤过道即已闭塞。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后4周,对照组滤过道已纤维化;实验组术后滤过道延期愈合,3个月时,支架与周围组织仍有间隙;6个月时,此间隙消失,支架与周围组织全部愈合,显示组织相容性好,无排斥现象。病理检查结果与UBM检测结果完全一致。术后1年,实验组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采用PMMA材料制成的巩膜瓣支架植入巩膜瓣下的滤道成形术效果安全、有效,较传统小梁切除术的降眼压效果显著而持久。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穿透性与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疗效的对比。方法 选择开角型青光眼住院患12例(24眼)一眼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对侧眼行小梁切除术,术后对比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两种术式术后降眼压效果相似,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少。结论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效果可靠,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生物胶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凝胶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30眼)开角型青光眼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凝胶植入手术,术后观察视力、视野、眼压、房角、滤过泡形态。结果术后视力、视野较术前无变化或略有提高,术后平均眼压为(13.97±4.81)mmHg(1 mmHg=0.133kPa),较术前平均降低18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功能性滤过泡为96.67%,术后前房角镜下可见下梁网后有一减压室存在。结论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生物凝胶植入手术具有术后眼压控制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一、材料和方法对2001年2月~2004年11月我科收治的24例(30只眼)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观察,患者年龄20~76岁,男性16例,女性8例,男性双眼4例,女性双眼2例。视力范围0.02~1.0,其中视力<0.03者18只眼,0.4~1.0者12只眼,视乳头杯盘比(C/D)为0.8~1.0,Octopus101型自动视野计检测视野,患者平均视野缺损值(16.54±5.21)Db。术前用药情况下眼压控制在24~42mmHg。平均(28.56±4.67mmHg。其中15只眼作小梁切除术,另15只眼作非穿透小梁手术。小梁切除术:常规结膜瓣、巩膜瓣,在已暴露的角膜缘相当于Schlemm管小梁处作一与角膜缘平行的长4mm、宽1~1.5mm…  相似文献   

11.
12.
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的经典手术,降压效果良好,但手术并发症很多,如术后低眼压性黄斑变性,明显白内障发展、浅前房、脉络膜脱离、眼内炎等。  相似文献   

13.
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角膜溃疡穿孔、角膜瘘或术前合并青光眼的角膜病变30例,其中联合白内障囊外摘除8例,联合人工晶体取出1例。术后视力提高25例(83.3%),28眼眼压控制在小于20mmHg(有效率93.3%),29眼角膜移植片保持透明(96.7%)。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小梁切除术是治疗角膜溃疡穿孔、角膜瘘或术前合并青光眼的角膜病变的有效措施,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增加角膜植片透明率,有效地改善视功能。  相似文献   

14.
青光眼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钧  盛耀华 《眼科新进展》2000,20(5):379-380
众所周知 ,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致盲性眼病 ,尤其是开角型青光眼 ,因其起病隐匿、手术疗效差而危害较大。对于该类患者 ,往往先用药物控制 ,若无效再考虑施行滤过手术 (目前首选小梁切除术 )。由于术中、术后并发症多 ,疗效并不满意 ,预后并不理想。传统的小梁切除术 ,需切除部分小梁组织 ,穿透前房 ,再切除部分周边虹膜组织 ,以此建立一个“有效”的滤过通道。该手术的主要并发症是 [1 ] :前房出血、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并发性白内障、术后浅前房或前房不形成、恶性青光眼以及滤过道纤维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显而易见 ,传统的小梁切除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羊膜移植的效果。方法:对20例23眼开角型青光眼行此手术。手术方法是在浅层巩膜瓣下切除深层巩膜瓣及Schlemm管外壁,并向前进入透明角膜约2mm,仅留后弹力层,此时可见房水渗出,将羊膜移植于深层巩膜瓣下。术后随访观察,包括视力、眼压及裂隙灯等检查。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81%。其中12眼术后眼压缓慢下降,4例术后加用降眼压药物后眼压控制。均未见术中术后浅前房或炎症反应等并发症。结论:非穿透性小梁手术中羊膜移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的抗青光眼手术。  相似文献   

16.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是一类新型的抗青光眼手术,适用于开角型青光眼。本文主要介绍了非穿透性小梁手术的主要术式,手术方法和手术效果,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效果稳定,并发症较少,有望成为一种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理想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两种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术后最初3个月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4例62眼中、晚期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非穿透性深层巩膜切除技术(27眼)和非穿透性深层巩膜切除加外部小梁切除技术(35眼),比较两组术后眼压、视力、前房角表现和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各时点平均眼压值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第3个月的平均眼压分别是(13.96±5.35)mmHg和(14.18±3.51)mmHg,眼压下降幅度分别是55.08%和45.37%;术后非穿透性深层巩膜切除加外部小梁切除组的平均眼压明显比单纯非穿透性深层巩膜切除组低,眼压下降幅度亦明显增加(P<0.05).两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角表现为空腔型和宽带型者,非穿透性深层巩膜切除加外部小梁切除组占77.1%,而单纯深层巩膜切除组占70.4%.两组并发症较少并且类似.结论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成功的关键是获得具有良好渗透功能的滤过膜,两种基础技术结合显著提高术后眼压下降的幅度和速率,但没有增加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探讨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36眼)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施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术。术后随访6~24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无严重的并发症。3例术后视力下降。最终随访的平均眼压(14.86±4.15)mmHg,明显低于术前(29.65±5.76)mmHg(1mmHg=0.133kPa)。最终随访时形成功能性滤过泡者30眼。结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术能有效地降低眼压,无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所引起的术后并发症,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