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肺癌是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肺腺癌是最常见的病理学类型。2011年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美国胸科学会(ATS)和欧洲呼吸学会(ERS)提出了一种新的肺腺癌分类方案[1],即将肺腺癌分为浸润前病变、微小浸润性腺癌(MIA)、浸润性腺癌(IA)及其变型,其中浸润前病变包括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原位腺癌(AIS)。有报道称[2-3],浸润前病变和MIA手术切除后,5年无瘤生存率几乎达100%,而IA明显减低。在影像学表现上,上述病理类型均可呈磨玻璃结节表现,因此其鉴别诊断较为困难。本文按最新  相似文献   

2.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于2015年出版了新的WHO肺肿瘤组织学分类。与旧版相比,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修订:规范肺癌小活检和细胞学病理诊断内容;借鉴2011年国际肺癌多学科会议对肺腺癌分类达成的共识,摒弃旧版中诸多肺腺癌的分类亚型,根据癌细胞的生长方式对肺腺癌重新分类分型;明确定义肺腺癌浸润前病变、早期浸润病变和诊断注意事项;引入肺神经内分泌肿瘤概念,对神经内分泌细胞来源的肺肿瘤重新界定;增加一些新的肺原发肿瘤类型。本文就肺肿瘤新分类的内容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D34在肺腺癌中判断是否有浸润性改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肺腺癌标本100例,包括穿刺标本9例及亚肺叶切除(肺段切除、楔形切除)91例。其中原位腺癌18例,微浸润性癌23例,浸润性癌59例。免疫组化采用抗体包括CD34、CD31、F8、Ki67、P53、TTF-1、NapsinA。观察CD34在早期肺癌与浸润性肺癌的表达差异,分析CD34诊断早期腺癌与浸润性肺癌在转移、复发及病死率等预后情况的相关性。结果CD34于贴壁生长的腺癌中,肿瘤上皮细胞伴行肺泡壁结构有均匀完整连续的肺泡毛细血管网结构,而在微浸润及浸润性癌病灶中CD34呈现肺泡壁毛细血管网不同程度的消失,缺乏连续性。按此方法诊断浸润性腺癌的脉管癌栓及远处转移率、复发率、死亡率、Ki67阳性率、P53突变率均高于原位腺癌。结论CD34对肺腺癌是否为浸润性改变的判断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定量参数在肺磨玻璃结节(GGN)病理类型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GGN患者65例,按照2021版WHO肺肿瘤新分类标准分成三组:前驱腺体病变组(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原位癌AIS组)、微浸润性腺癌组(MIA组)、浸润性腺癌组(IAC组);另根据有无浸润性分为两组:非浸润性腺癌组(AAH+AIS组)及浸润性腺癌组(MIA+IAC组);所有患者均执行胸部CT扫描及肺窗薄层重建,并通过AI方法测得GGN的7个相关量化参数:长径(mm)、短径(mm)、体积(mm3)、平均CT值(Hu)、最大CT值(Hu)、最小CT值(Hu)、实性占比(%)。统计分析不同组间AI定量参数的差异性,使用ROC曲线评价参数预测肺GGN病理类型的效能。结果:前驱腺体病变22例,微浸润性腺癌21例,浸润性腺癌22例。7个AI定量参数在三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且显示7个参数值由前驱腺体病变至浸润性腺癌呈递增趋势。非浸润性腺癌与浸润性腺癌组间比较,长径、短径、体积、最大CT值显示具有统计学差异(P...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孤立性肺部分实性结节C T影像表现与病理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2019年7月—2021年6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诊疗的74例孤立性肺部分实性结节患者的C T影像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经肺肿瘤新分类标准分为浸润前病变(15例)、微浸润腺癌(21例)及浸润性腺癌(38例).比较不同病理亚型孤立性肺部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脂肪非典型钙黏蛋白1(FAT1)在肺腺癌不同发展阶段中的表达及其与浸润性肺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在肺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29例癌旁组织、21例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AH)组织,130例原位腺癌组织、178例浸润性腺癌组织中FAT1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FAT1蛋白在4种组织内呈不同程度表达,在癌旁组织、AAH、原位腺癌、浸润性腺癌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1.9%(105/329)、100%(21/21)、100%(130/130)和100%(178/178),其表达强度呈递增趋势。在原位腺癌与浸润性肺腺癌之间FAT1的表达无明显差异。FAT1在不同类型浸润性肺腺癌中的表达率以附壁型最高,腺泡型及乳头型,微乳头型及实性型最弱(P0.05),分别为87.1%(27/31)、80.1%(97/120)、55.6%(15/27),并且与脉管侵犯及胸膜侵犯等临床病理特征相关(P0.05)。结论 FAT1从正常肺组织到AAH再到原位腺癌的发展过程中表达强度逐渐增强,可能是肺腺癌发生及发展过程中潜在的癌基因。在实性及微乳头亚型中FAT1表达较低且患者生存时间最短,FAT1可能提示预后较差。因此,我们推测FAT1在肺浸润性腺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可能为肺浸润性腺癌的发生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正>肺腺癌是肺癌的常见类型,不同分型的肺腺癌在临床、影像学和病理性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1]。美国肺癌组织病学类型流行病学特点显示,肺腺癌患病率为40%,肺鳞癌为25%,大细胞肺癌为9%,小细胞肺癌为24%[2]。肺腺癌发病年龄在逐渐年轻化,女性发病所占比率更高,早期可发现血性转移,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不如肺鳞癌。本研究就肺腺癌临床病理研究的进展情况综述如下。1肺腺癌的基本内容1.1肺癌组织学的分类情况二十一世纪初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不同类型的肺癌患病率情况,其中占首位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表达与临床病理资料及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6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检测肿瘤细胞和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中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表达情况,分析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表达与临床病理资料及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肿瘤细胞(P<0.05)。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表达阳性率≥10%时与肿瘤直径具有相关性(P<0.05),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表达阳性率≥50%时与吸烟史、肿瘤直径及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肺腺癌肿瘤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表达阳性率≥50%时则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非小细胞肺癌和肺腺癌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表达均与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P>0.05)。非小细胞肺癌和肺腺癌肿瘤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表达阳性率≥50%时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突变具有相关性(P<0.05)。非小细胞肺癌肿瘤浸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类型与肺腺癌亚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2015年该院3 028例非小细胞肺腺癌(NSCLC)患者的肿瘤组织,提取DNA后采用突变阻滞扩增系统(ARMS)检测EGFR基因突变。结果 3 028例NSCLC患者标本中,EGFR基因突变率为39.7%,其中第19号外显子缺失突变543例,第21号外显子L858R点突变535例,共占89.8%;新分类中浸润前病变与微浸润性腺癌、浸润性腺癌的EGFR基因突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分化肺腺癌有较高的EGFR突变率,不同分化程度的EGFR突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分类表现出与分子诊断的相关性,不同亚型EGFR突变率有差异,EGFR基因突变与腺癌组织分化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纯磨玻璃密度肺部早期浸润性腺癌和浸润前病变的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HRCT)特征与肺腺癌病理新分类的相关性,评估HRCT对纯磨玻璃密度肺腺癌病理新分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4年6月单中心收治的123例HRCT表现为肺部纯磨玻璃密度早期周围型肺腺癌或不典型腺瘤的患者资料。分析纯磨玻璃结节(pure ground-glass nodules,PGGN)的HRCT形态学特征、大小和密度等因素与2015版肺腺癌病理新分类的相关性,筛选出最佳预测因素,构建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9项影像形态学特征均与病理新分类分组明显相关(P0.05)。其中,分叶、毛刺、空气/支气管充气、胸膜凹陷、边缘规整、形状规则、密度均匀及血管集束等8项形态学特征与病理新分类分组线性正相关(P0.01);而且最大截面面积、头脚方向长度、PGGN实际平均密度和相对平均密度等4个描述病灶大小与密度的连续计数变量与病理新分类分组显著相关(P0.05)。采取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了7项最佳预测因素:毛刺征、头脚方向长度、实际平均密度、肺瘤分界清晰性、性别、年龄及血管集束征。构建模型后,似然比检验显示总体匹配率达70.7%,其中对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的匹配率高达92.9%。结论:PGGN的HRCT影像学表现与2015版WHO肺腺癌新分类明显相关,HRCT检查可预测PGGN的病理新分类,其中最佳预测因子为毛刺征、头脚方向长度、实际平均密度、肺瘤分界清晰性、性别、年龄及血管集束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EGFR、VEGF及Ki-67在肺浸润性腺癌、微浸润性腺癌及浸润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按照2011年IASLC/ATS/ERS多学科肺腺癌新分类方案,对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日照市人民医院常规病理诊断中确诊为肺腺癌、细支气管肺泡癌和不典型腺瘤样增生的病例,使用和整合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TTF-1和P63[或(和)CK5/6]及临床、影像学多学科知识,重新诊断、分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28例浸润性肺腺癌、28例微浸润性腺癌、46例浸润前病变(29例原位腺癌AIS、17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病理组织中EGFR、VEGF及Ki-67蛋白的表达,以30例癌旁组织、30例正常肺脏组织作对照,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EGFR、VEGF及 Ki-67:(1)在浸润性腺癌、微浸润性腺癌及浸润前病变三种不同组织中表达差异,及其与正常黏膜组织差异;(2)三者在28例微浸润性腺癌中微浸润灶与原位腺癌两种成分中表达的差异;(3)三者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4)EGFR、VEGF及Ki-67三者在浸润性腺癌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EGFR、VEGF及Ki-67的表达在浸润前病变、微浸润性腺癌及浸润性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依次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EGFR、VEGF及Ki-67在微浸润性腺癌微浸润与原位两种成分中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浸润性腺癌比较,Ki-67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VEGF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肿瘤大小≤2 cm组与>2 cm且<3 cm组间比较,EGFR、VEGF及Ki-67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大小>2 cm且<3 cm组与≥3 cm组比较,VEGF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及Ki-67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4)EGFR、VEGF及Ki-67表达与组织学类型(鳞屑样、腺泡样、乳头状、实性)无关(P>0.05);EGFR 高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低分化、淋巴结转移及肿瘤高分期有关(P<0.05);VEGF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肿瘤高分期均无关(P>0.05);Ki-67只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组织学分级、肿瘤高分期无关(P>0.05)。EGFR、VEGF 及 Ki-67三者表达正相关(P<0.05)。结论本组显示原位腺癌大小以2 cm为界更能较好地显示生物学行为;EGFR、VEGF及Ki-67高表达与肺腺癌发生、浸润、转移密切相关,早期联合检测能辅助预测肺腺癌的生物学行为、评估预后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术前应用影像学手段准确判断早期肺癌病理侵袭性对于应用部分切除术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选择T1N0M0周围型肺癌患者,应用薄层CT评估主病灶磨玻璃影影像学表现。主要终点为特异度,如影像学诊断侵袭性肺癌患者占病理诊断侵袭性肺癌患者比率。希望特异度95%置信区间的下限应在97%以上患者中得到满意结果。结果选择2010年12月至2013年5月间就诊的101例患者,将其中67例纳入主要终点分析,基于C/T值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30.4%(95%CI 25.7~35.2)和95.2%(95%CI 92.2~98.8),在肺腺癌直径≤2.0 cm患者中截断值0.25表现出了最高的特异度100.0%(95%CI 96.5~100.0),这一标准可用于影像学判断早期肺癌。结论尽管特异性标准尚未经统计学确认,但应用薄层CT分析得出的影像学侵袭性与病理学侵袭性的相关性是良好的。影像学周围型非侵袭性肺腺癌可定义为肿瘤直径≤2.0 cm、实变≤25%。  相似文献   

13.
宫颈微小偏离性腺癌临床病理分析(附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微小偏离性腺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按照WHO(2003)宫颈腺癌分类标准,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例宫颈微小偏离性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宫颈微小偏离性腺癌占同期收治宫颈浸润腺癌的4.73%,临床表现为水样白带和/或生殖道出血、宫颈肥大变硬和赘生物,阴道B超检查示宫腔积液,宫颈细胞学诊断较困难,常需深部活检组织诊断。结论: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宫颈细胞学。当高度怀疑时应取深部组织或宫颈锥切组织诊断,早期诊治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T1期浸润性肺腺癌5种常见病理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为肺腺癌临床监测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间行肺癌手术,且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为浸润性肺腺癌、肿瘤直径≤3 cm的患者,分别选取贴壁状为主型、腺泡为主型、乳头状为主型、微乳头状为主型、实性为主型各24例,5组共计120例。对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肿瘤分化程度、病理亚型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差异;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判定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5组不同病理亚型肺腺癌患者的年龄、性别、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水平、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5组间的胸膜浸润、有无淋巴结转移、术后TNM分期及术后有无复发进展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种肺腺癌亚型中,微乳头状为主型的淋巴结转移率(62.5%)和术后复发转移率(41.6%)最高。进一步行生存率分析显示,贴壁状为主型患者的预后最好,5年生存率为96.0%,微乳头状为主型患者预后最差,5年生存率为66.7%,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亚型、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后TNM分期是影响T1期浸润性肺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且病理亚型、淋巴结转移情况还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均>1)。结论:T1期浸润性肺腺癌患者的预后与其病理亚型有关,而其中微乳头状为主亚型患者有着较高的淋巴转移率和更差的预后,对于该亚型的T1期浸润性肺腺癌患者,在术后可能需采取更积极的治疗和严密观察。  相似文献   

15.
李佳  岳红梅  顾峰 《临床荟萃》2013,(12):1351-1354,F0002
目的探讨内科胸腔镜在胸腔积液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行内科胸腔镜检查诊断的96例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通过与临床常用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的影像学、胸腔积液细胞病理和胸膜活组织检查术等比较,评估内科胸腔镜检查在胸腔积液中的应用价值。结果96例患者中经胸腔镜直视下多部位取材病理活组织检查的确诊率为94.8%(91/96):结核性胸膜炎65例(67.7%),肺腺癌10例(10.4%),腺鳞癌4例(4.2%),胸膜间皮瘤7例(7.3%),小细胞癌1例(1.0%),肾透明细胞癌肺转移腺鳞癌1例(1.0%),脓胸2例(2.1%),慢性非特异性炎症1例(1.0%)。内科胸腔镜检查常见并发症为疼痛、出血、发热、皮下气肿等,均未引起严重后果。结论内科胸腔镜是一种安全、简便、诊断率高的微创诊疗技术,在胸腔积液的诊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肺腺癌患者血浆microRNA-10b(miR-10b)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及其作为肺腺癌肿瘤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 46例肺腺癌患者(肺腺癌组)与42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2组血浆miR-10b水平,分析miR-10b与肺腺癌临床特征间关系。绘制ROC曲线,评估miR-10b的诊断效能。结果 肺腺癌组血浆miR-10b水平(1.632(0.836,2.313))较对照组(0.497(0.221,0.766))上调3.284倍(P〈0.01);miR-10b表达在淋巴结转移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原发灶情况、TNM分期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10b为1.212时,诊断肺腺癌的敏感性为64.3%,特异性为82.4%,AUC为0.765。结论 肺腺癌患者血浆miR-10b表达明显上调,miR-10b有望成为肺腺癌的早期诊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中癌胚抗原(CEA)、可溶性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 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浓度对肺癌的诊断、病理分型及临床分期的意义。方法选择经组织学和细胞学确诊的125例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125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血清中CEA、CYFRA 21-1、NSE、SCC的浓度。结果(1)观察组血清中四项肿瘤标志物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腺癌血清CEA浓度最高,鳞癌血清CYFRA 21-1、SCC浓度最高,小细胞癌(SCLC)血清NSE浓度最高(P〈0.05)。(3)血清中四项肿瘤标志物浓度随肺癌TNM临床分期越晚浓度越高(P〈0.05)。(4)联合检测诊断肺癌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明显高于单项检测(P〈0.01),联合检测特异性下降,与CEA、CYFRA 21-1对比(P〈0.01)。结论血清中CEA、CYFRA 21-1、NSE及SCC的检测在肺癌的诊断、病理分型、判断预后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试验中的临床效能。方法将肺癌患者作为病例组(n=342),包括鳞癌63例,腺癌84例,小细胞肺癌195例,另将64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114)。采用雅培i20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建立合理的临床判断临界值。结果腺癌患者CEA、CA125阳性率高于鳞癌和小细胞肺癌患者(P〈0.05)。小细胞肺癌患者NSE、ProGRP阳性率明显高于鳞癌和腺癌患者(P〈0.05)。鳞癌患者CYFRA21-1、SCC-Ag阳性率明显高于腺癌和小细胞肺癌患者(P〈0.05)。小细胞肺癌患者ProGRP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临界值、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24.00ng/L、78.80%、90.00%;鳞癌患者SCC-Ag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临界值、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73ng/mL、93.70%、90.00%;腺癌患者CA125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临界值、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35.26U/mL、79.00%、93.00%。结论小细胞肺癌、鳞癌、腺癌的试验诊断可分别优先选择ProGRP、SCC-Ag、CA125。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柯萨奇-腺病毒受体(CAR)在肺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5例肺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CAR的表达;分析CAR在不同组织学类型及不同组织学分级的肺癌组织中表达是否有差异:分析CAR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有无相关性。结果(1)75例癌旁组织有7例CAR表达,75例肺癌组织有44例CAR表达,肺癌与癌旁组织CAR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1;(2)在不同的临床病理因素中,CAR的表达在淋巴结转移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患者不同性别、年龄、吸烟与否、肿瘤大小、TNM分期等因素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织学类型肺癌组织间CAR表达的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腺癌、小细胞癌组织中CAR表达阳性率较高;(3)CAR的表达在肺鳞癌、腺癌不同组织学分级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R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并与肺癌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类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63蛋白和CK5/6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106例肺癌组织中p63和CK5/6蛋白质的表达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p63在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54.72%(58/106),其中在肺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84.09%)明显高于在腺癌中的(23.26%)(P<0.05);CK5/6在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43.40%(46/106),其中CK5/6在肺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77.27%)明显高于在腺癌中的(9.30%)(P<0.05)。在不同年龄、不同分化程度、不同临床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肺癌患者中,p63和CK5/6阳性表达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肺癌组织中p63表达与CK5/6表达呈正相关(rs=0.628,P=0.01)。结论 p63、CK5/6的表达与肺癌病理类型密切相关,二者在肺癌中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