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睫状体及周边视网膜冷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对56例(56眼)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施行睫状体及周边视网膜冷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及可调整缝线。术后观察眼压,结膜滤过泡及眼前段反应等。随访6~12月。结果随访时50例术后眼压6~21mm Hg(89.28%),5例用1~2种降眼压药物治疗眼压<30mm Hg;1例手术失败。本组病例形成功能性滤过泡50例。占89.28%。术中有4例前房少量积血,术后浅前房2例,无眼球萎缩。结论睫状体及周边视网膜冷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为一种较安全而有效的综合性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24例伴屈光间质浑浊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对完全丧失视功能和手术失败者给予睫状体加全视网膜270度冷凝术,对存在部分视功能者给予180度睫状体和全视网膜冷凝,加二期小梁切除术,既可以减少房水的生成,又可以促使房角与虹膜新生血管退化。使眼压维持在正常水平。结果本组病例在冷凝术后10日内,新生血管全部或部分消失,眼压不同程度下降,小梁切除时有6眼发生小量前房出血,无一例严重球内出血影响手术进行者。手术有效率63%。结论采用部分睫状体冷冻和视网膜冷凝加二期小梁切除术,联合抗代谢药物应用等综合方法,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这一难治眼病的治疗,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加视网膜光凝联合Ahmed青光眼阀植入与小梁切除加睫状体及全周视网膜冷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至2009年28例(28眼)新生血管青光眼患者。其中,对15例(15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实行玻璃体切割加视网膜光凝联合Ahmed青光眼阀植入,13例(13眼)NVG患者行小梁切除加睫状体及全周视网膜冷凝术。结果术后1周和2个月冷冻组炎症明显重于青光眼阀组,术后虹膜新生血管均有不同程度回退,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24个月,两组眼压〉21mm Hg的患者分别为青光眼阀组28%,冷冻组27.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个月两组视力变化比较,青光眼阀组明显优于冷冻组(P〈0.01)。结论玻璃体切割加视网膜光凝联合Ahmed青光眼阀植入治疗NVG即能及时降低眼压,又能提高视力是治疗NVG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而小梁切除+睫状体及全周视网膜冷凝术是治疗NVG的一种简单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贾云 《中国实用医药》2011,6(9):107-108
目的 探讨睫状体冷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睫状体冷冻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20例(20眼),观察术后眼压、视力及并发症等.结果 手术成功17眼(85% ),17眼眼压从术前平均57.23 mm Hg降至22.56 mm Hg.术后视力:无光感4眼,光感8眼,数指3眼,0.01~0.05者4眼,0.1者1眼.11眼(55% )无变化,9眼(45%)视力有所提高.结论 采用睫状体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NVG,既眼压降低显著(P<0.01),又改善了视网膜缺血、缺氧状态,对保护患者残存视力,特别降低眼压、维持眼压稳定有明确效果,不失为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全视网膜冷凝联合睫状体冷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50例行全视网膜冷凝联合睫状体冷凝治疗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病例。结果术后随访6月至12月38例眼压控制在1.60~2.70kPa有效率达85.6%,优于单纯睫状体冷冻术和单纯全视网膜冷凝术,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球结膜水肿、前房纤维素性渗出、低眼压等。结论全视网膜冷凝联合睫状体冷凝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比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睫状体冷凝联合周边视网膜冷凝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药物不能控制或已行其他抗青光眼手术失败而接受睫状体冷凝联合周边视网膜冷凝手术治疗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48例(48眼)。观察眼压、视力、虹膜新生血管改变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28眼眼压<21mm Hg,19眼联合降眼压药物点眼眼压<30mm Hg。虹膜新生血管完全消退31眼(64.58%),新生血管较术前明显减少17眼(35.42%)。术后视力提高14眼(29.17%),视力不变27眼(56.25%),视力下降7眼(14.58%)。术后并发症:早期多数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出现眼球萎缩1例。结论睫状体冷凝联合周边视网膜冷凝能有效降低眼压,使部分患者得以保留原有视力,少数有所提高,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睫状体联合视网膜冷冻的手术效果。方法对28例28只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行睫状体视网膜冷冻术。结果 19例患者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一次手术眼压控制,9例患者眼压控制不佳,其中7例患者1个月后再次行冷冻手术控制眼压,2例失访。结论睫状体联合视网膜冷冻术,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有较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视网膜光凝联合睫状体冷凝术治疗糖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采用美国COHER- ENT公司生产Novus2000氩激光机进行视网膜光凝,一月后进行睫状体冷凝术.结果:冷凝术后1月内,新生血管全部或部分消失,眼压不同程度下降,随访6月~24月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无1例发生眼球萎缩.结论:视网膜光凝联合睫状体冷凝术是治疗搪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AGV与前部视网膜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72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按门诊单号分为A、B两组。给予A组患者AGV治疗,给予B组患者前部视网膜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术后视力提高12眼,不变20眼,降低4眼;B组患者术后视力提高11眼,不变21眼,降低4眼。两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1年后,眼压不超过21 mmHg的患者有30例,治疗成功率为83.3%;B组治疗1年后,眼压不超过21mmHg的患者有24例,治疗成功率为66.7%,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后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B组患者治疗后出现2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GV在临床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疾病中治疗效果更佳,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实用,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陈姚若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6):1007-1008
目的 探讨氩激光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选择确诊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共20人20眼。先应用氩激光对患者的视网膜脉络膜新生血管及虹膜的新生血管进行光凝治疗。前者采用全视网膜光凝,后者对虹膜新生血管进行局部性光凝。结果 20眼术后2周眼压为10~19mmHg,平均15mmHg,术后6个月眼压〈21mmHg为15眼,占75%。术后6个月视力情况:〉0.1共5眼(25%),0.1~0.05共9眼(45%),指数~光感共6眼(30%)。术后6个月滤过泡情况:多囊泡7眼,囊状泡8眼,瘢痕泡5眼。视网膜脉络膜新生血管全部萎缩9眼,大部分萎缩6眼,仍残留有新生血管5眼。结论 氩激光联合小梁切除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睫状体冷冻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睫状体冷冻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7例(27眼),观察术后眼压、视力及并发症等。结果术后眼压: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手术成功23眼(85.19%)。23眼眼压从术前平均58.8mmHg降至22.16mmHg。术后视力:9眼(33.33%)无变化,光感10眼(37.04%),数指3眼(11.11%),0.01~0.05者3眼(11.11%),0.1~0.2者2眼(7.41%)。8眼(29.63%)视力有所提高。并发症:27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加重,因睫状部反射性疼痛所致,经止痛镇静3d后缓解。16眼有前房积血,因眼压降低所致,口服云南白药、皮质类固醇3—5d后,积血吸收。结论采用睫状体冷冻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NVG,既降低眼压缓解症状,又改善了视网膜缺血、缺氧状态,对保护患者残存视力,维持眼压稳定有明确效果,不失为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术式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性分析 2 8例 (2 9只眼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病因、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不同病例施以改良小梁切除术、后巩膜烧灼术及睫状体冷凝术进行治疗。结果 :2 9只眼中 2 8只眼眼压得以控制 ,1例眼压升高。结论 :这三种方法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有效且并发症少 ,手术方法简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析全视网膜光凝术联合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对35例(36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行全视网膜光凝联合睫状体光凝术,随访6-12个月,观察术后眼压、视力、虹膜、房角新生血管。结果术后1年,复查平均眼压(17.69±.59)mmHg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视力提高19眼(52.78%);35眼新生血管均完全消退。结论全视网膜光凝联合睫状体光凝能有效降低眼压,保护残存视力,是治疗早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青光眼引流阀与综合性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39例(39眼)NVG患者随机分3组进行治疗。A组行Ahmed青光眼阀植入加视网膜光凝术,B组行Ahmed青光眼阀植入加丝裂霉素加视网膜光凝术,C组行小梁切除加丝裂霉素加虹膜烧灼加睫状体冷冻加视网膜光凝术。术后随访10~24个月,观察术前与术后的眼压、视力、虹膜表面新生血管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前眼压平均(62.58±1.34)mm Hg,术后各组眼压均明显较术前下降(P<0.01),A、B组术后长期眼压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视力20例提高,14例无变化,5例下降,无视力丧失;虹膜表面新生血管B、C组全部消退;A、B组患者术中、术后早期均有前房积血,C组4例前房出血,无前房消失、角膜内皮失代偿等并发症。结论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和综合性小梁切除术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有效的两种手术方法,后者具有简单易行、并发症少、更经济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住院的继发性青光眼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分类、病因及临床治疗进行探讨.方法收集2013年11月至2016年11月青光眼科住院的继发性青光眼227例267眼患者临床资料,对其患病年龄、病因、治疗方法等进行分析.结果 227例继发性青光眼患者中剥脱性青光眼58例69眼(25.55%),新生血管性青光眼56例72眼(24.67%),眼前节炎症性青光眼34例36眼(14.98%),晶状体源性青光眼28例28眼(12.33%),眼部术后继发性青光眼16例18眼(7.05%),外伤性青光眼14例14眼(6.17%),其他病因者21例30眼(9.25%).继发性青光眼中以剥脱性青光眼最多,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次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以视网膜静脉阻塞(42.86%)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37.50%)引起者为多.眼前节炎症性青光眼以葡萄膜炎因素引起最多,晶状体源性青光眼以晶状体膨胀因素引起居多.手术治疗3年内267眼中,共行手术202眼(75.66%),睫状体激光光凝术63眼(占手术眼数的31.19%),小梁切除术44眼(21.78%),引流物植入42眼(20.79%)(引流阀25眼,引流钉17眼),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30眼(14.85%),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15眼(7.43%),其他8眼(3.96%).结论 在住院继发性青光眼患者中以剥脱性青光眼为首位,其他依次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眼前节炎症性青光眼和晶状体源性青光眼;在手术治疗中以睫状体激光光凝术和小梁切除术居多.  相似文献   

16.
黄海 《现代医药卫生》2014,(15):2331-2333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06年9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22例(23眼)行小梁切除术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对患者行小梁切除术中联合丝裂霉素C(0.4 mg/mL)棉片放置于巩膜瓣及Tenon囊下3~5 min进行治疗。术后观察患者前房深度、滤过泡、眼压以及新生血管等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15个月,平均10个月。23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术后均无持续性浅前房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半年随访时有4例眼压升高,加用噻吗洛尔滴眼液每天2次治疗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患者在随访期内均得以保留眼球,其中视力提高15眼。结论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棉片治疗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相对简单、安全、有效、经济的方法之一,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韩芳 《云南医药》2003,24(1):37-38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是指虹膜和小梁表面有新生的纤维血管膜 ,使虹膜与小梁和角膜后壁粘连所造成的青光眼 ,又名出血性青光眼[1] ;多继发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央静脉阻塞等疾病。由于医疗条件限制 ,许多患者就诊于我院时已丧失视功能 ;且本病为难重病 ,眼压高 ,长期用药疗效不佳。由于异常疼痛 ,过去多采用睫状体冷冻术或行眼球摘除术以解除其痛苦。随着房水引流术在临床的推广应用 ,我院采用减压阀植入引流手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取得良好临床效果。资料与方法 自 1999年 6月至 2 0 0 2年 4月 ,我院对 13例 ( 13眼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相似文献   

18.
小梁条带房角嵌置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初步观察忻州地区人民医院(034000)田静远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由于伴有新生血管的纤维性膜覆盖前房角小梁网,使房水流出障碍引起眼压升高的继发性青光眼。缩瞳类药物有时使睫状体充血而剧烈眼痛、头痛。其它抗青光眼类药...  相似文献   

19.
<正>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常由广泛累及眼后节的缺氧或局部性眼前节缺氧引起,以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分支静脉阻塞或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为多见,是一种较难治疗的致盲性血管疾病相关性青光眼,用一般抗青光眼药物和手术治疗效果欠佳。在近年来较多的研究证实,玻璃体内注射Bevacizumab对消退虹膜新生血管  相似文献   

20.
曹娟 《江苏医药》2007,33(10):1080-1080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又称"顽固性青光眼",是一组以虹膜和房角新生血管为特征的难治性青光眼,主要由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其他疾病引起眼后节缺氧或局限性的眼前节缺氧,临床愈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