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职业紧张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帅平  卢仙娥  贾庆良 《中国公共卫生》2003,19(12):1525-1526
职业紧张 (JobStrainorJobStress,JS)是指在某种职业条件下 ,客观要求与主观适应能力之间的失衡〔1〕。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 ,竞争日益激烈 ,现代人的生活、工作压力增大 ,职业紧张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 ,已成为职业人群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健康问题。国内外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发现 ,职业紧张有使高血压、冠心病 (CHD )、心肌梗塞 (MI)、缺血性心脏病(IHD)等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趋势。目前 ,国内外对职业紧张与心血管疾病 (CardiovascularDisease ,CVD)的关系均有研究 ,尤以国外报道较多。现简要综述如下。1 职业紧张及其引起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查阅大量国内外近年来职业紧张对人体健康张影响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职业紧张与心血管疾病的内在关联性进行综述,认为职业紧张与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有关。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科研发现,阐述今后应以职业紧张易感基因多态性为切人点,系统研究常见主要心血管疾病发病与职业紧张易感基因多态性内在联系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
职业紧张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探讨职业紧张因素、个性特征和心理性紧张反应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93名铁路货运调度员进行研究,使用问卷法测试职业紧张因素、个性特征和紧张反应评分,分析血清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糖化血红蛋白浓度,测定血压和心率.结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社会支持评分与收缩压(r=0.22)和舒张压(r=0.30)呈正相关(P<0.05),工作满意感评分与收缩压(r=-0.37)、舒张压(r=-0.47)与血清甘油三酯浓度(r=-0.28)呈负相关(P<0.05),自尊感评分与收缩压呈负相关(r=-0.21,P<0.05).方差分析显示,不同社会支持因素评分组间舒张压[(78.5±13.1)、(83.6±8.2)、(88.1±12.3)、(85.8±9.8)mmHg]差异有显著性(P<0.05),工作难度评分组间身体肥胖指数差异有显著性(P<0.01),工作负荷评分组间收缩压[(110.1±20.5)、(112.4±12.9)、(129.1±19.7)、(125.2±15.1)mmHg]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紧张易感性评分组间血清中胆固醇浓度[(4.96±1.18)、(5.39±0.85)、(5.00±1.15)、(4.374±0.91)mmol/L]、收缩压[(124.9±14.4)、(129.7±13.1)、(118.4±16.4)、(133.5±23.1)mm Hg]和舒张压[(85.5±11.3)、(87.0±9.8)、(80.1±10.1)、(88.9±12.0)mmHg]差异有显著性(P<0.05),竞争性评分组间收缩压和血清中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工作时间需求和消极应付策略对胆固醇有较大影响(R2>0.05),工作关系、工作难度、决定自由度、自尊感、焦虑特质和消极应付策略对吸烟预测方程的贡献较大(R2>0.05),A型行为的竞争性因子是心率的预测因子(R2=0.06).结论工作中的社会心理紧张因素可能与某些心血管危险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刘宝英  任南  杨华  陈晋  郭志伟 《卫生研究》2006,35(4):489-491
目的探讨职业紧张在多发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作用与特点。方法选择不同职业,工龄≥3年男性在职员工964名为研究对象,比较职业紧张对同时患高血压、冠心病组(称多发多种心血管疾病组,下同)与仅患高血压组或冠心病组以及对照组中的影响。结果(1)职业紧张是多发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其职业紧张评分(-x=216·53±30·41)以及危险性(RR=3·34)较仅患高血压(x-=194·43±31·0、RR=1·56)或仅患冠心病(-x=197·04±30·96、RR=2·34)高;(2)无论是多发多种心血管疾病组,还是仅患高血压组或冠心病组其发病率与职业紧张评分呈剂量反应关系,且前者增加的幅度高于后两者;(3)多发多种心血管疾病组与冠心病组,在调整年龄后,工龄>20年时,高、中度职业紧张暴露组发病率明显升高,工龄>30年,与低度职业紧张暴露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高血压组提早了10年。结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职业紧张间有密切联系且这种联系是在长期慢性职业紧张刺激下发生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本院手术室及门诊各科室护理人员的职业紧张状况,分析由职业紧张引起的血糖、血压等升高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方法选择58名手术室护士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门诊各科室护士46名为对照组。采用职业紧张调查表对两组护士职业紧张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两组护士职业紧张情况与血糖、血压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护士ORQ总分和PRQ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Q:t=2.391,P=0.000;PRQ:t=2.214,P=0.002);FPG、TC检测值及血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PG:t=1.935,P=0.048;TG:t=2.213,P=0.007;收缩压:t=1.987,P=0.048;舒张压:t=2.067,P=0.038)。结论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大,职业紧张倾向明显,其血压、血糖和血脂升高显著高于其他科室的护理人员,是心血管疾病的易患群体,应当注意预防。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作业场所健康促进与耐火材料企业知识分子职业紧张的关系。方法 采用危险因素调查表、Goldbergs精神卫生问卷、A型行为问卷、Mclean .s职业紧张问卷 ,在严格质控下 ,对接受作业场所健康促进的某耐火材料企业 340名知识分子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精神卫生异常率为 2 7.94 % ,随着作业场所健康促进的开展 ,下降为 12 .4 2 % ,A型行为率、应付能力弱、工作背景差、职业应激程度大等各项指标随作业场所健康促进的开展呈现下降趋势 ,且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作业场所健康促进可以有效的控制职业紧张 ,应加强职业人群的职业紧张控制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职业紧张和非致死性职业伤害的关系。方法采用1:1配比的病例-对照调查设计,以2013年10—12月在中山市6家工伤定点医院收治的151名职业意外伤害工人和151名经年龄、性别、工种匹配且在过去一年无意外伤害的同事为调查对象,运用工作内容问卷(Job Content Questionnaire,JCQ)测量职业紧张。结果两组工人的职业紧张包括自主性维度与工作要求维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社会支持方面,上级支持维度得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多因素COX回归拟合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需求高(OR=1.27,95%CI=1.15~1.42)是职业性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而工作自主性高(OR=0.82,95%CI=0.74~0.91)及上级支持较高(OR=0.84,95%CI=0.69~1.00)是职业性意外伤害的保护因素。结论职业紧张对非致死性职业伤害的发生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8.
毒理学上对心血管系统有毒作用的化学物不下几十种,化学物的毒作用机理也研究很多,然职业性化学物质在人群中的流行病学资料,就化学物种类来说还不够广泛。铅是研究最多的。心血管疾病(CVD)是多因素的,职业因素包括职业化学物质在CVD病因中只能是多因素中的一种,而且大多数属低度联系,其作用有时难以明确显现,因此在研究资料中其作用也常似是而非,以致悬而未决的问题颇多。本节所介绍的,除了某些问题的当前结果及结论之外,着重阐述评价方法,如何从已有资料通过综合分析提出明确观点。 Kristensen收集509篇…  相似文献   

9.
职业性紧张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性紧张(Job Stress)是指在某种职业条件下,客观要求与个人适应能力之间失衡所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压力.职业性紧张源指引起职业性紧张的职业因素,包括心理社会性因素和生理性因素.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职业性紧张作为一种职业性心理社会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职业紧张与高血压发病及其与血压值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职业紧张已经成为职业医学领域中的突出问题之一。为此 ,我们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1] ,进一步探讨职业紧张与高血压发病及其对血压值的影响。一、对象与方法1 研究对象 :以福州铁路分局的火车司机 (2 5 1名 )、乘警 (12 7名 )、调度员 (10 6名 )和福州某宾馆职工 (76名 )工龄≥ 3年的全部男性在职员工为研究对象 ,共 5 6 0名 ,应答率89 .6 %。平均年龄 (36 .2± 9.6 )岁 ;平均工龄 (17.5± 9.9)年 ,共筛查出确诊高血压患者 97人 ,患病率 17.3%。患者平均年龄 (44 .7± 8.5 )岁 ;平均工龄 (2 6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医生的压力来源及其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和调节医生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对来自武汉市4家三甲医院临床医生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医生压力来源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工作压力是临床医生满意度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临床医生的压力来源及其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临床医生的压力来源及其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和调节医生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对来自武汉市4家三甲医院临床医生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医生压力来源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工作压力是临床医生满意度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在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关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05名高职教师进行工作压力、社会支持和职业倦怠状况测评。结果高职教师主要压力来自科研与教学要求、学校管理、学生因素、工作负荷、自身发展和职业保障等六个方面;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呈明显正相关,社会支持中的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均与职业倦怠呈明显负相关,它们在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起着调节作用。结论工作压力对高职教师职业倦怠有重要影响;压力越大,出现职业倦怠的可能性也越大,但通过增强主观支持和提高支持利用度可以缓解工作压力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4.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VD) are the leading cause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the U.S. and globally. Dietary risk factors contribute to over half of all CVD deaths and CVD-related disability. The aim of this narrative review is to describe methods used to assess diet quality and the current state of evidenc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et quality and risk of CVD. The findings of the review will be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current population intake patterns and dietary recommendations. Several methods are used to calculate diet quality: (1) a priori indices based on dietary recommendations; (2) a priori indices based on foods or dietary patterns associated with risk of chronic disease; (3) exploratory data-driven methods. Substantial evidence from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shows that higher diet quality, regardless of the a priori index used, is associated with a 14–29% lower risk of CVD and 0.5–2.2 years greater CVD-free survival time. Limited evidence is available from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lthough evidence shows healthy dietary patterns improve risk factors for CVD and lower CVD risk. Current dietary guidance for general health and CVD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focuses on following a healthy dietary pattern throughout the lifespan. High diet quality is a unifying component of all dietary recommendations and should be the focus of national food policies and health promotion.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早期即可出现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高胰岛素血症,炎症、氧化应激、血管紧张素Ⅱ的激活、肥胖、活性维生素D缺乏、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贫血等因素可影响胰岛素分泌,诱发IR的发生发展.IR和高胰岛素血症又可通过几个途径直接或间接损伤肾脏.IR与慢性肾病互为因果,是近年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6.
特殊人群心血管和代谢性疾病与血尿酸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特殊人群心血管及代谢性疾病的检出率,并探讨血尿酸(SUA)在各种疾病中的分布及与之关系。方法:收集华西医科大学附三院2000-2001年474例高收入、脑力劳动者有关心血管及代谢性疾病的病史以及相关家族史资料,分析有无上述疾病者SUA分布,并分别进行比较,结果:该人群中所调查疾病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高脂血症(44.3%)、肥胖症(36.9%),高尿酸血症(29.1%)、高血压(15.6%)、脂肪肝(11.2%),胆囊结石(7.4%)、痛风(7.2%)、糖尿病(6.3%)、肾结石(4.3%)、冠心病(3.1%);痛风、肥胖、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压患者及有痛风和高血压家族史者SUA水平明显高于非疾患者和无家族史者(P均<0.01)。结论:该组人群上述疾病检出率高于一般人群,SUA升高可能是某些心血管疾病及代谢性疾病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7.
职业紧张与高血压关系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职业紧张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采用NIOSH一般工作紧张调查表,对某市客运公司全体长途客运司机151人,某钢铁公司设计院技术人员152人,市公安局全体刑警及巡警213人,飞机场地勤人员118人进行测试,全部为男性。结果 高血压组工作控制程度低,危险性大,工作前景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应付策略少,自尊感和工作满意感差,负性情绪和抑郁症症状较多;控制了混杂因素后,工作满意感差、躯体不适多、抑郁症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 职业紧张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与心血管疾病(CVD)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80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有无CVD分为糖尿病合并CVD组与糖尿病非CVD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可追溯糖尿病病程、吸烟、体质指数(BMI)、D-Bil、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血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D-BiJ与CVD的相关性.结果 糖尿病合并CVD组年龄、可追溯糖尿病病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于非CVD组,D-Bil低于非CVD组(P<0.05);在调整了年龄、可追溯糖尿病病程、SBP、DBP、HbA1C、TC、LDL后,D-Bil与CVD呈负相关(OR=0.854,95%CI:0.737-0.990).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D-Bil的降低可能是糖尿病合并CVD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职业紧张的流行病学研究(待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较详细地阐述了职业紧张的来源,介绍了4种常用的职业紧张测量量表的内容、赋分方法和各自的优缺点,对常用的几种客观评价紧张程度指标的意义及应用价值进行了比较.不良的作业环境、轮班作业、工作负荷、角色模糊及角色冲突、工作责任、工作关系、职业经历、组织结构和气氛为职业紧张的主要来源.职业紧张指标问卷的内容较完善,但完成该调查表所需时间较长,有时难以取得受试者的合作.Mclean′s工作紧张问卷则相对较为简单,设计项目较少,完成该问卷所需时间较短,受试者易于配合,但缺乏反映职业紧张全貌的功能.工作内容问卷和工作控制问卷除了包括工作需求外,也考虑了工作决策自主程度对紧张状态的重要影响,这两种问卷项目较精练,完成调查表所需时间较短,易于取得受试者的合作.单胺类物质和皮质醇作为直接评价紧张程度的指标较为合理,血糖、血脂只能作为间接评价的依据,热应激蛋白作为评价紧张的指标有待于研究.横断面研究是研究紧张常用的方法,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很难用于职业紧张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职业紧张因素与冠心病关系的多因素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职业紧张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以及引起冠心病发病的主要职业紧张因素。方法应用职业紧张因素测试表,对100例冠心病患者1∶1配对病例对照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在控制非职业紧张因素条件下,职业紧张暴露的危险度增高(OR=155,95%CI:115~246),并随着职业紧张程度的增加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增高;引起冠心病发病的主要职业紧张因素是管理角色(OR=166,95%CI:109~195)和组织结构及气氛(OR=149,95%CI:111~178)。结论职业紧张因素与冠心病之间有较确定的关系,但与心理因素的关系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