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民营医疗机构的数量增长没有带来服务量、资产规模的同步增长,多元化办医的竞争格局尚未形成。本文分析了中国民营医疗机构在境外资本进入、本土民营医疗机构培育以及民办非营利医疗机构发展三个方面的困境,在系统分析关键政策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政策顶层设计、鼓励境外或本土基层小型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提高社会办医生产要素的流动自由度等政策建议,以期为中国民营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的社会职能, 并为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找到功能定位, 在区域卫生规划背景下最大化发挥作用, 笔者针对其功能定位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建议各级政府将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纳入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行统筹规划, 对国有企业医院承担的公益责任和任务给予合理支持与补偿, 为其探索创新提供政策空间, 并支持国有企业办医院集团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医改”政策对民营医院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国家启动新"医改"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其中支持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成为新"医改"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指出"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积极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社会办医政策体系的系统梳理,在对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基本概念、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政策体系、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核心政策与非营利组织管理有关要求之间的衔接性、某些关键性政策的缺失四个方面总结了社会办医政策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快社会办医立法、细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核定标准和免税要求、建立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投入人合理回报制度、延长营利性医疗机构税收优惠期、落实非公立机构医保定点政策、健全性质转换机制、制定具体监管办法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民营医疗机构党建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在鼓励社会办医的政策下,我市的民营医疗机构出现快速发展的势头,已经成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补充力量。但是在鼓励发展民营医疗机构的同时,由于体制、观念等原因,民营医疗机构的党建工作却没有跟上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采用SWOT分析法对山东省社会办医疗机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目前山东省社会办医疗机构的优势条件为社会办医疗机构数量较大,并且机构数量与卫生技术人员数量都处于增长趋势;劣势表现为机构规模普遍较小,服务能力较弱,地区发展差异较大;政策支持、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以及社会需求的不断扩大是山东省社会办医疗机构发展的机会;同时,在社会办医疗机构的政策执行、监管等方面的欠缺也是山东省社会办医疗机构发展存在的威胁。建议引导社会办医疗机构向高水平、上规模发展,向养老业等资源紧缺型领域发展,因地制宜,促进各地市相对均衡拓展;加强监管力度,以信息化为载体,提升政策执行能力。  相似文献   

7.
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促进形成多元办医格局。目前,随着国际交流合作日益频繁,涉外医疗机构成为了社会多元办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对涉外医疗机构的监管过程中发现,由于机构管理者和外国医师对我国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规范的知晓程度不足,造成涉外医疗机构中医疗文书使用外文书写的现象较为普遍。本文针对外文书写医疗文书如何依法监管,及其翻译文本的法律效力如何界定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对策建议,为涉外医疗机构的医疗卫生执法监督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政策与民营医疗机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与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民营医疗机构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民营医疗机构主要指以民营为主体的医疗机构.应该包括私立、个体、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中外合资合作和其他形式的社会办的医疗机构。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是我国经济体制和卫生体制改革的产物,是国家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现代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政府将为民营资本投资于医疗市场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与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通过系统分析中国社会办医的现状,为进一步促进社会办医提出政策建议。根据国内外文献,社会办医疗机构和公立医疗机构在医疗费用和服务质量方面并没有显著差异,并且由于社会办医促进市场开放与公平竞争,公立医院和整个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的绩效也因此有所提高(正向溢出效应)。尽管如此,由于中国长期计划经济自上而下的资源配置与行政干预,社会办医长期未能得到健康发展,主要政策障碍包括准入方面存在隐形限制、经营方面缺乏税收鼓励、用人方面缺少优质医师资源。因此,建议调整区域卫生规划的功能从“封顸”向“兜底”过渡,尽快制定有利于社会办医的土地政策和人才政策,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促进社会办医在中国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原来的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进行了转制改革, 但转制后的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尚未能完全发挥其作用。研究组开展实地走访和调研访谈, 发现转制后的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存在职能定位不明确、区域卫生规划不健全、责任主体不明确、财政支持不到位等问题。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要健康发展, 需要多方协同完善配套支持政策, 优化其经营环境, 建设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1.
在私立医疗机构普遍面临发展瓶颈的情况下,我国一部分私立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却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这些机构在办院思路、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以及合法参与医疗市场竞争方面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与做法。本文在整理归纳运行良好的私立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认为其运行条件主要包括:医疗机构发展符合当地医疗市场需求,科学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保证了医疗服务质量,发展定位符合区域卫生规划获得相应政策支持,以公益性为办院宗旨并且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出资方通过兴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可以获得一定的社会资本和政治资本,管理者和员工队伍素质较高。  相似文献   

12.
新医改方案的公布,标志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回归了公益和政府主导,在新一轮的医改中民营医院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特别是非营利性民营医院的政策空间与市场空间发生了明晰的变化。在新的改革方向和政策背景下,民营医院的健康发展也需要来自政府、民营医院与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3.
南非公立医院改革的主要做法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对于私立医院占有五分之三的卫生支出为20%的人群提供服务,南非公立医院约使用五分之二的卫生支出,为南非80%的人群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但面临着资源不足和人力短缺的问题。为此,南非政府着重建立公平导向的卫生管理体制,加大政府财政投入,重点保障基层公立医院发展,探索公私合作,在优先保障弱势人群基本医疗服务的同时,动员可利用的所有医疗资源,着力保障居民公平地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主要特点是建立以基本医疗卫生保健为基础的医疗管理体制,以更公平的方式分配医疗资源,建立公私合作机制,动员民营机构力量,优先保障居民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这些经验对于同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有良好启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评价我国医疗机构分类管理政策的实施情况,为新医改背景下进一步发展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规模数量、卫生总费用和弹性系数等指标,比较我国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及其服务能力现状结果 医疗机构分类管理政策在实施近9年后,2009年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数是营利性医疗机构的2.5倍;其人员、配置、服务...  相似文献   

15.
将基层医疗机构的门诊医疗服务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范畴,基层医疗机构为居民提供免费的门诊医疗服务;将社会医疗保险门诊基金按年度划转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改革后医疗机构的补偿问题;促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回归公益性,让人民群众真正享有全面、便捷、实惠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16.
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制约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特别是综合性医院,在我国的设立和发展仍因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而步履维艰.通过对法律政策、卫生监管、服务价格和医疗保险因素的实例分析和理论探讨,为进一步研究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政策建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全面了解四川省不同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发展现状,分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均等的原因,为促进四川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对策和建议。方法对四川省抽取21个市(州)卫生局,42个县(区)卫生局,15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11年实施的1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组织管理、项目实施和实施效果3方面进行调查和评分,结果采用率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1年18个市和三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总体得分率为83.81%、64.9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得分率分别为82.83%、79.97%。在项目实施方面,预防接种、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及健康教育得分率分别为96.42%、93.89%、90.79%,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慢性病管理和老年人健康管理及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得分率分别为61.93%、65.73%、70.47%、78.16%,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和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得分率分别为84.19%、86.92%、84.42%。结论四川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项工作开展不平衡,且地区差异明显,城乡差别突出。应采取增加公共卫生经费投入,合理分配卫生资源、加强人员培训和推广社区与乡镇的先进公共卫生工作模式等措施逐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8.
新医改突破与中国医疗卫生服务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医改方案的公布实施,并不意味着医改到此止步,也不代表“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以根本解决。根治“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最根本的是要稳步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业发展,增加医疗卫生服务的有效供给。为此,需要实现以下方面的重点突破:规范市场准入,营造公平环境,广泛动员各种社会资源参与发展;适应国民需求,适度发展大中型医院,增加优质医疗资源供给;鼓励民办非营利医院,打破公立医院垄断经营格局;发展营利性医院,配套支撑非营利性医院健康发展;深化医院管理体制和劳动人事体制改革,促进医学毕业生充分就业,增加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纠正扭曲的价格形成机制,还医生一个合理正常的报酬;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为医疗卫生服务业健康发展搭建信息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19.
医疗服务创造了人类健康价值。是社会繁荣的前提和基础,其价格水平影响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以不同等级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一套科学、有效、全面、可行的综合反映医疗服务分档的评估指标体系,为医疗服务分档定价提供参考依据。将针对医疗服务分档评估指标体系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  相似文献   

20.
In Mexico, people utilize public, private and traditional health providers interchangeably and in contrast to official access policies. Access policies for prenatal and child delivery services are evaluated using data from the National Health Survey of 1988. The study documents significant coverage gaps on the part of public providers with respect to their potential coverage, and especially, large cross-utilization of social security, Ministry of Health and private providers by beneficiaries. Child deliveries in Mexico are attended by a physician in only 66% of cases. The percentages are 85% for social security affiliates, 53% for women within reach of IMSS-Solidarity services (a relief programme for the rural poor) and only 31% for women with official access to private or Ministry of Health care, or beyond the reach of services. Seventy-eight per cent of medical deliveries by women affiliated to social security occur at their pre-paid facilities, while 14% deliver at extra cost with private physicians, contributing to 32% of deliveries so offered. Even though only 7% of insured women deliver at Ministry of Health facilities, this amounts to 20% of the Ministry's relief offer. In all, only 66% of affiliates use social security delivery services. On the other hand, 36% of deliveries by non-insured women are cared for by Ministry of Health providers, and 39% by the private sector; 22% of such deliveries occur in social security institutions, amounting to 18% of these institutions' care offer. These results indicate a wide departure between policy and fact, and the working of distributive and redistributive forces that impinge on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health care. Open access to the reproductive health services of all public institutions, with coordination among them and private providers, is suggested as a possible solu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